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對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影響
Ⅰ 美元匯率的變化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
現在的美元已經就是美國核心的利益,同時的話現在的美國也是不會容忍其他貨幣挑戰美元的地位,然而就是再加上美國經濟逐漸全面的復甦,所以的話就是在未來長時期內石油美元計價機制無法被撼動的。而且現在的美元匯率變化對於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巨大的。美元漲原油就跌,反之就漲,明白了嗎
Ⅱ 如果美元上漲對現貨原油有什麼影響
非農數據是美國非農業人口就業數據,也就是除去農業人口的就業指數,它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就業率。
而就業率與一個國家的經濟好壞直接掛鉤,從而影響該國貨幣的走勢,同時也影響該國對於未來貨幣政策的調控政策。
比如美國非農數據較差,則反映美國經濟狀況不佳,美元資本市場不受追捧,這種情況下,美元會下跌,而以美元標價的原油會上漲。
另一方面,較差的非農數據促使美聯儲有可能改變未來的貨幣政策為更加寬松,以刺激經濟,這樣流通在市場的美元供應量就會上升,美元就會貶值,以美元標價的原油會上漲。
同時,較差的美國經濟,導致人們將放入美元資本市場的資金撤出轉而投向原油市場以及其他增值更好的市場。
以上幾大因素反映出,非農直接作用美元指數,同時作用黃金白銀市場的資金流向。
對於非農數據對炒原油有什麼影響,原油投資者只要記住:
非農數據好於預期——美國經濟好轉——美元上漲——原油下跌。
非農數據差於預期——美國經濟惡化——美元下跌——原油上漲。
Ⅲ 美元貶值對原油價格有什麼影響、
總的來講,美元貶值會從三個方面會促成原油價格的上漲:
一是美元貶值會讓原油生產國或者輸出國的購買力下降。原油價格以美元標價,原油生產國出售原油獲得美元,再用美元兌換成其他國家的貨幣購買世界另外國家的商品,由於美元貶值,原油生產國的購買力下降,從這個角度來看,生產國為彌補購買力受損有提價的需求;
二是美元貶值會使的一些石油購買國家如歐洲、日本的購買力上升,因為用歐元、日元計價的原油價格變得相對便宜;而美元貶值對美國以及其他和美元匯率綁定國家的原油購買力沒有影響,所以從全球市場上來看,美元貶值,會提振全球原油的需求;
三是美元貶值本身對應的就是全球經濟的向好,特別是過去10年新興市場的高速發展,對原油的需求處於旺盛狀態,原油價格有上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原油美元價格的上漲,石油輸出國擁有更多的美元,購買其他國家的商品或服務時,需要換成歐元、日元等其他國家貨幣,這對其他國家貨幣也是一種提振,會進一步促成美元的貶值。這種狀態不會一直延續下去的關鍵,是其他因素會首先阻止美元的貶值,如美國為抑制通脹而連續加息從而拉開和其他貨幣的息差,吸引貨幣迴流,美元走強,或者全球爆發某種危機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從而選擇美元或美元資產進行避險。這種情況的發生會打斷原油價格上漲和美元貶值的趨勢。
其他觸發油價暴漲暴跌的因素:回顧自上世紀70年代歐佩克成立以來世界石油市場的各個階段,大幅度的石油價格拐點往往由於戰爭、天氣或者政治事件所觸發,這也是導致油價撲朔迷離難以預測的重要原因。
導致石油價格上漲的第一個突發性因素是戰爭。對比70年代末的兩伊戰爭和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後者短期內導致了油價的暴漲,但隨後歐佩克大幅度增產彌補了伊拉克遭經濟制裁後石油市場上出現的每天300萬桶的缺口,這說明歐佩克對國際油價具有的舉足輕重作用。
第二個因素是供需矛盾的加劇。2003-2004年油價走高的根本因素是這一時期世界經濟尤其是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經濟全面增長。盡管同時伊拉克局勢、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的罷工,颶風等自然災害以及產油國備用產能的下降對油價上漲都有影響,但這在長時間的油價上行通道上只體現為短期的脈沖,最主要原因仍是石油供應從過去近10年的整體供大於求向供不應求的轉變。而2001年「9.11」事件後導致航空、運輸和旅遊業的低迷導致的油價下跌從反面正面了經濟基本面對油價的影響力。
Ⅳ 美元升值是怎樣影響原油價格的
一、分析如下:
假設市場沒有變動前的價格為100美元一桶原油,
