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期貨市場什麼叫擠倉

期貨市場什麼叫擠倉

發布時間: 2021-07-07 02:56:40

1. 軋空的特徵

軋空多發生在空頭交易的情形,一般來說,賣空交易可以獲得證券漲跌差價的利潤,然而,空頭(bears)一旦預測失誤或受人為因素制約,則其必然損失慘重。
「早期美國證券交易市場,賣空交易盛行,當股票價格上漲超過其價值時,部分投機者即認為該股價上漲過頭可能下跌。於是,投機者借券賣空。借券來源是證券市場上的操縱集團。證券價格上漲後,賣空者繼續賣空。操縱者將證券市場上賣出的股票繼續吸購,吸購的股票再提供賣空者繼續賣空,最後形成融券股數超過流通在外股數的情形,當此情形繼續到賣空者開始警覺或感到絕望試圖補回賣空股票時,操縱者也同時要求收回借出的股票。此時,賣空者已無其他證券來源,只好與操縱者了結,價格由操縱者隨意決定。這稱為操縱性軋空。」
還有一種自然軋空是指形成於數個集團爭奪同一公司控股權時,股票價格因此上揚,不知情者開始賣空,最後遭到操縱性軋空的結果,長期反復在低位箱體震盪,讓市場猜測題材,個股基本面或者消息面發生漸進性的重大轉機與題材,長期走上升通道的個股在出貨前的最後打壓。
資本主義國家和舊中國交易所中,有力多頭常用的一種操縱市場、獲取暴利的方法。其法為對某一投機對象的來源暗中加以控制,使空頭於交割時無法獲得其應交數量,只得在價格上滿足多頭要求的條件下,忍痛進行了結。此時空頭受軋,急圖脫身,而多頭則任意抬價,獲得暴利。
中國的融資融券試點即將付諸實施,有關各方要高度警惕融券交易中的軋空風險。融券賣空機制的出現將使市場盈利模式發生變化,使多空雙方對股票漲跌的期望相反,雙方都唯願股價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甚至會採取相應交易活動干預股價變動方向。多方可能繼續買入甚至融資買入,空方則可能繼續融券賣空,或將之前已有的現券賣出。
融券交易的風險在於有限的股票對無限的資金。融券交易,是沽空者從別的股東手裡借股拋售,它提高了閑置股票的使用效率,但公司股票流通總量決不會因此增加。它不同於國外股市的裸賣空,裸賣空不用事先借入股票,就憑空在市場上賣出,在短時間內市場上賣空股票的數量有時是實際流通總量的數倍。
按照中國融資融券相關規定,基金等大資金扎堆的重倉股可能成為融資融券標的股票,如果市場人士認為其中一些個股相比大盤價值高估並進而放空這類股票,按規定,融券餘量達到該股可流通量的25%時,即被暫停融券賣出。也就是說,2億股流通盤的股票,最多允許融券者借股拋空5000萬股,拋完後就無力再打壓。而多方的大資金後援充足,待多方將融券浮籌吸干,股價必然暴漲。按規定在信用交易中客戶維持擔保比例不得低於130%,否則可能被強制平倉,加上融券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那麼,空方迫於形勢只能高價追回,甚至出現無股可買而無法了結局面,從而孕育巨大風險。
由於現有篩選融券標的股票的要求過於寬松,可能成為引發軋空風險的一個源泉。比如選擇融券標的股票要求「股東人數不少於4000人」、「流通盤不少於2億股」,按此推理,戶均持股限額約5萬股,即便是大資金高度扎堆,也難觸犯此條款。這樣,就可能把大資金高度控盤的股票也納入融券標的股票。
股權分布制度,對軋空風險防控無力。為防大額投資者在市場上對一家公司過度持倉引發風險,在《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有關公司股權分布問題的補充通知中,規定社會公眾持股低於公司股份總數25%的,將可能被暫停上市。同時《補充通知》將「持有10%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排除在「社會公眾」概念之外。但10%以內的巨量持股顯然被認為是社會公眾股,而一家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全部基金,對一隻股票的累計持倉限額是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因此,所有基金均被認為是公眾股。這樣,只要幾家基金公司與公司大股東聯手,無論空方對融券標的股票如何打壓,大資金都可隨便合力通吃,既可滿足其持倉限額要求,也可滿足股權分布制度對公眾持股最低比例的要求。
現有打擊操縱行為的法規制度對軋空風險也防控無力。由於我國基金公司總數尚不足60家,各大資金之間形成心照不宣的攻守同盟和操縱行為的概率較高,《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認定辦法》雖細化了操縱行為的認定標准,但仍缺乏對基金等大資金扎堆操縱行為的有效規制。做空,無異於飛蛾撲火。
