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松政策對期貨市場影響
㈠ 寬松貨幣政策對股市將產生哪些影響
回顧隔夜國際股市,歐美市場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回調走勢。原油期貨的持續上漲隨著昨夜的長黑戛然而止,與此同時,黃金期貨亦出現回跌走勢。不難看出大宗物資的反轉下跌,再次導致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不安。看到國內市場,昨夜國內原物料更是激烈反轉,「鋼鐵」雙雄都出現大幅度的下跌。而今日上證盤面的不太理想,亦與其有著千絲萬縷之聯系。為何大宗物料成為影響行情的主要因素?源於大宗物料行情通常代表著經濟的好壞、資金的流向。而目前,股指的的上漲,主要源於熱錢的持續流入,但就目前情勢而言,熱錢正在逃出大宗物料或者全球金融市場?在筆者看來,非然也。
包括螺紋鋼也好,鐵礦石也罷。在過去一段的時間內漲幅都是相當兇猛,至使現貨報價也出現跟隨期貨時序上揚走勢。而大宗物資的持續強漲,勢必帶動股票市場的周期股。在上證指數之中,周期股大多都含有權重指數,一旦這些股票上漲,則會帶動上證指數持續翻陽。
但金融市場不會只有長紅,一旦商品大幅度上漲便會引發回調的出現。如同擦鞋童理論一般,過去一周大宗商品的持續強攻拉上漲停,使得這些新聞多上了華爾街財經頭條。而當市場上都在討論大宗、股票市場是如何火熱,那表示短線這些商品即將有過熱跡象開始浮現,以致於這些商品的反轉和暴跌現象,因此拖累到今天上證A股的板塊之中。
而今日指數全面出現了幅度不小的拉回,對投資者而言亦是不小的沖擊。是否行情已然結束?亦為投資者們關心之話題。既然目前盤面之變化源於商品的因素,那解鈴還需系鈴人,只需「鋼鐵」雙雄先行企穩,那盤面便無需過度恐慌。在目前鐵礦石期貨的持倉結構中,多方持倉依舊保持領先,並且下午盤面,鐵礦石亦是猛拉3個百分點之多,便是一個良好的跡象。從線型架構上看,20日均線被視為上證指數的多空分界線,而目前依舊在20日均線上方,雖然今日以下跌1個百分點收盤,但以此來講盤面反轉則為時過早。
在熱錢效應之下,目前盤面依舊以大型機構為主導。而在中小創之中,主力游資機構目前尚未有全面回籠跡象。所以在此環境之下,投資者宜選擇白馬股、原物料板塊或周期板塊為上策。
㈡ 美聯儲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將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出,對中國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
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不僅直接影響到美國的經濟復甦和通貨膨 脹,也會給美元匯率、大宗商品價格和國際資本流向帶來明顯的變化,進而間接影響到中國經濟金融的運行和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決策當局需要對此作出前瞻性的 調整,減少美聯儲政策變動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
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加劇
在美聯儲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作用下,聯邦基金利率處於歷史低位,美元呈走軟趨勢。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中美利差倒掛和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良好預 期下,2009年以來流入中國的短期國際資本呈現出加速的態勢。未來一段時間里,隨著國際金融機構「去杠杠化」進程的結束,美聯儲向金融市場注入的大量流動性, 通過各種渠道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然而,一旦美國經濟進入持續復甦,美聯儲必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和逐漸收緊銀根,美國拆借市場利率和聯邦基金利率將會上升。這將使美元升值,並 使部分套利交易平倉。一旦美元企穩走強,國債利率上揚,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資產泡沫可能隨之而破裂。大量投機性資金撤出中國,造成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給 中國的金融穩定埋下巨大的隱患。20世紀90年代東亞國家的資產泡沫破裂並引發金融危機的教訓不可不引以為鑒。
人民幣匯率調整進退兩難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美元匯率的波動,增加了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難度。2005年7月21日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水平也發生 了明顯變化。然而,從2008年7月到2009年3月,金融危機急劇惡化,避險情緒升溫,國際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將資金撤回美國或兌換成美元資產,導致美 元對主要貨幣匯率保持升值。在這一背景下,人民幣事實上又重歸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幅度維持在6.82-6.84之間。2009年3月 下旬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推出,導致美國通脹預期上升、國債融資風險增加和美元融資套利交易活躍,加上全球經濟反彈使得美元作為避險工具的需求大大減 弱,以美元資產保值的資金重新追逐高收益資產,美元呈貶值趨勢。隨著美元走弱,人民幣匯率自2009年3月份後連續7個月呈貶值態勢,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 有效匯率各貶值9.17%和7.67%。
在美元貶值和短期國際資本湧入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再次顯現,人民幣匯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選擇緩慢升值還是大幅升值?我們認 為,中國政府不太可能選擇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熱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獲得升值帶來的收益,熱錢獲利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其次,我們 很難找到一個均衡匯率點,無法計算怎樣的升值幅度為一個合適的水平。採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幣匯率很可能出現超調,資金流向逆轉的風險很大,或者是一次性 大幅升值以後如果沒有升到位,可能還會有下一次的升值預期,造成過多的游資流入。無論是哪一種情形,都會造成資金大進大出,產生宏觀金融風險。再者,大幅 升值對出口型企業將帶來較大沖擊,經濟可能出現大幅下滑,進而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
