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
① 簡述市場體系建設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地位
我國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
■學者論壇■陳文玲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期間,我國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出現了很多標志性的趨勢和特點。
一、市場總量迅速擴大,產品的商品化率明顯提高,標志著我國經濟進入了較成熟的商品經濟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總量不斷增長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國內市場規模和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十五」期間市場總量擴張更為迅速,2001年到200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3.8萬億元增加到6.7萬億元,年均增長12.3%;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從2001年的5.8萬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4.2萬億元,年均增長15.5%;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由2001年的0.8萬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1.2萬億元,年均增長9.8%;200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42萬億美元,年均增長24%;2005年社會物流總量達到48萬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2005年我國市場交易和流通總量已經達到80萬億元,是當年實現GDP的4.4倍。據專家研究,我國市場經濟程度已經接近70%。工業製成品的商品率在98%以上,汽車從過去企業和政府購買變為主要由個人購買,私人汽車保有量達到1700萬輛,占總保有量近60%,5年增長1倍多。農產品商品率也大為提高,糧食、蔬菜類產品在30%以上,畜產品、水產品超過50%,水果接近90%。
二、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成,有形商品的市場交易載體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標志著我國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已經具備了良好基礎
商品市場體系是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基礎。經過27年改革開放,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我國商品市場快速成長,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層次的商品市場體系已基本建成,包括生產資料市場和生活資料市場,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城市市場與農村市場,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市場的培育和發展,適應了消費者消費行為、消費需求、消費結構的變化,不斷滿足著市場的即期消費需求,挖掘著潛在消費需求,創造著嶄新消費需求。據統計,目前我國消費品市場達到8萬多個,年成交額億元以上的商品批發交易市場3398個,交易額占銷售總額近50%。其中,綜合性市場1194個,專業市場1728個。農產品批發市場達到4000多個,70%以上的農產品流通依靠這個渠道,城市現代流通企業和流通方式正在加快向農村延伸,新建和改造標准化農村連鎖店7萬家。目前國內貿易主體達到1700萬個,限額以上連鎖零售法人企業發展到1055家。51.5%的批發零售額是由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實現的,私營商業企業占經營單位總數比重高達93%。我國已經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多種市場流通渠道、多種經營方式並存的商品市場格局,形成了遍布城鄉的商品流通網路體系,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商業網點基礎設施。商品市場的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發達國家探索了一二百年形成的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和經營業態,我國不到20年都發展起來了。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現代物流配送日益受到重視和推廣,商品的單品管理、條形碼的普及、自動銷售管理系統(POS)的應用、現代物流配送設施建設都取得了較快發展。80%的大中型零售企業不同程度地採用了計算機管理,70%以上的連鎖企業建立了POS、MIS/ERP管理系統,30%以上的企業進入數字化管理階段。旅遊、文化、健身等服務市場迅速發展,2005年旅遊業總收入達到7650億元,比2004年增長10%以上,其中入境旅遊人數約1.2億人次,入境過夜旅遊人數約4680萬人;國內旅遊人數約12億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292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5286億元。
三、各類要素加快發展,要素市場初具規模,標志著我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大大加強
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要素的可流動性以及流動效率決定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也決定經濟系統的活力和市場績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以來,要素市場的培育和建設力度加大,各類生產要素進入市場,要素的流動性大大提高,資源配置的效果明顯改善。
