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我國黃金期貨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黃金期貨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發布時間: 2021-04-08 00:52:56

❶ 針對中國黃金市場存在問題有什麼對策或建議呢

標金。標金是標准條金的簡稱,是黃金市場為使場內買賣交易行為規范化、計價結算國際化、清算交收標准化而要求進場的交易標准物,必須按規定的形狀、規格、成色、重量等要素精煉加工成的條狀金。
金幣。金幣是黃金鑄幣的簡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金幣是泛指所有在商品流通中專作貨幣使用的黃金鑄件,如金錠、金元寶等,狹義的金幣是指經過國家證明,以黃金作為貨幣的基材,按規定的成色和重量,澆鑄成一定規格和形狀,並標明其貨幣面值的鑄金幣。
金飾。金飾品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金飾品是泛指不論黃金成色多少,只要含有黃金成分的裝飾品,如金杯、獎牌等紀念品或工藝品均可列入金飾品的范疇。狹義的金飾品是專指以成色不低於58的黃金材料,通過加工而成的裝飾物。
黃金賬戶。黃金賬戶,是指商業銀行為投資者提供的一種黃金投資方式。
紙黃金。紙黃金也叫黃金憑證。就是在黃金市場上買賣雙方交易的標的物是一張黃金所有權的憑證而不是黃金實物,是一種權證交易方式。
黃金股票。黃金股票又稱金礦公司股票,指的是金礦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上市或不上市的股票。
黃金基金。黃金基金是專門以黃金或黃金類衍生品種作為投資媒體,以獲取投資收益的一種共同基金,黃金基金分為開發式基金或封閉式基金。
黃金理財賬戶。黃金理財賬戶又稱黃金管理賬戶,指的是投資者在商業銀行開立一個黃金理財賬戶,將買入的黃金存放在商業銀行的金庫里,記載在黃金理財賬戶上,並交與商業銀行全權管理處置,到了原定的投資收益分配期間,由黃金理財賬戶的運作與管理者---商業銀行來分配投資盈利。
黃金保證金交易。黃金保證金交易是指在黃金買賣業務中,市場參與者不需對所交易的黃金進行全額資金劃撥,只需按照黃金交易總額支付一定比例的價款,作為黃金實物交收時的履約保證。目前的世界黃金交易中,既有黃金期貨保證金交易,也有黃金現貨保證金交易。上海黃金交易所也是一種保證金交易,但其僅針對其會員。這種保證金交易與倫敦現貨保證金交易和美國期貨黃金保證金交易都不一樣,它是一種現貨黃金交易。與倫敦現貨市場不同的是,它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僅僅充當投資者的交易媒介,撮合投資者之間進行交易,交易所自身不參與黃金買賣。與美國期貨市場不同的是,美國黃金期貨的交易標的物是標准化的黃金買賣合約,而上海金交所的黃金延期交收是一種黃金現貨交易

❷ 我國股指期貨市場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股指期貨的問題

雖然股指期貨的推出對我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 其推出還存在一些障礙。 所謂摸著石頭過河,
我國股指期貨市場仍然處於蹣跚學步的幼年期。

一是我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不足, 投資者無法根據宏觀情況的變動預測股指的波動情況, 從而降低了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作用。

二是我國證券市場主體結構不合理, 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機, 由於股指期貨具有強大的杠桿作用, 其推出相當於又引進了一種投機性更強的工 具,
可能進一步擴大了證券市場的投機氛圍。

三是我國證券市場參與者對股指期貨的了解不足, 很大一部分個人投資者甚至機構投資者對在、 股指期貨的風險缺乏足夠的重視, 無法做到理性投資,
甚至可能遭到巨大損失。 最後是我國還未推出專門的《期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和《期貨交易暫行條例》 中均沒有對股指期貨交易進行明確規定,
現階段,我國我國對股指期貨的監管依據不足, 交易規則的不確定性是的股指期貨交易蘊藏著巨大的風險。

