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貼水期貨價格預期性
A. 期貨不同交割地的升貼水是怎麼定價的
所謂的升貼水只是對於還未進行交割的期貨合約價格與現貨之間的差異來說,期貨合約價格高於現貨價格稱之為升水,反之為貼水。交割時應該是平的,你說的升水180,因為還沒交割還會發生變動,所以不一定要補180
B. 期貨裡面說升貼水是什麼概念啊
現貨與期貨之間的升貼水▲
在期貨市場上,現貨的價格低於期貨的價格,則基差為負數,遠期期貨的價格高於近期期貨的價格,這種情況叫「期貨升水」,也稱「現貨貼水」,遠期期貨價格超出近期貨價格的部分,稱「期貨升水率」(CONTANGO);如果遠期期貨的價格低於近期期貨的價格、現貨的價格高於期貨的價格,則基差為正數,這種情況稱為「期貨貼水」,或稱「現貨升水」,遠期期貨價格低於近期期貨價格的部分,稱「期貨貼水率」(BACKWARDATION)。
關於基差的概念: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現貨價格與該商品在期貨市場的期貨價格之差,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基差包含著兩個成份,即現貨與期貨市場間的「時」與「空」兩個因素。前者反映兩個市場間的時間因素,即兩個不同交割月份的持有成本,它又包括儲藏費、利息、保險費和損耗費等,其中利率變動對持有成本的影響很大;後者則反映現貨與期貨市場間的空間因素。基差包含著兩個市場之間的運輸成本和持有成本。這也正是在同一時間里,兩個不同地點的基差不同的基本原因。
由此可知,各地區的基差隨運輸費用而不同。但就同一市場而言,不同時期的基差理論上應充分反映著持有成本,即持有成本的那部分基差是隨著時間而變動的,離期貨合約到期的時間越長,持有成本就越大,而當非常接近合約的到期日時,就某地的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而言必然相近或相等。
我們平時看到的比較多的諸如LME銅的升貼水、CBOT豆的升貼水以及新加坡油的
升貼水指的都是由這種基差變化。
C. 關於金屬期貨升貼水的問題,請高手進
企業采購銅的價格是由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當月期銅價和現貨升貼水之和。
這樣理解吧。在銅價高的時候,銅的升水是比較低的這個時候為什麼在高價買入呢?因為文章中說了預期價格下跌。而價格低的時候,升水是上升的。注意升水上升說明什麼,說明了現貨價格跌的比期貨多。這時候點價,就是說只確定現貨的采購遠期合同,等到價格對你有利的時候,也就是買入價+升水的價格之和降低的時候,確定買入價,購入現貨。現貨點價,期貨賣空,說明了或者是在高位買入現貨(確定了買入價格),而在期貨賣出開倉(前提是文中提出預期價格下跌),當價格下跌時,現貨買入價高了,但期貨的平倉價低,是賺錢的。期貨盈利彌補現貨虧損,實際也是攤低了現貨買入價。
當銅價在低位時,升水是高的。這時候的好方法就是在期貨上買入多頭頭寸(為的是在期貨盈利,彌補現貨升水)。當價格適當上漲,升水降低的時候,可以買入現貨,同時期貨平倉。這時候的升貼水低,買入價高,但是期貨盈利彌補現貨價格上漲的帶來買入價高造成的虧損,實際也是攤低了買入價。(注意價格上漲的時候現貨對期貨的升水是降低的。說明了期貨上漲的比現貨漲價多,也就是期貨盈利比現貨虧損多,就攤低了成本。)
補充回答:是這樣,進入交割月後,期價會向現貨價收斂靠攏,但一般也不會出現期貨交割結算價和現貨價完全一致的情況。所以說當月其銅價就是現貨價的理解是有誤的。那現貨價和期貨價是什麼關系呢?文中提到的升貼水,就是現貨價高於期貨價的一個數值。升水說明現貨價格大於期貨價格,這時候現貨價格就是期貨價格+升水。如果升水是負數,(也叫貼水)。那麼現貨價格就是期貨價格+貼水(這里的貼水就是負升水,說明現貨價是小於期貨價的)。所以「企業采購銅的價格是由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當月期銅價和現貨升貼水之和。」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通過期貨價格和升貼水來確定現貨價格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直接以現貨買賣的方式直接敲定現貨價。是更靈活一些的方式。
升貼水都是指現貨價格和當月或者近月期貨價格的一個價差關系。比如11月的現貨和11月期貨價格的一個關系,如果是農產品,比如小麥,如果6月份我們討論這個升貼水,那麼沒有6月的合約啊,我們說的就是6月現貨和7月期貨之間的一個價格關系。
我對金屬學習不多,對你的問題也就知道,理解到這個程度了。幫點小忙罷了。我看了下我還真注冊過一個MSN,呵呵~~一直都沒用過。
D. 關於期貨升貼水,怎麼看,怎麼分析呢
