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衍生品期貨市場
A. 目前中國大陸現有的衍生品產品有那些,以及其對應的市場是什麼
國內現有金融衍生品有國債期貨,股指期貨。即將上市的是股指期權,國債期權,以及大宗商品期權。國內曾經有外匯期貨以及認證股權,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先後消失。衍生品的價格在上海金融交易所可以看得到,資料方面的話,中國知網比較全!
B. 天氣期貨的國際現狀
全球有數個交易所提供天氣期貨合約,包括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LIFF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位於亞特蘭大的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等 。
從1997年起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開始交易天氣期貨至今,已包括美國天氣期貨,歐洲天氣期貨和亞太天氣期貨。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最先交易的品種是「需要升溫度日數(HDDS)」和「需要降溫度日數(CDDS)」。氣溫、日照小時數、降雨微毫米量都可以成為氣象金融市場上的價格指數。芝加哥天氣期貨交易所獲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批准,將進行空氣污染物的期貨合約交易,將啟動空氣污染物配額的期貨交易進而是期權交易。
英國的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也已於2001年推出天氣期貨交易。該交易所推出的天氣期貨合約依據該交易所的每月和冬季指數結算交割。指數的計算基礎是倫敦、巴黎和柏林三地日平均氣溫。
如今,投資天氣的熱潮在席捲美國、歐洲等地後,又向亞洲襲來。日本的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就將於春季開始交易天氣期貨合約,價格以日本四大城市的歷史月均氣溫為基礎計算。東京海上保險公司就向娛樂業推銷台風期貨合約,以免其舉辦的活動因暴風雨蒙受損失。日本損保公司也向高爾夫球俱樂部銷售降雨期貨合約,對滑雪場和輪胎業銷售降雪合約。對碰到雨天銷售量會下降的飲料商,三井住友保險也有陽光期貨合約。 CME從1999年開始交易天氣指數期貨,這是第一個與氣溫有關的天氣衍生品。開始天氣指數期貨交易後,天氣期貨合約的流動性增強,並且合約的標准化使價格更加透明,經銷商可以更好的抵消風險,獲得額外收益 。
CME的天氣指數期貨對美國能源企業非常重要。首先,交易所內交易的天氣風險管理工具不存在OTC市場上可能出現的信用問題。在OTC市場上,當能源企業破產或陷於窘境時,OTC合約面臨極大的信用風險,而CME的清算行具有極高的信用保證,能夠降低交易面臨的信用風險。其次,在提高天氣期貨交易的流動性方面,CME通過做市商為買賣雙方的成交提供便利,使企業能更方便地進出該市場, Wolverine Trading, L.P. (Wolverine) 是CME天氣期貨第一個做市商。最後,交易所內交易的天氣期貨為OTC天氣風險交易雙方提供了一種參照機制。但是,企業在參與CME天氣期貨交易時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如果能源企業需要防範的天氣風險沒有在CME上市,那麼企業仍然面臨地理位置差異所造成的天氣狀況不一致的風險;二是企業在CME進行期貨交易,必須具有相當的財務能力和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水平和經驗。
CME的天氣指數期貨包括制熱日指數期貨、製冷日指數期貨、製冷季節指數期貨和制熱季節指數期貨四種。CME天氣指數期貨雖然產生時間很短,但是發展迅速,2003年1—6月,交易量達到7796手,而2002年同期的交易量不足1000手,是CME所有交易品種中增長最快的品種。
日溫度指數
