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pta2001行情
① 在期貨中的PAT是什麼
PTA是就精對苯二甲酸的英文簡稱而已。
目前國際上的期貨交易所上市品種種還沒有出現過技術類的合約。
② 什麼是期貨
大豆期貨是相對大豆現貨而言的。現貨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期貨則是合同(合約)交易,也就是合約的相互轉讓。大豆期貨是以當前約定的價格,在將來某個特定的時間買進或賣出(交割)一定數量大豆的合約。合約到期以前,可以買賣合約;到期時,無論大豆價格發生怎樣的變化,要兌現合約,進行現貨交割,這就是風險。合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由大豆期貨交易所制定,規定交割大豆的數量、價格、地點與質量標准等內容。
通過觀察期貨市場,人們對未來大豆的供求和價格有一個預期,可以指導大豆生產;也可以在期貨市場先行把未來生產的大豆賣出,鎖定利潤,規避大豆價格波動的風險。
③ 中國期貨市場十大悲情人物盤點
1、傳奇人物:逍遙劉強
中國期貨界傳奇人物,因在2015股災中在高位滿倉,做多期指和配資買股票,最終導致破產,於2015年7月22日在北京華貿中心酒店頂樓平台跳樓自殺。
劉強生前為瑞林嘉馳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期貨大作手風雲錄》作者,北京逍遙投資工作室創始人,有著近20年的期貨股票投資經驗,曾供職於股票私募、報社記者、期貨私募,其自創的多點共振操盤系統曾創下在一年中資金賬戶增長20倍的輝煌記錄,在期貨圈有著很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不過在其自殺事件後,一位劉強的師兄和朋友透露,劉強自殺不是因為虧損破產,而是因為其患有抑鬱症,逝者已矣,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劉強的抑鬱症是否又能和他的交易撇清關系呢?
2、折翼的「證券之王」:管金生
作為債券市場交易的主導者,1995年「327國債」事件發生的那一周,萬國超賣債券期貨的情況非常嚴重,因為公司預計財政部將下調「保值貼補」——提供「保值貼補」是為了提升國債發行的吸引力——這會導致市場大幅下挫。但萬國後來又獲悉,財政部將提供另一份保值貼補,提高的比例比下調的幅度更大。這一信息令公司驚恐萬分。管金生別無他法,只好在2月23日這天休市前的8分鍾里,做出避免公司倒閉的最瘋狂舉動:大舉拋售。這一舉動,造成了債券期貨市場崩盤,以致中國證監會下令將這8分鍾內完成的交易全部取消,這結束了他作為中國證券業偉大試探者的生涯。
3、億萬富翁:袁寶璟
1996年秋天,袁寶璟向汪興提出,自己在四川成都炒期貨時損失九千餘萬元,懷疑是劉漢與證券交易所修改規則所致。汪興便提出安排人去打劉漢,得到袁寶璟的認可。後袁寶璟出資16萬元讓袁寶琦交給汪興;1997年2月1日晚9時許,受袁寶璟等人指使的李海洋(己判刑)在四川省廣漢市發現劉漢,李海洋向劉漢近距離連開兩槍,但未擊中劉;1997年以來,因汪興多次向袁寶璟借錢未果,便開始以打電話、寫信以要舉報袁寶璟的違法犯罪事實相威脅;袁寶璟向袁寶琦提到了汪興的恐嚇威脅,袁寶琦提出:「不行找人給他辦了,花兩個錢唄。」袁寶璟表示說:「行」,並提供30萬元資金。袁寶琦找到袁寶福,讓他把汪興做掉。後袁寶福向袁寶森提出此事,袁寶森主動提出去做;2001年11月15日,袁寶森刺汪興數刀後逃離。汪興被扎傷後,不斷威脅、恐嚇袁寶璟,袁寶璟對袁寶琦說「不行就辦了他」。之後,袁寶琦向袁寶福說「把尾巴活幹完」,並交給他人民幣18萬元;2003年10月4日23時許,袁寶福與袁寶森攜獵槍來到汪家附近,袁寶森對汪連開二槍,汪當場死亡。
4、財通基金:劉增鋮
2014年10月22日,劉增鋮錯判了聚氯乙烯(PVC)期貨品種將要大跌,對其進行了全面做空,不成想10月23日PVC卻走出了明顯的反彈行情,觸及到產品的止損位,最終清盤。
