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期貨市場現狀
⑴ 中國有哪些期貨市場以及發展現狀
狹義上的期貨市場主要指的是期貨交易所。目前中國的期貨市場主要構成部分 分為以下幾類:
1.中國證監會以及各地派出機構(證監局)、中國期貨業協會、中國期貨市場保證金監控中心
2.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
3.期貨公司會員單位以及非期貨公司會員單位
4.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套保企業客戶
截至2020年9月24日,全市場資金總量近8000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長超40%,較2017年年底增長超80%;期貨市場有效客戶數180.80萬個,較2017年年底增長41.6%;期貨市場結構逐步機構化,目前法人權益佔全市場比例超過六成,較2017年年底明顯上升。
溫馨提示:請遠離非法集資、違法配資、代客理財、虛假或誤導性宣傳/誘導交易、非法咨詢/喊單、提供交易軟體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期貨公司總部!開戶、原油/鐵礦/PTA/股指/手續費返還!追問即可!
⑵ 中美經貿關系現狀及發展前景
中美經貿關系的現狀、問題及前景
按照中國海關統計,1999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614.3億美元,較1998年增長12%,其中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10.5%,為419.5億美元,而從美國的進口則上升了15.4%,達194.8億美元。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1999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949.l億美元,較1998年增長11%,其中美國對華出口下降7.9%,為131.2億美元,而進口則上升了14.9%,達817.9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水平。美國繼續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在美國的貿易夥伴中保持第四。
一、發展現狀
中國對美出口主要為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美國對華出口主要是技術密集型的產品。據中方統計,1999年中國對美出口價格在1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有機電產品、鞋類、玩具、服裝、服飾、皮革製品、傢具、塑料製品和金屬製品。中國也已成為美國飛機、機電設備、紙及紙製品、化肥、穀物、化工、石油設備等的主要購買者之一。
與此同時,據中國外經貿部統計,1999年美國在華投資項目為2028個,協議投資金額60.2億美元,實際使用金額42.2億美元。由1980年到1999年底,美國對華投資項目總數為28679個,協議美資金額達526億美元,實際利用美資256億美元,居在華投資國家和地區的第二位。近年來,美國的大型跨國公司紛紛看好中國市場,美國《財富》雜志所列500家大企業中至今已有200多家在中國落戶。美商對華投資涉及機械、冶金、石油、電子、通訊、化工、紡織、輕工、農業和醫葯等。此外,美商投資服務業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在金融、保險、商業、會計和旅館等領域。中國對美的投資規模較小,集中在服務業,至今不足5億美元。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兩國政府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了協議。美國政府還承諾無條件地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待遇,並提交美國國會批准。這將一勞永逸地消除多年來在中美經貿關繫上沒完沒了、糾纏不斷的痼疾,為新世紀中美雙邊經貿關系奠定一個穩定的基礎。
由於中美兩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的不同,以及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中美雙邊經貿關系不時出現一些摩擦、爭議乃至沖突,這是無法避免的,也是不足為奇的。目前,中美經貿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貿易不平衡、反傾銷、經濟制裁和高科技出口管制、紡織品貿易、市場准入、知識產權保護、勞改產品出口以及動植物檢疫等。
二、存在問題
1、貿易不平衡問題被誇大
中美雙邊貿易中貿易不平衡問題始終存在,1992年之前是中方的逆差,之後,才是美方的逆差。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和中美雙邊貿易的增長,貿易不平衡的問題才逐漸凸現出來。實際上,中美貿易的不平衡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被高估和誇大了。
貿易不平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美雙方統計方法的不同。據中方統計,1999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225億美元,而按美方統計,美對華逆差高達687億美元。雙方統計的差別為什麽如此懸殊呢?1)表現在對轉口貿易的統計上。例如中國對經由香港或其他第三國或地區轉口到美國的產品不計入中國對美的出口之列,而美國則將此全部計入從中國的進口中,並計入轉口時可能發生的加工整理和重新包裝後的增加值。美國《商務日報》一九九六年的一篇社論援引美國普魯金斯研究院中國經濟專家尼古拉斯·拉迪的研究結論指出,美政府將對華貿易逆差的統計誇大了約三分之一。
