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變化與期貨價格
⑴ 中國股票價格變動與GDP增長之間有什麼樣的周期性變動關系
同所有商品一樣,股票在證券市場的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通常我們會通過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兩種方式來判斷股市價格的未來走向。技術分析是通過各種圖表、技術指標來研究股票市場行為,以判斷股票市場價格變化趨勢的方法。而基本面分析則是股市波動成因的分析,是對長線投資的定性分析。對基本面的分析其實也就是對影響股票價格走勢的經濟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宏觀類影響因素(經濟形勢、經濟政策),二是中現類影響因素(行業與板塊),三是微觀類影響因素(上市公司及其財務狀況)。這三類因素是股票市場基本面分析的主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它們是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宏觀經濟政策分析、行業與板塊分析、上市公司及其財務分析及其他因素分析。一、宏觀經濟政策對證券市場價格的重要性證券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宏觀經濟的微觀主體,因此,證券市場價格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個經濟問題。由於專業化和分工的日益深化,現代經濟體系中的環節、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更加相互依賴。緊密聯系。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券市場餓影響不僅是根本性的,而且是全局性的。同樣,作為經濟因素,產業或區域因素一般只會影響某個板塊即某個產業或區域的證券價格,公司因素則一般只會影響本公司上市證券的價格,它們一般不會對整個證券市場構成影響。而宏觀經濟因素則幾乎對每隻上市證券均構成影響,因而必然影響證券市場全局的走向。宏觀經濟因素的重要性還在於它的影響是長期的。由於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因而它的影響也就必然是長期性的。二、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宏觀經濟運行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常呈現周期性變化,經濟周期一般經歷上升期、高漲期、下降期和停滯期四個階段。由於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它會隨著經濟周期性波動而變化,因此,當經濟處於停滯狀態時,企業表現出效益差、開工不足、設備使用率下降等症狀,繼而是社會失業率上升,受其影響,股票指數會走低;當經濟度過停滯期,開始緩慢上升時,股市會隨著人市資金量的增加而逐漸回穩;當經濟得到全面恢復,並進入高漲階段時,企業生產能力得以充分利用,市場銷售增加,利潤回升,股票指數會攀升;當經濟由高漲期進入下降期後,過熱的經濟會逐漸冷卻下來,企業產品又開始積壓,生產萎縮,利潤下降,股市會受其影響,而由「牛市」轉向「熊市」。 在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對股市的影響時,還要注意二者之間變化的前後時間關系。由於股市綜合了人們對經濟形勢的預期,這種預期較全面地「吸收」了經濟發展過程中反映出來的有關信息,這種預期自然也會引起股票價格的變化,因此,股市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反映總是超前的。另外,宏觀經濟形勢對股市的影響程度還受股市發育程度制約。一般而言,股市越成熟,經濟波動對其影響就越大;反之,影響則越小。在股市發展初期,股市的變化並不反映經濟形勢的變化,這主要是由於投機氣氛太濃,股市被少數資金大戶所操縱,被人為地推向巔峰或谷底。 分析宏觀經濟形勢對股市的影響,首先就得對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態進行分析,而完成這一任務就要分析各種經濟指標。反映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主要有:經濟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及其發展速度、失業率、物價水平、進出口額等。在這些指標中,有些指標的升降對股市漲跌有正向影響,有些指標的升降對股市漲跌有負向影響。三、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是國家調控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它的變化對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就業水平、居民收入、企業發展等都有直接影響,進而對股市產生較大影響。當國家為了控制通脹而緊縮銀根時,利率就會上升。一般情況下,利率上升,股價下跌。相反,利率下降,股價上升。貨幣政策主要有:利率政策、匯率政策、信貸政策等。 財政政策也是國家調控宏觀經濟的手段。一般來說,財政政策對股市的影響不如貨幣政策那樣直接,但它可以光影響國民經濟的運行,然後再間接地影響股市。另外,財政政策中關於證券交易稅項調整措施本身就是股票市場調控體系的組成部分,其對股市的影響力較大。財政政策主要包括公共支出政策、公債政策、稅收政策等,這些政策的變化對股市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是進行基本面分析時要注意的重要問題。四、基本面分析在我國投資中的特殊地位 對於成熟的股票市場,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沒有優劣之分,只有功用不同而已,但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中國股票市場,基本面分析卻有其特殊的意義,一者是技術分析發揮作用的條件不具備,即技術分析局限性極大,對股票投資者指導意義有限,二者是中國股市屬於「政策市」,國家政策對股市作用力度之強、影響范圍之廣是成熟股市所沒有的。 (一)、技術分析的市場環境不具備 除了自身缺點而使技術分析有較大的局限性外,中國股市的現實發展狀況也使技術分析的實用性大打折扣。經常進出股市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技術分析有時會完全失去作用。