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運費和期貨價格
Ⅰ 什麼是海運運費率
一、海運運費率定義
海運運價又稱「海運運費率」,指的是用於計算海運運費的單價或費率。是海上貨物運輸承運人為完成貨物運輸所提供的服務的單價。
二、海運運費率的確定
一般來說,海運運價的確定和變動取決於運輸服務的供需關系。從理論上講,運價最高不能超過貨物對運費的負擔能力,最低不能低於運輸成本。但由於航運市場中海運需求彈性的作用,有時也會暫時出現運價低於運輸成本的情況。
三、影響海運運費率的因素
運輸成本
影響海上運輸成本的因索較多,結構復雜。一般認為應包括購買船舶的實際成本、船舶的營運成本以及船舶為從事特定航次的運輸所發生的費用等。
航運市場結構
航運市場結構是影響海運運價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市場結構對運價產生不同的影響。班輪運輸市場曾是寡頭壟斷的市場,市場運價長期由班輪公會所壟斷。現在班輪公會內部控制力已明顯削弱,再加上集裝箱運輸的普遍開展,這種市場已走向消亡。
承運的貨物種類
貨物種類、數量也是影響海運運價水平的重要因素。不同貨類具有不同的性質與特點,從而影響船舶載重量和艙容的利用,因從運價標准也就不同。另外,貨物裝卸的特殊要求,貨物受損的難易程度也會在運價中得到反映。
航線和港口狀況
不同的航線有著不同的航行條件,對船舶運輸成本影響也就不同。航線距離、氣象條件、安全性等也會在運價中得到反映。對海運運價構成影響的港口條件包括港口的裝卸費率、港口使費、港口裝卸設備、泊位條件、裝卸效率、管理水平、擁擠程度以及安全性等。
Ⅱ 海運運費如何計算
1.班輪運價(1)有關名詞:1.基本費率(BASIC RATE),是指每一記費單位(如一運費噸)貨物收取的基本運費。基本費率有等級費率,貨種費率,從價費率,特殊費率和均一費率之分。班輪運費是由基本運費和附加費兩部分組成。2.附加費(SURCHARGES):為了保持在一定時期內基本費率的穩定,又能正確反映出各港的各種貨物的航運成本,班輪公司在基本費率之外,又規定了各種費用。 主要有:(1)燃油附加費(BUNKER SURCHARGE OR BUNKER ADJUSTMENT FACTOR--B.A.F.).在燃油價格突然上漲時加收.(2)貨幣貶值附加費(DEVALUATION SURCHARGE OR 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C.A.F.).在貨幣貶值時,船方為實際收入不致減少,按基本運價的一定百分比加收的附加費.(3)轉船附加費(TRANSHIPMENT SURCHARGE).凡運往非基本港的貨物,需轉船運往目的港,船方收取的附加費,其中包括轉船費和二程運費.(4)直航附加費(DIRECT ADDITIONAL).當運往非基本港的貨物達到一定的貨量,船公司可安排直航該港而不轉船時所加收的附加費.(5)超重附加費(HEAVY LIFT ADDITIONAL)超長附加費(LONG LENGTH ADDITIONAL)和超大附加費(SURCHARGE OF BULKY CARGO)。當一件貨物的毛重或長度或體積超過或達到運價本規定的數值時加收的附加費。(6)港口附加費(PORT ADDITIONAL OR PORT SUECHARGE)。有些港口由於設備條件差或裝卸效率低,以及其他原因,船公司加收的附加費。(7)港口擁擠附加費(PORT CONGESTION SURCHARGE)。有些港口由於擁擠,船舶停泊時間增加而加收的附加費。(8)選港附加費(OPTIONAL SURCHARGE)。貨方托運時尚不能確定具體卸港,要求在預先提出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港口中選擇一港卸貨,船方加收的附加費。(9)變更卸貨港附加費(ALTERNATIONAL OF DESTINATION CHARGE)貨主要求改變貨物原來規定的港港,在有關當局(如海關)准許,船方又同意的情況下所加收的附加費。(10)繞航附加費(DEVIATION SURCHARGE)。由於正常航道受阻不能通行,船舶必須繞道才能將貨物運至目的港時,船方所加收的附加費。 (2)運費計算標准(BASIS/UNIT FOR FREIGHT CALCULATION):通常有按貨物重量;按貨物尺碼或體積;按貨物重量或尺碼,選擇其中收取運費較高者計算運費;按貨物FOB價收取一定百分比作為費,稱為從價運費;按每件為一單位計收;由船貨雙方臨時議定價格收取運費,稱為議價。 (3)運費計算步驟:(1)選擇相關的運價本;(2)根據貨物名稱,在貨物分級表中查到運費計算標准(BASIS)和等級(CLASS);(3)在等級費率表的基本費率部分,找到相應的航線,啟運港,目的港,按等級查到基本運價。 (4)再從附加費部分查出所有應收(付)的附加費項目和數額(或百分比)及貨幣種類;(5)根據基本運價和附加費算出實際運價;(6)運費=運價X運費噸 2.租船的運費計算: 程租合同中有的規定運費率,按貨物每單位重量或體積若干金額計算;有的規定整船包價(LUMPSUM FREIGHT)。費率的高低主要決定於租船市場的供求關系,但也與運輸距離,貨物種類,裝卸率,港口使用,裝卸費用劃分和傭金高低有關。合同中對運費按裝船重量(INTAKEN QUANTITY)或卸船重量(DELIVERED QUANTITY)計算,運費是預付或到付,均須訂明。特別要注意的是應付運費時間是指船東收到的日期,而不是租船人付出的日期。 裝卸費用的劃分法:(1)船方負擔裝卸費(GROSS OR LINER OR BERTH TERMS)又稱「班輪條件」。(2) 船方不負擔裝卸費(FREE IN AND OUT--FIO)採用這一條件時,還要明確理艙費和平艙費由誰負擔。一般都規定租船人負擔,即船方不負擔裝卸,理艙和平艙費條件(FREE IN AND OUT,STOWED,TRIMMED--F.I.O.S.T.)。(3)船方管裝不管卸(FREE OUT--F.O.)條件。(4)船方管卸不管裝(FREE IN--F.I.)條件。 3.集裝箱海運運費 目前,集裝箱貨物海上運價體系較內陸運價成熟。基本上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襲用件雜貨運費計算方法,即以每運費噸為單位(俗稱散貨價),另一類是以每個集裝箱為計費單位(俗稱包箱價)。 1.件雜貨基本費率加附加費: (1)基本費率--參照傳統件雜貨運價,以運費噸為計算單位,多數航線上採用等級費率。 (2)附加費--除傳統雜貨所收的常規附加費外,還要加收一些與集裝箱貨物運輸有關的附加費。 2.包箱費率(BOX RATE):這種費率以每個集裝箱為計費單位,常用於集裝箱交貨的情況,即CFS-CY或CY-CY條款,常見的包箱費率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1)FAK 包箱費率(FREIGHT FOR ALL KINDS)--即對每一集裝箱不細分箱內貨類,不計貨量(在重要限額之內)統一收取的運價。 (2)FCS 包箱費率(FREIGHT FOR CLASS)--按不同貨物等級制定的包箱費率,集裝箱普通貨物的等級劃分與雜貨運輸分法一樣,仍是1-20級,但是集裝箱貨物的費率差級大大小於雜貨費率級差,一般低級的集裝箱收費高於傳統運輸,高價貨集裝箱低於傳統運輸;同一等級的貨物,重貨集裝箱運價高於體積貨運價。可見,船公司鼓勵人們把高價貨和體積貨裝箱運輸。在這種費率下,拼箱貨運費計算與傳統運輸一樣,根據貨物名稱查得等級,計算標准,然後去套相應的費率,乘以運費噸,即得運費。
Ⅲ 關於船舶運費的若干問題
合同里肯定是有運費標準的。。。
裝卸港代理費用現在都是和港口使費在一起,簡稱PDA,一般都是船東負責的,這些費用不在運費中。也有特殊情況,租家會承擔此費用,但肯定是簽訂合同之前就定下來的,或者寫入合同。經紀人叫broker,一般負責聯系租家,租家聯系發貨人和收貨人。
裝卸港代理一般都是船東去找和聯系,或者由租家指定,一般指定後也是船東與代理聯系,讓其報價並支付。這些費用都在船東承運的成本之中。
Ⅳ 海運費的基本運價是如何得來的
我來給你專業的講一下。
承運人經營一個航次需要以下成本:
1、燃油成本 2、 港口使費和運河費 3 、期租成本(這里解釋下,航運公司業績核算是以市場期租水平為基準的,高於期租金額的部分才算經營收益,所以,期租成本就作為船舶固定成本和經營管理成本綜合計算的結果出現)4、工作成本和一些雜費。
所以,保本運價=總成本÷貨物總噸數=(1+2+3+4)÷貨物總噸數
