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期貨市場學論文
A. 求有關期貨市場論文及近三年的相關參考文獻!!
有關期貨市場論
我知道如何安排
我來幫你
的
B. 期貨市場選修課關於套期保值的論文
你好的!
① 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② 並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費的介面!
③ 如果真沒有免費的介面,那就網路知道懸賞求助下載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論文准備翻譯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谷歌學術】
⑤ 需要什麼語言的論文直接就用相應的語言搜索!100% 能找到類似的!
⑥ 至於翻譯,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縷縷就可以了!
⑦ 要是計算機類的代碼什麼的到CSDN或者51CTO下載!
【友情提示】==================論文寫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馬上畢業,最後一次花點錢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實,原創的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為你代謝的!誰願意花時間給你寫這個呢?難道你在空閑的時間原以為別人提供這種毫無意義的服務么?所以:還不如自己寫。主要是網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這個很可能老師已經給你確定了】,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
③ 通讀一些相關資料,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看看別人都從哪些方面寫這個東西!
④ 參照你們學校的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接著要將提綱給你們老師看看,再修改。等老師同意你這個提綱之後,你就可以補充內容!
⑤ 也可以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後,到萬方等資料庫進行檢測【這里便宜啊,每一萬字才1塊錢】,將掃紅部分進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WARNING】=========================================================
[Ⅰ] 如果確認找人代筆,交押金的要慎重考慮!
[Ⅱ] 淘寶交易的話,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時間,有的設定為【3天】,到期之後人家自然收到錢!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讓童鞋們多個心眼!
C. 期貨論文怎麼寫
可以從期貨行業的政策抑制,發展方向上去做文章。尤其CPI狂飆的時候中央覺得是期貨作怪,抑制了好一段時間,其實都是不正確的方法
D. 關於期貨論文`~~
農產品很好啊
關鍵在於切入點,不要泛泛而談,找個比較具體的問題研究,這樣也比較容易
提示一下:比如可以寫農產品的季節性問題,或者基於種植面積的跨品種套利,或者是基於貿易的跨市套利!
E. 您好,我是一名本科生,在准備一篇名為《期貨價格波動的因素分析》的論文。
你這個是要做系統的啊,不僅僅是期貨吧,單純了解期貨的話,買一本藍皮的期貨市場分析(英語書大小,很厚的),基本每個期貨公司的入門必備。
如果,你給我個最佳答案的話,可以考慮把我碩士的論文《期貨市場風險控制¥……%&……》給你借鑒一下,嘿嘿
F. 求關於期貨的論文(回答好的我加100分)
開玩笑
100分就想換期貨公司的交易記錄
別妄想了
我建議你可以改做期貨某一個品種的歷年大盤走勢k圖
然後來作為你論文的題目
否則估計你連論文都寫不 出來
G. 高分求有關期貨方面的論文一篇,選修課作業交的。謝謝了
淺析股指期貨在開放式基金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摘 要:近年來,開放式基金在我國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國的證券市場尚缺乏股指期貨等常用避險工具,這使得我國開放式基金的風險規避存在很大的缺陷。隨著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的正式成立, 股指期貨也即將推出。本文分析了開放式基金的特點及風險、股指期貨的功能,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股指期貨在開放式基金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關鍵詞:開放式基金;股指期貨;風險管理
199O年代以來,基金行業出現快速增長。在中國加入WTO的背景下,開放式基金也成為中國基金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截至2006年11月,我國已有開放式基金249 只,遠遠超出了封閉式基金54隻的數量,以開放式基金為主要代表的規范化的機構投資者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金融創新品種,開放式基金會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與國際資本市場的接軌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但隨著開放式基金在我國的深入發展,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國際經驗和中國封閉式管理基金公司運作的實踐證明:基金是高風險行業,如果沒有嚴謹、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開放式基金的發展面臨很大風險。隨著2006 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的正式成立,股指期貨也將推出。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研究股指期貨來防範開放式基金的風險,在我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開放式基金的特點及風險