1、第一種情況:在美元貶值的時候
100美元的價值降低,100美元所能體現商品的內在價值減少,此時的100美元只能體現原來一桶原油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是說一桶原油應高於100美元才能正確體現它的內在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元計價的原油表現為漲價,但所漲的部分不是原油的內在價值,原油的內在價值是一定的,所漲的是美元貶值的部分。
2、第二種情況:在美元升值的時候
100美元的價值升高,100美元所能體現商品的內在價值也隨之增加,此時的100美元可以體現多於一桶原油價值量,也就是說一桶原油要降價一部分後才能與既定的100美元的價值量相等,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元計價的原油表現為降價,但所降的部分不是真正意義上原油的降價,其降價的部分是美元升值的那部分。
二、美元
1、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 貨幣縮寫:USD;ISO 4217貨幣代碼:USD;符號:USA$)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法定貨幣。目前流通的美元紙幣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版鈔票。
2、1792年美國鑄幣法案通過後出現。當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自1913年起,美國建立聯邦儲備制度,發行聯邦儲備券。現行流通的鈔票中99%以上為聯邦儲備券。
3、美元的發行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聯邦儲備銀行負責辦理。在二戰以後,歐洲大陸國家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使用美元進行國際支付,此後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Ⅳ 美國原油期貨擴大漲幅對美元有什麼影響
基本上,國際上大多數大宗商品是以美元定價的,所以美元價值的變動深深地影響著大宗商品標價的走勢。兩者的關系可以參考我做的下圖,一般美元價值是通過美元指數來表示,美國原油期貨採用的是紐交所的wti期貨合約走勢,時間范圍從2000年至今。
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從長期看,兩者呈負相關。所以說美國原油期貨擴大漲幅,美元會趨於跌勢。
Ⅵ 美元對原油價格的影響
美元貶值時,相對於美元升值的國家可以買到便宜的原油,而和美元掛鉤的國家則不能從原油進口中獲益
Ⅶ 為什麼美元能影響原油價格
目前國際原油交易中幾乎全部採用美元進行結算,雖然伊朗等一些國家嘗試著採用歐元進行計價,但無疑都受到了艱難的阻撓。因為,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了一項「不可動搖協議」,雙方決定把美元作為唯一的定價貨幣,並得到了OPEC其他成員國的同意。從此以後,美元與石油就緊密掛鉤,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一般來說,長期以來美元和原油都是負相關的關系。
由於長期以來石油交易價格主要以美元來計價,美元貶值說明了美元的實際價值在下降,所以要想買到同等的石油,那就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表面上看就直接導致石油了價格的上漲,如果不漲就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實際價格下降了。
Ⅷ 美元指數與原油價格存在什麼關系
美元作為國際原油價格的計價貨幣,美元對原油價格的影響遠遠高於其他貨幣,如歐元、日元等。貨幣匯率的變化原則也會影響原油價格走勢。理論上,當美元指數走弱時,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從歐元或日元角度來看,就顯得便宜,需求量就會上升;反之,美元升值時,以歐元或日元計價的原油價格就偏貴,原油的需求量就會下降。
從統計數據來看,WTI輕質原油價格與美元指數存在很強的負相關性,月度統計數據顯示,WTI輕質原油價格與美元指數相關系數為負0.82。我們比較關注這種負相關性形成的機制是怎樣的?是因為美元貶值,引起全球原油的需求上升,進而價格上漲?還是原油美元價格的上漲會讓美元貶值?