基本運價參照BDI和市場行情,在高於保本運價的基礎上做出來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問我。
Ⅳ 關於共同海損的船舶、貨方和運費的問題
B,共同海損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當船舶、貨物和其它財產遭遇共同危險時,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攤的法律制度。只有那些確實屬於共同海損的損失才由獲益各方分攤,因此共同海損的成立應具備一定的條件,即海上危險必須是共同的、真實的;共同海損的措施必須是有意的、合理的、有效的;共同海損的損失必須是特殊的、異常的,並由共損措施直接造成。
Ⅵ 海運費怎麼算,海運運費計算公式
海運費是按照班輪運價表的規定計算,為壟斷性價格。
班輪運費是由基本費率和附加費(如果有規定的話)兩個部分構成的。所以,一些港口只查到基本費率,還不一定是實際計算運費的完整。
不同的班輪公司或不同的輪船公司有不同的運價表,但它都是按照各種商品的不同積載系數,不同的性質和不同的價值結合不同的航線加以確定的。
(6)船舶運費和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班輪運費是由基本運費和附加費兩部分組成。
1、基本費率
每一計費單位(如一運費噸)貨物收取的基本運費。基本費率有等級費率,貨種費率,從價費率,特殊費率和均一費率之分。
2、附加費
為了保持在一定時期內基本費率的穩定,又能正確反映出各港的各種貨物的航運成本,班輪公司在基本費率之外,又規定了各種費用。例如有燃油附加費,貨幣貶值附加費以及超重附加費等。
Ⅶ 上期所燃料油期貨的交割標準是船用標准還是工業用標准
這個也是我找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燃料油的產地
世界產油區主要集中在中東、南美、非洲、俄羅斯、中國等,凡有煉油廠的地區基本都有燃料油產出。在九十年代,我國主要從新加坡、泰國、日本和南韓等亞洲國家進口燃料油。隨著國內進口規模不斷擴大和對品種需求的增加,進口來源地擴大到歐洲、南美洲以及中東地區,主要有新加坡、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中東和美國西岸,近兩年來,由歐洲直接運送到中國的數量有所增加。以下就幾個主要產地的基本情況作簡單介紹:
韓國
韓國共有5家煉油廠,包括位於岱山現代煉油廠,位於仁川的仁川煉油廠,位於蔚山的SK煉油廠,位於YOSU的LG-CALTEX煉油廠和位於ONSA的雙龍煉油廠。目前,現代煉廠產出的燃料油基本為直餾180CST,SK 煉廠出口的燃料油也以直餾油為主,其他煉廠生產的180燃料油以調合油為主,也有部分直餾油。南韓年出口總量約為240萬噸。
新加坡
黃埔市場進口燃料油近一半來自新加坡,這包括從馬來西亞和印尼海上錨地駁運的燃料油。這個地區的燃料油主要是調合油,並且以船用燃料油為主,其比重和粘度都接近符合中國多數用戶規格的上限。
新加坡有4家煉油廠可生產燃料油,產品主要供應當地發電廠。當地每年交船用燃料油的數量曾超過 200 萬噸,但近幾年有所下降。巨大的市場需求、其優良的港口條件,以及其規范化管理金融支持使新加坡成為亞洲的燃料油貿易中心。
台灣
台灣中油(CPC)的煉油廠每月可出口6-8萬噸 180CST 燃料油。其油的特點是粘度低、密度小,凝固點低,因其良好的品質而深受國內用戶的青睞。台塑煉廠投產後,高硫燃料油的產量有所增加,每月出口可達15 萬噸。
俄羅斯
俄羅斯生產的燃料油基本上是直餾 180CST 燃料油,通稱「M-100」,年出口量可達300-500萬噸。該油品的特點是低含硫(一般在1.5%以下)、低粘度(一般在 160CST以下)和低密度(一般在0.96以下),價格一般比相同含硫量的韓、日低硫油低,但高於中東、台灣等地的直餾油。
鹿特丹
鹿特丹現為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其煉油能力占荷蘭總能力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也是歐洲石油貿易中轉與調合的基地。隨著歐洲對船舶燃料油含硫量要求的提高,含硫量超過1%的燃料油將會越來越多的轉向亞洲。