開放式基金是指基金發行總額不固定,基金單位總數隨時增減,投資者可以按基金的報價在國家規定的營業場所申購或者贖回基金單位的一種基金,購買或贖回基金單位的價格按基金資產凈值計算。
(一)開放式基金的特點
開放式基金是與封閉式基金相對的一種基金類型,其特點是相對於封閉式基金而言的。
1. 基金規模的不固定性。封閉式基金有一個封閉期,封閉期內基金份額固定不變,即使運作成功也無法擴大基金份額。開放式基金的份額是變動的,一般在基金設立三個月或半年後,投資人隨時可以申購新的基金單位,也可以隨時向基金管理公司贖回自己的投資。因而,管理好的開放式基金,規模會越滾越大;而業績差的開放式基金,規模會逐漸萎縮,直到規模小於某一標准時被清盤為止。
2. 基金期限的不預定性。封閉式基金通常有固定的存續期,當期滿時,經基金持有人大會通過並經監管機關同意可以延長存續期。而開放式基金沒有固定的存續期,如果基金的運作得到基金持有人的認可,就可以一直運作下去。
3. 交易價格依基金單位資產凈值而定。封閉式基金的買賣發生在證券二級市場上,其轉讓價格在交易市場隨行就市,受股市行情、基金供求關系及其他基金價格拉動的共同影響。而開放式基金的交易價格由基金管理者依據基金單位資產凈值確定,每個交易日公布一次。投資者不論申購還是贖回基金單位,都以當日公布的基金單位資產凈值成交。這一價格不受證券市場波動及基金市場供求的影響。
4. 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封閉式基金一般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以櫃台方式轉讓,交易在基金投資者之間進行,只是在基金發起接受認購時和基金封閉期滿清盤時交易才在基金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人或其代理人之間進行。而開放式基金的交易則一直在基金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人或其代理人(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的營業網點)之間進行,基金投資者之間不發生交易行為。
5. 凈資產的信息披露更公開化。封閉式基金不需要按日公布資產凈值,一般隔一定時間(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是每一周)公布一次,基金管理公司不直接受理基金的申購與贖回。而開放式基金應由基金管理公司每日公布資產凈值,並按資產凈值為基礎確定的交易價格每日受理基金的申購與贖回業務。
(二)開放式基金的風險
開放式基金雖然有專家理財、分散風險的優勢,但這並不意味著開放式基金毫無風險。開放式基金主要面臨以下風險:
1. 流動性風險。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風險是指基金資產不能迅速轉變成現金,因而不能應付可能出現的投資者贖回需求的風險,具體表現為三種形式:一是資產流動性不足,不能及時滿足投資者的贖回要求而導致的支付風險;二是不能按正常價格吸納資金而導致的經營風險;三是所持資產的變現過程中由於價格的不確定性而可能遭受的損失。
2. 申購、贖回價格未知的風險。開放式基金的申購數量、贖回金額以基金交易日的單位資產凈值加減有關費用計算。投資人在當日進行申購、贖回基金單位時,所參考的單位資產凈值是上一個基金交易日的數據,而對於基金單位資產凈值在自上一交易日至交易當日所發生的變化,投資人無法預知,因此投資人在申購、贖回時無法知道會以什麼價格成交,這種風險就是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價格未知的風險。
3. 系統性風險。基金投資具有分散風險的功能,但由於股票、債券市場等存在固有的風險,開放式基金也難免出現虧損。如當開放式基金投資於股市時,上市公司的股價不但受其自身業績、所屬行業的影響,更會受到政府經濟政策、經濟周期、利率水平等宏觀因素的影響,從而使股票的價格表現出一種不確定性。特別是當基金所投資的市場出現突發事件時,無論是一般投資者還是基金管理公司,都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
4. 非系統性風險。開放式基金面臨的非系統性風險包括許多方面,主要有市場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管理風險以及經營風險等。
5. 不可抗力風險。即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發生時給基金投資人帶來的風險。
二、股指期貨的功能
股指期貨是指在交易所進行的以某一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由交易雙方訂立的,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約定價格進行股價指數交割結算的標准化合約的交易。股指期貨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規避系統性風險
股票市場的風險可以分為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可以通過股票投資組合來分散和抵消,而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則是無法用投資組合迴避的。特別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尚不成熟,系統性風險在全部風險中占的比重很高,因此迫切需要股指期貨這種避險工具與持有的股票倉位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以消除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保持穩定的收益率。
