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市場四大天王
㈠ 硬幣里的四大天王是指的哪些硬幣
硬幣界的「五大天王」是指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1980年的2分、1981年的1分幣,如今一枚1981年版1分幣,現在市價高達1,400元,足足升了14萬倍,專家提醒在收藏的時候一定要假貨。據常州晚報2月16日報道,1分錢買塊糖果,2分錢一包洋火,5分錢就能吃上一根炸得鬆脆的油條,小小的分幣承載了幾代人的回憶,而如今它卻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過,就投資收藏而言,現在卻是收藏正當時。正如圈裡的收藏行家所言,別看,硬幣個頭和面值都小,可蘊含的價值卻不小。搞了幾十年錢幣收藏的徐正強說,硬幣收藏的價值關鍵在於,一些品種定期發行後不再存續,升值空間巨大。諸如一枚1981年版1分幣,現在市價高達1,400元,與本身面值相比,足足升了14萬倍。歌壇流行「四大天王」,硬幣界追捧「五大天王」喜歡聽歌的人都知道,香港歌壇的「四大天王」經久不衰。收藏硬幣的人同樣不會陌生硬幣界的「五大天王」。與歌壇「四大天王」不同,這硬幣界的「五大天王」卻是越久越值錢。據圈裡人介紹,這「五大天王」分別是1979年、1980年、1981年的5分,1980年的2分、1981年的1分幣。大約三四年前,這樣一套的市價不過1,000多元,可現在沒4,000元根本拿不下來。不僅整套價值了得,單枚的價格也不低,除上面提到的1981年1分外,同年出的5分,其價格也在1,000元以上,其它幾枚的價格則大都在五六百元左右。丁金林說:「這些硬幣之所以價格堅挺,關鍵是其發行量少,收集全一套相當不容易。」更有甚者見收集太過困難,乾脆搞起了造假的勾當。據了解,目前,俗稱「五大天王」的硬幣市場已出現不少假貨,收藏者在收藏的時候一定要留個心眼。從1955年到1992年,不同年份的1分、2分、5分硬幣共有75種,除「五大天王」有較大升值空間外,1955年、1957年的1分,1992年的1分、2分幣同樣值得關注。此外,1993年到2000年間,我國又發行了8套精裝硬幣,內裝1、2、5分,1、5角和1元。其中1、2、5分不參與市場流通,目前也是投資熱點。86版精製套裝幣成幣市「寵兒」據了解,中國人民銀行在1980年發行了第二套硬幣,面值分別為1、2、5角和1元(俗稱長城幣),配合第三套紙幣流通。這套硬幣從1980年到1986年共發行了7種不同版本,每年4枚,共28枚。徐正強說,這套硬幣製造成本高,發行量少,雙數年份只發行了少量精製套裝幣作為紀念品出售或贈送外國友人,並沒有在市面上流通,所以成了精品,每套價格都在千元以上。特別是1986年,一共只發行了660盒精製套裝幣,屬極稀品,就連很多行家也沒有見過其廬山真面目,現在每套市價已沖破3萬元。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由於專業知識和手頭資金相對有限,可關注1994年和2000年版的1元。「像我手裡這枚牡丹圖案的1元就是2000年出的,當時只製造了20萬枚作為收藏品出售,沒在市面上流通,正是收藏的好時機。」和人民幣紙幣收藏相比,硬幣收藏也具有入門簡單,投資風險小等特點,行家提醒市民在收藏過程中最好成套、成體系收藏,不必刻意追求珍稀品種。那些發行量小,流通時間短的硬幣,在時間的積淀中同樣會有厚報。
㈡ 中國香煙的四大天王分別是那幾個牌子
中國香煙的四大天王:黃鶴樓、中華、玉溪、芙蓉王。
一、品牌「黃鶴樓」
1、商務休閑:湖南中煙芙蓉王品牌所傳播表現就是一種高爾夫商務休閑文化,它是專為商務精英量身打造的品牌,它塑造出沉穩典雅、充滿自信、揮灑自如、不斷創新的現代精英們的鮮明品牌個性,體現出濃厚的情感因素。
2、成功文化:芙蓉王一直將品牌文化定位於成功,通過對成功的渴望,對成功的體驗,對成功的追求,來演繹芙蓉王品牌的成功文化,體現出濃厚的品牌情感因素。正如芙蓉王的品牌理念——「傳遞價值,成就你我」,在喻示著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也著力於價值的傳遞,就是把成功的價值和成功的文化傳遞給廣大消費者。
資料拓展:
近年來,在國家煙草專賣局的統一部署下,中國煙草行業得到了整體快速發展,在此進程中四大天王無可否認的起到了示範和引領的作用,四大天王自身也從當初的單只產品逐漸發展成羽翼豐滿的四大家族,既豐富了中式卷煙的內涵,也推動全行業工業企業加快了中式卷煙的品類構建和創新。
參考資料:網路——華溪樓王
㈢ 一版幣四大天王
牧馬一萬真錢品相好要幾百萬。
㈣ 請問四大天王的詳細資料
四大天王就生在古印度著名的須彌山腰,那裡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山峰,稱須彌四寶山,山高三百三 十六萬里。"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瑪瑤。四天王各居一山。」四大天王是各護一方世界,說須彌山四面;東 勝神洲、南瞻部洲,(中國在此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故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輔佐四大天王守護 空間十方。即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方。
據記載: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將,輔助管理所屬山河、森林,以及地方上的小神。眾大將中居首位者是韋馱,專門保護出家人,因此 備受僧尼尊崇。
四大天王名稱是: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主守東方,據稱他能護扶國土,故稱東
方持國天王。「多羅吒」,乃梵文譯音,「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他住須彌山黃金棰是主樂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 來使眾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仗寶劍,他住須彌山琉璃埠。「毗琉璃」梵文
譯音,即意「增長」,據說他能率諸鳩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