中國股市規模小、質量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盤子小的個股更容易被資金大戶所控制。在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漲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在我國一波行情能在數天之內走完全部歷程,時間快得連人們使用技術分析的工夫都沒有,股價波動也沒有什麼規律。所以,在中國股票市場上,道氏理論、艾略特理論發揮作用的市場基礎較薄弱。只有當股市達到一定的規模後,也只有當股市的變化與當時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系的時候,股市才能起到經濟「晴雨表」的作用,才有規律可循,技術分析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故在現實的中國股市上,技術分析因缺陷加局限,使其略遜基本面分析一籌。 (二)、政策對股市的特扶影響 中國股市的行政色彩異常濃厚,任何涉足股市的投資者都不能對此熟視無睹。中國股市是應改革開放需要而發展起來的。股市原本是為開辟一條有別於傳統融資方式的直接融資渠道而設計的,但在中國,這條直接融資渠道主要被用來為國企改革服務。為了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國企依然是國家政策的扶持重心,故為了使國企能從股市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就必須保持股票市場大勢處於穩中有升的局面,只有這樣,投資者才會把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股市,因此,任何引起股市偏離「穩中有升」的事件都會引起管理層的注意。同時,又由於中國股市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穩定性差,投機氣氛濃,容易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所以政府的行政干預是少不了的,目前中國股市無處不留下了國家干預的烙印,故中國股市有「政策市」之稱。由此可見,基本面分析在股市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 中國股市規模小,行情容易被操縱。有時在一些假象的迷惑下,又會引來散戶的追漲殺跌,其結果是股票市場漲、跌均會過頭,這種超漲、超跌勢頭往往又不以管理層的意志為轉移,在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市場微調手段的情況下,管理層就會不斷利用行政手段,改變調控方向,也就是政府的政策跟著市場的「調子(忽高忽低的行情)起舞(不斷改變調控方向)」。因此,中國股市波動的過渡性決定了政策調控方向的多邊性。然而,萬變不離其宗,保持股市「穩中有升」卻是管理層不變的意圖。 中國股票市場總市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很低,在所有企業中,上市企業更是鳳毛麟角,這說明中國股市規模還很有限,它一方面表明中國股市發展潛力巨大,另一方面也表明管理層利用行政手段調控股市的空間依然很大。因此,作為投資者,只要把握住了政策的多變性與不變性,就能更好地把握管理層的政策趨向,做出與政策趨向相符的投資決策。
⑵ GDP下調對期貨市場利多還是利空
利空
⑶ GDP平減指數與CPI的作用和關系
GDP平減指數的作用:該指數也用來計算GDP的組成部分,如個人消費開支。這一指數能夠更加准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是對價格水平最宏觀測量。
經濟學家在進行經濟分析時大多使用實際GDP來說明各種經濟問題。GDP平減指數能夠更加准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是對價格水平最宏觀測量。
CPI的作用:可以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可以反映一個月內商品和服務零售價變動系數。
GDP平減指數與CPI的關系:
GDP平減指數的計算基礎比CPI更廣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務,除消費外,還包括生產資料和資本、出口商品和勞務等。值得指出的是,這兩個指數一般是同時同向變動的。
GDP平減指數平均是CPI的1.8倍。一般在CPI的上升階段,GDP平減指數就已經比較高了,當CPI達到高點時,GDP平減指數的漲幅卻會放緩,這個與原材料價格先上漲之後再傳導至CPI有關。
(3)gdp變化與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GDP平減指數與CPI的區別:
1、GDP平減指數反映了國內生產的所有物品與勞務的價格,而CPI反映了消費者購買的所有物品與勞務的價格。例如,中國生產的一輛買給軍方的防爆車的價格上升了,GDP平減指數中的物價上升,而由於不屬於普通消費者購買的物品與勞務,所以CPI沒有上升。
GDP平減指數只包括國內生產的產品,進口品並不是GDP的一部分,也不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上。但進口品卻影響CPI。
2、在加權方面。CPI是比較固定的一籃子物品與勞務,統計局只是偶爾改變這一籃子物品的構成,與此相比,GDP平減指數是限期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格與幾年同樣物品與勞務的價格相對比,物品與勞務的組合自動的隨著時間的變動而變動。
3、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是用來反映經濟中物價總水平所發生的變動。而CPI是衡量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衡量的是固定一籃子的消費品的。
網路-GDP平減指數
⑷ 為什麼GDP下調對期貨銅價不利
首先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 CB為政府支出、X為凈出口額。
GDP的下調,直觀的反映就是投資,消費的下降,也就是對原材料需求的減少,銅是大宗原材料商品的一種,當然也會被看空
⑸ 「GDP的變化取決於我們用哪一年的價格作衡量實際GDP的基期的價格。」這話對否
GDP的變化由兩個因素造成:一是所生產的物品和勞務的數量的變動,二是物品和勞務的價格的變動。這句話只說出了後一個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⑹ 經濟增長與物價變動之間的關系
理論上講,根據貨幣恆等式MV=PQ,推導P=MV/Q;所以,假如Q增加,貨幣供給M和貨幣周轉率V不變,那麼物價就會下降;假如Q減少,M和貨幣周轉率不變,那麼P就上升。理論上來講,物價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並不簡單。
