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和需求對期貨價格的影響
⑴ 供給對價格的影響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一下:供給和需求簡稱供求,按均衡來說價格影響供求,價格高則供給量大需求量小,反之亦然;從彈性角度來說,彈性越大,受價格變化波動越大,像一些奢侈產品,可有可無,有些物品彈性很小,比如糧食,價格高一些需求量也不會減少.(這只是課本上的分析,真實情況實際很復雜)
⑵ 價格與供給、價格與需求的關系
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一下:供給和需求簡稱供求,按均衡來說價格影響供求,價格高則供給量大需求量小,反之亦然;從彈性角度來說,彈性越大,受價格變化波動越大,像一些奢侈產品,可有可無,有些物品彈性很小,比如糧食,價格高一些需求量也不會減少。(這只是課本上的分析,真實情況實際很復雜)
⑶ 價格機制對供給和需求有什麼影響
一、需求:
需求指的是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各種可能的價格下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而需要指的是消費者想得到某種商品的願望。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觀的願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2個條件:消費者有慾望的購買和有能力的購買。
消費者有購買某種商品的願望是因為該商品有滿足人的某種慾望的能力,即效用。一種商品要具有效用,必須具備2個條件:必須有用和稀缺。因此在每一個價格水平下,消費者的需求量都應是給他帶來最大效用的商品數量。
影響需求數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價格(需求量隨著價格上升而下降,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上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需求量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隨著收入水平的下降而下降)、相關產品的價格(需求量在本身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的下降而下降)、消費者的偏好(需求量隨著偏好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偏好的下降而下降)、消費者對商品的價格預期(需求量隨著價格預期的上升而上升,隨著價格預期的下降而下降)等。
需求曲線是需求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用數學形式繪制的曲線,總是向右下方傾斜。這是因為1、由於邊際效用遞減(即在一定時間內,一個人每增加一單位某商品的消費所增加的效用),隨著消費總量的增加而減少,而消費者願意為滿足效用而對某種商品付出的貨幣,即需求價格,是由其所獲得的邊際效用而定的,因此,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2、由於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兩種影響的共同作用引起的: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後,這種商品向對於其他商品變得相對便宜,因此,消費者會用這種變得相對便宜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這種影響就是「替代效應」。在商品價格下降時,消費者為了達到同樣的滿足程度所需花費的支出減少了,消費者會用這些增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購買這種商品,又會使這種商品的需求進一步增加,這種影響就是「收入效應」。對正常商品,這兩種效應都是正的,它們共同作用決定了當商品的價格下降時,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這就導致了商品的需求曲線會向右下方傾斜。
需求量的變動指在其他條件保持不點,當商品本身的價格發生變動時,商品的需求量沿著既定的需求曲線變動。而需求的變動指的是當商品本身的價格保持不變時,消費者的收入,或者是相關商品的價格,或者是消費者的偏好發生變動,會引起需求曲線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動。
需求的變動將會引起均衡價格的變動。需求變化的後果為:1、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當消費者的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會向右平行移動;當消費者收入減少時,需求曲線則向左平行移動。2、當替代品價格上升時,需求曲線會向右平移,反之則向左平移;當互補品價格上升時,需求曲線會向左平移,反之則向右平移。3、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增強時,該商品的需求曲線會向右平移,反之則向左平移。
⑷ 供給和需求同時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影響,畫圖並說明
一共有4種情況:
1:需求增加,供給減少:均衡數量不確定增減,均衡價格增加
2: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均衡數量不確定增減,均衡價格減少
3:需求增加,供給增加:均衡數量增加,均衡價格不確定增減
4:需求減少,供給減少:均衡數量減少,均衡價格不確定增減
結論:
1:如果需求與供給反方向變動,均衡價格總是按照需求變動的方向變動,但均衡數量不確定
2:如果需求與供給同方向變動,均衡數量變動方向與供需變動方向相同,而均衡價格增減隨供需變化量的程度而定
(4)供給和需求對期貨價格的影響擴展閱讀