❸ 2000年後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概況

WTO後中國期貨市場:現狀、問題和對策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投資者,無論是商品生產者還是需求者,無論是證券市場的參與者還是外匯市場的參與者,都迫切地需要規避價格風險的手段,這給中國的期貨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入世後資本市場的開放將使中國期貨市場直接面對國內外游資的沖擊,市場發展同時也面臨巨大挑戰。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改進?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市場是否能承受住入世的沖擊,是否能把握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取得跨越式發展。

一.期貨市場發展現狀

2001年對中國人來說是喜慶的一年:北京申奧成功、男足首進世界盃、中國正式加入WTO,等等;2001年對中國期貨市場來說也是喜慶的一年:經過六年的規范整頓之後,市場出現了恢復性增長,交易額和交易量比2000年增長近一倍,期貨市場在沉靜多年後逐步重新受到社會和投資者的關注。盡管從交易量來看市場似乎已經走出了低谷,在政府重拳規范治理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不易,但要說市場信心已完全恢復還為時尚早,從圖1可以看到由於期貨市場各類風險事件頻發,市場起伏跌宕,要想達到或超過1995年的歷史高位,市場還得先在質上給投資者更大的信心。

資料來源:2001年及以前的統計數據來自《中國證券期貨年鑒》,1995-2001,2002年數據來自鄭州商品交易所研發部。

期貨市場和其它資本市場一樣,其基本功能發揮情況和與國際市場的聯系程度將決定它是否能在國際化過程中經受住考驗。下面分別考察上海銅、大連大豆和鄭州小麥三個市場在不同階段的表現情況1。

1. 期貨和現貨價格關系

商品期貨市場基本功能的發揮取決於期貨和現貨價格關系,下列圖表說明了各個市場的情況。

圖2和表一說明上海銅期貨市場的走勢和現貨市場非常緊密,這表明期銅市場起到了很好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從各階段看,第二階段期貨、現貨價格相關性比其他兩階段差,第三階段的相關系數較前兩階段都高,說明上述兩個功能的發揮越來越好。

圖2 滬銅期貨、現貨價格走勢表 1 滬銅期現貨價格相關系數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9704 0.9598 0.9307 0.9822
資料來源:上海期貨交易所,其中期貨價格為三月合約日收盤價,現貨價1993年-1998年2月23日采自國家物資信息中心,之後采自安泰科《中國金屬通報》時間區間 1993.03.01-2001.12.28

從圖3看出,連豆市場期現貨價格相關性較好,但表2表明從1996年3月到2001年1月間雖然二者總的相關性不錯,為0.8288,但期間變化很大,1999年為0.7181,1999年後只有0.1092。而2000年9月到2001年8月二者的相關系數也不超過0.5。這說明大豆期貨市場基本功能發揮不是很好。

圖 3 連豆期貨現貨價格關系 表 2.連豆期貨現貨價格相關系數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8388 0.7181 0.1092/<0.5①

資料來源:大商所市場部。大豆現貨價格為吉林玉米批發市場、黑龍江糧油批發市場的每周現貨價的算術平均價,期貨價格為每周各合約結算價加權平均價。

分析圖4和表3,發現1996年以前鄭麥市場功能發揮比其他市場好,相關系數為0.97,但1996年以後就遠不及其他兩個市場,尤其是1999年以後相關系數僅為0.19,市場完全沒有發揮其基本功能。

圖 4 鄭麥期貨現貨價格關系 表 3 鄭麥期現貨價格相關系數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838931 0.9720 0.8559 0.1892

資料來源:鄭商所研發部。時間為1994年1月到2001年12月,期貨價格為鄭商所小麥交割月價格的每旬平均值,現貨價格為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小麥車板交貨價。

從以上分析得出,國內三個交易所在價格發現這一基本功能上表現各異。滬銅無論是總的情況還是各個階段表現最好,期貨現貨價格相關性強,市場運行平穩,連豆和鄭麥總區間和前兩個階段表現還好,但第三階段很差。

