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貨市場上糧食在收獲前
『壹』 期貨問題//
期貨,如果按你說的,那你就可以在秋天做多 和春天做空的啊
你試試,就行了
看,你能不能賺到錢的
『貳』 在期貨市場上,糧食可以在收獲前就"出售".如果預尊款收,糧價就上升,如果預測豐收
問的是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論證。
上述論證會導致糧食豐產,糧價下降。
A選項反駁論證,有削弱效果。
B選項順應論證,不能削弱或者效果很小。
C選項嚴重蟲害出現在成熟期,會大幅減產,導致糧價上升。削弱效果明顯。
D選項只是對比的其他商品,與糧食本身影響很小。無削弱效果。
E選項說乾旱不是最嚴重威脅,證明的是如果乾旱不會大幅減產。削弱效果很差。
綜上,最能削弱的是C選項。
『叄』 關於期貨的買跌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什麼是期貨交易。所謂期貨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期貨交易所集中買賣期貨合約的交易行為。在期貨市場上大多數的期貨交易的目的不是到期獲得實物,而是通過套期保值迴避價格風險或投資獲利。 實際的期貨交易中,交易的雙方在訂立期貨合同時,雙方手中都無須有現貨和全額現款,他們只要按成交金額的一定比例向交易所交納保證金即可。換句話說,這就等於買方手裡可以沒有現款,賣方手裡也不必有現貨。
股票與期貨最大的不同就是股票只能採取現貨方式交易,禁止買空賣空行為。因為股價能漲也可能跌,而期貨可以買空賣空,這樣在期貨交易中就存在多頭和空頭。先買後賣盼望將來某一時期價格上漲的叫做多頭;先賣後買盼望將來某一時期價格下跌的叫做空頭。做空頭要賺錢就是需要買跌了,即先高價賣出再低價買入賺取差價。
『肆』 糧食企業如何參與期貨市場
期貨交易所或者政府相關部門會為你們提供這方面的咨詢,你們最好問下他們
要想進入期貨市場,先要全面了解該行業
套期保值的基本概述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例如,一個農民為了減少收獲時農作物價格降低的風險,在收獲之前就以固定價格出售未來收獲的農作物。一位讀者一次訂閱三年的雜志而不是兩年,他就是在套期保值以轉移雜志的價格可能上升所給他帶來的風險。當然,如果該雜志價格下降,這位讀者也放棄了潛在的收益,因為他已繳納的訂刊費用高於他如果是在每年訂閱雜志情況下的費用。
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徵: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從而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套期保值的理論基礎:現貨和期貨市場的走勢趨同(在正常市場條件下),由於這兩個市場受同一供求關系的影響,所以二者價格同漲同跌;但是由於在這兩個市場上操作相反,所以盈虧相反,期貨市場的盈利可以彌補現貨市場的虧損。
套期保值的交易原則如下:
1.交易方向相反原則;
2.商品種類相同原則;
3.商品數量相等原則;
4.相同或相近原則。
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實際上是一種以規避現貨交易風險為目的的風險投資行為,是結合現貨交易的操作。
套期保值有什麼作用?
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正確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正確地把握市場供求狀態,特別是能否正確掌握市場下一步的變動趨勢。期貨市場的建立,不僅使企業能通過期貨市場獲取未來市場的供求信息,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科學合理性,真正做到以需定產,而且為企業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提供了場所,在增進企業經濟效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歸納起來,套期保值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作用:
①鎖定生產成本,實現預期利潤。
②利用期貨價格信號,組織安排現貨生產。
③期貨市場拓展現貨銷售和采購渠道。
④期貨市場促使企業關注產品質量問題。
[編輯本段]套期保值的業務流程
大豆套期保值案例
賣出套保實例:(該例只用於說明套期保值原理,具體操作中,應當考慮交易手續費、持倉費、交割費用等。)
7月份,大豆的現貨價格為每噸2010元,某農場對該價格比較滿意,但是大豆9月份才能出售,因此該單位擔心到時現貨價格可能下跌,從而減少收益。為了避免將來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該農場決定在大連商品交易所進行大豆期貨交易。交易情況如下表所示: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7月份 大豆價格2010元/噸 賣出10手9月份大豆合約:價格為2050元/噸
9月份 賣出100噸大豆:價格為1980元/噸 買入10手9月份大豆合約:價格為2020元/噸
套利結果 虧損30元/噸 盈利30元/噸
最終結果 凈獲利100*30-100*30=0元
註:1手=10噸
從該例可以得出:第一,完整的賣出套期保值實際上涉及兩筆期貨交易。第一筆為賣出期貨合約,第二筆為在現貨市場賣出現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買進原先持有的部位。第二,因為在期貨市場上的交易順序是先賣後買,所以該例是一個賣出套期保值。第三,通過這一套期保值交易,雖然現貨市場價格出現了對該農場不利的變動,價格下跌了30元/噸,因而少收入了3000元;但是在期貨市場上的交易盈利了3000元,從而消除了價格不利變動的影響。
買入套保實例:
9月份,某油廠預計11月份需要100噸大豆作為原料。當時大豆的現貨價格為每噸2010元,該油廠對該價格比較滿意。據預測11月份大豆價格可能上漲,因此該油廠為了避免將來價格上漲,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風險,決定在大連商品交易所進行大豆套期保值交易。交易情況如下表: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9月份 大豆價格2010元/噸 買入10手11月份大豆合約:價格為2090元/噸
11月份 買入100噸大豆:價格為2050元/噸 賣出10手11月份大豆合約:價格為2130元/噸
套利結果 虧損40元/噸 盈利40元/噸
最終結果 凈獲利40*100-40*100=0
從該例可以得出:第一,完整的買入套期保值同樣涉及兩筆期貨交易。第一筆為買入期貨合約,第二筆為在現貨市場買入現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對沖原先持有的頭寸。第二,因為在期貨市場上的交易順序是先買後賣,所以該例是一個買入套期保值。第三,通過這一套期保值交易,雖然現貨市場價格出現了對該油廠不利的變動,價格上漲了40元/噸,因而原材料成本提高了4000元;但是在期貨市場上的交易盈利了4000元,從而消除了價格不利變動的影響。如果該油廠不做套期保值交易,現貨市場價格下跌他可以得到更便宜的原料,但是一旦現貨市場價格上升,他就必須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相反,他在期貨市場上做了買入套期保值,雖然失去了獲取現貨市場價格有利變動的盈利,可同時也避免了現貨市場價格不利變動的損失。因此可以說,買入套期保值規避了現貨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
[編輯本段]套期保值的方法
1、生產者的賣期保值