其次,貿易不平衡的加劇是亞太地區經濟結構變化的結果。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一大批亞太國家和地區的工業生產基地轉移到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的中國,生產基地的轉移引發了貿易平衡的轉移,美國減少了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增加了從中國的進口。
第三,美國原產地規則進一步誇大了貿易不平衡。l)中國對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貿易,產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裝物件基本上是美國或他國提供的,加上其他運輸和管理成本,約佔到該產品的85%左右,中國獲得的加工費為數甚微,僅佔15%。但美國海關按原產地規則卻將這類商品的全部產品值計入進口額,不甚合理。2)在現今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背景下,發達國家國外直接投資日益普遍,美跨國公司在華設點生產,其產品輸入母國,可是按原產地規則這部分產品值也將被計入中國對美的出口之中,這也不甚合理。
第四,結合兩國之間的服務貿易和直接投資情況看,據美方統計,1999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為3471億美元,而服務貿易的順差卻為758億美元,占商品貿易逆差的22%,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中美貿易中美方服務貿易順差的大致情況。此外,美國對華投資收益大大高於中國在美的投資收益。據中國外經貿部資料計算,僅1998年美國在華投資企業銷售總額為1975億人民幣,約合237億美元,減去出口的54億美元,剩下在中國市場銷售的183億美元實際上等於是美國對華的部分出口,這還不包括美國公司在華投資所得的利潤。
2、反傾銷日益頻繁
美國對中國輸美產品實行反傾銷日益頻繁,成為中美經貿關系中的又一個重要問題。自1980年美國首次發起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到1999年底,美國對華反傾銷案件已達73起,各類反傾銷調查(包括落日復審、行政復審等)高達100多起。美國對華反傾銷所涉及的品種多達幾十種,包括冷軋碳鋼、濃縮蘋果汁、毛刷、阿司匹林、曲別針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產品對美國出口。中國每年對美國的出口僅占其進口總額的8%,而美對華反傾銷案件卻占其總數的20%以上,遠高於對美出口較多的國家和地區。美在處理反傾銷案上,把中國當作「非市場經濟國家」,採用歧視性的「替代國」價格的辦法,對中國產品課徵高額的反傾銷稅,而「替代國」的選擇往往又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事實上,中國目前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看已是市場經濟,應該加以區別對待,否則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近年來美國對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實施反傾銷有增無減。1999年是美對華反傾銷調查案件最多的一年,共達48起。其中除6起是當年新發起的案件外,其餘均屬落日復審或行政復審。因為美國根據1994年烏拉圭回合的《反傾銷守則》對其原來的有關法規進行相應修改,充實了反傾銷法的實體內容和程序,增加了「落日復審」條款,即凡是在1995年1月1日後生效的反傾銷徵稅令及中止協議,美國均應於5年期限屆滿時進行復審;凡是在這日期前生效的,則應在1999年底之前發起復審。復審期間,如果美國產業沒有提出,終止該產品的反傾銷將會造成美國同類國際經濟合作2000年第8期產業「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的有力證據,美國商務部即宣布自動終止該產業的反傾銷措施。反之,美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就要對傾銷情況再做調查,以決定是否繼續維持原有的反傾銷法令或中止協議。
美對華反傾銷案件往往具有一定的保護主義色彩,這是擴大中美經貿合作過程中的一個現實的障礙。
3、對華單邊經濟制裁
美國至今維持對華單邊經濟制裁,包括拒絕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系待遇,採取歧視性的出口管制政策以及中止美國進出口銀行、貨物信貸公司(CCC)、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和貿易開發署(TDA)等部門的計劃安排等等,這給中美雙邊經貿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成為發展與擴大中美經貿合作關系的制約因素。
高科技產業是美國出口的主要優勢產業,但由於美對華實施出口管制政策,極大地限制了美國高技術產品,尤其是軍民兩用的技術設備的出口,致使大批擁有高科技的美國廠商痛失商機。目前,中國在美高技術產品出口中列居第14位,中國高技術產品市場每年擁有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美元的潛力。而美對華出口的許多高技術產品需要由美商務部、國務院甚至要報總統批准,而且美商在申請出口許可證過程中手續繁復、費時費力,最後往往還遭到拒絕,因而中國不得不轉向他國。美國對華出口管制並不能達到其阻撓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目的,因為現今世界裡為美國一家壟斷的技術和設備畢竟為數不多。此外,隨著中國自身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也正在逐步研製出許多國家所需的高技術設備。
中國市場是一個既有巨大潛力,同時又存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美國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需要美國政府幫助提供優惠信貸。在這方面美國進出口銀行以及美國貿易開發署和美國私人投資公司都是大有可為的。美國政府應該放棄對華歧視性政策,鼓勵和扶植美國企業的對華出口。
