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拉尼娜玉米期貨價格走勢
Ⅰ 2021年會有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嗎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一般情況而言,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但是隨著氣候的改變,厄爾尼諾的現象出現規律也在發生改變,所以如今這個「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的規律性已經不具有過高的參考價值了,也就是說氣候的演變正在改變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規律,已經是「正常變得不正常」,這意味著什麼?氣候真的不正常了?
綜合情況來說,2021年再次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不大,2019年,2020年都已經連續出現了,這已經屬於異常的情況,如果2021年厄爾尼諾再次出現,那地球真的是沒有正常氣候可言,一切都被人類所改變完,到時候極端氣候現象更加多,更加頻繁也就沒有什麼爭議了。
Ⅱ 拉尼娜現象升級,今年可能是60年來最冷冬天,種、養殖戶是不是要遭殃了
如果說真的遇到最冷冬天,那麼種植戶、養殖戶肯定會有所損失,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們應該能夠感覺的到,今年的冷空氣來臨的似乎比較早,所以眾人也就為今年冬天寒冷與否產生了一定的擔憂和討論!
拉尼娜現象簡單地說拉尼娜現象:也被稱之為反厄爾尼諾現象,一般往往是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極大程度上社會迎來“拉尼娜現象”。他們兩者之間恰好是一個相反的過程,拉尼娜現象指的是氣溫大幅度降低,並且帶來寒冷、乾旱;厄尼諾現象指的是大量雨水、氣溫持續升高!同樣“瑞雪兆豐年”,十月份的天氣,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希望是一個好的兆頭。天氣反常的出現,那麼就提醒我們對於自然環境還是需要引起重視,必須營造可持續性生存的環境,要為子孫後代造福!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冬天持續的低溫天氣,對於公眾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損失。農作物受災面積更是達到了1100多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00億……
Ⅲ 拉尼娜或持續到2021年!今年有特大雪災嗎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我國可以說出現「特大雪災」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2008年,2008年就算是廣東,廣西等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溫,所以波及范圍十分的廣。而導致這次大范圍的雨雪過程原因。
根據氣象專家介紹,應歸因於與拉尼娜(反聖嬰)現象有關的大氣環流異常,所以導致了這次的氣候極端性現象出現,而最近大家又在討論2020至2021年冬天我國是否一樣有特大雪災的問題,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綜合情況來說,從氣候變化的影響角度來說,我國2020至2021年冬天出現「特大雪災」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大家不用過於擔心,雖然同樣有拉尼娜現象的出現,但是地球升溫可能也足以應對它的降溫了,後期如果出現變動,我們也將持續跟進觀察。
Ⅳ 拉尼娜即將達到巔峰,南方或迎來雨雪天,廣東在這次大降溫行列中嗎
元旦期間,我國很多地區都迎來了冷空氣到來,沒想到還沒有一個月的時間,冷空氣即將再度來襲,一冷一熱讓大家有點疑惑,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和拉尼娜的到來有關系,拉尼娜會影響一個地區的氣候變化,本月拉尼娜或達到巔峰,嚴重的話還會改變一個季節氣候,所以這是為什麼元旦期間全國各地都迎來了冷空氣,時隔一個月的時間冷空氣再度來襲,氣象學家表示或許我國大部分地區,在近一段時間即將迎來降雪、降雨,當然廣東除外。
今年是不是冷冬一直飽受大家熱議,拉尼娜的到來影響了我國整個地區氣候。至於未來廣東會何時迎來降雨還有待考究,所以大家不要過於著急,當然對於廣東和福建未必是一個好消息,降雨來臨之前大家出門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和保暖。
Ⅳ 拉尼娜現象已達頂峰但影響仍在持續,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最新通報,2020年至2021年的拉尼娜現象已在2020年10月至11月達到了頂峰,是一次中等強度事件。
“拉尼娜”一詞來自西班牙語--La Nina,是“小女孩、聖女”的意思,它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所謂的“拉尼娜現象”就是指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台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而且,南方在乾旱,北方在升溫,這都是很反常的氣候現象。
“拉尼娜”是在厄爾尼諾年之後對氣候的矯正過度現象。拉尼娜現象不必然導致拉尼娜事件,更不一定會出現拉尼娜年。
Ⅵ 今年冬天會很冷嗎2020到2021
現在已經降溫了,今年冬天應該是會冷的,北方跟南方都會很冷的
Ⅶ 拉尼娜時隔9年再次形成,對全球糧食經濟有何影響
可能擾亂全球糧食生產,推高糧食價格。潛在的干早和洪水將給從東南亞到南美的一系列農產品帶來沖擊。
Ⅷ 江蘇2021初雪已發貨,鼠年的末期江蘇為何會頻發雨雪天氣
今年十月至今,地球赤道中東地區中國太平洋冷海溫不斷發展趨勢提升,預估中後期將再次保持拉尼娜情況,並於冬天做到最高值,產生一次弱到中等水平抗壓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該惡性事件很有可能不斷到2020年春天。在大部分拉尼娜年成熟期冬天,亞歐中高緯大氣環流經整體觀很有可能增加,危害在我國(包含亞洲地區)的強冷空氣主題活動比長期更為經常,在我國中北部地域平均氣溫較長期當期稍低的幾率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並不是推動全球和區域氣候格局的唯一因素。沒有兩次拉尼娜事件或厄爾尼諾事件是相同的,它們對區域氣候的影響可能隨時間和其他因素而變化。
Ⅸ 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不是全球變暖么,怎麼又出來寒冬了
今年的氣溫降得有點快,中秋節時就迎來了大降溫,很多人在旅遊景點處見證了2020年冬的第一場雪,而突然的降溫,讓很多人猝不及防,只好匆匆穿上衣服。此次的氣溫下降,讓很多人為此懷疑,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是拉尼娜現象,但很快官方就辟謠,此次的降溫並非拉尼娜引起的,而60年最冷只是謠傳罷了。
不過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其中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今年預計中等到強,且將會持續到2021年,全球多個地區都會受影響。
但是拉尼娜≠冷冬!
從國際上來看,拉尼娜事件對大豆的生產也會帶來影響,總得來說盛產期氣候比較乾旱,畝產可能會下滑,對玉米的影響也很大,有50%的概率會讓玉米產量下跌,也會讓甘蔗的畝產降低,國際原糖價格上漲。
Ⅹ 一旦拉尼娜帶來寒潮降溫,哪些農作物將會深受凍害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拉尼娜現象。什麼是拉尼娜現象?事實上,根據網路詞條的解釋,拉尼娜現象就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東南信風將表面被太陽曬熱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東部海平面增高將近60 厘米,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台風和熱帶風暴,東部底層海水上翻,致使東太平洋海水變冷。
然後是小麥。凍害較輕麥田,麥株主莖及大分櫱的幼穗受凍後,仍能正常抽穗和結實,但穗粒數明顯減少。凍害較重時,主莖、大分櫱幼穗及心葉凍死,其餘部分仍能生長。凍害嚴重的麥田,小麥葉片、葉尖呈水燙一樣地硬脆,後青枯或青枯成藍綠色,莖稈、幼穗皺縮死亡。
最後是柑橘。葉片受害,局部出現形狀大小不一的塌陷斑,後期極易感染炭疽病;嚴重者,整片葉片凋萎,縱卷,赤褐色,多數脫落。枝梢受害變黃,部分落葉的葉痕褐色,流膠,最後枝梢枯死。嚴重凍害時,枝乾和大枝條裂皮或枯死,以至於樹干皮層腐爛,地上部死亡,幼樹全株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