2. 國內外市場關系

從圖5和表4可得,滬銅從上市以來一直和全球最大的金屬期貨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保持著非常好的相關關系,滬銅價格不僅很好的反映了國內市場的供需情況,而且反映了國際市場的供需狀況,這說明滬銅市場和國際聯系緊密,是一個相對開放的,較成熟的市場。

圖 5 上海和LME三個月合約價格關系

表 4 上期所和LME期貨價格相關系數

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9542 0.9193 0.9128 0.9449

資料來源:上期所信息部,時間為1993.03.31-2002.02.28

由於缺少相關詳細數據,對連豆國內外關系的分析引用大商所研發部的資料,不能分階段對比。從圖6和表5中看出,連豆與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期貨市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聯系比較緊密,相關系數達到0.85左右,這說明作為中國大豆期貨價格很好的反映了國際期貨價格,能同時反映國內外的供需狀況,是一個較成熟的市場。

圖 6 大商所和CBOT的S0109合約價格走勢對比

表5 大商所與CBOT各合約相關系數統計表

合約
S0109
S0111
S0201
S0203

相關性
0.913
0.917
0.805
0.794

資料來源:大商所研發部,他們研究的是幾個代表性合約2000年到2001年與CBOT對應合約的相關情況。

從圖7和表6可得,鄭商所期貨價格和國際期貨價格的相關性不是很好,尤其是第三階段,相關系數僅為0.053,而且鄭商所小麥價格一直比CBOT高,這一方面說明小麥期貨作為最大的在交易期貨品種,和國際的聯系不緊密,市場開放度不夠,不能反映國際市場的供需狀況;同時也說明我國小麥現貨市場和國際市場存在差距,由於小麥是最大的糧食品種之一,國家和地方存在一定的保護政策,使得各地的現貨市場以及國內外的現貨市場出現分割,造成信息流和物質流不能同步,從使市場間長期維持較大差價,資源不能被有效配置。

圖 7 鄭商所和CBOT近交割月合約價格走勢對比

表6 鄭商所和CBOT期貨價格相關系數

時間區間 總區間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相關系數 0.4530 0.5806 0.6357 0.0534

資料來源:鄭商所研發部。時間區間為1993年6月到2001年12月,數據由劉少華老師提供。

通過以上分析,從和國際市場的相關性角度來看,滬銅市場比較成熟,而且在不斷進步,連豆市場稍差,鄭麥市場則幾乎和國際市場不相關。結合期現貨關系分析,可以認為在規范程度和市場功能發揮程度方面,滬銅最成熟,連豆次之,鄭麥最後。

二.中國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

雖然兩次治理整頓使中國期貨市場從無序到初步規范化發展,雖然中國期貨市場在2001年出現了六年來的首次恢復性增長,但以上結果表明中國期貨市場離規范和成熟還很遠,市場存在以下問題:

1.市場法制不健全,市場信用不夠。中國期貨市場已經經過了12年的發展了,但「期貨法」始終不能推出,和證券市場相比,期貨市場的立法和執法都嚴重滯後了。

2. 現貨市場不發達,國內缺少大型的規范的現貨批發市場,和國際市場聯系也不夠,削弱了期貨市場基本功能發揮的效果。當代的經濟越來越全球化,這就要求市場的價格不僅要能反映國內市場的供求情況,而且還要能反映國際市場的供求狀況。成熟的現貨市場和遠期市場是期貨有序市場發展的必要條件[46],只有成熟的現貨市場才能形成有代表性的現貨價格,只有成熟的遠期市場才能培養人們的套保意識,只有有了具有代表性的現貨價格和良好的套保意識,期貨市場才能很好的發揮其基本功能。

3. 期貨市場中品種結構不合理,缺少金融期貨等衍生品,限制了期貨市場的規模擴張。現在交易的12個品種中只有小麥和銅屬於大品種,但因交割標準的限制,實際符合標準的現貨量也不是很大,這使得現貨大戶或資本大戶有力量操縱市場價格。從國際的經驗來看,金融市場最終主角是金融衍生品,包括股指期貨、匯率期貨、利率期貨和相關的期權,而這些產品中國市場都沒有。