1、基本形成了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包括主板市場、中小板塊、股份代辦轉讓系統、債券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正在形成。股票發行上市的市場化約束機製得到加強,市場產品結構、上市公司結構和投資者結構不斷改善。期貨交易品種穩步增加,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大為提高。商業銀行改革步伐加快,銀行業總體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到2005年底,深滬股市上市公司總數為1381家,股票流通總市值32430億元。股權分置改革作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變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06年1月11日,參與股改的公司達到434家,總市值12009億元,占滬深股市總市值的37%。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達3萬多家,總資產達37萬億元,銀行業資產占我國全部金融機構資產90%以上,主要商業銀行所有制權益1.1萬億元。截至2005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30.12萬億元,比2004年增長18.2%;各項貸款余額為20.7萬億元,增長12.8%。期貨市場2006年1月成交期貨合約2862萬手,成交金額1.13萬億元,除了已推出的期貨品種,還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期貨品種儲備體系。
2、技術市場、房地產市場、信息市場、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產權市場和土地市場等要素市場體系框架初步確立。近10年來,我國技術市場合同成交總金額年平均以15%的速度增長,全國建立技術市場管理、合同認定、中介服務機構2800多家,技術合同交易額從1985年的23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1334億元,20年增長57倍。1998年在全國范圍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以來,房地產市場迅速發展。2005年城鎮住宅市場化率達到67%,比2000年提高了29個百分點,居民個人購買新建商品住宅的比例超過95%。1998年以來,城鎮住宅竣工面積約45億平方米,城鎮居民家庭戶均財產中,住房價值所佔比重超過50%,住房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我國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戶數躍居世界第一位,互聯網上網人數居世界第二位,5年內電子信息產業規模擴大了2.3倍,通信業務總量年均增長27.6%,銷售業務年均增長13.4%,軟體產業銷售年均增長39.9%。勞動力市場改革步伐進一步加快,城鄉勞動力市場基本形成體系,市場導向就業的機制在就業和再就業市場對配置勞動力資源開始起主導作用。產權市場逐步發展,交易的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並在促進各類企業產權流動和企業重組中發揮作用。土地市場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初步建立,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得到加強和完善。更多要素稟賦進入市場進行交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更大發揮。
四、供過於求成為市場常態,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價格形成機制已經確立,標志著我國經濟從供給約束型轉向需求約束型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到上世紀末,商品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從以商品短缺為主要特徵的「賣方市場」轉變為絕大多數商品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近十幾年來供過於求的消費品都在70%以上,據對2005年上半年600種主要消費品供求趨勢調查分析,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種,佔28.3%;供過於求的商品430種,佔71.7%;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在300種生產資料中,供過於求的69種,佔23%;供求平衡的218種,佔72.7%;供不應求的13種,僅佔4.3%。我國商品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提高,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96%的消費品、94%的農副產品和88%的生產資料價格完全放開,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中央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僅有13種。技術、信息、勞動力、產權、房地產市場等商品和服務價格,也有相當部分由市場供求關系調節。在匯率形成方面,從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統計、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提高了匯率的市場彈性。市場供求關系使消費需求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五、市場開放程度大大提高,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標志著開放型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截至2005年底,我國外商投資注冊企業累計52萬家,外商直接投資存量已達6224億美元,佔2005年GDP的35%左右。