美國對華實施單邊經濟制裁,其根子在於「冷戰」觀念不死,視中國為其「潛在的威脅」。與其相反,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卻順應歷史潮流,相繼取消了歧視性的對華出口管制政策,大大推進了對華出口,這是值得美國政府認真反思的。美國對華實施單邊經濟制裁也是造成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前景展望
中美兩國經貿發展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經過如此之多的風風雨雨,仍然取得很大的發展,這本身就體現出它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現實市場,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潛在市場。美國市場對中國來說是重要的,中國市場對美國同樣重要。在美國政府確定的十大新興市場中,中國位居其首。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對美國擁有大量資本的投資者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美商在華投資一般來說具有規模大、技術高、能力強、管理好、重視勞動和環境保護等特點,受到普遍的歡迎。當然,大多數美資企業經濟效益好、投資回報率也高。當前,中國正將中西部地區大開發作為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鼓勵外商去中西部投資,扶植中西部發展。這正是美商可以大顯身手的良好機遇。中國中西部市場廣闊,尤其是在電信市場方面需求很大。美國的信息企業具備良好的資質和技術支持,應該更多地參與中國中西部的投資。通過發展通訊和計算機技術,建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介入,為中西部傳統企業鋪設對外交往的捷徑。
⑶ 誰能描述下中國的期貨市場現狀
期貨公司良莠不齊,服務更是千差萬別;分析師基本都是不操作的也就是行內所謂的「嘴盤」,媒體基本只報道極少數盈利的,絕大部分都是虧損的。
⑷ 中國外匯期貨市場現狀
沒有重建,但是國內有外匯交易的平台,其實也只是國內的一些機構從香港那裡獲得的平台的代理權在大陸進行外匯交易,手續費很高,可以說是法律的擦邊球,一般看到黃金現貨投資,外匯投資公司的行頭基本就是這類了。
⑸ 國內期貨市場現狀以及它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價格發現 套期保值
⑹ 怎樣理解中美期貨市場大豆的價格,好像價差很大,是嗎謝謝!
美國大豆比我國的大豆便宜。
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大豆,其價格的變化反映了世界大豆市場的供需狀況。其中大豆的報價單位是美分/ 蒲式耳,而蒲式耳是容量單位,1美蒲式耳=35.24升,而1蒲式耳大豆的標准重量為27.215公斤。
我們習慣於用斤、公斤、噸報價,可將CBOT的報價換成噸價位:大豆:(美分/蒲式耳)×(36.744蒲式耳/噸)×(美元/100美分)= 0.36744(美元/噸),只要將CBOT大豆報價×0.36744,即可得出美元/噸的價格。
如目前3月大豆合約的價格為955,即955美分/蒲式耳,其價格相等於955×0.36744=351美元/噸。按1美元=6.83元人民幣的匯率計算,合2397元人民幣/噸。
連豆0905今天的收盤價是3364元/噸.
⑺ 為什麼中美貿易戰商品期貨暴跌
金融市場向來是很敏感的,一有什麼風吹草動,資金就會撤走,貿易爭端中互相征稅,好像美國對中國的某些(好像是鋼鋁方面)徵收高關稅,自然市場就會擔心會影響相關公司今年盈利的情況,自然就拋售股票祈求保本,而且現在有不少基金公司,基金有的是穩重型的,有的基金其實就是投資股票獲利,有的人是把自己所有財產都買穩重基金祈求可以獲利養老,說白了就是養老金,這些錢沒了晚年就很難受,自然基金經理也會拋售這一部分錢,當然一些股票大鱷自己有分析師,可能認為最近情況不明朗,可能資金轉投其他地方避險保本。。。
說白了就是大家都不想自己的錢有太大的損失,其實我國香港、國外的股票市場規矩跟國內不一樣,比如香港允許同一日對同一隻股票多次買賣,而且香港沒有跌停漲停這些限制,分分鍾一個看走眼上個廁所回來就會蒸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所以有什麼風吹草動,自然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當然也有人撈底,比如說香港的李嘉誠趁著股票下跌花1.5億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所以股票漲跌有危也有機。
⑻ 中美貿易烽煙再起,那我國金融市場趨勢將會如何原油期貨市場的大趨勢又將如何
今年是金融行業有史以來風聲最緊,嚴打最嚴重的一年。後生大膽揣測分析: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一方面是國家為了防止資金外流,為原油期貨成交量做鋪墊,沒有嚴打嚴查外盤防止資金外流的政策,原油期貨為何在上市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我國的原油期貨的成交量和持倉量站在全球交易原油期貨第三的位置;另一方面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貿易戰,打壓外盤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資金流入國外,其一資金不受我國的監管,就算做外盤的卷錢走人,畢竟現在正是貿易戰的風口浪尖上;其二就是國家也是為了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和中國經濟的發展所考慮的。2018目前為止是金融行業查的最厲害的一年,何況不是金融行業具有潛力最大的一年,實話說人這一輩子一生中有多少次時機,又有幾次能把握的到,現在把握時機,市場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