4. 融市場開放程度不夠。我國利率和匯率都沒有實現市場化,金融行業對境外資本又一直採取禁入態度,所以限制了國內外游資的流動性,造成市場缺血。

三. 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應對WTO後市場地挑戰,筆者認為中國期貨市場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 加強市場法制建設,完善市場監管和自律體系。一方面要盡快出台《中國期貨法》和相關法規,完善法制建設,另一方面則要建立行業自律體系,加強行業職業道德建設。

2. 加強糧食和相關產業流通體制改革,建立發達的現貨市場。首先在對農產品的補貼上政府可以考慮借鑒發達國家差價補貼或是幫助農民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等經驗來替代定價收購。這樣一是能使我國農業政策和世界接軌,適應加入WTO以後逐步開放市場的挑戰;二是能使我國現貨市場的價格更全面的反映整個市場的供求狀況,有利於現貨市場的完善和形成權威的現貨價格信號,從而為期貨市場提供正確的信息。其次要加快糧食批發市場整合步伐,建設現代的大型糧食批發市場。

3. 培養理性的市場主體,保證期貨市場健康發展。我國現階段從事期貨經紀業務的公司大多剛達到證監會要求的資本底線,嚴重限制了公司各項業務的開展。要借鑒證券市場發展的經驗,在市場規則的指導下培育大型的期貨公司和專業投資集團,以保證期貨市場快速理性的發展。在發展現有投資機構的同時,考慮建立期貨投資基金,為期貨市場增資。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不是缺少資金,而是缺少有效的投資方式,國際資本市場和國內股票市場發展的經驗表明,建立投資基金可以加快市場完善的步伐。

4. 開發和恢復上市更多的期貨品種,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我國現在新品種上市還是審批制,不能由市場說話,應該參照國際經驗,引入核准制,讓市場決定期貨品種的存亡。即使暫時保留審批制,經過多年的治理整頓,當年造成風險事件的主客觀環境都已得到改善,應該順應市場需要,盡快推出這些期貨品種,以適應加入WTO後各行業面臨的國內外競爭。

5. 加快資本市場的整合和開放步伐,為中國資本市場在國際中爭取一席之地。我國資本市場不僅和國外有割裂,就是國內的各個市場,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股票市場、利率市場、期貨市場和保險市場等等幾乎互相隔絕,尤其是期貨市場和其他市場之間更是如此。一方面要放鬆對資金自各市場間流動的限制,包括在國內外市場間的流動的限制,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本的效率;另一方面要開發聯系各個市場的金融產品,現階段主要是推出金融期貨,如股票期貨、股指期貨和利率期貨等,為資金流動提供渠道。只有有了充分的市場流動性和多樣的投資工具後,才能吸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只有有了規范運作的市場環境和適度的規模,中國資本市場才能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❹ .解釋我國期貨交易所化解市場風險的主要措施