資產重組、資產注入和再融資等市場操作可能助長軋空風險。比如大資金通過參與高價定增發,注入真金白銀,股票估值中樞得到提升。另外,資產重組和資產注入等市場操作,也使得股票標的所代表的實際內涵飄忽不定,烏雞隨時可能變鳳凰。公司公布重組等重大消息需要停牌,待股票復牌後,就連續多日無量漲停,停牌前融券賣空者哪還有機會買回?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名叫喬克·魯濱遜的基金經理,管理一隻很成功的對沖基金,他熱衷於財務分析,常在那些吹得天花亂墜的股票上大量放空,直至騙局被揭穿,他也因此被稱為「邪神」。後來,「邪神」在一家被稱為「賭場勝地」的公司股票上放空,當時經過仔細研究,他認為公司業績不像公司吹噓的那樣樂觀,於是越漲越賣。但隨著股價進一步上漲,他卻無錢再追加保證金,只能黯然離場。事後,這只股票真的跌得慘不忍睹,證明「邪神」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
在消化了美元匯率強勁反彈對銅價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後,受基本面供不應求的支持,銅價振盪上揚,延續牛市格局。LME3月綜合銅再度上沖3000美元大關之上,而滬銅表現更加突出,合約頻創新高。隨著春節長假來臨,國內現貨供應依舊十分緊張,可以預計,軋空行情仍將主導節前銅價走勢。
供應極度緊張仍然是當前國內外銅市場的主要特點,因此銅價在供不應求的良好基本面狀況下得到十分有力支持,且供應嚴重短缺也成為國內外多頭主力軋空行情的殺手鐧。在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2005年1月19號)LME銅一月合約最後交割日到來之前,LME銅現貨升水一直維持在120美元之上,現貨價格十分堅挺,而隨著1月合約交割結束後,市場原來預期的現貨升水縮減局面並未出現,反而緩慢放大至140餘美元,暗示供應緊張的格局可能促使基金在後續合約連續擠倉。歷史上,LME銅現貨升水曾經達到過300餘美元的高水位,倫敦金屬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以及紐約商品交易所三地庫存不到12萬噸,而且第一季度因生產商檢修,產量增加勢頭將明顯減緩,一旦今後庫存持續下降至極度低水位,供求矛盾激化,高升水現貨價格的歷史會不會再度重演確實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在LME銅維持區間盤整的同時,滬銅合約卻頻頻創出新高,軋空行情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除了國際市場價格表現堅挺並為滬銅多頭在春節長假來臨之前軋空行情奠定基礎之外,國內市場本身也存在擠倉行情的諸多條件。首先,國內市場在節前的消費勢頭依舊十分旺盛。一方面企業在年底前本身是一個消費相對旺季。
另一方面,國內下游企業在春節長假前往往有備庫行為,需求意願較強。盡管國內現貨銅價達到了31800元/噸附近的高水位,但市場依舊供不應求。我們從一些現貨供應商了解到,最近幾天國內現貨成交價格一直維持在31500-31800元/噸區域,也就是現貨升水達到1000-1100元/噸,且消費商購買意願仍然較強,貨源卻並不充裕。其次,短期內國內供應緊張局面難以出現根本性改善。一方面春運期間運力緊張使得國內銅的運輸難以暢通,另一方面進口銅的嚴重虧損令國內貿易商進口銅的操作存在相當大難度,進口量估計有限。供應不足而消費旺盛導致市場供求矛盾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更加突出。再次,CU0502合約最後交割日的提前使得空頭在時間上更加被動,更加有利於多頭軋空行情。由於2月4號是國內長假前的最後交易日,據上海期貨交易所規定,CU0502月合約的最後交易日也提前到2月4號,較以往提前了將近10個交易日,因此對滬銅CU0502合約的空頭來說,處理頭寸的時間無疑會十分緊迫,操作上也就格外被動。畢竟除了部分保值盤之外,大部分空頭是沒有現貨背景的,虛盤空頭必須面對尋求機會離場的現實。滬銅CU0502合約的持倉量仍然高達35000餘手,單邊持倉量為17000餘手(8萬余噸)。據幾個月的交割量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交割數量一般在1萬噸左右。如果按照持倉水平,還有近7萬噸空倉需要在接下來的10個交易日之內伺機離場,一旦多頭利用時間上優勢並配合LME銅走勢進行軋空,那麼大量虛盤空頭也就不能不被迫斬倉離場,甚至引發恐慌性的空殺空行情。1月16號,CU0501合約交割前的滬銅大漲就是空殺空的恐慌情緒導致的。
不過,在軋空行情威脅下,一些外圍因素可能會對LME銅價帶來一定程度負面影響,從而左右著滬銅軋空行情。在這些外圍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元匯率的波動。盡管市場已消化了大部分美元匯率反彈的因素,但一些數據顯示美國通脹壓力在增加,美聯儲加息步伐有可能加快,而隨著美元匯率的反彈,資本流入美國的數量似乎在逐漸增加。另外,歐洲央行對歐元過度升值的反對態度以及美國政府再度重新強勢美元政策的講話也對美元的買氣起到了極大提振作用。美元兌歐元漲至1.3000關鍵關口,美元指數也反彈至84附近,技術上美元匯率似乎還有進一步反彈的空間。盡管美元匯率兌銅價影響程度有所減弱,但銅價上漲到一個高水位,且軋空行情畢竟非理性因素較多,因而投資者在操作上還應保持一份理性。