在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存在著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水平很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維持不變。即便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也將是採取溫和、漸進、可控的方式。在這種升值方式下,升值預期、熱錢流入、資產泡沫和通脹風險都將是貨幣當局需要面對的挑戰。
通貨膨脹卷土重來
面對資本流入以及資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風險,中國CPI和PPI已經連續數月環比上升,並將在四季度實現同比「轉正」,預計2010年會出 現持續的溫和通脹。根據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通脹預期持續加強,當季對未來物價預期指數達到 66.7%,已連續第三個季度上升。美聯 儲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未來全球通脹風險和資產泡沫風險,並通過各種渠道傳導至新興市場國家。
第一,美聯儲推出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削弱了美元資產對短期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中美利率差的推動下,大量短期國際資本湧入 中國。同時,由於外部需求的復甦,中國出口環境將一步得到改善,貿易順差將恢復至一個更高的水平。通過這兩個渠道,美國的流動性向中國輸入,導致中國的通 貨膨脹壓力上升。
第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通過通脹預期上升、美元貶值引發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導致中國承受更大的通脹壓力。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推出後,美元 持續走弱,由於美元是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的最主要計價貨幣,美元貶值直接推動了能源與大宗產品價格上漲。在我國進口商品的結構中,大宗商品,特別是資 源類商品占據較大的比例,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容易傳導至國內PPI。盡管目前的價格管制掩蓋了PPI向CPI傳導的通脹壓力,如果未來資源品價格改革啟 動,則CPI將承受來自上游價格的上漲壓力。
貨幣政策可能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
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出,對中國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如果中國不跟隨美國和全球的量化寬松政策,人 民幣將可能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帶來更多的資金流入。如果中國跟進美國的政策,由於中國的家庭和金融機構並不存在去杠桿化的問題,那麼中國貨幣供應量將十 分充足。因此,無論中國跟隨還是不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都會出現流動性充裕的情形,這將推動資產價格泡沫的出現。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儲蓄大於投資、貿易順差居高不下且處在人口紅利期,這些因素在較長時期內難以改變。從短期來看,在熱錢流入、國外補庫存帶 動中國出口增加的推動下,全球資金流向中國,中國外匯儲備正重新加速上升,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流動性過剩可能再次上演,推高物價水平。由於人民幣重歸 「盯住」美元的機制,根據蒙代爾的「三元悖論」,在資本跨境流動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中國央行要部分喪失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貨幣政策將追隨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當美聯儲加息信號非常明確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後,中國央行才會提升存貸款基準利率。在通 貨膨脹顯現的初期,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將更多的依賴於數量工具,如信貸的「窗口」指導、正回購央票、發行定向票據、存款准備金等,宏觀調控政策緊縮的順序 很可能是從窗口指導和審慎監管開始,再到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率,這中間可能會伴隨收緊項目審批,最後才是進入加息周期。
㈢ 政治、政策因素如何影響期貨價格
以一般的為例,政治、政策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這樣股指期貨作為整體經濟的風向標總是會受到最直接的影響。宏觀經濟的好壞會影響到微觀產業鏈的供需情況這樣就會對商品期貨價格產生影響。
特殊的更是多種多樣影響更為直接,例如貨幣政策,直接影響到商品價值的衡量尺度。如地緣政治,中東局勢直接影響到國際原油供給等等。非常多,不一一列舉,建議看些期貨行情的分析報告會有各種各樣的案例。
㈣ 美國寬松經濟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美國宣布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是震動」6000萬美元投入,實際上就是弱化美元迫使人民幣和世界各國的貨幣升值。 美國跟歐佩克有協議,用美元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為保證產油國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在美元大幅度貶值的今天,只有不斷地推高油價,這樣做是符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和利益的。
國際大宗商品是以美元定價 ,美元貶值,國際期貨市場,原油,小麥,玉米,棉花都在瘋長,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已經開始。
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資金的逐利本能使海外熱錢的不斷湧入,房市製造了泡沫,在國家最嚴厲的地產政策打擊下,一部分錢又流入了,耐儲存食品市場,製造了大蒜綠豆和一些商品的飛漲。10月份經濟數字發布,我國的通貨膨脹超過了4%。我國已經進入了通貨膨脹時期。
