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期貨市場風險失敗案例
A. pta期貨為什麼暴跌
PTA這幾天並沒有暴跌
反而是反彈了10%左右
前面一個月,所有化工金屬類的商品期貨都跌了
B. 期貨市場有哪些風險
你好,期貨交易的風險:
(1)市場風險。由於保證金交易具有杠桿性,當出現不利行情時,股價指數的微小變動就可能會使投資者遭受較大損失。價格波動劇烈的時候甚至會因為資金不足而被強行平倉,遭受重大損失。
(2)操作風險。由於交易系統出現技術故障或投資者出現操作失誤,都可能造成損失。
(3)強行平倉風險。期貨交易實行由期貨交易所和期貨經紀公司分級進行的每日結算制度。在結算環節,由於公司根據交易所提供的結算結果每天都要對交易者的盈虧狀況進行結算,所以當期貨價格波動較大、保證金不能在規定時間內補足的話,交易者可能面臨強行平倉風險。
(4)交割風險。期貨合約都有期限,當合約到期時,所有未平倉合約都必須進行實物交割。不準備進行交割的客戶應在合約到期之前將持有的未平倉合約及時平倉,以免於承擔交割責任。
C. pta期貨的主要因素
由於我國聚脂產業高速發展,國內PTA的產量遠無法滿足其需要。缺口靠進口彌補。2005年,國內產量589萬噸,消費量為1214萬噸,其中進口量為649萬噸。進口依存度為56%。
為了滿足國內市場對PTA的消費需求,近兩年PTA產能新建擴建的項目不少。隨著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國內PTA產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但相對消費需求增長而言仍然會存在一些缺口。與聚酯生產線一年即可投產相比,PTA項目投產至少需要一年半到兩年以上的周期。預計至2007年年底,中國的PTA產能會達到1200萬噸/年左右。但可以肯定,隨著國產PTA的供應能力的增長,對進口的依存度將逐步降低。
PTA為連續生產、連續消費。而生產和消費可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節。同時PTA現貨交易中以直銷為主,上下游產銷關系相對穩定,產銷率較高。因此,生產廠家庫存很少。PTA的價值高,資金佔用多。下游聚脂廠家一般也只是保存10多天的消費量。庫存量較大的一般為貿易商及現貨投機商。 1、聚酯增長決定直接需求
PTA主要用於生產聚酯。生產1噸PET需要0.85-0.86噸的PTA。聚酯產業發展狀況決定PTA的消費需求。1995年全球聚酯總產能約為1900萬噸/年,而當時中國的聚酯產能約190 萬噸/年,佔全球總產能的10%;2005年,全球產能接近5500萬噸/ 年,中國的聚酯產能則達到2163萬噸/年,約佔全球總產能的40%,中國聚酯產能的年均增長率達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2005年我國聚酯產能達1960萬噸,按消耗系數0.865和開工率70%計算,可消耗PTA 1200萬噸/年,這與PTA的實際表觀消費量也基本一致。據預測,2007年以後,中國聚酯產能將進入一個緩慢增長的周期,增長率將維持在5%左右。
2、紡織增長決定終端需求
聚脂產品中滌綸對PTA的需求量最大,決定著PTA消費情況。2005年化纖產量占我國紡織工業纖維加工總量的2690萬噸的61%,而化纖中滌綸占總量的近80%。滌綸是紡織行業的主要原料。這就是說,紡織行業的景氣程度、發展情況直接影響滌綸市場消費,進而決定對PTA的需求。
全球GDP與全球纖維總消費量之間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強勢的經濟增長帶動了終端產品-服裝的需求,會為紡織工業提供更大發展動力。紡織工業發展推動聚酯需求增長,最終影響市場對PTA的需求量。根據WTO公布的統計資料,2000年-2004年,全球經濟以年均3.9%的速度平穩增長,同期紡織品服裝貿易額年均增長率達6.5%。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05年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4.3%左右。預計未來5年全球纖維消費和紡織品服裝貿易仍以6.5%的速度增長。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從國內來看,國民經濟長期穩定增長。中國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國人自己的穿衣和家用,佔中國生產的紡織品和服裝總量的70%以上。這表明,中國紡織業的發展潛力在內需上,而且內需增長較快。這是包括化纖業在內的紡織行業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同時,紡織品是中國最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大宗出口產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除了內需因素外,國內紡織行業發展還受國際市場貿易摩擦、匯率變化的影響。