中東
國內進口來自中東的燃料油國家主要是伊朗和沙特,近兩年來來自伊朗地區的280CST直餾燃料油不斷受到青睞,起初,由於需要調合成180CST才能符合使用要求,考慮到運輸成本方面的原因,主要在新加坡進行調合後再運到中國市場,目前,由於國內煉廠對該油品的需求,已基本不需要進行調和直接運到國內使用。沙特的燃料油主要是A961,這種燃料油屬於裂解油,主要供國內電廠使用。
除以上幾個主要燃料油供應地以外,南美的委內瑞拉–奧里乳化油和180CST也有較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巴西出口約300萬噸/年低硫380CST燃料油到亞洲。
國內燃料油產量
我國燃料油以進口為主。國產燃料油主要由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集團下屬的煉油廠生產,以及少量的地方煉廠生產。近年來隨著兩大集團的燃料油收率的大幅下降,國產燃料油的產量呈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煉油廠為提高柴汽油等輕油的收率而增加了加工進口輕質原油的比例,使得重質油品收率下降。此外,由於長期以來煉油廠能力過剩,原油加工量一直受到限制,促進了我國重油深加工技術的發展。當前,擴大重油深度加工能力、建設催化裂化和渣油加氫裝置已成為各大煉廠挖潛增效的重要途徑,其結果是燃料油產量減少且質量下降。
國內燃料油用戶
電力行業是我國燃料油消費第一大戶,一直以來都佔全國燃料油消費量的 40%以上由於國家電力近年來持續緊張的局面,電力行業成為燃料油需求的中堅力量,2004年年底到2005年以來,由於國際油價的不斷高企及國家對電力行業價格控制的原因,電廠的總體需求逐步降低,由於燃料油在燃油發電廠生產成本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其對燃料油所能夠承受的價格必然是有一定限度的,2005年新加坡燃料油價格一度超過300美元,國內燃料油價格更是達到了3400元/噸的天價歷史紀錄,過高的價格嚴重削弱了國內燃料油用戶的總體需求,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發電廠始終都需要發電,其需求在燃料油市場的總體需求中仍然是佔比重最大的行業。
石油、石化行業是我國燃料油第二大消費行業,主要用於化肥原料和石化企業的燃料,由於國際油價的高漲及國內對成品油價格的宏觀調控,該行業對燃料油的需求急劇下降,在整個燃料油市場中所佔的比例也極不穩定,隨市場實際情況經常會出現較大幅度變化。在某些時候,它們可能會是滿負荷運轉,但由於國際油價的變化或者國內價格的調整及國內政策的變化,其開工率可能會很快就下降到 50 以下。
除以上兩大行業以外,燃料油的用戶還包括一些工業用戶,這些用戶主要為一些建材和輕工行業,如陶瓷廠、玻璃廠等,雖然需求比例不是很大,但基本保持穩定,並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廣東省是燃料油消費的最大終端市場,下面對廣東省的主要用戶使用燃料油情況做簡單介紹。
1、電廠:根據其設備的要求電廠可分為燃氣機組、柴油機組和汽輪機組三類:燃氣機組對燃料的要求最高,一般情況下以低金屬、低比重油為主;柴油機組對燃料油質量的要求比燃氣機組低,主要使用新加坡油、日本油、南韓油以及中東油,一般使用混調/裂解油即可;汽輪機組對燃料油的要求最低,主要燒各類低品質渣油,從新加坡進口的 180CST 基本都可以滿足其使用需求。
2、工業用戶:多數工業用戶基本都是由鍋爐來使用燃料油,其對燃料油品質的要求一般也較低,主要使用普通的高硫燃料油。
各類用作燃料的用戶所需燃料油指標大致如下表所示:
3、燃料油加工企業:指對燃料油經過減壓蒸餾得到工業燃料油和渣油的企業,其需求主要是俄羅斯M100 及其它各類可進行再加工的直餾燃料油,其中,山東地區主要使用俄羅斯M100,廣東地區也有使用俄羅斯 M100,同時,來自韓國 SK、現代等煉廠以及中東地區的直餾油也被普遍使用。蒸餾後的工業燃料油及渣油將主要用於陶瓷、玻璃、小型發電廠及加熱爐等。該類用戶能夠使用的燃料油僅限於直餾油,而且基本上各類直餾油都可使用,對粘度要求不大,考慮到成本問題,很多企業對280直餾油也非常歡迎。