溫度指數是衡量一天的平均溫度與華氏65度(相當於攝氏18.3度)偏離程度的。日平均溫度是從午夜到午夜的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的平均值。工業以華氏65度作為啟動熔爐的標准溫度,這一溫度通常出現在採暖通風和空氣調節的技術標准中。這一溫度用來假設當氣溫低於華氏65度時消費者會使用更多的能源來保持房間的溫度,當氣溫高於華氏65度時會耗費更多的能源運行空調來降溫。CME的溫度指數包括制熱日指數(HDD) 和製冷日指數(CDD),溫度為城市溫度。選擇的城市標准有兩種,一是城市人口密度大,二是城市為能源中心 。
制熱日指數(HDD)通過日平均溫度與華氏65度的比較來測量寒冷程度,也就是需要採暖的指數。HDD=最大數(0,華氏65度-日平均溫度)。如果日平均溫度是華氏40度,那麼日HDD就是25,如果日平均溫度是華氏67度,那麼日HDD就為0。CME的HDD指數是一個月的日HDD指數的累積,在最後結算日每一指數點為100美元。例如,假設某一城市11月份的日均HDD為25(華氏65度-華氏40度),在11月份的30天內,HDD指數為750(25日HDD×30),則期貨合約的名義價值就為75000美元(750HDD指數×100美元)。
製冷日指數(CDD)通過日平均溫度與華氏65度的比較來測量溫暖程度,也就是需要運行空調降溫的指數。CDD=最大數(0,日平均溫度-華氏65度)。與HDD的計算方式相同,如果日平均溫度是華氏75度,那麼日CDD就是10,如果日平均溫度是華氏58度,那麼日CDD就為0。
制熱日指數期貨與製冷日指數期貨
制熱日指數期貨(HDD)與製冷日指數期貨(CDD)。CME的HDD和CDD期貨合約是在規定的期貨交易日買入或賣出HDD和CDD指數價值的法定協議,HDD和CDD採用現金交割。CME選擇了十個城市的溫度作為交易標的,分別是亞特蘭大、芝加哥、辛辛那提、紐約、達拉斯、費城、波特蘭、圖森德、梅因和拉斯維家斯,每個城市用不同的符號表示,比如H2HDD表示芝加哥制熱日溫度指數 。
(1)合約規格
CME的HDD和CDD期貨合約的名義價值為100倍HDD或CDD指數,合約以HDD/CDD指數點報價。比如,一個HDD指數為750,則期貨合約的名義價值為75000美元(750HDD×100美元)。最小價格波動為1.00HDD或CDD指數點,價值為100美元。假設一個交易者在1999年9月10日在750指數點賣出芝加哥1999年11月HDD期貨合約,在10月11日以625指數點買入平倉,則該交易者獲得的收益為12500美元(125HDD指數點×100美元)。
(2)合約月份
在任意交易時間,分別有7個連續的HDD和CDD期貨合約和5個連續的HDD和CDD期權合約上市交易。比如,在2001年9月15日,7個連續的HDD期貨合約的到期月份從2001年10月一直延續到2002年4月,7個連續的CDD期貨合約的合約月份為2002年4月到2002年10月。在場外交易市場,通常HDD的合約月份從10月到3月,CDD的合約月份從5月到8月,4月和9月被看作是雙向月份。
(3)結算
每一月份合約的結算價格依據地球衛星有限公司計算的HDD和CDD指數得出。
(4)交易系統
HDD和CDD期貨採用CME的GLOBEX電子交易系統進行全天(24小時)交易。
(5)數據來源
地球衛星有限公司。地球衛星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開發遙感設備和提供地理信息的專業服務公司,可以提供每日和每小時的氣溫信息,該公司在為農業和能源市場提供氣候信息方面居於世界領先地位。CME所選擇城市的氣溫由一個自動數據收集設備即自動表面觀測系統(ASOS)測定,這一系統測出的每日最高和最低氣溫直接傳輸給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NCDC),該中心是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一個下屬部門。當ASOS系統出現故障或傳輸受阻時,地球衛星有限公司將及時進行質量控制並提供替代數據。
季節性天氣期貨合約