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繞一龍。「毗留博叉」梵文譯音,意為 「廣目,'。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扶人民,他住須彌山白雲量,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龍,也有稱赤索,看有人不信佛教,就 用赤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
4.北方多聞天王, 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梵文譯音,意即「多聞"。「多聞」比喻福、德 ,聞於四方。他住須彌山水昌盛,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護持眾生財物。
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據說他與吉祥天女是夫妻,(一說是兄妹),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護財善 神,又各施財天王,在印度古神話中,他既是北方的守護神,又是一位「大財神爺",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國敦煌壁畫中的 毗沙門畫像:畫他渡海佈道之際,常常散下金銀財寶。
四大天王在中國寺廟里,不但形象被徹底漢化,皆為中國古代虎將打扮,而且將四神賦予中國式寓意。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太上 元始之命,敕封魔四兄弟道:「今特敕封爾為四大天王之職,輔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風之相,護國安民,掌風調雨順之權,永修厥職, 毋忝新綸。',大概受此敕封,古印度的佛教護法神,就成中國式的護法神了。
據清·霍灝《通俗篇》載:寺內四大金剛各執一物,俗謂「風調雨順」四字;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傘者,雨也;執龍者, 順也。風調雨順,預祝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之意。而四大天王之塑像,卻被造神者塑成橫眉怒目、兇猛威武形像,說明佛教護法神之庄嚴 可畏。
㈤ 四大天王分別是誰
四大天王分別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排名不分先後)。
四大天王於1992年被命名,此後受到大眾廣泛的認可,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大中華地區和亞洲,風靡至今。
四大天王作為香港演藝界代表,參加過眾多官方重要活動,包括1993年人民大會堂義演,1997年香港回歸人民大會堂晚會,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晚會等,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
四大天王代表著追星族現象的巔峰。四大天王壟斷了香港90年代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共舉辦超過1600場個人演唱會,唱片正版銷量破一億張。
(5)中國期貨市場四大天王擴展閱讀
四大天王將香港娛樂業推向了最高峰:
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
各式各樣的明星周邊產品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熱銷,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發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內地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港台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沖擊。
四大天王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四大天王」的出現造成了香港歌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香港娛樂界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但無可否認的是這種壟斷也正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四大天王」將香港娛樂業推向了最高峰。
㈥ 「四大天王」指
天庭四大天王是: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仗寶劍,
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繞一龍。
北方多聞天王, 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
娛樂圈四大天王是:劉德華,黎明,張學友,郭富城
俺們村的四大天王是:大虎,二牛,大胖,狗子
㈦ 請問中國企業戰略四大天王是哪四個人
中國企業戰略四大天王概述
企業戰略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在企業管理總體框架中,戰略管理由於具有全局性、長遠性的特點,把握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自己的發展戰略設計,那麼這個組織就沒有靈魂,就不可能聚合與鑄就一支能征善戰之師,就不可能有前途。中國企業已經進入「戰略制勝」的時代!因此,《企業戰略管理》課程是各高校MBA、EMBA、商學院的核心課程,也是各種總裁班、高管班的核心課程。而企業在管理咨詢需求中,企業戰略規劃的需求也是最為迫切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管理咨詢中,國內涌現出一批企業戰略領域的專家,他們為企業家傳道授業解惑、出謀劃策,幫助企業發展,為中國企業成長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最為突出的四位專家是清華大學的劉冀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郎咸平教授、北京大學的賴偉民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的徐二明教授。劉冀生、郎咸平、賴偉民、徐二明被公認為中國企業戰略管理教學、研究、咨詢的四大領軍人物,稱為「中國企業戰略四大天王」。