4、船舶燃料:船用燃料油在整個燃料油市場中也佔有較大比例,大體上,船用燃油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重柴油,一類是燃料油。重柴油基本上是針對一些小的柴油機船,原來使用柴油作為燃料的,目前基本都使用重柴油,重柴油的品質接近柴油,只是密度偏大,色度也會差一點。使用燃料油的船舶基本都是較大型的船,所使用的燃料油品質也不同,經常提到的180CST、380CST甚至品質更差的燃料油,都可以成為一些大型船舶的燃料。國產燃料油一般品質較差,大量用於船舶燃料,同時也有較大一部分是來源於進口,由於經營船舶用油的過程比較復雜,本書中涉及到的一般燃料油貿易並不含有船舶用燃料油的貿易,但也要注意到船舶用燃料油在整個燃料油市場中所佔的份額是較大的。經營船舶用燃料油的貿易公司有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有限公司、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等。
國內燃料油市場
我國進口燃料油主要在以下三個市場上消化:華南市場(占總進口量的 46.32%-2003年)、華東市場(占總進口量的 35.53%-2003 年)和華北市場(占總進口量的 15.31%-2003 年),在2004年,這種情況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燃料油市場在華南及華東市場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其中華南地區 2004年總進口量為 1891.71 萬噸,比上一年增長約70%,同時在全國總進口量中所佔比例也達到了61.94%;華東市場在總進口量上也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特別是山東市場,2004年由於在直餾油需求上急劇增加,直餾油消費量大增。而華北市場則基本沒有大的發展,出現一定程度的萎縮。
國內燃料油貿易商
燃料油市場是作為我國石油市場機制改革的試點市場,其開放程度為所有油品市場最高的,正因如此,燃料油市場得到國內民營企業參與的力度也是所有油品市場中最大的。隨著國家政策對燃料油市場的逐步放開,燃料油市場在我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也為其它油品市場的陸續開放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從燃料油市場開始開放以來至今,先後已有多家公司擁有了燃料油的經營權及進口權。
雖然擁有經營權的公司很多,但多數公司對燃料油的實際經營量並不大,從近兩年的經營情況來看,燃料油經營主要集中在十幾家較大的公司。
我國燃料油市場的特點
燃料油是我國市場化程度最高、政策最為開放、價格波動最貼近國際市場的成品油。
2001年10月15日國家計委公布的新的石油定價辦法,正式放開燃料油價格,燃料油的流通和價格完全由市場調節。從 2004年1月1日起,國家取消了燃料油的進出口配額, 實行進口自動許可管理,我國燃料油市場基本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但同時,我國燃料油市場又是一個不成熟、缺乏透明度和規范化管理,信用風險和價格風險較大的市場。
首先,燃料油與其他成品油不同,燃料油的用戶基本上為大型工業企業,由於其資金周轉期的限制,行業內習慣賒帳銷售,貿易商需承擔巨大的資金信用風險。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積極推出票據結算,要求買賣雙方規范經營管理和加強監督,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次,貿易商要承擔價格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我國是亞洲最大的燃料油進口國,但國內市場尚未形成自己的價格體系,沒有石油期權、期貨及其它積極的避險工具,國內進口商和用戶被動地接受國外價格體系的價格。新加坡燃料油以船舶用油為主,而國內燃料油市場則受國家政策、市場供需關系、季節性因素、油品價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進口成本以新加坡市場的價格計價,卻按國內現貨價格銷售,當兩個市場出現不同步時,進口貿易商或用戶就要承擔巨大的風險。