CME在推出日溫度指數期貨以後,於2003年5月26日開始上市交易季節性天氣產品。季節性天氣指數期貨以制熱日指數和製冷日指數為基礎,是日溫度指數期貨的延伸,它包括製冷季節指數期貨(SCDD)和制熱季節指數期貨(SHDD)。季節性天氣期貨的長度為5個月,夏季合約從5月到9月,冬季合約從11月到3月。所選擇的城市為芝加哥、辛辛那提和紐約。該產品通過GLOBEX電子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季節性合約可以使交易者在一個價格上交易整個季節的溫度指數,而不需要把每個月份的合約分別進行交易,從而提高交易效率並減少交易者的交易成本 。 Euronext.liffe天氣期貨(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合約於2001年7月推出,是以歐洲三個地區(倫敦、巴黎和柏林)的月度和冬季的日平均溫度(DAT)為基礎設計的。通過Euronext.liffe的天氣期貨合約來化解天氣風險的使用者包括:供給和需求與天氣變化高度相關的能源公司;需要對組合風險進行分散的保險和分保險公司;客戶的購買行為受天氣變化影響的零售企業;農業生產者、農產品的經營者、食品製造商和農產品貿易商,天氣的變化能影響作物產量、出口和價格 。
日平均溫度
歐洲天氣市場與美國有所不同。美國市場主要表現為很強的季節性需求,即冬季取暖和夏季降溫,因此以制熱日和製冷日(通常為65華氏度)為交易標的,美國的能源企業最先創造了這個市場,並且這些企業的需求使這個市場進一步演進。而歐洲夏季沒有相應的降溫需求,因此歐洲市場開展天氣指數交易就需要一種不同的方法。Euronext.liffe選擇了日平均溫度和冬季溫度指數作為標的,這兩種溫度指數在OTC市場都有交易,因此這種選擇比較簡單和直接,能迎合更廣泛的需求。
月度指數
MI=100+Mean(DAT)1,n ,其中,n=一個月的天數,DTA是一天的最高溫度(Tmax)和最低溫度(Tmin)的算術平均數(攝氏度),各地區的DTA每日通過Euronext.liffe的天氣網站對外發布。Mean(DAT)1,n是當月日平均溫度的算術平均數,該值加上100就是該月的月度指數。如果月平均溫度為7.21攝氏度,則月度指數為107.21。
冬季指數
WSI=100+Mean(DAT)1,n ,其中,n=冬季的天數,冬季期間為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Euronext.liffe的天氣期貨合約是用現金結算的,每份合約到期時Euronext.liffe都要根據月度指數或冬季指數計算一個最終的平倉價(即交易所交割結算價,EDSP)。
期貨合約
Euronext.liffe的天氣期貨合約包括月度指數合約和冬季指數合約,溫度為歐洲三個不同地區的溫度,因此,在同一月份有三個月度指數合約在交易,即倫敦MI、巴黎MI和柏林MI。
月度指數合約
(1)合約規格
Euronext.liffe的月度指數合約和冬季指數合約以攝氏度為計價單位,一攝氏度為3000英鎊/歐元(倫敦溫度以英鎊計價,巴黎和柏林溫度以歐元計價)。
(2)合約月份
月度指數合約的合約月份包括全年的12個月,冬季指數合約的合約月份從11月到次年3月。
(3)最小波動
最小波動為0.01攝氏度,相當於30英鎊/歐元。
(4)結算
每一合約月份的結算價格(EDSP)在相關交割月份的最後一個自然日根據月度指數值和季節指數值得出,三個地區的溫度分別由所在國的氣象管理部門提供。交易結算比較特殊,結算價格公布日和結算日是相鄰的兩天,受時差影響,三個地區的結算日有所差別,其中倫敦和柏林的結算價格公布日為最後交易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巴黎的結算價格公布日為最後交易日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結算日相應在其後一天。
(5)交易系統
所有交易通過LIFFE CONNECT系統進行(該系統於1998年11月開始運行),交易時間為交易日10:00-17:00。
C. 期貨市場場外衍生品是什麼,期貨市場場外衍生品是什麼
期貨的衍生產品是期權
D. 中國有哪些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金融衍生品還包括具有遠期、期貨、掉期(互換)和期權中一種或多種特徵的混合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品是基於或衍生於金融基礎產品(如貨幣、匯率、利率、股票指數等)的金融工具,它也是以傳統金融品為基礎衍生出來的、作為買賣對象的金融品。與其他金融工具不同的是,金融衍生品自身並不具有價值,其價格是從可以運用衍生品進行買賣的貨幣、匯率、證券等的價值中衍生出來的。