2. 期貨市場中「擠倉」是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當某種合約的持倉量(比如說大豆)達到了100萬手,空頭和多頭的數量就是各50萬手,如果進行交割的話空頭就要拿出 50*10=500 也就是500萬噸的現貨大豆,但空頭如果拿不出這么多的現貨的話,多頭就會上拉價格,利用空頭交不出現貨弱點,把空頭擠出市場。

3. PP期貨漲停原因,PP期貨擠倉是什麼意思

多頭擠倉:當市場中的倉單已多數掌握在多頭手中,隨著交割日臨近,空頭無法注冊足夠倉單履行交割義務,此時空頭為避免因無法交割而產生的違約只能主動平倉。因空頭主動買平回補,臨近交割日的近期合約價格上漲。
空頭擠倉:當空頭手中掌握了足夠交割的倉單,隨著交割日臨近而價格處於高位,空頭可以選擇實物交割而避免平倉損失,此時投機的多頭只能主動平倉。因多頭主動賣平回補,臨近交割日的近期合約價格下跌。

4. 期貨投資分析考試題

1.多頭砍倉,近月價格超跌,遠月不跌,所以A是對的,
2、正向套利是買現貨賣期貨,題中,現貨月超跌,遠月期貨不跌,中間價差擴大是虛的,所以存在機會。
你得看書了,這是送分題

5. 銅業問題!!

國際期貨市場因為資源短缺,銅的價格持續上漲,帶動現貨市場銅材價格持續上漲。
期貨、現貨市場價格上漲的原因是:
國內凈進口量大幅減少。國內1至2月陰極銅進口同比下降44.4%,僅12.37萬噸,而1至2月陰極銅出口同比增長419.4%達到3.45萬噸。如此1至2月國內陰極銅凈進口量僅8.92萬噸,還不到正常水平月份進口量10萬噸左右的一半。由於傳統消費旺季來臨,更多傳遞給市場現貨仍會吃緊的信號。因為目前每噸精銅進口仍有將近3000元/噸的虧損,若持續沒有精銅進口,與去年同期類似的情況可能出現,國內現貨緊缺,現貨價格漲幅再度超過期貨(近期現貨走弱),倒基差格局強化,致使交割前擠倉行情較為明顯。

庫存遞減、罷工制約供應增長預期。庫存連續遞減是近期銅價上漲另一個直接的原因,倫敦金屬交易所庫存已從前期13萬多噸減少至11萬多噸;上海期貨交易所庫存也只有3.2萬噸,而目前國內消費企業大部分都沒留有庫存,顯性庫存下降增強銅現貨緊張的預期。與此同時,三月初以來,墨西哥集團旗下的兩大銅礦區La

Caridad和Cananea的工人開始罷工,近一個多月以來的罷工已使銅產量受到一定影響。近期麥格里銀行的一份報告預計今年勞工談判可能會導致310萬噸銅產量受到影響,這相當於全球產量的大約17%。

6. 國儲銅幾年輪換一次

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銅價快速攀升,持續上漲的時間和上漲幅度均超過以往,世界各大機構紛紛預測在此輪上漲之後,國際銅價將步入下跌時期。

  • 中文名

  • 國儲銅事件

  • 實質

  • 過剩銅供應

  • 發生時間

  • 2003年下半年以來

  • 表現

  • 銅價快速攀升

  • 目錄

  • 1國儲拋銅大事

  • 2事件介紹

  • 3事件經過

  • 4事後結論

  • 國儲拋銅大事

    編輯

    2005年10月30日 國儲局召開會議,就國際銅價問題進行研討。會議之後,國儲局對外宣布,將在近期向市場拋售3萬到5萬噸銅。

    2005年11月9日 國儲局的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發布通告,宣布為抑制中國的銅價,中國將向市場拋出一定數量的儲備銅。

    2005年11月11日 國儲局聲稱其持有130萬噸庫存,比市場預期的要高出100多萬噸。

    2005年11月16日 國儲局第一批2萬噸儲備銅競拍,計劃出售的2萬噸銅全部售罄。

    2005年11月17日 國儲局官員表示,中國交易員劉其兵在倫敦市場上所持有20萬噸空頭頭寸屬於個人行為,該人也不再是政府雇員。

    2005年11月23日 國儲局第二批2萬噸儲備銅競拍,6629噸銅流拍。LME銅價跌至每噸4020美元的兩周低位附近,在尾盤時回升至4098美元。

    2005年11月30日 國儲局第三批2萬噸儲備銅競拍,6100多噸銅流拍。LME銅價創下每噸4270美元的歷史新高,中國國儲第三次拋銅壓價的意圖再度落空。

    2005年12月7日 國儲局第四批2萬噸儲備銅競拍,再度遭遇大面積流拍,僅成交3700噸。國際銅價依然逆市上漲,創下期銅百年來最高記錄4466.5美元/噸。[1]