面對市場的巨大需求,國內數家專業石油信息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嘗試制訂中國的燃料油作價系統,例如北京金凱訊石油信息網建立了網上信息平台,即時報道國內外石油市場價格信息;C1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推出了黃埔燃料油價格和貼水;道瓊斯、普氏、ARGUS等國外專業信息公司於2004年也紛紛推出黃埔燃料油現貨價格和市場報道,這將對促進國內燃料油市場化、信息化和基準價格的形成起到積極的作用。
為了健全國內燃料油市場體系,經國務院等相關國家機關批准,歷經多年的前期調研及准備工作,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期貨合約於 2004年 8月25日成功推出。這為健全我國燃料油市場體系、爭奪燃料油價格話語權提供了可能。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易,國內燃料油期貨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品種,在套期保值、價格發現等方面均已開始發揮積極的作用。
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標准合約如下表所示:
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標准合約附件
1、交割單位
燃料油標准合約的交割單位為10手(100噸),交割數量必須是交割單位的整倍數。
2、質量規定
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質量標准:
國內燃料油期貨交割庫分布:
由於燃料油貿易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作為一個新品種,燃料油期貨首批交割庫全部在廣東省。
附表: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指定交割油庫
進口燃料油的計價方式
我國燃料油進口貿易基本都是在新加坡市場完成,進口價格則無論進口油品來自哪裡基本都以新加坡MOPS 價格為基準價進行計價。常用的計價方式主要採用固定價和浮動價兩種,其中固定價即是以買賣雙方商定的固定價格來確定合同價格,由於採用固定價格對買賣雙方都存在巨大的風險,所以在實際貿易中很少採用;而浮動價格則是由買賣雙方以商定時間區間內MOPS中間價的加權平均作為基準價,再加上貼水形成的,商定的時間通常是五天,也有十五天和全月平均等。採用浮動價進行計價的采購成本則為:MOPS平均價+貼水。
MOPS平均價:MOPS是Mean Of Platt』s Singapore 的簡寫,直譯過來即為新加坡普氏平均價。以五天計價為多,如果是按照五天的價格計價,則會有幾種方式可供選擇(2+1+2、2+0+2、3+0+2等),對於多數貿易而言,計價日的基準以提單日為基礎,如果是2+1+2,則表示計價的實際日期為提單日的前兩天、提單日當天和提單日的後兩天;如果是3+0+2,則表示計價的實際日期為提單日的前三天和提單日的後兩天,這樣計算基本上都是因為提單日當天為新加坡公眾假期,沒有價格產生,一般如果提單日當天為新加坡工作日,則計價都以 2+1+2為主。如遇計價日為公眾假期沒有價格,則向前或向後順延。也有不以提單日為基礎的計價,比如說從南美、美西、中東或歐洲等地直接到中國的油輪,由於路途較遠,若以提單日計價,則等貨物運到中國時,價格可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對購貨方不利,所以,從以上地點直接到中國的貨物一般會以NOR(Notice Of Readiness,卸貨備妥通知書)方式計價,常用的基礎計價日為NOR-6。