(二)價格發現功能
由於股指期貨合約交易頻繁、市場流動性很高、交易成本低、買賣差價小,瞬時信息的價值會較快地在期貨價格上得到反映。從市場整體看,股指期貨比股票現貨更接近於完全競爭的有效市場,股指期貨價格的變化往往領先於股票價格的變化,並預示著股票價格的發展趨勢。當股指期貨價格與股票價格發生偏離時,或者不同期限的股指期貨價格發生偏離時,投資者可以計算出錯誤定價的程度,在鎖定價差的情況下套取低風險收益。大量的套利交易將使市場的錯誤定價迅速得到糾正,從而使股指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功能。
(三)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股指期貨的雙向交易機制使機構投資者無論在股價上漲還是下跌時均可進行交易,以避免資金在股價下跌時的閑置;股指期貨的杠桿效應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股指期貨的高流動性,使得在股指期貨市場建立相應金額的頭寸要比在股票市場簡單快捷得多,而且可避免由於大量資金進出引起股價大幅波動而增加交易的執行成本。
(四)進行組合投資,分散投資風險
國外的機構投資者常常在股票、債券與期貨間進行有效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提高投資收益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股指期貨常被作為基金構造指數化投資組合的重要工具。基金可以藉助一個股指期貨合約和國庫券多頭頭寸的投資組合,來實現對股價指數的捆綁,取得與股價指數一致的收益率。實證分析表明在原有的股票、債券組合中加入部分期貨,能在同樣的期望回報率水平上有效降低風險。
三、股指期貨在我國開放式基金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股指期貨交易的實質,是投資者將其對整個股票市場價格指數的預期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的過程。在開放式基金的風險管理中,股指期貨的主要作用表現如下:
(一)規避開放式基金的系統性風險
開放式基金理想的運作環境是規模大、流動性強、成熟度高、投資者理性的證券市場。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不足20年,市場投機性強、波動頻繁,給開放式基金帶來了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另外,我國的股市沒有賣空機制,基金管理者無法進行反向操作,一旦進入熊市,基金將面臨更大的系統性風險。股指期貨可以作雙向交易,是規避系統性風險比較有效的工具。當股市上漲到一定幅度而出現掉頭向下的跡象時,或者基金管理人想暫時鎖定已有的收益時,他們可以不必拋售股票,只要在股指期貨市場賣出一定數量的期貨合約。如果股市果真下跌,其所持有的股票會有損失,但所持有的股指期貨合約可以盈利。等到股市跌勢比較穩定時,平掉股指期貨空單,以股指期貨做空的盈利抵補股票的損失;同樣在股市跌勢將止轉向上升時,開放式基金可以先在股指期貨市場建適量多倉,然後可以在股票市場穩步選股購入,這時即使購股成本會有所上升,也可以用股指期貨多單的盈利來彌補,最終達到低成本建倉的目的。上述操作方法可以使開放式基金有效地規避系統性風險,保持收益的穩定性。
(二)控制流動性風險,應付兌付壓力
開放式基金購贖自由的特性,要求基金資產保持充分的流動性:有足夠的現金流,滿足支付需要;或保證資產及時變現彌補資金之不足。但流動性和盈利性往往是對立的,如果基金管理人僅僅考慮流動性風險,保證了資金的安全,而使其收益率下降,那麼開放式基金依然會面對贖回的壓力。流動性與盈利性是開放式基金管理人面臨的一個「兩難選擇」,基金管理人偏顧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引發危機。股指期貨在緩解這一矛盾中起到了獨特的作用。面對兌付壓力時,基金管理人可以先在股指期貨市場上賣出期貨合約作為股票現貨的替代品,當股票現貨賣出後,再將股指期貨空頭合約平倉。
(三)優化投資組合,提高投資收益率
我國目前的投資基金一般只局限於股票市場,投資品種單一。股指期貨可以豐富開放式基金的投資品種,從而優化資產組合,提高收益率。
(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股指期貨的雙向交易機制使基金無論在股價上漲還是下跌時均可進行交易,以避免資金在股價下跌時的閑置;股指期貨的高流動性,可避免大資金進出對股價的沖擊;股指期貨的杠桿效應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股指期貨市場建立相應金額頭寸的速度要比股票市場快得多。
(五)與國際市場接軌,提高競爭力
股指期貨作為金融創新工具,在國際資本投資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特別是進入1990年代以後,隨著全球證券市場的迅猛發展,國際投資日益廣泛,機構投資者對於套期保值工具的需求猛增,這使得近10年來股指期貨的數量增長很快,己經成為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中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我國開放式基金如果能運用股指期貨等各種衍生工具,一方面可以提高資金運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參與全球衍生品市場的競爭。
參考文獻:
[1]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2]劉煒:《證券投資基金的系統性風險和股指期貨的發展》,《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年第9期。
H. 跪求一篇市場學論文3000字
怎麼和我要交的論文要求一模一樣啊?你天津科大的吧?