2005年,中國人均纖維消費量從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10.7公斤。其中人均滌綸纖維的增長速度高於棉花和其他纖維品種。在未來的三、四年間,預計中國化纖工業還將保持10%以上的較高增長速度,但增速將逐步回落。據估計,2008年以後,增速回落到10%以下,到2010年,化纖產能、產量的增速將分別回落至7%和5%的水平;2010-2020年,平均增速會繼續下降到4%和3%。 2007年前的PTA市場不容樂觀。原油價格一度飈升,PTA原材料PX也水漲船高,在PTA銷售價難以同步提高的情況下,生產商遭受損失,對此卻一籌莫展。在此情況下,中國證監會及國家有關部門審時度勢,批准鄭州商品交易所抓住機遇盡快上市PTA期貨。PTA期貨的掛盤不僅解了眾多生產商的燃眉之急,更讓鄭商所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完成了一次從農產品到工業產品的飛躍。
有了期貨後,化纖企業的話語權增
之前企業通過合同化比例來控制庫存。有了期貨,我們可以放心擴大合同量,利用期貨來進行利潤鎖定,不用再擔心原材料上漲,增加了穩定性。
實際利潤並非來自銷售
做為聚酯行業,80%的利潤來自控制原材料成本而非銷售!這是行業特性之一。銷售只是利潤的一種實現手段。如果價格平穩,要靠銷售策略來控制。如今不光國際油價會影響PTA價格,宏觀經濟任何一個利好消息都會影響現貨價格,當前期貨成交量大於現貨,」在這樣一個背景下,PTA期現貨價格相關系數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大。
2012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工率不足,價格下降約一半。價格波動很大,庫存貶值很大。當今跟據不同階段,現貨訂單的大小,不同形式,不同庫存,來判斷是進行買入還是賣出套保是十分有必要的。
就整體而言,PTA期貨上市後,聚酯企業規避風險的能量與途徑都增加了。當前工廠可以根據期、現貨市場情況靈活調控庫存和套保量,另外還可以對交易量和價格進行一定范圍的控制。
PTA期貨價格對合同定價影響較大
如今現貨成交量越來越少,參與期貨的越來越多。期貨價直接引導現貨價格。現貨成交量有階段性,低時大家都開始買進,等現貨價格升上來時大家又都在操作期貨,有價無市。
在沒有PTA期貨以前,PTA供應商的結貨價都掌握在供貨商自己手裡,下游聚酯企業根本沒有談判的餘地。如今可不一樣了。每年年底,開始跟供應商談下一年度的合約,談好數量和折扣,結算價呢一月一定,隨著每月的市場波動而波動。結算價是供應商根據當月的現貨平均價格與期貨的平均價格的平均價,加上資金成本和運費等費用等適當浮動。這樣的價格會比沒有PTA期貨前公平。
化纖公司利用期貨市場有妙招
化纖廠利用PTA期貨套保大致有這兩個方面:一,進完貨之後,最擔心價格下跌,多通過期貨市場賣期保值,隨時調整期貨頭寸,規避價格下跌風險。如果價格上漲了,就在期貨市場上平倉。它的產成品價格只是利潤的一種實現方式,實際利潤來源於原材料價格成本控制。跟以前相比,化纖企業控製成本的餘地更大了。既可以通過期貨市場上進行交割采購,還可以向PTA生產廠家合同訂購,,通過期現結合,攤低原料成本。二,通過不斷的期貨移倉操作,為PTA現貨一直進行價格鎖定。
D. 期貨市場交易中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一)期貨市場風險管理的特點 如前所述,期貨市場中不同主體均面臨期貨價格波動所傳導的風險。但各利益主體面臨的風險又是不一樣的。因此,對各利益主體而言,風險管理的內容、重點以及風險管理的措施也不一樣。 1. 期貨交易者。對於期貨交易者來說,面臨著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可控風險中最主要的是對交易規則制度不熟悉所引發的,對機構投資者而言,還存在著內部管理不當引發的風險。另外,選擇合法合規的期貨公司也屬於可控風險。 期貨交易者面臨的不可控風險中最直接的就是價格波動風險。投機交易的目的是為了獲取風險報酬,對他們而言,不冒風險是不現實的。問題在於必須在風險與報酬之間取得平銜,不能只想著報酬而忽視風險。