化解市場風險好像不能吧 但是可以轉移風險的 期貨市場的參與者 分為三類 套期保值者 投機者 套利者期貨交易時將大戶套期保值的風險轉移到 風險投機者身上因

❺ 中國黃金市場的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法規滯後及多頭監管模式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黃金逐步失去了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其貨幣職能逐步弱化,西方主要國家原有的與黃金交易相關的法規基本得以廢除。改革黃金管理體制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然而,盡管國務院於2001年正式啟動了黃金管理體制改革,但是,目前人民銀行對黃金市場的監測和管理主要還是依據國務院於198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和中國人民銀行於2001年頒布的《關於規范黃金製品零售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若干行政性規定。這些規定與我國目前快速發展的黃金市場的情況已不相適應,造成人民銀行基層行在對黃金市場監測和管理中的依據不明、職責不清。
此外,按現行規定,國內黃金及黃金市場的監管部門是人民銀行,而商業銀行個人黃金投資理財業務的主管部門是銀監會,黃金期貨的監管部門是證監會,一般黃金生產及首飾經銷的業務監管部門則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這種多頭管理很容易導致監管的真空地帶,並且造成市場管理混亂,從而影響監管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黃金市場結構不完善
與國際成熟的黃金市場相比,目前我國黃金市場具有建立時間短、開放程度低等特點,這種現狀限制了黃金市場效率的發揮。本文將從黃金市場交易體系結構和交易主體結構兩方面進行分析。
1.中國黃金市場交易體系結構不完善
國際成熟黃金市場體系一般可分為兩個部分,即實物黃金市場和衍生品黃金市場。實物黃金市場又可細分為批發市場、中間市場、以及零售市場。黃金衍生品市場包括黃金期貨、黃金期權、黃金ETF及其他黃金衍生品市場。以該黃金市場交易體系的劃分為標准,中國黃金市場交易體系結構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1)實物黃金市場不完善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由上海黃金交易所、二級黃金交易中心以及銀行櫃台和首飾金店組成的三級實金交易體系,但二級黃金交易中心建立的不完善影響了黃金資源的配置效率。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目前我國二級黃金交易中心的分布較為零散,分布面也較為狹窄,主要集中在會員單位所在城市,並以此為中心向周邊擴散;兩一方面,國內的二級黃金交易中心目前以提供代理服務為主,代理經營多元化力度較小,這限制了二級交易中心代理業務規模的擴大。
(2)黃金衍生品市場缺位問題
在成熟的市場中,衍生品交易比例佔到交易總量的90%以上,但中國黃金市場尚未對此市場進行開發,這直接導致了市場規模有限、黃金投資功能發揮不充分的現狀,從而影響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
2.中國黃金市場交易主體結構不完善
黃金交易市場的主體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類是「當業者」,即由大型的黃金生產企業和需求企業組成;另一類主體是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系統分銷網路的大型做市商,一般是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組成。從國際黃金市場運行經驗來看,一個成熟黃金市場的主體結構通常是做市商投資主體佔主要地位。如倫敦黃金市場,由其五大做市國際金商報出黃金價格,作為其他國家的定價參照標准。而在倫敦金銀協會(LBMA)中,有一半會員是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而目前我國黃金市場交易主體出現向「當業者」一邊倒的現象,嚴重缺乏有實力的大型做市商,從而影響了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這可以從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的構成結構中體現出來。
截至2009年6月,上海黃金交易所已有162家會員單位,其中主要以生產商、加工製造商等黃金企業為主,有129家,而具有投資性質的金融類會員只有25家,缺乏活躍市場的經紀商和做市商。因此,上海黃金交易所僅僅發揮了商品黃金資源配置主渠道的作用,而金融黃金資源配置渠狹窄,明顯影響其市場效率的發揮。
另外,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也並未涵蓋所有黃金企業,許多由中小企業組成的場外非標准黃金交易市場的存在同樣降低了整個黃金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對於這些中小企業來說,由於沒有直接進場交易的機會,只能選擇將黃金出售給人民銀行或者製成標准黃金,由會員單位通過黃金交易所代理交易,還有一部分非標准黃金也因此流入黑市,阻礙了黃金礦產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中國黃金價格尚未融入國際黃金市場價格體系
目前,中國在實物黃金——黃金原料和產品的進出口貿易方面,仍然存在較為嚴格的進出口管制。這種管制在某種意義上取得了成功。體現在:首先,中國政府一直鼓勵黃金生產,對於日增長的居民黃金需求也採取了逐步放鬆的政策,近年來國內黃金供應與需求基本維持了平衡;其次,在上海黃金現貨市場中,國有股份制銀行在自營與代理業務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已成為事實上的做市商,構成了國內黃金現貨價格與國外黃金價格盯住制度得以維持的市場基礎。