我國電冰箱出口依存度為47%,照相機為56%,摩托車為63%,服裝鞋類高達71%。占國內需求量40%的鐵礦石、50%的氧化鋁、35%的石油靠進口支撐。我國已有3萬多家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截至2005年底在境外的勞務人數達56.5萬人。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內外貿一體化格局。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入世過渡期基本結束,我國將進一步融入世界貿易的多邊體制,國內市場將與國際市場全面對接。目前,中國平均關稅從四年前的15.3%降到9.9%,進口非關稅措施全部取消,在世貿組織分類的160多個服務貿易部門中,按照承諾已經開放了100多個,佔62.5%,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到2005年底,我國共批准設立外資商業企業1514家,外資銀行機構254家,並允許外資保險公司在任何城市開設機構,電信、建築、法律、旅遊、交通等服務領域也逐步開放。清理修訂了3000多件法律、法規和規章,使中國的貿易規則與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相一致,提高了國內市場適應國際市場規則的程度,改善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環境,建立了開放型經濟的體制框架。
六、市場微觀主體再造已經完成,多元化市場主體空前活躍,標志著我國形成了經濟發展的自增長機制
我國多種所有制結構日趨多元化,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等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共同競爭的格局進一步形成,國民經濟的微觀活力增強。公司制改造推動了國有企業制度創新和機制轉換。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雖然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但是效益提高。混合所有制經濟迅速壯大,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3以上。據統計,在40個工業部門中,非公有制經濟在27個部門的比例已經超過50%,在部分行業已經超過70%。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成為支撐現代市場生存和發展的主體,日益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七、與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現代社會信用體系、信息服務體系等初步建立並不斷完善,標志著我國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得到整體提升
經過20多年不懈努力,我國初步建立了與現代市場體系要求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和政府規制框架。相繼出台了《反不正當競爭法》、《關於制止低價傾銷行為的規定》、《商品市場登記管理辦法》、《拍賣市場管理辦法》、《連鎖店經營管理規范》、《零售業態分類規范意見》、《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應急預案》、《直銷管理條例》、《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府部門規章,逐步形成依法治市、鼓勵競爭、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法律體系框架,促進了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現代信用體系建設開始受到重視,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成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於2006年1月進入正式運行,收錄信用信息的自然人數達3.4億人,其中有信貸記錄的人數約為3500萬人。截至2005年底,收錄個人信貸余額2.2萬億元,約佔全國個人消費信貸余額的97.5%。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已在全國商業銀行各分支機構開啟了5.2萬個查詢用戶終端,目前,每天個人信用報告查詢量已達到11萬筆左右,在提高審貸效率、方便廣大群眾借貸、防止不良貸款、防止個人過度負債以及根據信用風險確定利率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是我國企業和個人徵信體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
市場信息服務體系開始形成。全國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2005年建成並開始運行,這個體系包括4個直接監測系統,3個間接監測系統及全國商品流通資料庫;包括被監測的21大類600種消費品和11大類300種生產資料;檢測區域包括258個地級城市、147個縣和5000多個市場;還可以即時傳輸世界11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價格信息和供求信息。
但應當看到,我國現代市場體系建設中還存在著不少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與現代市場體系要求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完善,仍存在一些法律法規的空白,如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法律《反壟斷法》尚未出台;二是要素市場發育還不夠成熟,稀缺性要素價格、公共服務品的價格市場形成機制尚未確立;三是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亟待提高,還存在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的問題,市場中介組織作用未能真正發揮;四是依然存在地區封鎖、部門分割、行業壟斷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不惜利用行政的、經濟的、乃至技術手段,限制商品自由流通,保護本地市場和企業;五是現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步伐還比較慢,缺乏整體規劃,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和政府規制,缺乏發達的信用服務行業,市場經營主體的信用缺失還比較普遍;六是市場基礎建設相對滯後,流通效率較低,物流成本過高。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後集中力量研究解決。