I. 喬娟的學術成果
1. 喬娟、李秉龍、康敏《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與現貨市場關系研究》著作,華夏英才基金資助出版,31.5萬字,科學出版社ISBN,該著作同時被列入「華夏英才基金學術文庫」,2008年6月
2. 喬娟、李秉龍《中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著作,北京市社會科學理論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出版,53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該著作同時被列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的中國經濟問題叢書)2006年8月。該著作於2008年獲得第十五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優秀著作三等獎;該著作於2008年獲得「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 李秉龍、喬娟、王可山《WTO規則下中外農業政策比較研究》著作,20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6年3月
4. 李秉龍、張立承、喬娟、曹宏民《中國農村貧困、公共財政與公共物品》著作,30萬字;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出版,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4年
5. 顏軍林、喬娟、陳勁松《中國農業競爭力研究》中的「中國柑桔國際競爭力」,著作,2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3年,通訊著作
6. 喬娟《中國肉類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著作,中華農業科教基金資助出版,20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2年11月。該著作於2004年12月獲得農村發展研究專項基金2004年首次評獎,「專著類」提名獎
7. 李秉龍、喬娟《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著作,20萬字;遼寧人民出版社ISBN1996年
8. 《農業經濟學》(第2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45.5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9年1月,參編2萬字(第四章農產品期貨市場)
9. 《農業標准化知識讀本》「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農」知識讀本叢書,編著,18.2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9年6月,主編1/2(喬娟、周雲龍)
10. 《市場營銷學》營銷學系列教材,編著,40.6萬字;清華大學出版社ISBN2008年4月,主編2/2(陸娟、喬娟)
11. 《市場營銷學》21世紀高等農業院校經管類系列教材,編著,45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5年3月,主編1/3
12. 《畜牧業經濟管理》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編著,45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編2/8
13. 《市場營銷學》高等農林院校十五規劃教材,編著,30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2003年,副主編2/8
14. 《現代期貨市場學》編著,50萬字;經濟管理出版社ISBN2003年,參加
15. 《市場營銷學》編著,20萬字;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ISBN2000年,獨立主編
16. 《市場營銷學》本校教材,編著,20萬字;1998年,2/3
17. 《市場學原理與農產品貿易》編著,20萬字;中國農業出版社ISBN1995年,參編 1. 國際生物質能源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探索與爭鳴》43-45,2009(2),通訊作者
2. 「中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原因與對策探討」《中國畜牧雜志》23-26,2008年第44卷第8期
3. 「中美棉花期貨與現貨價格傳導關系比較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87-93,2008,13(2),通訊作者
4. 「中國玉米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的實證分析」《農業技術經濟》31-37,2008.2,通訊作者
5. 「中美棉花期貨市場功能比較分析」《價格月刊》67-70,2008.4,通訊作者
6. 「中國豆油期貨市場功能的實證分析」《技術經濟》79-84,2008.4,通訊作者
7. 「質量投資模型下的安全食品生產實體決策行為分析」《技術經濟》74-77,2008年第27卷第5期,通訊作者
8. 「國際壟斷對中國大豆進口影響的實證分析」《技術經濟》69-73,2008第27卷第6期
9. 「國內外農業標准化現狀及其發展趨勢」《農業展望》38-40,2008.6,第二作者
10.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歷程、現狀及前景」《農業展望》38-42,2008.3,通訊作者
11. 「肉牛產業加速下滑急需出台扶持政策」《中國畜牧雜志》6-9,2008年第44卷第10期,第四作者
12. 「消費者乳品購買行為與支付意願分析——以北京市居民為例」《中國食物與營養》31-34,2008.7,第三作者
13. 「中國實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與限制因素分析」《中國畜牧雜志》10-13,,2007年第43卷第6期
14. 「國有農場財務危機預警定量分析系統的構建」《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7.2,通訊作者
15. 「中美棉花期現貨市場價格之間傳導關系的實證分析」《中國物價》23-26,2007.10,通訊作者
16. 「食品安全:消費者對可追溯食品的認知、購買意願和行為研究——北京市消費者調查」 《2007年中國青年農經學會論文集》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10,通訊作者
17. 「農戶借貸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7.3,通訊作者