貼水:貼水包括離岸貼水和到岸貼水,離岸貼水是指基準價增、減部分的價格,它主要受市場供需情況、油品質量和出口地的影響。此外,訂貨數量、批量、交貨期的長短以及客戶相互間的信用也會影響離岸貼水的高低;到岸貼水等於離岸貼水加運費,而運費的高低則受船型結構、大小、船齡、運程遠近以及航運市場供需情況等因素影響。國內貿易商與國外供應商所簽訂合同中的貼水條款大多為到岸貼水。
在現貨市場的買賣中,買賣雙方基本都是以浮動價進行交易的,由於各方面的交易都已形成一定的慣例,所以雙方在進行談判的時候主要談的就是貼水的多少,一旦貼水確定了,則這筆交易就基本上可以達成了。
需要說明的是品質對離岸貼水的影響十分重要。目前進入國內的燃料油出產地包括新加坡、韓國、俄羅斯、美國、中東、歐洲、南美等國家,由於各地選用加工的原油及加工工藝有所不同因而出產的油品的品質存在較大的差異。普氏燃料油報價只有180CST和380CST兩種標准規格油品,因此在亞洲地區,所有燃料油均以此兩種規格報價為基準,優於或劣於標准180CST或380CST規格的燃料油通過在基準價上增加或減少貼水來確定價格。
進口燃料油成本的計算
上面敘述的MOPS平均價+貼水為進口燃料油的到岸成本,但是進口商在銷售的過程中要大致估算出總的進口成本,才能確定實際的銷售價格。進口成本基本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確定:
(MOPS平均價+貼水)×1.2402×8.11+各種費用,其中MOPS平均價和貼水前面已經做過說明;1.2402 是進口關稅(6%)和增值稅(17%)的總和,即(1+0.06)×1.17 得到的,8.11為匯率,其它各種費用就相對比較復雜,不同時期這些費用也可能會有變化,這些費用包括港口費、倉儲費、商檢費、碼頭費、干倉費及各種稅費等等,目前這些所有費用加起來約為50元/噸左右。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中國給東盟五國的關稅優惠政策,原產地為新加坡的燃料油進口關稅調整為5%,所以來自新加坡的燃料油並能夠享有5%關稅的成本計算則應為:(MOPS平均價+貼水)×1.2285×8.11+各種費用。
Ⅷ 關於船舶運費問題
你可以查一下運費表!
Ⅸ 船舶運費測算
我會 做了工程船 船長有10多年經驗 需要你付我工錢 幫你搞定
Ⅹ 海運運費如何計算
在進出口交易中,集裝箱類型的選用,貨物的裝箱方法對於減少運費開支起著很大的作用。集裝箱的尺碼、重量,貨物在集裝箱內的配裝、排放以及堆棧都有一定的講究,需要在實踐中摸索。
一、運費計算的基礎
運費單位(Freight Unit),是指船公司用以計算運費的基本單位。由於貨物種類繁多,打包情況不同,裝運方式有別,計算運費標准不一。
整箱裝:以集裝箱為運費的單位,在POCIB中有20'集裝箱與40'集裝箱兩種。20'集裝箱的有效容積為33CBM,限重25TNE,40'集裝箱的有效容積為67CBM,限重29TNE,其中1TNE=1000KGS;
拼箱裝:由船方以能收取較高運價為准,運價表上常注記M/W或R/T,表示船公司將就貨品的重量噸或體積噸二者中擇其運費較高者計算。 拼箱裝時計算運費的單位為:
(1). 重量噸(Weight Ton):按貨物總毛重,以一公噸(1 TNE=1000KGM)為一個運費噸;
(2). 體積噸(Measurement Ton):按貨物總毛體積,以一立方公尺(1 Cubic Meter;簡稱1MTQ或1CBM或1CUM;又稱一體積噸)為一個運費噸。
在核算海運費時,出口商首先要根據報價數量算出產品體積,再到本站的"航程及運費查詢"頁,找到對應該批貨物目的港的運價。如果報價數量正好夠裝整箱(20'集裝箱或40'集裝箱),則直接取其運價為基本運費;如果不夠裝整箱,則用產品總體積(或總重量,取運費較多者)×拼箱的價格來算出海運費。
二、運費分類計算方法
整箱裝:首先選擇好集裝箱類型、規格和數量(不同規格集裝箱不可混選),然後查詢此航線對應所選集裝箱的運費,再計算總的海運費。
拼箱裝:拼箱分按體積與重量計算兩種方式
(1)按體積計算,X1=單位基本運費(MTQ)×總體積。
(2)按重量計算,X2=單位基本運費(TNE)×總毛重 取 X1、X2 中較大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