據知情人士對媒體透露,劉增鋮本打算做空PVC,但PVC出現了較大的期現價差,主力多頭開始逼倉,幾番博弈下來,不見多頭泄氣,無錢可撐,無奈之下只有砍倉,導致當天PVC跌停板打開並最終翻多。在一些期貨從業人士看來,出現這種結果也並不讓人意外,劉增鋮雖負責運營一家公司,但更多的是用公司模式去運作資金,完全是一個人在戰斗,操盤自己說了算,風險控制也是自己。
操盤手不計後果的、孤注一擲的押注PVC空頭,最終導致爆倉,這一行為明顯違背了以程序化套利、組合策略為主,力爭實現計劃資產的穩健增值的原則。
5、中國版利弗摩爾:侯慶華
初中文化,1969年出生於江蘇武進,祖籍浙江金華,剛出生即被遺棄,三天後輾轉於山東臨沂尚無子女的養父母家中,養父母已經相繼去世。16歲初中學業的他,當年以30元起步踏上外出打工路,先後歷時12年,在東北建築行業打拚,血雨腥風中完成原始資本積累,至26歲於人生第一個顛峰時期全身退出建築管理行業,並轉戰實業投資;28歲投身期貨行業,至31歲經歷暴倉,累計虧損本金1000萬;31歲開始期貨交易步入正常穩定的操作軌道,前期虧損補回,並完成了一定的本金積累,至35歲的期貨事業基本進入穩健發展階段。2005年成為億萬富翁,奠定期貨江湖地位。之後經歷離婚,而後又爆倉,最終自殺,是中國的利弗摩爾。
6、頂級慈善家:裘德道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杭州道遠集團董事長。依靠5000元錢起家,自1998年末進入化纖行業以來,短短幾年時間,裘德道就積累了數十億的資產,並在2005年和2007年兩次買下私人飛機。2006年,裘德道宣布捐資1億元成立道遠慈善基金,2008年又以個人名義給汶川災區捐款1000萬元,成為打破國內多項紀錄的頂級慈善家。後來進入期貨行業,在橡膠期貨上賺得數億,後在PTA期貨上巨虧20億,由於患肝癌,又加上期貨巨虧給其身心造成巨大打擊,在2010年聖誕節前夕因肝移植手術失敗去世,終年54歲。
7、白糖分析師:陳樹強
1982年出生,生前為中證期貨軟商品期貨研究員,在上海工作。陳樹強於2011年加入中證期貨,此前在長城偉業期貨任白糖期貨、股指期貨研究員。陳樹強參與工作時間不久,卻獲得了不少獎項:2010年首批鄭州商品交易所高級分析師(全國總共不到20人)、2009年證券時報第二屆優秀期貨公司暨最佳期貨分析師評選最佳白糖期貨分析師第二名 、2010年帶隊承擔鄭州商品交易所白糖功能課題任務,統稿全文,並接受多家媒體采訪。卻在年滿三十歲之際選擇了跳樓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家屬稱其患有憂鬱症,自殺前曾對於幾次行情的判斷屢屢失手。
8、億萬富翁:侯寶順
侯某本是一個加工廠的小老闆,在2000年以後,他開始鑽研炒期貨,到了2006年,侯某炒期貨賺了竟達1億多。在當時,這個數字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可惜暴富的侯某貪心不足,在期貨走下坡路的時候越虧越多,一下子回到了原點。一個人不怕一無所有,最怕曾經擁有,最終爆虧的他選擇了自殺,卻留下了兩個未成年的兒子。為了生活,在他人的幫助下,他的兩個兒子將欠了父親錢款的8個債務人告上法庭。之後,在法官的強制執行下,侯某的兩個兒子拿到了近30萬元執行款。
9、政協委員:謝貴華
廣東樂山市夾江縣政協委員、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長,44歲的時候跳樓自殺,據一些熟悉謝貴華的知情者透露,謝的自殺與當年植物油期貨價格暴跌有關,因為當時的他已經把所有家當虧盡,謝貴華跳樓前還在聯系銀行,希望能再獲300萬元貸款,以殺入期貨市場「抄底」翻身。
10、糖業大佬:龐貴雄
46歲,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龍頭鎮人,當地知名的糖業老闆,廣東中谷糖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湛江市優秀民營企業家。在2005年-2006年榨季里,中谷集團在湛江以及廣西屬下6間糖廠共生產白砂糖20萬噸,酒精約2萬噸。中谷糖業是湛江製糖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是廣東民企100強企業。據熟悉龐貴雄的人士介紹,龐曾經操作"期糖",虧損金額巨大,可能是這個原因讓他走上了不歸路,於2008年跳樓自殺。 據稱當時中谷公司債務估算總額高達10億。