18. 「中國大豆生產的技術進步與技術效率分析」《農業技術經濟》2007.4,通訊作者
19 「農戶社會資本及其對借貸行為的影響」《鄉鎮經濟》2007.12,通訊作者
20. 「中國實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與限制因素分析」《中國禽業導刊》2007.4
21. 「世界小麥的生產與貿易」《生命世界》2007.9,通訊作者
22. 「中國大豆進出口與豆油、豆粕進出口關系的實證分析」《農業展望》,通訊作者
23.「農業標准化是農業現代化的主旋律」《農業工程技術新農村建設專輯》2007.6,第二作者
24. 「東北大豆優勢產區國際競爭力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7,通訊作者
25.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貨市場條件探討」《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6.3
26. 「中國大豆市場競爭性實證分析:1998~2004」《中國農村經濟》2006.2,通訊作者
27. 「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現貨市場條件分析」 2006年全國中國青年農經學會論文集《新農村建設與三農問題》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10
28.「貿易政策調整與中國大豆進口」《新疆農墾經濟》2006.5,通訊作者
29. 「構建我國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制約因素及建議」《理論探討》119-120,2006.6,通訊作者
30.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畜產食品的安全問題」《飼料科技與經濟》2006.10
31.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與監管」《中國牧業通訊》2006.21,18-22
32. 「解讀「7+1」模式」《飼料科技與經濟》2006.6
33. 「我國實施畜產食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限制因素及對策探討」 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飼料經濟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2006.12
34.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與監管」 第九次全國畜牧業經濟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畜牧業經濟理論與實踐》2006.10
35. 「論農業產業帶建設與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農業經濟導刊》2005.4
36.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cts」,《百年農經》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9月
37. 「我國生鮮食品超市業態成長的限制因素與對策分析」,《財貿經濟》2005.9,通訊作者
38. 「新「零售之論」理論與生鮮食品零售業態演化」,《財經科學》2005.9,111-117,通訊作者
39. 「中美棉花價格比較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和諧社會與農村發展》(287-293)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10月,通訊作者
40. 「中國大豆國際貿易與國內市場價格關系的實證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5.11,通訊作者
41 「中國大豆競爭力國際比較」 《世界農業》2005.9,通訊作者
42. 「進口沖擊下的中國大豆產業發展對策」,《農業現代化研究》2005.3,通訊作者
43. 「中國豆粕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的實證分析」,《中國畜牧雜志》2005.6,通訊作者
44. 「中國農業利用外資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世界農業》2005.2,通訊作者
45.「生鮮食品超市的業態成長:限制性因素與對策分析」,《產業經濟研究》2005.4,通訊作者
46. 「中國優勢奶牛產業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以黑龍江A縣和山西B縣為例」,《新疆農墾經濟》2005.3,通訊作者
47. 「中國鮮蘋果在其主要出口市場上的競爭狀況分析」,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5.9,通訊作者
48. 「我國蘋果在其主要進口國或地區的競爭狀況分析」,《北方果樹》2005.5,通訊作者
49. 「中國家禽業發展中的信用問題及建議」,《中國禽業導刊》2005.12,第三作者
50. 「中國大豆期貨市場運行特點及其影響因素」,《調研世界》2005.1,通訊作者
51. 「論農業產業帶建設與提升農產品競爭力」,《農業經濟問題》2004.12
52. 「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的國際比較分析」《中國糧食經濟》2004.9,通訊作者
53. 「中國糧食主產區農民增收緩慢的原因探討及相應對策」,《統籌城鄉發展深化農村改革》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8
53. 「中國水禽肉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4.7-8
54. 「中美小麥成本和價格比較及其原因分析」,《農業科技管理》2004.4,通訊作者
55.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運行效果分析」,《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氣象出版社2004.9,通訊作者
56. 「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的國際比較分析」,《統籌城鄉發展深化農村改革》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8,通訊作者
57. 「比較優勢與山西省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4.3,通訊作者
58. 「WTO規則下國際農業政策的發展趨勢」,《調研世界》2004.9,第三作者
59. 「中國禽肉出口面臨的技術壁壘及對策分析」,《中國禽業導刊》2004.11,第三作者