另一方面,這種管制也帶來了顯著地消極後果。中國黃金市場不得不被動接受國際市場的定價機制,國際市場的黃金價格也難以反映中國目前黃金生產供求的真實情況,從而使得中國黃金市場成為國際黃金市場的影子市場。而在黃金市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外開放的情況下,如果中國黃金生產供求出現某種不平衡狀態,依靠國際市場調節國內市場的供應短缺或盈餘,市場價格可以更為靈敏的反映這一變化。
針對中國黃金市場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基於以上對我國黃金市場現存問題的分析,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中國黃金市場的法律法規、建立黃金自律組織
目前,我國在建立和完善中國黃金市場的法律法規方面相對滯後,清理、廢除明顯滯後於黃金市場發展實際的政策規章,為黃金市場投資者提供可以預期的政策保障無疑是當務之急。
中國黃金市場自2003年建立至今已有5年的歷程,但至今尚未制定一部完善的黃金法,仍在沿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關於規范黃金製品零售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等大量明顯滯後於發展實際的黃金市場管理規章,這對規范黃金市場發展顯然是不利的。雖然這種做法在當時是一種戰略上的權益之計,但這增大了黃金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黃金管理當局應及時清理與發展改革方向相悖的政策法規,為黃金市場營造一個長遠發展的政策環境。
可喜的是。2010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和證監會聯合下發《關於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表明其一,進一步放開本國黃金市場,包括允許更多銀行在國際上交易黃金,並宣布了鼓勵黃金投資產品發展的各項措施。其二,明確市場發展方向,讓中國黃金更「金融,《意見》特別強調,未來黃金市場發展要立足於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競爭力。由上海黃金交易所、商業銀行、上海期貨交易所共同構建完善的黃金市場體系,開展黃金租賃、遠期、期權業務,引導更多金融機構參與黃金市場,也是對大力發展黃金市場金融地位的表態。」」其三,穩步推進黃金市場法律法規,完善稅收政策,在稅收政策方面,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稅收政策按現行規定執行,研究推動完善投資性黃金和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稅收政策。擴大有進出口黃金資格的商業銀行數量,進一步發展黃金租借市場,拓寬黃金實物供給渠道。其四,投資品種多樣化,開發人民幣報價黃金衍生品,意見要求,要切實明確黃金市場的發展定位。要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建立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協調機制。要切實加大創新力度,積極開發人民幣報價的黃金衍生產品。豐富交易品種,完善黃金市場體系,促進形成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開展人民幣報價的黃金衍生品交易。
此外,建立黃金自律組織,不斷提高黃金市場的自律管理能力對黃金市場規范化發展也將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各地應根據當地黃金市場的發展狀況,參照國外黃金市場管理模式,通過組建由政府機構、黃金生產企業、黃金銷售企業、黃金市場檢測管理部門等參加的黃金自律協會,進一步加強黃金市場的自律管理,規范黃金市場交易中的各項操作,防範風險,彌補多頭監管可能存在的監管盲區,使黃金市場在自發管理中得以健康發展。
(二)放寬市場准入限制,培育機構投資者
我國應積極發展黃金機構投資者,在提高商業銀行或大型黃金經銷商的定價與做事能力的基礎上,拓展黃金市場的深度與廣度。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黃金市場的主要業務之一是代客理財,即場內與場外黃金交易的代理業務,缺乏系統性的黃金產品設計能力、定價能力及做市能力,參與黃金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與國外大型黃金經銷商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為了進一步增強黃金市場價格的有效性,使得中國黃金價格能夠融入國際黃金市場價格體系,我國應逐步打破黃金市場結構單一的現狀,鼓勵各類投資者入市,著重培養和發展若干有影響的國內金商集團,使它們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主導力量,並逐步發展成為在亞洲地區有影響力的中國金商。同時,還要建立若干支中國黃金投資基金,把中國黃金業務做大做強,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中堅力量。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力量是我國融入國際黃金價格體系的前提條件。
(三)豐富黃金投資工具
黃金市場是商品市場的一個子市場,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投資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內應鼓勵市場經營機構開發出多樣化的黃金投資產品,提供更多的投資與避險工具。