劉冀生
中國著名戰略管理專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成偉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暨首席戰略顧問,原國家經貿委企業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外管理》雜志社編委,山東省濟南市政府顧問,國內某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等職。
劉冀生教授還是國家經貿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培訓班、全國獨立董事培訓班、清華大學總裁班的《企業戰略管理》課程主講教授。曾在英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著名大學訪問研究及講學,截至目前已培養出近150名碩士和博士,在戰略管理方面有著精深的造詣,在學術界和企業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影響力。主要著作有《企業經營戰略》《工業企業經營管理案例》《企業經營學》《中國企業文化——現在與未來》《中小企業經營戰略》等。
郎咸平
在大眾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觀點鮮明而且具有世界級學術成就、在中國博得極高知名度的大師級學者,有中國經濟的「鐵榔頭」、中國股市的「郎旋風」之稱。
郎咸平1956年出生於台灣,父親是個軍人。1986年,他在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以創世界紀錄的兩年半時間連拿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郎咸平曾經執教於多家知名的商學院,其中包括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等,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最高學術級別的(首席)教授和長江商學院金融學講座教授。曾擔任世界銀行公司治理顧問,深交所公司治理顧問,亞洲開發銀行的中國銀行改革治理顧問,香港政府財經事務局公司治理項目顧問。
2003年以來,郎咸平把主要精力轉向企業戰略研究,為企業高管人士進行「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剖析,被稱為「中國民營企業教父」。近期在全國舉辦了多場《金融危機下的中國企業戰略突圍》講座,在各地引起轟動。
賴偉民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企業商學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企業戰略》課題組組長,中國企業聯合會特聘專家,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經濟管理領域的研究與實踐,主持和參與了《GSP系統開發》、《動態經濟模型研究》、《制葯版ERP的開發與研究》等多個省級、國家級項目。近期發表的《浦東機場怎麼回事》、《當危機見底,我們如何布局》、《後危機時代的機遇與戰略選擇》等文在國內經濟學界有較大影響。
賴偉民教授曾經在多家知名企業任高管,有豐富的企業管理實戰經驗。訪問調研了數千家企業,建立了大量的研究模型。並且擔任多家企業的管理顧問,實際操刀企業的戰略規劃、營銷策劃和制度建設。多年來,賴偉民教授一直擔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總裁班《企業戰略管理》課程主講教授,全國財務總監、人力資源總監、市場總監、職業經理人等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班《企業戰略管理》課程的主講專家,並多次在國家銀河培訓工程、國家653培訓工程及各類大型論壇、研討會擔任主講嘉賓。賴教授在全國演講授課數千場,學識淵博,實戰經驗豐富。全國各地十萬余名學員在現場接受過賴教授的思想,大量企業家因為參加了賴教授的課程,使自己的企業走出困境,實現財富倍增。賴教授善於把創新性理論思想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和大家一起完成把管理思想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的蛻變過程。
徐二明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第十屆校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第三屆校務委員會委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北京現代企業研究會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副召集人,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商學院院長。