60.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 meat procts」,《中國、歐盟、以色列持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宣讀,中國北京》2004.3
61. 「中國肉類產品國際競爭力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探索 交流 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6
62. 「中國雞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分析」,《探索 交流 發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6,第二作者
63. 「肉類產品質量安全分級系統的國際比較」,《中國畜牧報?東方畜牧周刊》2003.1第66期
64. 「畜產品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畜牧業經濟管理》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2003.3
65. 「中國豬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分析」,《加入WTO後的兩岸農業—投資與貿易》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7,第二作者
66. 「中國奶類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3.12
67.「中國牛肉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小康社會與農民、農業、農村》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10
68. 「中國雞肉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21世紀展望》韓國光州?全南發展研究院2003.12
69. 「結構調整要效益優先——各省市區主要農產品綜合比較優勢分析」,《農民日報》第八版2003.11,第三作者
70. 「中國雞肉國際競爭力分析」,《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2003.7
71. 「中國雞肉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韓農產品貿易與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宣讀》2003.10
72. 「中國柑桔鮮果國際競爭力的比較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2.11
73.「中國大豆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調研世界》2002.10
74. 「中國柑桔鮮果國際競爭力分析」,《WTO與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9,通訊作者
75. 「中國大豆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分析」,《WTO與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9,通訊作者
76. 「中國豬肉與世界主要出口國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中國畜牧報?東方畜牧周刊》2002.01
77. 「國外農業財政政策與農業金融環境比較研究」,《世界農業問題研究(第四輯)》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第二作者
78. 「中國豬肉國際競爭力變動分析」,《科技進步?結構調整?農民增收》氣象出版社2002.1
79. 「中國大豆為何陷入困境」,《調研世界》2001.10
80. 「中國主要家畜肉類產品國際競爭力變動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1.7
81. 「中國主要新鮮水果國際競爭力變動分析」,《農業經濟問題》2000.12
82. 「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與發達國家農業保護政策的改革」,《調研世界》2000.7,第二作者
83. 「中國農產品期貨交易不斷萎縮的原因探析」,《調研世界》2000.1
84. 「論我國水資源的經濟利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市場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湖南地圖出版社1999.7
85.「簡析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的選擇」,《農業合作經濟經營管理》1999.5
86. 「論棉花產銷市場化及其政策選擇」,《調研世界》1999.5,第二作者
87. 「對我國水資源利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調研世界》1999.3
88. 「論全國統一糧食市場的培育和發展」,《中國糧食經濟》1998.8
89.「論全國統一糧食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食品安全與比較優勢》廣西民族出版社1998.7
90. 「發育全國統一糧食市場的意義與對策」,《農業科研經濟管理》1998.2
91. 「影響我國統一農產品市場發育的成因與對策」,《學習與探討》1998.1
92. 「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滯後是農民負擔加重的根本原因」,《農業經濟問題》1997.10,第二作者
93. 「培育和發展全國統一農產品市場的思考」,《農業現代化研究》1997.5
94. 「論農業教育與其經濟利益向農業的轉移」,《農業經濟問題》1997.10,第二作者
95. 「論農業稅收與其經濟利益向農業的轉移」,《調研世界》1997.5,第二作者
96. 「論農業教育與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及其經濟利益向農業的流淌」,《市場經濟與區域發展》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第二作者
97. 「論農業政策性銀行與其向農業的經濟利益轉移」,《調研世界》1997.2,第二作者
98. 「論棉花產銷政策的改革與市場體系的建立」,《中國農民與農村經濟發展》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6,第二作者
99. 「棉花產銷必須實行市場趨向的政策」,《調研世界》1996.2,第二作者
100. 「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的評估」,《經濟縱橫》1996.3,第二作者
102. 「發展我國糧食期貨交易的障礙與對策」,《糧食科技與經濟》1996.1