市場供求與價格的關系,首先是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決定價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是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內在基礎和實體,是市場價格波動的中心,價格調節著市場供求關系,而市場供求關系反作用於價格,成為支配或影響市場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基本因素。因此,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⑸ 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期貨價格是指期貨市場上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形成的期貨合約標的物的價格。
期貨價格是指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約定在一定日期實行交割的價格。期貨交易是按契約中時間,地點和數量對特定商品進行遠期(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交割的交易方式。其最大特點為成交與交割不同步,是在成交的一定時期後再進行交割。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期貨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影響期貨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
1、供求關系:
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此,它的價格變化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供大於求時,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
2、經濟周期:
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政府政策:
各國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4、政治因素:
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5、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6、季節因素:
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7、心理因素:
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人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任何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任何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機商品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拋售或補進,謀取投機利潤。
8、變動因素:
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9、大戶操縱:
期貨市場雖是一種「完全競爭」的市場,但仍難免受一些勢力雄厚的大戶的操縱和控制,造成投機性的價格起伏。
應答時間:2021-01-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⑹ 簡要分析需求和供給是如何影響價格變動的
彈性高意味著,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或供給變化的百分比大於其價格變化百分比。彈性低則相反。通俗點說,需求彈性高,意思是說某種商品不是必需的,買不買影響不大,供給彈性小,就是說即使價格上漲很高,產量變化也很小。商品征稅之後,賣者必定想直接把稅收加在價格上,這樣就不會負擔稅收,但問題在於價格提高之後,很多原來的買者覺得太貴,不買了。這時候,賣者就有幾種選擇:燒掉,捐給希望工程,低價處理。前兩種情況不在分析的范圍之內所以不考慮。那麼,問題就變成,低價到什麼程度可以獲得與征稅之前同樣的收益。由於需求彈性高,所以即使把稅收的一半加在原來的價格上,買者還是寥寥無幾,賣者為了盡可能的賣出商品,只好將稅收的小部分加在原來價格上,這樣對該商品的需求就和征稅之前相差不大,賣者獲得了這種條件下的最大利潤。同時,稅收的一小部分以商品價格的形式由消費者負擔,大部分則被包含在商品的成本中,由生產者負擔。需求彈性低、而供給彈性高的商品,正好相反,像是生活必需品、香煙(對於吸煙者),離開了誰受得了啊,價格再高也得買啊,所以國家加了多少稅,商家只需要在原有價格上加上同樣或接近的金額,只要不是太離譜,銷售就不是問題,這樣,商家沒有什麼損失,稅收就全落在消費者身上。當然,這只是簡單的舉例說明,根據供求關系圖分析更好理解。另外,需要明確的是,這里的彈性高低是供給與需求相對而言的,並非絕對意義上來說的。
⑺ 供求關系如何影響期貨價格
商品價格與需求成正比,需求增加,價格上升;需求減少,價格下降。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供給和需求的任何變化,都可能影響商品價格變化,一方面,商品價格的變化受供給和需求變動的影響;另一方面。
商品價格的變化又反過來對供給和需求產生影響:
價格上升,供給增加,需求減少;
價格下降,供給減少,需求增加。
這種供求與價格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關系,使商品供求分析更加復雜化,即不僅要考慮供求變動對價格的影響,還要考慮價格變化對供求的反作用。
由於期貨交易的成交到實物交割有較長的時間差距,加上期貨交易可以採取買空賣空方式進行,因此,商品供求關系的變化對期貨市場價格的影響會在很大程度上受交易者心理預期變化的左右.從而導致期貨市場價格以反復的頻繁波動來表現其上升或下降的總趨勢。
⑻ 供給和需求影響股價
股票價格的確取決於供需關系,當需求大於供給時股價上漲。反之,下跌。但是供需雙方的實力並不是對等的,上漲或下跌的主動權並不掌握在大多數散戶的手裡,而是基金和機構們手握著大部分股票。當他們大量賣出時,供給大於需求,股價下跌。當他們大量買入時,股價上漲。所以在分析基本面的同時還要考慮基金和機構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