徐二明教授多年從事戰略管理、組織理論、國際管理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研究過《制度合法性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關系研究》(70972127)、《創業企業集群中組織場對創新與績效的影響研究》、《不同行業群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績效的相關性研究》等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課題、《網路經濟下的企業戰略管理創新》的國家社科和多項省部級課題。撰寫了《企業戰略與創新》、《企業戰略管理》、《國際企業管理概論》等多部專著與案例集,以及在國內外重要雜志與學術會議上發表過數十篇學術論文,還在《經濟日報》撰寫過專欄。徐教授曾榮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等多個獎項。
徐二明教授被國內浙江大學等十餘所大學聘為兼職教授,並先後在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at Buffalo)、斯克蘭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cranton)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ustralia)、日本國立九州大學以及香港理工大學任教。
㈧ 古代理財"四大天王"都是誰
范蠡:多元化投資的「暴發戶」
這位老兄是春秋時期的人物,出身貧賤,但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就成為暴發戶了,後人尊稱為「商聖」。具體他是什麼時候開始真正成為富豪的,這一點沒有找到確切的資料來證明。不過,他「三遷定陶」開始,應該是一個節點。
當時他助越滅吳之後來到了齊國,在海邊結廬而居。戮力耕作的同時,兼營副業(捕漁、曬鹽),很快積累了數千萬家產。隨後,他又涉及了皮革業和制陶業。用今天的話講,他是跨界經營,多元化投資。
多元化的指導思想,一個好處就是風險的攤分,不會弔死在一棵樹上。我們投資理財也應該如何,但有些人看到哪個產品高收益,結果是蜂擁而上,重倉再重倉,這種思想要改改了。
白圭:索羅斯的前輩
這位哥們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戰國時期的人物,《漢書》中評價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他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那套「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主張,當時他也是受到了前輩范蠡的影響的。
白圭是一個市場型的投資者,他的「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聽起來感覺很像索羅斯的「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的調調,看來投資界的厲害角色,都是善於撥開迷霧,懂得辯證看事看物的。
他的思想,可以用在現在投資那些權益類理財產品上,「人棄我取」,就是別人不願問津時,就趁機買進,「人取我予」則是當自己手中的貨價格大漲時,就趁機賣出。炒股也要這樣,把握好時機,獲取最佳收益。
呂不韋:擅長挖掘潛力股的操盤手
在投資理財這個江湖,很多人都是喜歡大家熱炒的東西,股市高的時候炒股,樓市高的時候炒樓,比特幣高的時候炒比特幣,大宗商品高的時候搞搞大宗商品,結果死都不知道怎麼死,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如果是呂不韋,他不會這樣乾的。很多人知道他是當年秦國的宰相,但可能沒多少人知道他還是一位著名的商人。他的投資思想是:不跟潮流,集中精力挖掘潛力股,然後低買高賣,賺取巨額利差。
當然了,這種方式是很考驗個人的投資眼光的,但人家宰相大人就有這種魄力和眼光,呂不韋很適合在這個年代搞搞股權投資,或者當風投基金的操盤手。不過這種投資方式意味著在高收益中伴隨著高風險。
事實上,他作為天使投資人,最成功最精彩的一次投資,就是看中了嬴子楚這個當時的「垃圾股」。呂不韋一見到嬴子楚就萌生了「奇貨可居」的念頭,最後這位天使投資人,通過一系列的資本資源運作,成功地讓嬴子楚上位了,當年的垃圾股變成了秦國一哥,宰相大人當然也是名利雙收了。
不過就像上面講的,這種方式也是高風險的,前提是你要懂行,對趨勢要懂得把握和判斷,要不然,各種看起來牛逼的沖動行為,一擲千金,最後會傻逼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那些待價而沽的物品,比如藝術品古玩之類的,還有各種創業項目。不過安心貸小編認為,安心貸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項目,不知道現在呂不韋在哪裡?
蘇軾:勒緊褲腰帶也是理財方式
很多人經常抱怨,就那麼點錢月月花光,怎麼理財。要麼就說,我那麼點錢怎麼理財。這種心態,都有一個心理上的預設,那就是理財只是有錢才能理財,或者有很多錢才能理財。
這種心理如果讓我們的大文豪知知道,他可能會說:「執手相看淚眼,竟無疑凝噎。」你們沒錢理財就了不起啊,難道不會學著勤儉節約嗎,賺錢不行,省錢總可以吧。
是的,我們的大文豪文學成就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泰山,但賺錢能力一般般,不知道文人是不是都這樣。他一生慘遭政治迫害,被朝廷貶了很多次,實在沒什麼錢了,所以他的理財很傳統很樸素:禁止生活中各種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當年他老人家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那點公務員收入實在少得可憐,所以他開始實施量入為出的策略。
我們的大文豪怎麼搞的呢?他把每月的俸祿分成30份,用繩子串起來掛在房樑上,強制每天最多用一份,杜絕任何的鋪張與浪費,而每天沒用完的錢便用竹筒裝起來。不僅如此,他還通過衙門弄到數十畝廢棄的荒地,帶領全家人在城東開荒種地,真正做到了開源節流。
看看,人家艱苦奮斗,量入為出,但還是撐住了,最終他在貧寒的環境下,懂得釋放壓力,多次免費旅遊,在黃州城外的赤壁山上游覽,然後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
對了,他帶領全家人在城東開墾荒地,最後有了一個雅號:東坡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