    事件介紹

    編輯

    什麼是國儲銅事件

    如英國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預測,2005年全球銅供應將出現10萬多噸的過剩;2004年11月中旬舉行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年會上,國際大投資銀行也大多預測2005年銅價會下調,市場將繼續過剩。但實際情況卻是國際銅價的逆市上漲,在2005年11月更是達到期銅市場百年來的最高紀錄,每噸高達4146.65美元。「國儲銅」事件正是發生在有關機構預測國際銅價會下跌,但實際卻持續上漲的時期。

    2005年11月9日國家物質儲備局(簡稱國儲局)發布的國家儲備銅競價銷售公布稱:為緩解當前國內銅供應緊張的狀況,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國儲調節中心受國儲局委託,於2005年11月16日拍賣2萬噸國家儲備銅。

    在此後短短的一個月內,國儲局舉行了四場現貨銅拍賣會,拍賣起價一次比一次高,給市場帶來的沖擊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場拍賣起價上海、寧波地區為每噸37140元,但首批100噸的成交價格就達38120元/噸,拍賣價遠高過市場的預期,消息一經傳出,滬銅期貨和LME銅期貨價格便快速上揚。

    第四場現貨銅拍賣會上,佔2萬噸拍賣總量80%的1.6萬噸銅流拍的拍賣底價與市價不相上下,參與者怨聲載道。盡管國儲局聲稱拋售銅的目的在於滿足國內銅的需求,平抑銅價,但市場更願意相信國儲局此舉是在緩解其在期貨市場的損失所帶來的壓力。

    因為自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銅期貨市場上通過LME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1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銅,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但自2005年9月中旬以來,國際基金不斷以推高銅價的方式逼空國儲局,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不斷走高的國際銅價無疑會給國儲局造成巨額虧損,所以國儲局不得不通過不斷拋售國內現貨來緩解壓力,挽回損失。2005年年末,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坦言,由於缺乏對市場風險的有效控制,國儲局在此次事件中損失慘重。

    事件經過

    編輯

    在國儲銅事件發生後,人們更多的是從技術的角度對這次事件進行剖析和反思。其實,技術問題還在其次,根源在於腐敗。
    一些從事期貨交易的專家透露說,中國公司,尤其是那些沒有取得期貨交易資格的公司,之所以敢於沖破法律的限制,在海外做期貨交易,關鍵是為了牟取私利。他透露說,這些公司的賬戶往往是公私不分,換句通俗的話說,賺了錢是自己的,虧了錢是企業的。這也正是中國公司在國際期貨市場上出手「賊狠」的原因,反正虧了錢是國家的,怕什麼?
    如果不是這樣,很多問題是難以理解的。比如在1997年的「株冶」事件中,國際期貨市場上已從事兩年交易的株冶工作人員,在LME大量賣空鋅期貨合約,賣出多達45萬噸鋅,而當時株冶全年的總產量也才30萬噸。如果是正常的套期保值交易,全年總產量30萬噸至少是一個不能逾越的底線,這對於從事了兩年交易的人來說,是一個最起碼的常識。倘若不是出於攫取私利的強烈慾望,很難想像他們會如此超常規地甚至可以說是喪心病狂地去進行交易。最後,不得不由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專門召開辦公會議處理「株冶事件」,但由於空單超出株冶全年總產量的50%,中國除了斬倉別無選擇。僅三天,中國便損失了1.758億多美元,摺合人民幣14.591億多元!
    虧了由國家埋單,在某種程度上,「株冶事件」開了一個惡劣的先例。
    這種結果將令那些利慾熏心的人更加有恃無恐,他們猶如一群嗜血的賭徒,拿國家的錢在國際期貨市場上豪賭,賺錢的時候他們一言不發,被套住的時候將爛攤子交給國家。因而,人們看到的不是那些靠老鼠倉發財的投機者燦爛的笑容,而是一出又一出血淋淋的悲劇。
    在這次的國儲銅事件,媒體披露出來的老鼠倉的情況同樣令人觸目驚心。據接近劉其兵的人士透露,光是劉這兩年通過在期銅上的投機,就給自己的小金庫增加了不下3億美元的收益。假如不是此次空單被套,這些重重黑幕,恐怕永遠不會進入公眾的視野。
    除了老鼠倉,腐敗分子通過海外期貨交易洗錢的情況同樣值得關注。8月10日的《上海證券報》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剖析:
    由於我國企業的境外賬戶難以有效監督,難以杜絕某些人通過期貨交易洗錢的可能性。更緊迫的是,洗錢者利用市場漏洞,盯上跨市套利的手段,將會更加嚴重地影響金融安全。理論上完全存在這種可能性。跨市套利者都要在國內外分別開設A(境內)和B(境外)兩個公開的賬戶,如果要把公開賬戶的資本洗出去,就需要再在國外市場開一個隱蔽賬戶C(境外),將資金轉移到境外B賬戶可以合法地進行,再把B賬戶資金通過一些手段流進隱蔽的C賬戶。一般有以下兩種可能的方法。
    第一,在有公開的跨市套利交易中,A賬戶與B賬戶具有方向相反的頭寸,以博取正規的套利差價。需要洗錢時,又讓C賬戶和B賬戶建立相反頭寸,利用目前我國頭寸較大時,B賬戶虧損概率極高,這樣C賬戶就很容易賺取B賬戶的錢,從而達到洗錢目的。
    第二,洗錢者與外盤有實力的基金內外勾結。同樣先讓隱蔽的C賬戶和公開的B賬戶建立相反頭寸,然後基金找機會在短期內突然打擊B賬戶使其嚴重虧損,或乾脆就協同外人使B賬戶頭寸被吃掉,由於期貨交易的特殊性,虧損嚴重就必需認賠平倉,操作者就可在認賠的同時,讓隱蔽的C賬戶也平倉,這就自然地使C賬戶依賴B賬戶獲取暴利。有中國頭寸長期被逼倉的現象作掩護,就很難發現是洗錢。從時間特點上看,2003年10月到11月一次套利就具有這種嫌疑。在不能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我國在境外賬戶的期貨交易,很容易演化成灰色交易,納稅人的錢很容易成為腐敗分子的獵物,當他們貪婪地對准目標時,無論企業虧損還是盈利,他們個人都將有機會賺錢。
    這個問題不解決,國儲銅這樣的悲劇還會重演!