升貼水 對價格的漲跌 沒有直接關系, 升貼水一般就是現貨跟期貨的比較 或者遠月跟近月的比較
遠月價格高,遠月相對近月升水
近月貼水,指的是近月價格跟現貨價格比是貼水的
近月如果跟現貨比較是貼水的話,如果有足夠的價差,會吸引現貨商來做買入交割
E. 關於期貨升貼水的問題
期貨交易所形成的價格是現貨流通的基準價,現貨流通只是一個物流系統,因產地、質量有別,在交易現貨時雙方需要談一個對期貨價的升貼水,即:
交易價 = 期貨價 + 升貼水
交割的庫不一定是在沙河交割,交割庫是隨機的
F. 期貨中的升貼水是什麼
在期貨市場上,現貨的價格低於期貨的價格,則基差為負數,遠期期貨的價格高於近期期貨的價格,這種情況叫「期貨升水」,也稱「現貨貼水」,遠期期貨價格超出近期貨價格的部分,稱「期貨升水率」(CONTANGO);如果遠期期貨的價格低於近期期貨的價格、現貨的價格高於期貨的價格,則基差為正數,這種情況稱為「期貨貼水」,或稱「現貨升水」,遠期期貨價格低於近期期貨價格的部分,稱「期貨貼水率」(BACKWARDATION)。
G. 期貨里,升貼水是什麼意思
在期貨市場上,現貨的價格低於期貨的價格,則基差為負數,遠期期貨的價格高於近期期貨的價格,這種情況叫「期貨升水」,也稱「現貨貼水」,遠期期貨價格超出近期貨價格的部分,稱「期貨升水率」(CONTANGO);如果遠期期貨的價格低於近期期貨的價格、現貨的價格高於期貨的價格,則基差為正數,這種情況稱為「期貨貼水」,或稱「現貨升水」,遠期期貨價格低於近期期貨價格的部分,稱「期貨貼水率」(BACKWARDATION)。
關於基差的概念: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現貨價格與該商品在期貨市場的期貨價格之差,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基差包含著兩個成份,即現貨與期貨市場間的「時」與「空」兩個因素。前者反映兩個市場間的時間因素,即兩個不同交割月份的持有成本,它又包括儲藏費、利息、保險費和損耗費等,其中利率變動對持有成本的影響很大;後者則反映現貨與期貨市場間的空間因素。基差包含著兩個市場之間的運輸成本和持有成本。這也正是在同一時間里,兩個不同地點的基差不同的基本原因。
由此可知,各地區的基差隨運輸費用而不同。但就同一市場而言,不同時期的基差理論上應充分反映著持有成本,即持有成本的那部分基差是隨著時間而變動的,離期貨合約到期的時間越長,持有成本就越大,而當非常接近合約的到期日時,就某地的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而言必然相近或相等。
我們平時看到的比較多的諸如LME銅的升貼水、CBOT豆的升貼水以及新加坡油的升貼水指的都是由這種基差變化。
從歷史上看,貿易方式是不斷發展的,最初是一手錢一手貨的現貨交易,後來以信用制度的建立為前提,出現了遠期現貨交易,1870年開始棉花期貨交易。在美國目前的情況下,不存在我們學術界經常講的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實際的情況是:期貨交易所形成的價格是現貨流通的基準價,現貨流通只是一個物流系統,因產地、質量有別,在交易現貨時雙方需要談一個對期貨價的升貼水,即:交易價= 期貨價+ 升貼水
也就是說,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只是一個學術研究時區分的概念,在實際運作中,二者是一個整體的市場,期貨定價、現貨物流,二者有機作用,才可以使市場機製得以正常運行。
此外,期貨價格中也有近遠月合約之分,如果遠月期貨合約價格高於近月合約,則遠月對於近月升水;反之,則遠月對近月貼水。從另外一個角度,即以近月對遠月而言,也是同樣道理。
因此,理解了這種關系之後我們就大致上可以這么來看升水與貼水:以A為標准,B相對而言,如果其價值(一般表現為價格)更高則為升水,反之則為貼水。
H. 股指期貨升貼水是什麼意思
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價格的差被稱為基差,當股指期貨價格高於現貨指數價格時,股指期貨處於升水,基差為正;反之,股指期貨處於貼水,基差為負。股指期貨上市以來,社會普遍關注其升貼水情況。有觀點認為,升水就是做多看多、貼水就是做空看空股市的標志,甚至將股市下跌歸罪於股指期貨貼水。這是對境外市場個別觀點的不當概括,很值得商榷。綜合境內外研究及實踐情況來看,股指期貨升貼水主要受金融市場利率、股市分紅、微觀資金成本、套利力量、市場情緒等影響,升貼水不代表定價有偏差,也不是看多或看空的有效標志,更不是股市走勢的指南針。
股指期貨升貼水是反映市場運行的一個窗口指標。
1、期貨價格與到期時指數實際價格無關,並非預測股市未來的指標