類似於這樣帶血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期貨交易是一條艱辛而坎坷的路,希望每位投資者在期貨市場都能夠自律、自知、自醒。
④ pta的歷史大底,究竟該不該抄
編者按
新年伊始,PTA期貨持倉便頻創新高,引發市場關注。在成本坍塌、價格觸及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多空雙方僵持不下。在空頭格局下,PTA多頭「抄底」的底氣究竟會有多足?當前產業鏈基本面能否支撐多頭的信心?帶著市場的疑問,期貨日報記者近日隨鄭商所組織的調研團來到PTA主要產銷區浙江地區,對嘉興石化、桐昆集團、新鳳鳴等企業進行了實地走訪,探尋PTA高持倉背後的故事。
A高持倉與熊市相伴
PTA市場的「熱浪」可謂一股接一股。去年PTA產業鏈那場由「限產保價」掀起的大博弈漸漸退潮後,2015年新年伊始,PTA期貨的高持倉再次吸引了市場人士的眼球。
1月14日盤後PTA期貨所有合約的總持倉量創出179.1萬手的歷史最高水平,較去年年末的107.8萬手大幅增加66%。
14日,PTA主力合約1505價格盤中創4480元/噸的歷史新低,盤後持倉量則創下149.5萬手的新高,摺合現貨374萬噸,約為國內全部PTA企業1.5個月的產量,可供國內全部聚酯企業按80%的開工率運轉1個多月。
PTA期貨持倉量本輪大幅增加始於今年元旦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當日PTA期貨持倉增加8萬余手,隨後兩個交易日更是逐級增倉14.3萬手和24.3萬手。
如此巨大的持倉量和單日增倉量,立即吸引了諸多市場投資者的目光。
回顧PTA期貨的歷史行情,期貨日報記者發現,其短時間大幅增倉的現象並非頭一次出現,在2014年也曾發生過兩次。
第一次是從當年1月29日開始,PTA期貨總持倉量從50.9萬手大幅增至2月27日的103.8萬手,翻了一倍。第二次是從當年9月30日開始,總持倉量從67.3萬手增至10月14日的111.3萬手,增倉的力度和經歷的時間和此次都較為類似。
PTA期貨這幾次大幅增倉的共同點,是增倉期間均伴隨著期貨價格的大幅下挫。
昨日盤後,PTA期貨的持倉量仍在近160萬手的高位徘徊。多頭主力席位前5名持倉占前20名的47.4%,集中度較高;空頭主力席位前5名持倉占前20名的41.9%,與多頭相比稍顯分散。目前多空雙方僵持不下,市場方向搖擺不定。
B多空雙方各持己見
對於近期PTA期貨持倉量的飆升,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是在情理之中。如此高的持倉說明多空主力的分歧較大。期現貨價格連續下探並逐漸接近歷史低點被普遍認為是持倉量近期大幅放大的「導火索」。
據了解,今年元旦過後,PTA期貨跟隨原油價格大幅下行,市場資金的「抄底」熱情逐漸被點燃。
「目前PTA價格已經在5000元/噸以下,這從2000年至今的15年內只出現過4次。」PTA現貨市場資深人士安建華對記者說,第一次出現在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之間,第二次是在2003年5月「非典」爆發時,第三次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目前是第四次。PTA價格每次到達歷史低位,逗留的時間都不長。
他坦言,歷史低價位給多頭提供了很大的安全邊際。此外,2014年PTA產業聯盟經過連續幾次減產,已使PTA庫存控制在合理區間,也會對價格形成支撐。
而從PTA期、現貨市場的季節性規律看,元旦後企業流動資金逐漸恢復正常水平,加上春節前下游企業備貨等因素,經常會引發PTA價格的季節性上漲。
「根據歷史規律,每年的1月是一年中PTA上漲概率最高的月份,近20年來PTA在1月上漲的比率高達68%。」安建華稱,隨著期價到達2008年的前低水平,產業鏈「抄底」資金介入的聲音不絕於耳。
如今,多頭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要「抄底」,那麼空頭的砝碼又是什麼呢?