7. 什麼是 期貨 搶帽子、擠倉

所謂「搶帽子」交易是指證券公司、證券咨詢機構、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買賣或者持有相關證券,並對該證券或其發行人、上市公司公開作出評價、預測或者投資建議,以便通過期待的市場波動取得經濟利益的行為。

8. 請你舉例說明目前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現狀及其問題,以及如何應對。(最好是舉東航、國航、中鐵)

東航那個根據報道 是正常的對沖虧損 沒有投機行為

國儲銅投機比較典型

我給你摘錄過來

「以為是金礦,其實是火坑。」在國際基金的圍剿之下,國內機構再一次脆弱得
不堪一擊。這一次,被金融大鱷盯上的是國儲銅。

從3500美元到4200美元的拉升,僅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市場傳言的空方主力——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下稱國儲中心)已形成1億多美元的浮虧,跟風冤鬼不計其數。

對賭或許剛剛開始,勝負還是未定之數,但發改委一紙調控銅價批文,背後潛藏了多少老鼠倉?國資在為誰買單?對60%進口依賴的銅巨量放空形成與國際投機買盤對峙,明年中國還進不進口銅?所有「拍腦袋」的人是否就此事還要拍屁股走人?

從11月16日開始,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下稱國儲局)向市場拋售的兩萬噸銅很快就被上漲的潮水淹沒。11月23日,國儲局再次拋售兩萬噸銅,效果逐漸顯現。此前一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月期銅終於低下了高昂的頭,收盤報4110美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05美元。

交易數據顯示:12月21日交割品種持倉41098手(約102萬多噸,每手25噸),全部期銅合約總持倉21067手(約25萬多噸),LME當日顯性庫存為67050噸。

「如果持倉和庫存是這個比例,走勢與基本面就沒什麼關系了,完全是資金在對賭。」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說。

危險的空單

事情緣起一個名叫劉其兵的交易員在LME下的8000手空單。

劉其兵是國儲中心進出口處處長,負責國儲物資(主要是銅)的套期保值和跨市套利。一位期貨交易員說,大約在今年「十一」的時候,劉其兵就已失蹤。之後國儲中心負責人稱,這些空單是劉其兵的個人行為,「不是我們的」。

據一位LME交易商估計,劉其兵於9月20日左右下了8000手(20萬噸)三月期銅空單,價格在3500美元左右。之後,LME期銅價格一路上揚。「十一」長假期間,更是大漲158美元,空頭因此遭受重創。

按LME期銅保證金每手在5000美元(200美元/噸)以上計算,劉其兵所建空單所需保證金高達4000萬美元,且因浮虧而要不斷追加。據猜測,因需要追加巨額保證金,劉的空單無法繼續掩蓋而暴露出來。

劉其兵被套的消息在LME傳開後,市場預期這20萬噸空單無法交割而只能斬倉,價格更被多方一路推高,於是期銅再度暴漲。截至11月22日,劉所建空單的虧損已達600美元/噸,總計1.2億美元。