實際之中,經濟增長在長期內由資源投入和資源使用效率決定,所以在長期內如果上述兩項內容未變,則Q不變,P的變動和經濟增長無關,只會和M和V的變動有關。
經濟增長在短期內和P相關,當P上升時,由於工資剛性,企業的實際工資下降,企業家僱傭勞動增多,進而提升產量Q。所以在經濟增長時,PPI領先或與經濟增長同時好轉,而後CPI上升。
總結:如果分析10年20年之類長期的價格變動,那麼與經濟增長無關;分析年度的物價變化,則和經濟增長有關。
⑺ 請問GDP和物價有什麼關系
財政收入規模的大小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收入分配政策和價格水平是三個主要的制約因素;財政收入的增長與宏觀經濟的波動密切相關,經濟效益提升和價格水平變動對於財政收入的增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財政收入、GDP和物價水平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本地生產總值(英語:Gross Domestic Proct,縮寫:GDP)亦稱國內生產毛額或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market value)。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1]它與國民生產總值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也就是說,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再簡單的來說本地生產總值是屬地主義,GNP是屬人主義;舉例來說,無論台灣、香港、日本、韓國、美國等廠商在大陸生產的最終財貨,都包括在大陸的本地生產總值內,包括移住勞工如台籍幹部的薪資,或湖南民工的薪資也算進大陸的本地生產總值。
1計算方式
由於本地生產總值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而物價水平是不斷變化的。 名目本地生產總值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既定時期國內總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總和。 名目本地生產總值包含了物價水平的因素,所以假如我們現在的物價水平上漲了一倍,那麼名目本地生產總值也就上漲了一倍。 所以名目本地生產總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通貨膨脹嚴重的時期。這時人們引入了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的概念。 經濟學上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並不是舍棄了物價的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的價格水平。 舉例說,2011年的名目本地生產總值是使用2011年的物價計算出的,而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是使用2000年的物價計算出的(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
2 計算公式
本地生產總值 = 農業產值 +工業產值(包括製造業、營造業及其他)+服務業(包括商業、金融保險及工商服務業、政府服務生產及其他)
⑻ "GDP的變化取決於我們用哪一年的價格做衡量實際GDP的基期的價格",這句話對不對啊
這句話不對,GDP的變動由兩個因素造成:
1、一是所產的物品和勞務的數量的變動。
2、二是物品和勞務價權格的變動,GDP的變化取決於我們用哪一年的價格作衡量實際GDP的基期的價格"這句話只說出了後一個因素,所以是不完整的。
(8)gdp變化與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兩種,以總額和百分比率為計算單位。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的總量乘以「貨幣價格」或「市價」而得到的數字,即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
因此,即使總產量沒有增加,僅價格水平上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是會上升的。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的上升只是一種假象,有實質性影響的還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所以使用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時,還必須通過GDP縮減指數,對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做出調整,從而精確地反映產出的實際變動。
⑼ 簡述gdp變動與證券價格之間的關系
1 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在這種情況下,證券市場將呈現上升走勢。
2 高通貨膨脹下的GDP增長。當經濟處於嚴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長時,總需求大大超過總供給,這將表現為高的通貨膨脹率。失衡的經濟增長必將導致證券市場行情下跌。
3 宏觀調控下的GDP減速增長。當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長時,政府可能採取宏觀調控措施以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這樣必然減緩GDP的增長速度。這時,證券市場亦將反映這種好的形勢而呈平穩漸升的態勢。
4 轉折性的GDP變動。如果GDP一定時期以來呈負增長,當負增長速度逐漸減緩並呈現向正增長轉變的趨勢時,表明惡化的經濟環境逐步得到改善,證券市場走勢也將由下跌轉為上升。當GDP由低速增長轉向高速增長時,表明低速增長中,經濟結構得到調整,經濟的瓶頸制約得以改善,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已經來臨,證券市場亦將伴之以快速上漲之勢。
⑽ GDP跟股票,期貨有什麼關系嗎
股票在線直播_股票期貨學習_炒股培訓-十年贏家網
上這個網站很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