(作者單位: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
② 期貨市場在宏觀經濟當中的作用是什麼
期貨市場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
?(1) 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
?(2) 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
?(3) 促進本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
?(4) 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貨市場在微觀經濟中的作用
?(1) 形成公正價格;
?(2) 對交易提供基準價格;
?(3) 提供經濟的先行指標;
?(4) 迴避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商業風險;
?(5) 降低流通費用,穩定產銷關系;
?(6) 吸引投機資本;
?(7) 資源合理配置機能;
?(8) 達到鎖定生產成本、穩定生產經營利潤的目的。
③ 期貨交易的意義
期貨交易的意義是期保值防止市場過度波動、節約商品流通費用。
期貨交易(FuturesTransaction),是一種活動或買賣行為過程。期貨交易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防止市場過度波動功能、節約商品流通費用功能以及促進公平競爭功能對於發展中國日益活躍的商品流通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期貨交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於缺乏相應的立法,各地各行其是,使得期貨交易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且過度投機行為盛行。加強期貨交易的專門立法極為必要。
(3)期貨市場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擴展閱讀
(一)投機
具體做法:投資者根據自己對期貨價格變動的判斷,不斷地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通過價差獲取較高利潤。
(二)套期保值
具體做法:生產者、商人或消費者在期貨市場做一個與現貨品種、數量完全相同而頭寸相反的交易,即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某種商品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入)同種、同量商品的期貨合約,以抵消或限制由於價格波動對現貨造成的風險。套期保值的目的不為獲利,只在避險。
④ 期貨的作用和重要性分別是什麼
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宗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期貨的作用:
儲蓄保值
「通脹」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長期趨勢,根本原因是現在的錢是用紙印成的。----對抗通脹最有效的方法是持有「長期有效、易保管、費用低、流動性好」的資產。
套期保值
期貨市場為企業家提供了很好的迴避價格風險的工具。通過在期貨市場進行與現貨相反方向的交易,使價格波動對企業的影響減至最小。
期貨的重要性:
1、套期保值起著「平衡桿」作用
從宏觀視角來看,套期保值發揮的是「平衡桿」作用。企業進行套保正如運動員手中握著平衡桿,實體產業的風險通過期貨市場價格波動,通過套期保值功能得以化解。
2、價格發現起到「彈簧」作用
期貨市場價格發現是套期保值功能充分發揮後衍生出的第二大功能。事實上,價格發現發揮的是「彈簧」作用,即當現貨價格漲勢過快時,期貨市場形成一個回調的壓力;當現貨價格過低時,期貨市場又對其形成一個向上的推力。
⑤ 期貨的作用和重要性
期貨的作用
一、規避風險功能——套期保值
1.利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價格走勢相同的原理,同事在兩個市場上交易,用一個市場上生產的收益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從而鎖定生產利潤和生產成本,這就是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
2.通過期貨交易,套期保值者可以把現貨市場上的價格波動風險轉移給尋求風險利潤的投機者。
3.期貨市場採用「公平、公正、公開」的集中競價交易,產生能反映未來市場供求狀況的期貨價格。在成熟的期貨市場作用下,期貨企業往往採用期貨價格作為現貨交易的報價。
二、期貨市場的作用
期貨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
1.提供分散、轉移價格風險的工具,有助於穩定國民經濟。
2.為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3.有助於本國奪曲國際定價權。
4.促進本國經濟的國際化。
5.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貨在微觀經濟中的作用:
1.鎖定生產成本,實現預期利潤。
2.利用期貨價格信號,組織現貨生產。
3.期貨市場拓展現貨銷售和采購的渠道。
4.期貨市場促進企業關注產品質量問題。
期貨的重要性
期貨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發現價格,因為在期貨市場中買方和買方對未來價格的預期通過提前交易達成一致,這個提前的交易綜合了市場上對未來商品的供求關系,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第二個作用是為企業規避風險提供一個手段,比如一個企業在未來要賣出一批產品,但是根據公司預判由於各種原因導致未來的商品價格會下跌,導致收入下降,那麼這時企業則可以選擇以高於預期價格的價格賣出期貨,以達到為未來商品保值的目的。