103.「論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與提高對策」,《遼寧省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104. 「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農業經濟》1995.10,第二作者
105. 「初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農業經濟》1995.5,第二作者
106. 「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思考」,《農經理論研究》1995.2
107. 「論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邁向21世紀的中國農業》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第二作者
108.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合作制」,《經濟縱橫》1995.2,第二作者
109. 「市場經濟與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市場經濟與政府職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
110. 「農業政策執行中的失真問題」,《經濟縱橫》1994.9,第二作者
111. 「論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目標和手段」,《農經理論研究》1994.2
112. 「遼寧省農村經濟股份化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初步探索」,《農業經濟》1993.11
113. 「糧食經營市場化與國家宏觀調控」,《市場經濟與農村發展》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114. 「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糧食儲備」,《市場經濟與農村發展》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第二作者
115. 關於國家對糧食市場宏觀調控的思考」,《農業經濟》1993.2,第二作者
116. 「海城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調查」,《農業經濟》1992.5
117. 「試論國家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2.12
118.「試論我國農業保險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2.12 ,第二作者
119. 「淺談增加農業投入及其對策」,《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91.3
120. 「聯邦德國農業中的合作社」,《農業經濟》1991.2,第二作者
121. 李秉龍、喬娟「棉花產銷必須實行市場趨向的政策」,《調研世界》1996.2,CSSCI
122. 李秉龍、喬娟「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的評估」,《經濟縱橫》1996.3
123. 喬娟「發展我國糧食期貨交易的障礙與對策」,《糧食科技與經濟》1996.1
124. 喬娟「論我國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原因與提高對策」,《遼寧省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
125. 李秉龍、喬娟「論農業政策與經濟利益轉移」,《農業經濟》1995.10
126. 李秉龍、喬娟「初論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農業經濟》1995.5
127. 喬娟「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初步思考」,《農經理論研究》1995.2
128. 李秉龍、喬娟「論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邁向21世紀的中國農業》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129. 李秉龍、喬娟「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合作制」,《經濟縱橫》1995.2
130. 喬娟「市場經濟與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市場經濟與政府職能》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
131. 李秉龍、喬娟「農業政策執行中的失真問題」,《經濟縱橫》1994.9
132. 喬娟「論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目標和手段」,《農經理論研究》1994.2
133. 喬娟、李秉龍「遼寧省農村經濟股份化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初步探索」,《農業經濟》1993.11
134. 喬娟、李秉龍「糧食經營市場化與國家宏觀調控」,《市場經濟與農村發展》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135. 李秉龍、喬娟「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家糧食儲備」,《市場經濟與農村發展》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136. 李秉龍、喬娟「關於國家對糧食市場宏觀調控的思考」,《農業經濟》1993.2
137. 喬娟「海城市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調查」,《農業經濟》1992.5
138. 喬娟、李秉龍「試論國家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2.12
139. 李秉龍、喬娟「試論我國農業保險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遼寧省首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東北工學院出版社1992.12
140. 喬娟「淺談增加農業投入及其對策」,《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91.3
141. 李秉龍、喬娟「聯邦德國農業中的合作社」,《農業經濟》1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