如前所述,股指期貨理論價格公式為(F=S*[1+(r-y)*t/360])。可見,期貨理論價格的決定基礎是指數當期價格,與到期時的指數價格無關。准確地說就是,期貨價格不是到期時指數價格的無偏估計。因此,期貨價格高於或低於現貨指數,並不意味就是對未來股市看高或看低,不能誤將股指期貨價格簡單視為交易出來的到期時的指數價格。尤其是當市場套利機制十分有效的情況下,這種判斷更加不合理。相對商品期貨,金融期貨期現套利更加便利和發達,上述這種理論價格關系也更加牢固和扎實。
2、基差存在不等於定價偏差,一定的升貼水區間仍屬合理
升貼水或基差,是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的價差,而定價偏差是股指期貨實際價格與理論價格的差異,二者既聯系又不同。第一,基差存在不等於定價有偏差。舉例來說,假設滬深300指數為2000點,期指價格為2015點,資金成本為5%,指數的股息率為2%,股指期貨距離交割日還有90天,則期貨理論價格為(2000*[1+(5%-2%)*90/360]=)2015點,定價偏差為(2015-2015=)0,而基差為(2015-2000=)15點。可見,基差和定價偏差是兩個概念,基差存在不意味著定價偏差。第二,定價有個合理區間,在無套利區間內都是合理價格,實際價格不等於理論價格但也可以是合理價格。繼續上述例子,假設考慮到各種套利成本後,當期貨價格高於2035點時或低於1990點時,套利有利可圖,套利者會自動介入,促進期貨價格趨向合理。但當期貨價格處於1990-2035點較小的區間內,收益不抵成本,套利無利可圖,套利交易不會發生。這樣,圍繞著期貨理論價格這樣一個「中軸線」,存在一個所謂的「無套利區間」。在這個區間內,任何一個價格都是合理的。因此,6-7月間貼水較深、基差較大,實際價格低於理論價格,但考慮了融券不暢導致反向套利成本過高後,期貨價格仍在無套利區間的較窄「箱體」內。
3、貼水並非看空股市、不影響股市大漲,升貼水不是股市預測神器
正如前面反復說的,期貨升貼水有其內在原因,不排除市場情緒、預期等影響,但主要是分紅與資金成本的影響。因此,升貼水自有規律,與股市走勢關系不大,並不像一般的分析師或媒體所說的「升水」或「正基差」就是看多後市、「貼水」或「負基差」就是看空後市。
一方面,從境外市場實踐來看,持續貼水並不會導致股市走勢持續走低。例如,美國標普500指數期貨自2009年出現持續貼水,截至2013年11月15日,1228個交易日只有13天正基差,正基差天數只有1%,但美國股市自2009年一路走高,累計漲幅超160%。標普500指數先是從2009年3月666點的近13年新低升至2010年4月末的1186點,漲幅超過78%;經過此後短短兩個月的回調,該指數繼續上攻,並在2011年4月突破1300點關口;短期休歇後,從2011年10月開始,標普500指數再次發力,至今25個月來上漲超過59%,最高達到1804點;今年漲幅已經超過26%,已創歷史新高。分析顯示,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刺激使得無風險利率持續走低甚至接近於零,而企業利潤增長和勞動力市場好轉等使得股息率一直維持在2%以上且穩步提升,無風險利率與股息率之間的巨大差異彰顯出美國股市投資價值,成為拉動美股持續上漲的核心動力。可見,股市走勢還是受宏觀經濟政策、利率資金成本、企業盈利狀況等基礎因素決定。
另一方面,針對滬深300指數及其期貨的深入研究也沒有發現升貼水與指數走勢存在穩定關系。研究顯示,一是股指期貨基差與股指漲跌相關性系數僅為0.006,十分微弱,且統計上不顯著;二是即便加入股市漲跌慣性和波動性等變數後,二者的相關系數也只有0.013,且統計上仍不顯著,無法證明二者存在相關關系。並且,2013年7月2日股指期貨出現最大負基差(滬深300指數收於2006.56點)後,股市並未繼續下跌,而是逐步企穩,至今年11月15日漲幅為5.79%,期間最高漲幅達到12.41%(9月12日滬深300指數收於2255.61點)。可見,股指期貨升貼水與股市漲跌既沒有機理上的經濟相關性,也沒有統計上數據相關性,升貼水不是預測股市走向的指標。
I. 解釋期貨升貼水什麼意思
在期貨市場上,現貨的價格低於期貨的價格,則基差為負數,遠期期貨的價格高於近期期貨的價格,這種情況叫「期貨升水」,也稱「現貨貼水」。
遠期期貨價格超出近期貨價格的部分,稱「期貨升水率」;
如果遠期期貨的價格低於近期期貨的價格、現貨的價格高於期貨的價格,則基差為正數,這種情況稱為「期貨貼水」,或稱「現貨升水」,遠期期貨價格低於近期期貨價格的部分,稱「期貨貼水率BACKWARDATION)。
在外匯市場中,匯率按照外匯買賣交割時間分為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在確定遠期匯率時,是通過對匯率走勢的分析確定其上升還是下跌。如果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則為升水,反之,便宜的話則為貼水,相應的漲跌的價格就是升水金額和貼水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