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機者可能會選擇比較激進的投機方法,而另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投機者會選擇風險較小的投機方法,比如進行套利交易。 對套期保值者而言,存在著導致套期保值失敗的風險或效果極差的風險,除了基差風險屬於不可控風險外,其餘的如頭寸、資金、交割、不熟悉交易規則等原因都可歸類於可控風險,如果強化風險管理,可以避免。 2. 期貨公司和期貨交易所。對於期貨公司和期貨交易所來說,所面臨的主要是管理風險。管理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期貨公司對客戶的管理和期貨交易所對會員的管理。盡管期貨價格的波動是不可控風險,但只有當期貨價格波動導致交易者的風險溢出之後(比如爆倉)才構成期貨公司的風險,同樣,只有當期貨公司的風險溢出之後才構成期貨交易所的風險。因而對期貨公司和期貨交易所而言,嚴格風控制度,防範溢出風險成為風險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管理風險的另一重要內容是防止自身管理不嚴導致對正常交易秩序的破壞,以致自身成為引發期貨行業的風險因素:比如,期貨公司或期貨交易所的機房出現嚴重問題,大面積影響客戶交易等。 (二)期貨市場監管的必要性 期貨市場是高風險市場,高風險不僅來自期貨價格的波動性上,期貨行業內各利益主體可能存在的不規范運作將加劇風險的程度。一般而言,期貨市場中各利益主體對期貨交易的高風險性都會有所認知。問題在於期貨交易涉及金額高,利益誘人。在不受制約的情況下,利益主體在成本收益的權衡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為追求收益而弱化風險管理的傾向,更為嚴重的是通過惡意違規違法來追求非法利益,從而引發更大的風險。 比如,在國內期貨市場清理整頓之前,一些期貨投機者,為追求超額利潤,承擔了遠超自身能力的風險,一旦出現巨虧或爆倉之後,為減少損失,置誠信於不顧,利用當時法律法規的疏漏,想方設法將責任推給期貨公司。還有,一些資金實力較大的投機者利用交易規則上的漏洞,鋌而走-險,聯^
E. 期貨市場風險巨大,一般個人投資者慎入,那麼期貨市場的風險表現為哪些方面
你好
所謂的期貨風險大,真是一種先入為主的誤解。期貨的杠桿並不是風險大的原因。不會用杠桿,濫用杠桿,過度使用杠桿才是風險大的真正原因。對於不善於控制風險的人來說,別說期貨了,股票風險也很大,p2p風險也很大,甚至買房都有風險。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F. 期貨投資典型案例分析:期貨交易為什麼會賠錢
首先,需要確認所做交易的是否為正規交易所名下的期貨合約。科普一個事情,我國目前證監會監督管理下的正規期貨交易所有且只有四家,分別為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上四家交易所的期貨品種均需要通過正規期貨公司進行交易。驗證一家期貨公司是否正規合法,可以從中期協網站上查詢驗證。ps,注意,所有電話邀請你做期貨的,都是騙子!
其次,期貨市場是一個講究平衡的市場,有人賺錢必然就有人虧錢。你不是僅僅與普通散戶博弈,你還需要與眾多掌握了現貨資源的企業博弈。期貨市場行情依託於現貨市場,如果對現貨價格波動不敏感,就容易虧損。
第三,期貨市場比股票市場波動更大風險更大,假如沒時間盯盤,且不懂設置止損止盈,那麼虧損是必然的事情。
G. 股指期貨風險的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因價格變化使持有的期貨合約的價值發生變化產生的風險,是期貨交易中最常見、最需要重視的一種風險。導致期貨交易的市場風險一般可分為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術因素、心理因素等。
H. 期貨市場的風險
風險管理與控制是交易所的首要任務
縱觀國際期貨市場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風險管理是期市組織者和管理者不可迴避的問題,期市不同發展階段都面臨著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的艱巨任務。震驚國際金融界和期貨界的英國巴林銀行破產案、日本大和銀行國債案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
1.風險管理的成因與表現