作為PTA上游產品的原油,已經從半年前的100—110美元/桶跌至目前的約45美元/桶,價格下跌過半,PX價格也從半年前的1200美元/噸跌至當前的800美元/噸附近,跌幅達33%。成本的塌陷無疑成了空頭的寄託。
據業內人士測算,相比原油的跌幅,理論上PX還有較大的補跌空間。2008—2009年金融危機時,原油價格一度跌至30—50美元/桶區間,當時PX價格基本維持在550—700美元/噸區間。對應當前的原油價格,PX合理估價應在650美元/噸左右。按720元/噸的加工費計算,PTA對應的成本為3900元/噸。
「按此估值,當前PTA期、現貨價格都還有較大的下跌空間,而且PTA主力合約1505較現貨價格升水200元/噸以上,期現套利空間較大,因此空頭資金仍在集中打壓。」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在多空雙方各持己見的情況下,當前市場猜測的焦點集中在成本端變化對市場的影響以及市場「抄底」情緒究竟有多濃上。
那麼,當前產業鏈基本面究竟能否維持多頭的「抄底」情緒呢?基於這一疑問,期貨日報記者近日來到PTA主要產銷區——浙江地區進行了實地走訪。
C話語權逐步向下游轉移
PTA產業鏈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本次實地調研中,記者更是感受到PTA產業「黃金時代」的遠去。沒有了高額的利潤,取而代之的是全行業虧損,企業降負荷、停產、檢修成為常態。而在產業鏈中曾處於劣勢的下游聚酯企業如今卻挺直了「腰板」,在話語權爭奪戰中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牛氣」。
這樣的轉變其實是產業利潤由上游逐漸向下游轉移的結果,究其根源,在於成本端的變化。
「目前PTA市場已由供需主導轉變為成本端主導。」在PTA現貨市場摸爬滾打數十年的貿易商融程(化名)告訴記者,這實際上是由當前的基本面決定的。油價的持續下跌,使得化工品的成本重心下了一個台階,而上下游的供需狀況導致了各環節利潤的差異。
據了解,在PX—PTA—聚酯產業鏈中,由於PX企業近兩年快速增加產能,失去了原有的最為強勢的地位。當PTA、PX生產持續虧損時,國內PTA企業以及亞洲PX企業減產動力增強。
2014年,國內PTA企業進行過兩次大的聯合限產保價行動,一次在夏季,從5月持續到8月初,最終以限產破裂告終,但此次行動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使PX企業讓利的目的,PTA企業虧損有所減少。另一次是在年底,當PTA企業再次啟動限產保價時,不料遭遇國際原油大跌。這次限產保價未能阻止PTA價格的深跌,但由於擠壓了上游PX原料利潤,PTA企業生產利潤有所增加。
2014年12月中旬,PX與石腦油價差跌至320美元/噸一線,PX出廠價被壓縮至成本附近,而PTA生產利潤則難得地回升至200元/噸。
融程表示,受連續三年大幅擴產影響,國內PTA生產利潤大幅降低,動態利潤多數時期為負,或徘徊在成本線附近,而聚酯環節產品庫存持續處在低位,產品價格相對PTA和MEG較為抗跌,生產持續處於盈利狀態。
調研中,記者也明顯感受到,相對於經營壓力較大的PTA廠家,聚酯企業的日子要好過一些,其中又以織機織造環節利潤較好。正如這些企業的人士所說,貨不愁賣,2014年是「笑著度過」的。
集聚酯、滌綸紡絲、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股份制企業新鳳鳴集團,2014年銷售量為180萬噸(外銷佔比7%—8%),銷售收入150億元(不含增值稅),實現利稅6億—7億元,利潤率為3%—4%。
據該集團下屬的浙江新鳳鳴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邊光清介紹,受滌絲降價以及布匹維持剛性需求的影響,去年10—12月織造利潤不錯,前期累積的庫存也逐漸消化。「滌絲價格低迷淘汰了很多切片紡工廠,去年11月我們取得了兩年來最好的月度利潤。」在他看來,經過幾年的去庫存後,聚酯長絲受到很強的支撐,2015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好於2014年。