以目前的狀況來講,人民幣升值引發了通貨膨脹。
㈤ 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有
你好朋友,由於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那麼股市對國家的宏觀政策面的消息是非常敏感的,那麼我們要從一下開始分析。 由於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首先是國家的政府支出加大了,還有就是銀行的低利率能夠有效刺激投資支出.消費支出來拉動經濟增長,那麼市場上的需求極大的增加了,再加上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肯定有很大的幫助,這是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去分析 還有我們還要從資金面分析,因為影響股市最直接的因素是資金,沒有資金流入股市一定不會怎麼漲,由於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時銀行的利率是很低的,而且對貸款的要求也適當的有所放鬆,那麼貸款容易,而且利率也低了,就會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用貸款來的錢投入股市,還有就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會使得市場上的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看好,那麼股市的成交量也必定會活躍起來,這對於股市來說也是利好 那麼總結分析就可以得出,國家實施這樣的政策會推動股市的上漲,對股市是利好的,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滿意,希望採納謝謝
㈥ 貨幣政策是如何影響期貨的
貨幣政策主要影響貨幣的供應量的,如果貨幣政策緊縮市場的資金自然就會發生短缺,表現在期貨市場上就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如果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上的貨幣供應比較多,市場上自然就會有多餘的資金參與商品市場的炒作,這時候大宗商品價格自然就會上漲
當然這不是一定的,商品期貨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你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才能知道以後市場價格的趨向
㈦ 美聯儲加息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商品是跌還是漲
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美聯儲加息後全球各大經濟體都會受到影響,影響到世界各國的匯率,匯率影響到各國的債務,各國債務再影響到各國經濟,各國經濟影響到各國股市,還會影響到實體經濟。
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還是一個風向標,全球其他央行也開始對寬松政策持謹慎態度,大幅度的貨幣刺激政策已經很難見到。全球流動性已經出現明顯拐點,這一點對於大宗商品的影響非常大。一方面,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領先於其他央行且美國經濟好於其他經濟體,這造成了美元迴流美國,美元指數強勢上漲,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遭受重創。
另一方面,之前過度的貨幣刺激政策在促使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的同時,也刺激了大宗商品供應商的擴產規模。很多行業在刺激政策過後需求急劇萎縮,這時供給卻「剎不住車」了,鐵礦石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在全球流動性最為充裕的時期,包括必和必拓、力拓在內的鐵礦石巨無霸們瘋狂增加產能,但隨著流動性退潮,這些巨頭猛然發現自己已在「裸泳」,前期巨量的投資不僅讓這些公司負債深重,而且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貿然減產甚至停產只能讓自身承受更大的傷害。很多大宗商品在流動性「潮起」時,需求被高估了,而流動性「潮退」加之主要需求國經濟的下行重創了大宗商品價格。
㈧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貨幣政策是政府調控宏觀經濟的基本手段之一。由於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與貨幣供給總量與貨幣需求總量的平衡相輔相成。因而宏觀經濟調控之重點必然立足於貨幣供給量。貨幣政策主要針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和控制展開,進而實現諸如穩定貨幣、增加就業、平衡國際收支、發展經濟等宏觀經濟目標。
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與股票價格的影響非常大。寬松的貨幣政策會擴大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對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交易有著積極影響。但是貨幣供應太多又會引起通貨膨脹,使企業發展受到影響,使實際投資收益率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則相反,它會減少社會上貨幣供給總量,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證券市場的活躍和發展。另外,貨幣政策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也非常大,這種影響對股市的漲跌又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㈨ 經濟周期,經濟政策對期貨價格有什麼影響
經濟周期是經濟大氣候,任何國家、企業、家庭和個人都無法規避大氣候景氣程度對自身以及所處環境的影響。商品的生產消費關系、供求關系更是和經濟周期所處的階段緊密相連,商品價格的波動也就和經濟周期的運行息息相關。
在【復甦】階段:一開始,商品產量和價格均處在周期性的最低水平,而後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需求增長、生產恢復,價格逐步走高。
在【繁榮】階段:這是一個經濟周期的高峰階段,投資、需求的持續擴張使得社會眾多元素處在供小於求或是預期中供小於求的狀態,價格被一再刺激,推向高峰。
在【衰退】階段:在瘋狂的投資和生產之後,預期需求的破滅之後,供大於求的局面形成,經濟開始滑坡,價格迅速下跌。
在【蕭條】階段:處在谷底的經濟對應的是投資、供給、需求都處在低位,價格處在低位並繼續下跌。
另外由於價格的波動往往滯後於經濟發展階段,因此商品處在最高點時,可能經濟已經開始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