⑥ 期貨市場在經濟中有哪些作用
期貨市場可以發現價格,規避風險。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徵,目前國內期貨市場不是很繁榮,算是剛剛復興,我國正在大力發展期貨行業,打算爭奪大宗商品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很多國際貿易中的價格就是根據期貨市場來定價的。
期貨市場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
�(1) 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
�(2) 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
�(3) 促進本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
�(4) 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貨市場在微觀經濟中的作用
�(1) 形成公正價格;
�(2) 對交易提供基準價格;
�(3) 提供經濟的先行指標;
�(4) 迴避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商業風險;
�(5) 降低流通費用,穩定產銷關系;
�(6) 吸引投機資本;
�(7) 資源合理配置機能;
�(8) 達到鎖定生產成本、穩定生產經營利潤的目的。
⑦ 期貨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期貨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意義主要有利於促進我國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加速商品流通,促進信用體系建設。具體分為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上的意義,如下:
1、對我國宏觀經濟上的意義有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促進該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2、對我國微觀經濟上的意義有形成公正價格;對交易提供基準價格;提供經濟的先行指標;迴避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商業風險;降低流通費用,穩定產銷關系;吸引投機資本;資源合理配置機能;達到鎖定生產成本、穩定生產經營利潤的目的。
(7)期貨市場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擴展閱讀:
期貨市場的組織結構
期貨市場基本上是由四個部分組成,即期貨交易所;期貨結算所;期貨經紀公司;期貨交易者(包括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
1、期貨交易所
期貨交易所是為期貨交易提供場所、設施、服務和交易規則的非盈利機構。交易所一般採用會員制。交易所的入會條件是很嚴格的,各交易所都有具體規定。
2、期貨結算所
當今各國期貨結算所的組成形式大體有三種:結算所隸屬於交易所,交易所的會員也是結算會員;結算所隸屬於交易所,但交易所的會員只有一部分財力雄厚者才成為結算會員;結算所獨立於交易所之外,成為完全獨立的結算所。
3、期貨經紀公司
期貨經紀公司(或稱經紀所)是代理客戶進行期貨交易,並提供有關期貨交易服務的企業法人。在代理客戶期貨交易時,收取一定的傭金。作為期貨交易活動的中介組織,在期貨市場構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期貨交易者
根據參與期貨期交易的目的劃分。基本上分為兩種人:即套期保值者和投機者。
⑧ 期貨交易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有哪些
期貨市場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
(1) 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
(2) 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
(3) 促進本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
(4) 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貨市場在微觀經濟中的作用
(1) 形成公正價格;
(2) 對交易提供基準價格;
(3) 提供經濟的先行指標;
(4) 迴避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商業風險;
(5) 降低流通費用,穩定產銷關系;
(6) 吸引投機資本;
(7) 資源合理配置機能;
(8) 達到鎖定生產成本、穩定生產經營利潤的目的。
⑨ 是由於期貨市場上存在哪些經濟原理
期貨市場在宏觀經濟中的作用
?(1) 調節市場供求,減緩價格波動;
?(2) 為宏觀調控提供參考依據;
?(3) 促進本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
?(4) 有助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貨市場在微觀經濟中的作用
?(1) 形成公正價格;
?(2) 對交易提供基準價格;
?(3) 提供經濟的先行指標;
?(4) 迴避價格波動而帶來的商業風險;
?(5) 降低流通費用,穩定產銷關系;
?(6) 吸引投機資本;
?(7) 資源合理配置機能;
?(8) 達到鎖定生產成本、穩定生產經營利潤的目的。
⑩ 美國期貨行業發展到什麼程度
