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大宗貿易
㈠ 大宗商品現貨和期貨的區別
期貨與現貨相對應,並由現貨衍生而來。期貨不是貨,通常是指以某種大宗商品或金融資產為標的可交易的標准化合約。所謂現貨交易,是指證券買賣雙方在成交後就辦理交收手續,買入者付出資金並得到證券,賣出者交付證券並得到資金。現貨交易的特徵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即以現款買現貨方式進行交易。
㈡ 大宗商品和期貨的區別
大宗商品是指可進入流通領域,非零售環節,具備商品屬性且用於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量買賣的物質商品。而在金融投資領域,大宗商品是指同質化、可交易、被廣發作為工業基礎材料的商品,比如原油、有色金屬、農產品、鐵礦石、煤炭等。
㈢ 為何期貨炒的都是大宗商品
這個跟期貨商品所必須具備的特性是有關系的。一個商品要能夠實現期貨交易。必須具備以下幾點:一是價格波動大。只有商品的價格波動較大,有意迴避價格風險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遠期價格先把價格確定下來。比如,有些商品實行的是壟斷價格或計劃價格,價格基本不變,商品經營者就沒有必要利用期貨交易來迴避價格風險或鎖定成本。
二是供需量大。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是以商品供需雙方廣泛參加交易為前提的,只有現貨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范圍進行充分競爭,形成權威價格。
三是易於分級和標准化,期貨合約事先規定了交割商品的質量標准,因此,期貨品種必須是質量穩定的商品,否則,就難以進行標准化。
四是易於儲存、運輸。商品期貨一般都是遠期交割的商品,這就要求這些商品易於儲存、不易變質、便於運輸,保證期貨實物交割的順利進行
㈣ 期貨·大宗商品·現貨,是一個意思嗎,都是屬於期貨嗎!
不是,期貨和大宗商品有交叉,現貨和大宗商品有交叉,期貨和現貨是相對而生的概念
㈤ 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存在有什麼意義
期貨是市場高度發展之後的產物。期貨設立的目的在於市場的避險,因為大宗商品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化,而生產商不可能儲存很多的原料,這就造成了生產商需要支付的原料成本的變化。而如果價格的變化過大,將可能超過生產商能承受的底線,比如去年橡膠的價格7月份為22000元/噸,到11年2月份,價格漲到了42000元/噸,而下游的輪胎等商家成品的價格不可能隨時波動,這就可能造成了很多商家的破產。所以為了避免這些風險,期貨市場應運而生,比如油脂廠3月份計劃兩個月後購進100噸大豆,當時的現貨價為每噸
0.22萬元,5月份期貨價為每噸0.23萬元。該廠擔心價格上漲,於是買入100
噸大豆期貨。到了5月份,現貨價果然上漲至每噸0.24萬元,而期貨價為每噸0.25萬元。該廠於是買入現貨,每噸虧損
0.02萬元;同時賣出期貨,每噸盈利0.02萬元。兩個市場里的一買一賣使生產廠家避免了損失。
期貨市場設立的目的就是在於規避這些風險,當然由於現貨和期貨市場價格的差異使投資套利成為可能,一部分投機者的存在相反成為了價格發現的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