就在銅價暴漲,劉其兵所建空單虧損越來越大的時候,國儲局的做法令市場再度喧囂。

國儲局委託國儲中心於11月16日和11月23日分別以公開競價方式銷售兩萬噸國家儲備銅。記者從現貨商處得到的消息稱,這樣的拍賣還將持續兩次。

盡管國儲局把此次拋銅解釋為宏觀調控的配套措施,是「為緩解當前國內銅供應緊張狀況,滿足國內消費需求」,但因劉其兵本人為國儲中心的交易員,國儲局又委託國儲中心拍銅,市場更願意把其舉動理解為與國際基金的對決。

圍繞著劉其兵如何建立這些倉位以及誰來「埋單」,各種傳聞此起彼伏。最新的消息是,為劉其兵開倉的8家國際期貨經紀和基金公司將派人來京同國儲中心交涉此事。

天上掉下個「冤大頭」

「他這么做有沒有得到授權?誰授權的?」宋國青問道。他認為,如果確實有授權,那隻能說授權人不懂國際期貨市場,「以為是金礦,其實是火坑」。

「中國是銅進口大國,在期貨市場上理應做多。」北京洲通投資技術研究所所長黃永山說,「如果做多被套就接實盤好了,反正我們也要進口銅。做空根本就是投機。」

據外電稱,劉其兵「個性溫和,行事相當低調」,因兩年前准確判斷期銅牛市啟動而在圈內一舉成名,並且「以熟練的技術分析著稱」。國內期貨界人士普遍認為,劉其兵是因為不肯認輸才把倉位越做越大而無法收拾的。

「期銅上好久沒有這樣的多空對賭了,國外基金有嚴格的風險控制,虧到一定程度後會止損而不是繼續加碼,大家很難找到對手。這次劉其兵算是讓人逮著了。」 黃永山說,「與其說是國際游資在算計中國,不如說我們的風險控制太薄弱,單子這么大,自然會有人找上門來。」

作者:秋風依然 2005-12-17 11:32 回復此發言

--------------------------------------------------------------------------------

2 逼空國儲銅中國定價權鏖戰警示

事實上,劉其兵的倉位只是全部空單的1/5。

「除了這20萬噸,跟風的有多少?」黃永山說,「今年有不少國內機構在LME賠了錢,這次看到有人出頭跟老外干,肯定跟進來做空,要報仇啊。」

據《證券市場周刊》了解,除一家國有大型有色金屬公司有15萬噸空單外,國內期貨界一著名炒家也涉足其中。

「量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管基本面了。因為現貨上虧的錢可以通過逼空在期貨上賺回來。」宋國青教授說,「期貨市場上逼空的關鍵是多頭要掌握現貨,雖然明年銅會出現供大於求,但庫存增長是個緩慢的過程,每個月也就三五萬噸。多頭只要把增加的庫存吃下來就可以了。」

而LME期銅市場上多頭主力對現貨的控制力顯然非同一般。

11月10日,智利國有銅業委員會(Cochilco)將智利2005年預估銅產量由原來的550.4萬噸調降至537.2萬噸。作為最大的產銅國,智利2004年銅產量為56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36%。其中,外國公司控股銅礦的銅產量為309萬噸。

一方面是期貨價格高漲,另一方面卻是最大產銅國的減產消息,兩相對照,耐人尋味。

LME的交易商們認為,投機商已經買入了巨量的銅,造成了短缺的假象。這種策略與10年前「住友事件」中濱中泰男所採用的手法一樣,人為製造市場供給緊張。

弘業期貨分析師蘆濤認為,作為大宗商品龍頭老大的原油價格最近一直在跌,鋁、錫、鎳等也沒有太好表現,農產品價格連創新低,因此,無法用通脹因素解釋銅價上升。而美元的走強也構成對銅價的利空。如果說是「中國因素」在起作用,可上海期銅價格一直落後於倫敦期銅。

因此,LME期銅暴漲的唯一理由就是「逼倉」。

近年來,全球有色金屬的控制權進一步集中,雖然銅市供求關系面臨轉折,但多頭卻借交易所庫存不足之機進行擠倉,而空頭對此准備不足,使得這種孤注一擲的「逼倉」行為成功概率大大上升。

在國際基金有計劃的圍剿之下,「以熟練的技術分析著稱」的劉其兵成了LME市場上的「冤大頭」。

錯上加錯

不管國際基金是否有陰謀,客觀條件也對參與LME的中國機構投資者不利。黃永山認為,由於缺乏有影響力的金融平台,而國內期貨經紀公司又不能做LME的會員,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只能通過外資機構報盤,其交易的核心信息被掌握,在博弈中往往處於被動。

LME會員分為5類,最高一級是Ring dealing,可以進行自營、經紀、結算等業務,並且在場內場外、一天24小時不間斷地交易。這種經紀公司被稱為「做市商」。「做市商」在任何時候都必須為市場參與者報價。但像劉其兵這樣的大額空單,則有可能把為其報單的「做市商」逼成多頭主力。這種情況一旦發生,這些「做市商」既作經紀又作自營,並且了解對手的一舉一動,勝算極大。