期貨市場,作為市場經濟體系的高級組織形式,在美國得到了完備的發展。從品種創新、制度創新到市場監管、風險管理,美國期貨市場體系達到了一種成熟的境界。其成功的運作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現代市場經濟所關注和效仿的典範。 美國金融期貨之父利奧·梅拉梅德說過,「有史以來,預測未來就是一個存在風險的職業。好消息總是受到歡迎,但是如果沒有實現,或者恰恰和預期相反,則會遭到痛斥。自期貨和期權問世以來,就一直被視為神秘,時常遭受惡意攻擊,而且常常還成為一些不討人喜歡的經濟現象的替罪羊。」19世紀初期,美國的現代期貨交易從中西部邊疆地區發源,芝加哥城市的商業發展和中西部地區肥沃的平原盛產的小麥及其他農產品,促成並奠立了現代期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當時的狀況是,沒有立法進行規范,美國的期貨市場呈現著投機過度和混亂無序的狀態。尤其是在美國內戰之後,由於通貨緊縮導致商品特別是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農民的經濟權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因此,規范的法律法規和嚴密的市場監管體系,急需在期貨市場實現,以維護市場秩序的正常,這種探索和努力歷經100多年仍在不斷進行著。 1974年,美國國會修訂期貨交易法律法規,頒布《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法》,宣告了美國期貨交易的管理體制由聯邦政府(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簡稱CFTC)監管、行業協會(美國期貨業協會,簡稱NFA)自律和交易所自我管理三級管理體制相結合的模式正式構成。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違法犯罪行為得以有效控制,公開公正透明的交易場所也逐步成為現實,投資者的利益切實得到保護。綜觀美國期貨市場監管體系,其主要特點是體系規范,分工明確,管理嚴密。三層監管框架,相互補充,起到預測風險、解決漏洞、懲罰違規等作用,以明確的職責維護市場的穩定。 CFTC是美國期貨市場的最高管理和監督機構,它具有總攬全局的權力,對所有期貨交易活動進行管轄。如它依據期貨行業協會與交易所的報告,取締活動中的各種欺詐行為;向公眾宣布各種期貨交易信息,保證信息的公開化等。為了維持交易市場的穩定和有序,交易活動的公平、公正和公開,CFTC採取了這樣一些做法: 首先是保持與期貨交易所、交易商、清算行等期貨交易機構的全面接觸,了解期貨交易信息,尤其是期貨市場的大戶持倉部位,以確保信息透明,防止大戶操縱,做好風險防範。 其次是針對緊急風險採取控制行動,如提高保證金、強制平倉等。這兩種措施是比較常用有效的,但強制平倉的手段極少使用,因為一旦採取不當,則會帶來相當大的交割風險,給市場造成混亂的局面。調整保證金,則比較通行。但在調整前,要先採用「標准投資組合風險分析系統」即SPAN系統來評估市場的風險程度,由此計算出相應的保證金水平,這樣有利於提高資本的利用率。 NFA是美國的全國期貨協會,是一個行業性自律組織,由期貨行業人士組成。它的主要職能是確保客戶得到公正待遇,維護市場秩序。這里的客戶是指所有在美國從事期貨交易的期貨公司與經紀人。根據美國國會的特別立法,凡是在美國從事期貨交易的期貨公司與經紀人,都必須加入全國期貨協會。為確保客戶得到公正的待遇,NFA在全行業實施有效的監管。 首先是監控市場上的交易行為,主要是通過訓練有素的職員來監控,同時要審查交易所報告的數據,進行必要的問詢。一旦發現市場違規行為存在,如錯誤報單、轉移交易記錄和交易所記錄等,則需向交易所的有關委員會報告有關的結果。其次,對於期貨公司與經紀人的財務狀況要進行檢查和監督,以保證其經營資金保持在規定的水平之上。一旦發現達不到規定的水平,期貨公司與經紀人就將受到罰款、停業等嚴厲處分。同時,全國期貨協會建立了一個仲裁系統,用以處理客戶與會員之間或會員與會員之間的各種糾紛。會員必須服從全國期貨協會作出的裁決。 美國的期貨交易所是交易進行的場所,是期貨交易的自我監管組織,它的監管職能有: 首先要對交易所內的會員資格和會員行為進行監管。審核會員資格,要調查申請者的信用狀況、財務責任范圍、個性以及廉潔性等問題。一旦會員審資格核通過,會員的行為則要受到嚴格的監督,會員的交易行為要符合規定。 其次,交易所對場內交易人或經紀人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這種監管一方面要求場內交易人必須具有良好的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另一方面,不允許場內交易人進行違規交易,如不允許交易人之間私下協議買賣合約等。 為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保證市場公開公正透明的運行,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增加市場的流動性,交易所需盡力去發現市場中潛在的風險苗頭以防範於未然。 剖析和研究美國期貨市場監管的三層體系,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兩點啟示: 其一,以風險事故的事先防範以及動態監控為核心內容。期貨市場到處布滿了陷阱又開滿了鮮花,令人生畏又令人神往。期貨交易是風險交易,但這種風險還是可控的,交易規則的穩定性、計算機的技術性、交易程序的合理性和交易所執行管理政策的公正性等不確定的因素,可以通過預先防範以及動態監控來克服。美國的市場監管體系從期貨交易所、到全國行業協會、再到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層層把關,搞好環節審查、控制主體行為、嚴懲違規現象,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開,有效地維護了市場的穩定。 其二,交易所和行業協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交易所是期貨交易的基層組織,是最直接的反饋信息源,期貨行業協會則處於「上傳下達」的地位,聯結著政府與交易所。它們都是在國家層次上進行監管的基礎,而只有從國家層次上對期貨市場進行監管,才能保證整個市場的有序,從而保證整個國家資本市場的穩定,保證市場經濟的體系的正常運轉。 美國規范化的期貨市場監管體系,對於完善中國期貨市場的監管體制,建立新型的適合中國國情的監管模式很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中國的期貨市場建立和發展的歷史僅有10多年,時間短、規模小,缺乏相適應的法律法規環境,對於市場風險的預測、市場違規行為的防範還不夠嚴密,給市場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借鑒美國的市場監管體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期貨交易所、行業協會、政府三級監管模式,同時協調好三者之間的關系,來逐步接近市場管理模式,完善市場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