分析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原油的產出國和消費國在美元匯率的波動中受到的影響來分析,當然這個分析肯定不是全面的,畢竟原油作為大宗商品不僅僅受全球經濟基本面的影響,體系龐大的金融市場如原油期貨交易等等也會反作用於原油的現貨價格。
國際原油交易是以美元計價,而各國消費者用本國的貨幣購買原油產品。原油的產出國出售石油取得美元,而用其他貨幣從世界另外國家購買商品和服務。對於OPEC成員國來講,這種情形更為嚴重,美元貶值的影響在國與國之間差別很大。國際原油公司以美元出售他們的原油產品,用當地的貨幣來支付工資、福利、稅收和其他各種費用。美元貶值時,相對於美元升值的國家可以買到便宜的原油,而和美元掛鉤的國家則不能從原油進口中獲益。
理論上,美元貶值對原油生產國的影響是:降低這些國家的購買力並推高了國內通脹水平,相對美元升值國家對原油的需求則會上升。另一個微觀觀察是,美元的貶值會讓美國的汽油需求量大幅增加,因為很多計劃去歐洲旅遊度假的人會選擇留在國內。由於歐洲國家極重的原油稅率,粗略來看,歐洲國家不能從原油價格的下跌中獲益多少。
原油主要用於運輸、工業、居家以及商業,以及發電,美國用於運輸的原油消費佔到了72%,而中國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汽車市場,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大規模替代性燃料的情況下,未來中國的原油需求量將不斷上升,原油價格的漲跌對中美的影響顯著。
總的來講,美元貶值會從三個方面會促成原油價格的上漲:
一是美元貶值會讓原油生產國或者輸出國的購買力下降。原油價格以美元標價,原油生產國出售原油獲得美元,再用美元兌換成其他國家的貨幣購買世界另外國家的商品,由於美元貶值,原油生產國的購買力下降,從這個角度來看,生產國為彌補購買力受損有提價的需求;二是美元貶值會使的一些石油購買國家如歐洲、日本的購買力上升,因為用歐元、日元計價的原油價格變得相對便宜;而美元貶值對美國以及其他和美元匯率綁定國家的原油購買力沒有影響,所以從全球市場上來看,美元貶值,會提振全球原油的需求;三是美元貶值本身對應的就是全球經濟的向好,特別是過去10年新興市場的高速發展,對原油的需求處於旺盛狀態,原油價格有上漲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原油美元價格的上漲,石油輸出國擁有更多的美元,購買其他國家的商品或服務時,需要換成歐元、日元等其他國家貨幣,這對其他國家貨幣也是一種提振,會進一步促成美元的貶值。這種狀態不會一直延續下去的關鍵,是其他因素會首先阻止美元的貶值,如美國為抑制通脹而連續加息從而拉開和其他貨幣的息差,吸引貨幣迴流,美元走強,或者全球爆發某種危機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從而選擇美元或美元資產進行避險。這種情況的發生會打斷原油價格上漲和美元貶值的趨勢。
其他觸發油價暴漲暴跌的因素:回顧自上世紀70年代歐佩克成立以來世界石油市場的各個階段,大幅度的石油價格拐點往往由於戰爭、天氣或者政治事件所觸發,這也是導致油價撲朔迷離難以預測的重要原因。
導致石油價格上漲的第一個突發性因素是戰爭。對比70年代末的兩伊戰爭和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後者短期內導致了油價的暴漲,但隨後歐佩克大幅度增產彌補了伊拉克遭經濟制裁後石油市場上出現的每天300萬桶的缺口,這說明歐佩克對國際油價具有的舉足輕重作用。
第二個因素是供需矛盾的加劇。2003-2004年油價走高的根本因素是這一時期世界經濟尤其是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經濟全面增長。盡管同時伊拉克局勢、委內瑞拉和奈及利亞的罷工,颶風等自然災害以及產油國備用產能的下降對油價上漲都有影響,但這在長時間的油價上行通道上只體現為短期的脈沖,最主要原因仍是石油供應從過去近10年的整體供大於求向供不應求的轉變。而2001年「9.11」事件後導致航空、運輸和旅遊業的低迷導致的油價下跌從反面正面了經濟基本面對油價的影響力。
最後,成本因素不容忽視,中期的時間尺度上,全球油氣上游成本加上適當的利潤率就是油價的支撐線,但從更長期尺度看,新的油田開采將越來越困難,成本將逐漸攀升,這從成本端決定了油價將長期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