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對期貨價格影響嗎
㈠ 台風會不會受影響啊!
2019年第9號台風「利奇馬」8月10日凌晨1時45分在浙江溫嶺城南鎮沿海登陸,11日晚上8時50分在山東青島黃島區沿海再次登陸,12日下午3時其中心位於山東濰坊北部近海,預計在山東半島北部到萊州灣附近迴旋,爾後轉為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㈡ 台風天氣會帶來什麼影響
台風是氣象災害中最具破壞性的災害之一。
台風天氣會帶來的影響:
一、是狂風。台風風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因此台風大風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萬噸巨輪拋向半空攔腰折斷,也可把巨輪推入內陸;颶風級的風力足以損壞甚至摧毀陸地上的建築、橋梁、車輛等。特別是在建築物沒有被加固的地區,造成破壞更大。大風亦可以把雜物吹到半空,使戶外環境變得非常危險。
二、是暴雨。一次台風登陸,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毫米-300毫米,甚至500毫米-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來勢兇猛,破壞性極大,是最具危險性的災害。
三、是風暴潮。當台風移向陸地時,由於台風的強風和低氣壓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強力堆積,潮位猛漲,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壓去。強台風的風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產生高頻率的潮位,導致潮水漫溢,海堤潰決,沖毀房屋和各類建築設施,淹沒城鎮和農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四、交通影響。台風帶來的大風、暴雨對於交通而言,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不僅極大影響路面交通、海上船隻和航空飛行。
台風誘發的次生災害
台風的次生災害包括暴雨引起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另外,房屋、橋梁、山體等在台風中受到洪水長時間的沖刷、浸泡,即便當時沒有發生坍塌,待台風、洪水退去後,由於上述原因也容易出現房屋、橋梁坍塌等。
㈢ 台風對物流行業有影響嗎
台風對物流行業有重大影響,從客戶交收,包裹安全到運送時間受阻,人員安全等等無一不受威脅。
㈣ 台風容易造成哪些危害
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其危害性主要有3個方面:
一是帶來大風危害。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這種風力會給侵襲地帶來極大的災害。
二是暴雨災害。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毫米~300毫米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10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三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我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三是風暴潮災害。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米。「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台風過境時常常帶來狂風暴雨天氣,引起海面巨浪,嚴重威脅航海安全。台風登陸後帶來的風暴增水可能摧毀莊稼、各種建築設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㈤ 台風對股票有影響嗎
有,會下跌
㈥ 台風有什麼利與弊
台風除了給登陸地區帶來暴風雨等嚴重災害外,也有一定的好處。
據統計,包括我國在內的東南亞各國和美國,台風降雨量約占這些地區總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沒有台風這些國家的農業困境不堪想像;此外台風對於調劑地球熱量、維持熱平衡更是功不可沒,眾所周知熱帶地區由於接收的太陽輻射熱量最多,因此氣候也最為炎熱,而寒帶地區正好相反。由於台風的活動,熱帶地區的熱量被驅散到高緯度地區,從而使寒帶地區的熱量得到補償,如果沒有台風就會造成熱帶地區氣候越來越炎熱,而寒帶地區越來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溫帶也就不復存在了,眾多的植物和動物也會因難以適應而將出現滅絕,那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情景。
台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乾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
1.大風。台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
2.暴雨。台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台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台風能產生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台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3.風暴潮。一般台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台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㈦ 美國哈維台風對期貨瀝青有影響嗎
對石油有影響,瀝青就是石油。不過只要輸油管不斷不算大影響
㈧ 台風的影響
A.什麼是台風?
台風,是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熱帶海洋上的猛烈風暴。你一定看到過江河中不時有渦旋出現吧,實際上,台風就是在大氣中繞著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轉的、同時又向前移動的空氣渦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南半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氣象學上將大氣中的渦旋稱為氣旋,因為台風這種大氣中的渦旋產生在熱帶洋面,所以稱為熱帶氣旋。
為什麼稱為台風呢?有人說,過去人們不了解台風發源於太平洋,認為這種巨大的風暴來自台灣,所以稱為台風;也有人認為,台風侵襲我國廣東省最多,台風是從廣東話 「大風」演變而來的。
事實上,幾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國家和地區,無不受熱帶海洋氣旋的影響,只不過不同的地區人們給它的名稱不同罷了。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帶的稱台風,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以及東太平洋等地區的稱颶風,在印度洋和孟加拉灣的稱熱帶風暴,在澳大利亞的則稱熱帶氣旋。
B.台風的命名和編號