退一步說,即使「做市商」不做自營,但他們與國際基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投資者通過外資機構代理交易,商業機密容易暴露,從而成為國際基金狩獵的對象。

此外,由於全球低利率的金融大環境,衍生品市場上游資充斥。

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顧問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總金額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別增長了24%和16%,2004年全球新投入對沖基金的資金達到1300億美元。僅倫敦就有約500家對沖基金公司,管理著約1200億美元的資產。

這些基金時刻在尋找獵物。

在LME,一張1000手的單子開出來,馬上就會被人盯上。「一單大額交易的雙方彼此心知肚明,經紀人能讓一個消息在5分鍾內傳遍市場。」一位LME交易商說。

與在市場上拼殺多年、經驗豐富的國際基金相比,中國投資者顯得過於稚嫩。

宋國青指出,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大量購買美國國債,從而保證了美元低利率,低利率的環境使得大規模游資湧入衍生品市場投機,從這個意義上說,「是中國的外匯儲備間接在期銅市場上逼倉中國。」

作者:秋風依然 2005-12-17 11:32 回復此發言

--------------------------------------------------------------------------------

3 逼空國儲銅中國定價權鏖戰警示

黃永山表示,銅與其他大宗商品不同,其存儲成本極低,糧食會出現過期損耗,原油存儲有一定危險性,而銅呢,「幾千年前的青銅器,挖出來還是好好的。」而且,銅的現貨規模很小,相當於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小盤股」,很容易被逼倉。

國家儲備的風險

就在國儲中心開始拋銅的當口,「交易員失蹤」的消息傳遍LME。其結果是,上海和倫敦兩家交易所的期銅價格差越拉越大:滬銅漲跌兩難,LME扶搖直上。

無論是在倫敦還是在國內,都有人相信國儲局拋銅的真實意圖絕非如其所言是為了緩解供需矛盾;而是藉此打壓LME銅價,以減少空單造成的損失。

盡管有國儲局庫存銅超過130萬噸以及中國擬出口20萬噸銅的傳聞,但LME期銅價格始終不為所動,繼續上漲。

一方面,國際基金認為,2004年由於進口量下降但消費上升,中國的國內產量加上進口量不足以滿足消費需要,國儲當年釋放了大致20到30萬噸銅,庫存已經空虛,會在適當時間補庫。

另一方面,多頭已是騎虎難下,且手中握有大量現貨和資金,有很強的抗壓能力,不看到銅進倉庫決不罷休。

這就造成了國儲局越是高調拋銅,國際基金越是有恃無恐拉高銅價的局面。

根本上,還是8000手空單授人以柄。而直到現在,除了已經失蹤的劉其兵,還沒有人對這起惡性事件負責。

國儲局和國儲局中心都表示這些空單與他們無關,看來更像是劉其兵私自動用手中的許可權做了大量交易。而要動用如此龐大的資金卻能夠不被察覺,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在劉其兵進行這些不尋常交易的過程中,竟然沒有遇到任何麻煩,有關部門金融風險控制之薄弱也就可見一斑。

在倫敦,LME方面否認國儲局為其會員。而只有會員才能獲准交易,所以,劉其兵的交易可能是通過其他會員來完成的。LME表示,交易所的職責只是維持交易秩序,而核實客戶身份應由會員負責。

而在國內,根據相關政策,進行海外期貨投資必須經過證監會的批准。證監會的一位官員稱,中國政府僅允許31家公司在海外進行期貨交易, 國儲中心並不在其中。那麼,拋開劉其兵的超限持倉不談,單單是國儲中心繞過證監會直接派交易員在LME進行期貨交易這件事本身是否妥當?

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次事件反映了國儲部門運作不透明及內控機制不嚴的問題,而由此造成損失的情形已有先例。

「中儲棉事件」就是其中之一。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儲棉」)成立於2003年3月,到2005年初,中儲棉虧損近10億元,相當於其全部注冊資本。

一位企業研究人員就此評論說,國家儲備類企業同時從事經營活動,很容易導致企業將隨時可能產生的經營性風險向儲備活動轉嫁,進而加大了國家儲備的風險和成本,降低發揮國家儲備職能的效率。

政府之手

雖然對於「劉其兵事件」官方始終沒有給出正式回應,但一向神秘而低調的國儲局近期卻頻頻高調出場。其主管部門發改委的官員也頻頻對銅價發表言論。調控虛高銅價意圖明顯。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賈銀松日前表示,銅價一路上揚,引發了銅冶煉投資大幅增長。初步調查,目前全國有在建、擬建項目18個,建設總能力205萬噸。按發展態勢,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冶煉能力,遠遠超過屆時全國銅精礦資源保障能力和國際市場可能提供的銅精礦量。