E. 霧霾也可以當期貨
「靠天吃飯」的規則不僅僅適用於農業,也適用於金融市場中的股市和期貨。
為什麼巴西下雨就該買入星巴克的股票?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納瓦羅給出了這樣的邏輯:巴西下雨——咖啡豆豐收——咖啡豆價格下跌——星巴克成本降低——星巴克利潤增加——股價上揚。
不只是星巴克,變化無常的天氣對電力、能源、保險公司甚至服裝生產商、建築業和旅遊業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幾年前,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企業將天氣作為影響經營的重要因素。
在一個商業社會里,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與其根據天氣來分析商品的生產、能源的開發和運輸,倒不如直接交易天氣本身。這就是「天氣期貨」的來由。美國能源企業在1996年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三年後,天氣期貨登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以幫助那些因天氣變化而「感冒」的企業規避風險,甚至可以讓投資者和投機者從災害中獲利。
舉個例子,對電力公司來說,一個涼爽的夏天無疑是一場災難:居民無需開空調避暑,因而用電量降低,銷售額也就隨之下降。不過,如果電力公司提前做好准備,提前預測當年的天氣變化,然後進行「溫度指數期貨」的交易,就完全可以挽回損失。
除了電力、能源等大企業,一些小商家也能通過天氣期貨獲益。比如,一家受寒冬影響、露天餐桌訂位量大幅減少的倫敦餐廳,就曾通過這種交易來控制自己的損失。
「溫度指數期貨」的原理,本質上與其他期貨交易沒什麼不同。
每個月月初,期貨市場主管機構會根據過去十年裡當月的氣溫確定月平均氣溫初始值,指定的「做市商」將喊出「出價」和「要價」,前者比初始值稍低、後者稍高,這是投資者可以買進或賣出的度數。
隨著天氣的變化和市場的反應,交易值在一個月中會起伏不定。到了月底,交易所根據實際月平均氣溫進行結算,並以一定的價格,比如每攝氏度等於100美元,兌現所有期貨合同。
投資天氣的熱潮從芝加哥一路蔓延至倫敦、巴黎、柏林和東京,天氣期貨的衍生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刮風、下雪、降雨量、日照小時數都可以成為金融市場上的價格指數。如今,美國的天氣衍生品市場年交易額超過百億美元。
而早在2004年,芝加哥天氣期貨交易所就推出了空氣污染物配額的期貨合約及期權交易——如果這款期貨產品拿到中國來賣,一定會被瘋搶,但遺憾的是,目前在中國,「天氣期貨」仍然只是設想,還沒有被批准交易。
F. 什麼是「天氣衍生金融產品」 和「巨災衍生產品」
金融衍生產品通常是指從原生資產(Underlying Assets)派生出來的金融工具
是由相關資產的未來價值衍生而來的,由兩方或多方共同達成的一種金融合約。
天氣衍生品包括場外交易、在交易所內進行的有組織的期貨期權交易兩類。場外交易市場參與者主要是以互換、期權的方式,針對溫度、降雨等指數開展交易
巨災衍生產品有巨災保險期貨、巨災互換、巨災期權、自然災害風險期權和期貨等形式 主要是基於天氣狀況 巨宅的發生 與現實的利率等市場因素關系不大
所以「天氣衍生金融產品」 和「巨災衍生產品」都是規避氣象風險的金融工具
G. 期貨算衍生品嗎
是的。只要是依賴基礎資產價值變動的合約都是金融衍生品。
H. 第一筆天氣衍生品交易是什麼時候
最早的氣候衍生品產生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能源部門,1996年8月,安然公司與佛羅里達西南電力公司交易了世界上第一筆氣候衍生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