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氣象部門採取了對台風命名的辦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美國首先確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為字頭的四組少女名稱給大西洋颶風命名。每組均按字母順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組:Anna (安娜),B1anche(布蘭奇),Camil.te(卡米爾)等,直到wcnda(溫達);第二組:A1nla(阿爾瑪),Becl(J/(貝基),Cella(西利亞)等,直到wilna(威爾納);第三組,第四組也按A至w起名。當飛機偵察到台風時,即按出現的先後給予定名,第一個即命名為人Anna,第二個即命名為B1anche……等。當第一組名稱用完,又從第二組A為首的第一個名稱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個台風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後一個台風名字後面的,循環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個區域出現的台風不可能超過這四個組名字的總數目。就以世界上台風發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來說,一年最多也不超過50個。所以在同一年裡,每個區域不可能出現重復的名稱。當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風的名字會重復出現。因此,在台風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標明年份,以示區別。
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採用對台風編號的力、法。凡是東經15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的范圍內有台風形成或侵入,就按照它出現的先後,順次進行編號。例如,1999年發生的第一個台風,編為9901,第二個台風,編為9902……依此類推。
這種對台風編號的力、法,目前已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氣象台採用。有的國家考慮到國際上台風英文名稱沿用已久的習慣,除了編號以外。還同時標明該次台風的英文名稱。
C.台風的分類
在氣象學中,根據熱帶氣旋的強度作了不同的分類。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曾經制定了一個熱帶氣旋的國際統一分類標准:中心最大風力在7級(<17.1米/秒=的熱帶氣旋叫做熱帶低壓;中心最大風力達8-9級(17.2-24.4米/秒)的稱作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在10-11級(24.5-32.6米/秒)的熱帶氣旋稱為台風或颶風。
D.台風的源地
全世界每年平均有80-100個台風(我們這里將其它地區的熱帶氣旋也稱為台風)發生,其中絕大部分發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經統計發現,西太平洋台風發生主要集中在四個地區:
a. 菲律賓群島以東和琉球群島附近海面,這一帶是西北太平洋上台風發生最多的地區,全年幾乎都會有台風發生。l一6月主要發生在北緯15度以南的菲律賓薩馬島和棉蘭老島以東的附近海面,6月以後這個發生區則向北伸展,7-8月出現在菲律賓呂宋島到琉球群島附近海面,9月又向南移到呂宋島以東附近海面,10-12月又移到菲律賓以東的北緯15度以南的海面上。
b. 關島以東的馬里亞納群島附近。7-10月在群島四周海面均有台風生成,5月以前很少有台風,6月和11-12月主要發生在群島以南附近海面上。
c. 馬紹爾群島附近海面上(台風多集中在該群島的西北部和北部)。這里以10月發生台風最為頻繁,1-6月很少有台風生成。
d. 我國南海的中北部海面。這里以6-9月發生台風的機會最多,1-4月則很少有台風發生,5月逐漸增多,10-12月又減少,但多發生在北緯15度以南的北部海面上。
E. 台風是怎樣形成的
在熱帶海洋面上經常有許多弱小的熱帶渦旋,我們稱它們為台風的「胚胎」,因為台風總是由這種弱的熱帶渦旋發展成長起來的。通過氣象衛星已經查明,在洋面上出現的大量熱帶渦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十能夠發展成台風。台風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般說來,一個台風的發生,需要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a.首先要有足夠廣闊的熱帶洋面,這個洋面不僅要求海水表面溫度要高於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層海水裡,水溫都要超過這個數值。其中廣闊的洋面是形成台風時的必要自然環境,因為台風內部空氣分子間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這個巨大的能量只有廣闊的熱帶海洋釋放出的潛熱才可能供應。另外,熱帶氣旋周圍旋轉的強風,會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騰,在氣壓降得很低的台風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湧起,繼而又向四周散開,於是海水從台風中心向四周圍翻騰。台風里這種海水翻騰現象能影響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溫度低於26.5℃的海洋面上,因熱能不夠,台風很難維持。為了確保在這種翻騰作用過程中,海面溫度始終在26.5℃以上,這個暖水層必須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風形成之前,預先要有一個弱的熱帶渦旋存在。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台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那裡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來源。台風的能量是來自熱帶海洋上的水汽。在一個事先已經存在的熱帶渦旋里,渦旋內的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的空氣挾帶大量的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濕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促使台風這部大機器運轉。所以,既使有了高溫高濕的熱帶洋面供應水汽,如果沒有空氣強烈上升,產生凝結釋放潛熱過程,台風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氣的上升運動是生成和維持台風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條件則是先存在一個弱的熱帶渦旋。
c. 要有足夠大的地球自轉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轉偏向力為零,而向兩極逐漸增大,故台風發生地點大約離開赤道5個緯度以上。由於地球的自轉,便產生了一個使空氣流向改變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在旋轉的地球上,地球自轉的作用使周圍空氣很難直接流進低氣壓,而是沿著低氣壓的中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壓上方,高低空之間的風向風速差別要小。在這種情況下,上下空氣柱一致行動,高層空氣中熱量容易積聚,從而增暖。氣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層以上的環境氣流將沿等壓線流動,高層增暖作用也就能進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區,氣候條件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高層風很大,不利於增暖,台風不易出現。如下圖所示。
上面所講的只是台風產生的必要條件,具備這些條件,不等於就有台風發生。
F.台風的危害和利用
台風在海上移動,會掀起巨浪,狂風暴雨接踵而來,對航行的船隻可造成嚴重的威脅。當台風登陸時,狂風暴雨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尤其對農業、建築物的影響更大。
但是,台風也並非全給人類帶來不幸,除了其「罪惡」的一面外,也有為人類造福的時候。對某些地區來說,如果沒有台風,這些地區莊稼的生長、農業的豐收就不堪設想。西北太平洋的台風、西印度群島的颶風和印度洋上的熱帶風暴,幾乎佔全球強的熱帶氣旋總數的百分之六十,給肥沃的土地上帶來了豐沛的雨水,造成適宜的氣候。台風降水是我國江南地區和東北諸省夏季雨量的主要來源;正是有了台風,才使珠江三角洲、兩湖盆地和東北平原的旱情解除,確保農業豐收;也正是因為台風帶來的大量降水,才使許多大小水庫蓄滿雨水,水利發電機組能夠正常運轉,節省萬噸原煤;在酷熱的日子裡,台風來臨,涼風習習,還可以降溫消暑;所以,有人認為台風是「使局部受災,讓大面積受益」,這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