風險管理是包括交易所、經紀公司等社會方方面面極為關注的一個話題。風險來自於市場的不確定性。總的來講,可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是指同期貨市場正常運作過程中一般情況相聯系的那些風險,其集中表現為價格波動的風險。價格波動是市場經濟最基本而又重要的一種風險。從期貨市場風險產生的直接原因來看,又可分為管理風險、操作風險、代理風險、技術風險和政策風險。
2.風險控制系統的設計
風險控制系統的設計應堅持一般原則與具體情況相結合這里所說的一般原則是指國際期貨行業在長期實踐中已經摸索出來的一些穩定成型的東西,比如保證金制度、逐日盯市、漲跌停板制度和頭寸限制制度等。在中國期貨市場及交易所的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具體情況是採用計算機集中動競價交易。
交易系統的風險管理
1.資金風險管理
從交易所實行的結算制度來看,鄭交所會員的資金進入市場後分成兩塊,一塊是必須存放在交通銀行鄭商所支行作為會員的自有帳戶;另一塊劃入交易所在交通銀行鄭商所支行的結算準備金帳戶,這部分資金決定了會員當日交易可開倉的數量,是交易所給予會員頭寸的依據。交易所對會員保證金帳戶的資金進行控制,同時對會員自有帳戶上的資金變動進行及時的了解和掌握。
2.漲跌停板制
指期貨合約在一個交易日中的成交價格不能高於或低於以該合約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為基準的某一漲跌幅度,超過該范圍的報價將視為無效,不能成交。在漲跌停板制度下,前交易日結算價加上允許的最大漲幅構成當日價格上漲的上限。稱為漲停板;前一交易日結算價減去允許的最大跌幅構成價格下跌的下限、稱為跌停板。因此,漲跌停板又叫每日價格最大波動幅度限制。
3.強制平倉制
當會員單位因不能如期追加保證金,持倉量超過最高允許持倉數或發生其他違反交易所規定的行為,對市場安全運行構成威脅,交易所將以市場價格強制平倉。
結算系統的風險管理
1.保證金制度
所謂保證金制度,就是按期貨交易所規定,期貨交易的參與者在進行期貨交易時必須存入一定數額的履約保證金。履約保證金是用來作為確保買賣雙方履約的一種財力擔保,其額度通常為合約總值的5-10%。保證金水平隨市場交易風險大小而調整,在價格波動較大要求較高的保證金水平,而在價格波動較小時要求的保證金水平較低。
2.每日結算制度
所謂每日結算制度,亦即每日無負債制度,逐日盯市制度,是指在每個交易日結束之後,交易所結算部門先計算出當日各期貨合約結算價格,核算出每個會員每筆交易的盈虧數額,藉以調整會員的保證金帳戶,將盈利作記入帳戶的貸方,將虧損記入帳戶的借方。若出現保證金帳戶上貸方金額低於維護保證金水平,交易所就通知該會員在限期內繳納追加保證金。以達到初始保證金水平,否則,就不能參加下一交易日的交易。這種結算方式又稱為逐日盯市。
I. 求期貨市場規避風險的案例
不知道 你是什麼企業,生產商 貿易商 還是加工商 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的時間 採取的方案是不一樣的,這個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具體實例:
A銅加工廠2007年11月25日簽訂了一份1000噸銅絲供應合同,2008年3月底交貨,價格為58000元/噸。經成本核算及生產計劃安排,加工周期約為一個月,電銅1000噸務必在12月上旬准備好,加工費約為2000元/噸,這樣電銅的價格就要求不得高於56000元/噸。由於擔心電銅價格上漲,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買進套期保值,以當日54000元/噸的價格,買進銅期貨0506合約1000噸(期貨交貨期一般在當月下旬)。
一種情況,到3月時,銅價漲到了60000元/噸,A銅加工廠就可以將1000噸期貨銅全部賣出平倉,同時在當地現貨市場以60000元/噸買進1000噸。這樣,雖然該銅加工廠在買銅原料時,每噸多花4000元,可在期貨上每噸賺了6000元,這樣就保證了原料采購價格仍然穩定在58000元/噸。雖然銅價上漲了,但沒有影響銅廠利潤,銅廠通過套期保值有效地鎖定了利潤。(同時將加工費2000元/噸轉移到了期貨上,由於在我國期貨盈利不用交稅,減小了生產的進銷差,還達到了合理避稅的目的)。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到3月時,銅價下跌了,銅價下跌到50000元/噸,該廠雖在期貨上虧損4000元/噸,可在現貨市場卻能以低於當時價格4000元/噸買進現貨,同樣能得到彌補,起到了鎖定成本、鎖定利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