❻ 論文題目:我國的期貨市場現狀與改革

1.規范期貨經紀公司,
2.增強期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
3.正確人們對期貨市場的認識
期貨市場為什麼會成為投機者的地獄,正是因為某些期貨公司的不負責任,沒有給投資人一個正確的指導,只是想到個人或公司的利益,這不也正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么 ,只考慮到私人的利益,無休止的發展金融衍生品,加大資金杠桿。
中國正處在發展的好時候,穩定發展才是硬道理
期貨市場作為套期保值的工具並沒有很好的發展它的功能。
期貨市場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❼ 我國期貨交易所化解市場風險的主要措施

期貨交易所作為期貨交易所一線管理機構,對市場風險有充分的認識,在期貨交易近百年的發展中,期貨交易所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這些制度主要是保證金制度;漲跌停板制度;持倉限額制度;大戶報告制度和強行平倉制度。 一、保證金制度 保證金制度就是在期貨交易中,每一個交易者必須按所買賣期貨合約價值的一定比例(通常為5%-10%)繳納少量資金,作為履行期貨合約的財力擔保,並視期貨價格變動情況確定是否追加資金,以使保證金水平保持在相應的水平之上。這從制度上保證了參與期貨交易的每一個交易者履行合約的誠信。 二、漲跌停板制度 漲跌停板制度是指期貨合約在一個交易日中的交易價格不得高於或低於規定的漲跌幅度,超過這個幅度的報價將被視為無效,不能成交。這是與保證金制度相配套的重要的風險管理制度,它最低限度保證每一個交易者的保證金能抵禦一天的交易風險,通過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即在當天的交易中出現虧損的交易者,必須在次日開市前補足保證金),從理論上期貨交易的交易風險被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持倉限額制度 持倉限額制度是指期貨交易所為防範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防止期貨市場風險過度集中於少數投資者,對會員及客戶的持倉數量進行限制的制度。超過限額,交易所可按規定強行平倉或提高保證金比例。這是交易所控制市場風險程度的,防範風險擴大的重要措施。 四、大戶報告制度 大戶報告制度是指當會員或客戶某品種持倉合約的投機頭寸達到交易所對其規定的投機頭寸持倉限量80%以上(含本數)時,會員或客戶(通過經紀會員)應向交易所報告其資金情況、頭寸情況等。這是與持倉限額制度緊密相關的防範大戶操縱市場價格、控制市場風險的重要制度。 五、強行平倉制度 強行平倉制度是指當會員或客戶的交易保證金不足並未在規定時間內補足,或者當會員或客戶的持倉數量超出規定的限額時,交易所或期貨經紀公司為了防止風險進一步擴大,實行強制平倉的制度。這是交易所或期貨經紀公司控制市場風險,化解市場風險的重要制度。 另外,與控制風險相關的制度還有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和風險准備金制度。 如有疑問可以繼續追問,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覺得不錯記得採納。

❽ 中國期貨市場存在的問題或建議

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現狀有其特殊性,但從期貨功能發揮要求及未來發展要求來上,存在的問題顯而易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交易品種數量少
三家交易所保留的上市品種12個,掛牌交易的僅有銅、鋁、天然膠、小麥、綠豆、大豆、豆粕等7個品種。這種狀況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符,嚴重影響了期貨市場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並成為制約期貨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交易規模偏小
受清理整頓及相關入市資金限制、市場主體入市限制等政策影響,期貨市場規模曾不斷萎縮,2000年三家交易所總交易額為1.6萬億。盡管近兩年出現恢復性增長,市場規模小給人以小行業的印象沒有根本改變。
(三)市場流動性弱
除少數幾個掛牌交易品種市場流動性較好外,其它一些掛牌交易品種流動性差,存在或者投機性不足或者套保力量不足等問題,影響了它們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基本功能的發揮。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