在紹興古纖道化纖公司,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在工業絲方面利潤較好。工業絲的生產是先有訂單,再有產品,而采購PTA是現購現生產,因此在原材料價格下跌的過程中,早前簽訂的工業絲訂單會產生一定的紅利。「原材料下跌速度較快,而下游產品下跌速度相對較慢,市場需求也保持旺盛,使其獲得較好的市場競爭力。」該公司銷售人員稱。
從企業生態環境來看,目前下游的聚酯環節要比上游PTA環節健康許多。「往年年底很難拿到大批量的訂單,聚酯企業1月的開工率環比會下降很多。但是本月沒有聽說哪家聚酯企業降低開工率的,都在正常生產。」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2014年以來,下游需求持續增長,市場處在「最好的時期」,資金順暢,企業沒有什麼壓力。
隨著聚酯生產利潤率的增加,聚酯企業對PTA企業的議價能力也在逐漸提升。目前,國內PTA總產能4348萬噸/年,聚酯產能4418萬噸/年,兩者產能相當接近,但聚酯工廠哪怕全負荷開工,每年也僅能消耗3800萬噸PTA產能,PTA企業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對PTA企業來說,2015年銷售談判過程艱難,聚酯企業在談判中占據主動。
另據嘉興石化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2015年PTA銷售合約尚未簽訂,現貨銷售面臨較大壓力,不過由於亞洲PX產能相對於PTA也開始過剩,對下游失去定價權的PTA企業,在原料采購方面話語權有所增加。
「2014年12月PX進口量之所以達到創紀錄的117.8萬噸,一方面是由於PTA企業有一定的低位囤原料需求,另一方面,PTA企業希望藉此獲得更多的ACP談判籌碼。」永安期貨分析師王園園表示,2014年ACP談判只談成兩次,PTA企業已初步獲得了原料采購的定價權,PX開工率的調節開始更多地盯住PTA行業。
王園園說,目前,在PX—PTA—聚酯產業鏈中,作為產能擴張最早的聚酯企業,隨著原料端PX與PTA配套產能的跟進以及聚酯成品庫存的降低,2014年逐漸走出不景氣周期。與此同時,2015年國內聚酯行業8%的產能增速低於亞洲PX與國內PTA高達15%的增速,預計PTA產業鏈話語權將會繼續「下移」。
D「抄底」心動多於行動?
按照慣例,每年春節前,下游聚酯企業一般都會補充原料庫存。近期,PTA期貨市場多頭也是「押寶」現貨市場的「抄底」情緒。那麼當前聚酯企業補庫存究竟進行得如何呢?
「在PTA原料跌至歷史低位的情況下,聚酯企業『抄底』心態確實比較明顯。」東吳期貨分析師王廣前說,在現金流充足的前提下,浙江地區聚酯企業均加緊了PTA原料的儲備,而且在積極地減少產成品庫存。以往聚酯企業的PTA原料庫存多維持在5—6天用量水平,目前主流企業的原料庫存多在7—10天水平。另外,近期聚酯滌絲的產銷率普遍保持在100%以上水平,好的時候一天產銷率能達到600%,下游企業也有理由加大原料儲備力度。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PTA本輪下跌過程中,雖然下游聚酯企業開始「抄底」,但又不敢重倉,主要還是擔心油價繼續下跌。
「目前聚酯企業的目光集中在油價上,從實際了解的情況看,有一部分聚酯企業已經買入PTA期貨,一方面是由於覺得目前的價格過低,另一方面是按照下游產品的價格推算,已能夠產生利潤,便做了買入套保。」銀河期貨分析師范勁松稱。
目前浙江地區聚酯企業仍是按需采購原料,在市場不缺原料的時候,它們也不大願意大量囤積,但在期貨盤面上建立了一定的虛擬庫存,這也導致了期貨的升水結構。
E天平仍舊搖擺不定
在這場多空博弈的背後,天平究竟傾向哪方?從實地調研的結果來看,似乎還沒有標准答案。
調研期間,前期引發PTA大幅下跌的一個因素發生了微妙的改變,PTA產業鏈企業較高的庫存大幅減少,加上市場「抄底」資金的介入,導致近期PTA期貨價格反彈。
不過,近日原油的繼續下挫又一次影響到PTA市場的情緒。本周一,PTA期貨價格較上周的高點下跌了近180元/噸。
或許,原油價格的走勢,將是引導PTA行情方向的關鍵性因素,這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PTA期貨多空雙方的勝負。
雖然從目前來看,成本端的變化仍是未知數,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在原油跌勢較前期趨緩的情況下,PTA期、現貨市場在春節前總體易漲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