此前,智利國有銅公司(Codelco)預計,2007年銅價將因供過於求跌到每磅1美元(2205美元/噸)。

也就是說,當中國產能釋放的時候,正是銅價低谷,而對銅精礦資源的爭奪又將大幅提高銅的生產成本。中國銅業將因此遭受巨大損失,投資的低效率顯而易見。

為此,發改委表示,將通過經濟和法律手段,抑制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

作為調控的配套措施之一,發改委下屬的國家物資儲備局委託國儲中心在11月16日和11月23日分別拍賣了2萬噸國家儲備銅。並且,這樣的拍賣還將持續兩次。

此外,國儲中心主任王會民證實,該中心通過中糧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連續拋出4萬噸銅。而11月份的前兩周,上期所的銅庫存大幅增加3.2萬余噸。業內人士估計,新增加庫存中的一大部分將用於國儲中心所持空單的交割。同時有消息稱,國儲已將1.8萬噸銅庫存裝運至LME位於亞洲的倉庫,並將於11月底前再出口3萬噸銅,以備交割。

《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到,此次拋售行動,國儲將在國內外的期貨、現貨市場同時進行,並將把握拋售的力度,做到均勻、合理。11月份採取現貨拍賣方式,12月份和明年1月份採取期貨交割方式,均勻釋放庫存。

早在11月初,有發改委官員曾向期貨業專家詢問,釋放20萬噸國儲銅是否可行?這表明國儲本次拋銅的總量可能在20萬噸左右。

上海中期公司分析師李金保表示,這一系列措施意味著對銅價的調控進入實質階段,以緩解國內市場對銅需求的緊張及抑制銅產能過快增長。

之前,發改委曾對其他行業進行過類似的調控。例如,從2004年初開始,發改委等部門對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其結果,電解鋁價格從2004年4月開始,一年內下跌2000元/噸;2004年9月起,華東地區的水泥價格一路下滑,從最高時400元/噸跌至200元/噸;鋼材價格最後一個掉頭,鋼材綜合指數從2005年4月中旬139點跌到目前的104點,而且沒有止跌。

顯然,發改委對國內商品價格的調控得心應手。而這一次,在銅價上遭遇國際炒家,結果又將如何?

最近一兩年來,「中國」屢屢成為國際商品期貨市場的大熱門,不論是原油、金屬、還是農產品,中國這個大買家只要一出手,價格就會扶搖直上。其原因就是誰能影響期貨價格,誰就掌握了定價的主動權,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此次銅交易背後有著良好意願——通過期貨市場來調控價格,也有積極意義。只不過,能否成功還是未知數。

宋國青認為,國內機構對國際投機力量認識不足。近年來,國內期貨界一直大造輿論,要爭奪「商品定價權」,卻沒有考慮到中國缺乏必要的金融平台和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這樣一個事實。而外資機構不但擁有資金和技術優勢,而且有評級和輿論的「霸權」,簡單來說,「游戲規則」是他們定的。國內機構在本身很弱小、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再不了解國際金融市場的規則,吃虧就在所難免了。

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到全球經濟中來,這種情況還會不斷出現。因此,宜及早策劃應對之道。

——————————————————————
一句話就是說 本來是該用來保值對沖的期貨交易 被變成了投機的行為

在國儲銅的事件中,劉兵轉手做空 賭銅價會下降 同時國家的儲備根本無法支付空頭的銅支付,中國又是銅進口國
所以本來是對沖保值的人員確從事投機,並且被國外多方買入逼高銅價 最後一虧到底
——————————————————————————

給我們的啟示是 在中國還沒有絕對的國際金融實力的時候
在衍生品上要嚴格的從事對沖活動,不能投機

同時 建立嚴格的資金監管系統,避免虧損後繼續隱瞞賭博,想抹平這個洞

9. 我上網找了 東航那個已經結束了啊 現在開始晉級賽了啊 你還有其他的期貨比賽消息嗎 謝謝了啊

東航那個還沒開始吧?你可以打電話問問他們客服?
「從「潛龍出淵」到「藍海密劍」,由東航金融主辦的期貨實盤大賽已悄然過去了兩個年頭,當人們還在討論前兩次大賽帶來的經驗時,東航金融在陽光期貨基金的探索道路上又有了新的發展:一項新的三年計劃已經浮出水面,即由東航金融主辦,和訊網、第一財經聯合主辦的「藍海密劍東航金融第三屆期貨實盤大獎賽」將於將於今年9月20日拉開戰幕。」

另外還有「交通銀行杯」2010領航中國期貨大賽。具體期貨公司可以在網上查。

期貨日報實盤大賽賽程設置:

報名時間:2010年4月8日—2010年7月30日
比賽時間:2010年4月19日—2010年8月31日

領航中國期貨實盤精英賽賽程設置:

報名時間:2010年5月28日—2010年11月30日
比賽時間:2010年7月1日—2010年12月24日

實盤大賽多數是開發客戶和自身宣傳的手段,肯定會打廣告的,留意下期貨日報之類的媒體一般都會有。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