不論是向市場提供農副產品的農民,還是向市場提供銅、錫、鉛、石油等基礎原材料的企業,作為社會商品的供應者,為了保證其已經生產出來准備提供給市場或尚在生產過程中將來要向市場出售商品的合理的經濟利潤,以防止正式出售時價格的可能下跌而遭受損失,可採用賣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減小價格風險,即在期貨市場以賣主的身份售出數量相等的期貨作為保值手段。
2、經營者賣期保值
對於經營者來說,他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收購後尚未轉售出去時,商品價格下跌,這將會使他的經營利潤減少甚至發生虧損。為迴避此類市場風險,經營者可採用賣期保值方式來進行價格保險。
3、加工者的綜合套期保值
對於加工者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更怕原材料上升、成品價格下跌局面的出現。只要該加工者所需的材料及加工後的成品都可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那麼他就可以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綜合套期保值,即對購進的原材料進行買期保值,對其產品進行賣期保值,就可解除他的後顧之憂,鎖牢其加工利潤,從而專門進行加工生產。
[編輯本段]套期保值策略
為了更好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時,必須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堅持"均等相對"的原則。"均等",就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必須和現貨市場上將要交易的商品在種類上相同或相關數量上相一致。"相對",就是在兩個市場上採取相反的買賣行為,如在現貨市場上買,在期貨市場則要賣,或相反。
(2)應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那就不需進行套期保值,進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費用。
(3)比較凈冒險額與保值費用,最終確定是否要進行套期保值。
(4)根據價格短期走勢預測,計算出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預期變動額,並據此作出進入和離開期貨市場的時機規劃,並予以執行。
基差與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可以大體抵消現貨市場中價格波動的風險,但不能使風險完全消失,主要原因是存在"基差"這個因素。要深刻理解並運用套期保值,避免價格風險,就必須掌握基差及其基本原理。
基差的含義
基差(basis)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現貨價格與該商品近期合約的期貨價格之差,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基差與買入及賣出套期保值中的關系
例如,2003 年 5 月 30 日大連的大豆現貨價格2700 元/噸,當日,2003 年 7 月黃大豆 1 號期貨合約價格是 2620 元/噸,則基差是 80 元/噸。基差可以是正數也可以是負數,這主要取決於現貨價格是高於還是低於期貨價格。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則基差為正數,又稱為遠期貼水或現貨升水;現貨價格低於期貨價格,則基差為負數,又稱為遠期升水或現貨貼水。
基差包含著兩個成份,即分隔現貨與期貨市場間的"時"與"空"兩個因素。因此,基差包含著兩個市場之間的運輸成本和持有成本。前者反映著現貨與期貨市場間的空間因素,這也正是在同一時間里,兩個不同地點的基差不同的基本原因;後者反映著兩個市場間的時間因素,即兩個不同交割月份的持有成本,它又包括儲藏費、利息、保險費和損耗費等,其中利率變動對持有成本的影響很大。
基差變化與套期保值
在商品實際價格運動過程中,基差總是在不斷變動,而基差的變動形態對一個套期保值者而言至關重要。由於期貨合約到期時,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會趨於一致,而且基差呈現季節性變動,使套期保值者能夠應用期貨市場降低價格波動的風險。基差變是化判斷能否完全實現套期保值的依據。套期保值者利用基差的有利變動,不僅可以取得較好的保值效果,而且還可以通過套期保值交易獲得額外的盈餘。一旦基差出現不利變動,套期保值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蒙受一部分損失。
對於買入套期保值者來講,他願意看到的是基差縮小。
I、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上升,但現貨價格的上升幅度大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擴大,從而使得加工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買入現貨蒙受的損失大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賣出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加工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擴大,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不能彌補期貨市場的損失,而且會出現凈虧損。
II、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上升,但現貨價格的上升幅度小於期貨價格的上升幅度,基差縮小,從而使得加工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買入現貨蒙受的損失小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上升賣出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加工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縮小,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能彌補期貨市場的全部損失,而且會有凈盈利。
對於賣出套期保值者來講,他願意看到的是基差擴大。
I、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下降,但現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大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縮小,從而使得經銷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賣出現貨蒙受的損失大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買入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經銷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縮小,現貨市場的盈利只能彌補期貨市場的部分損失,結果仍是凈損失。
II、 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均下降,但現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小於期貨價格的下降幅度,基差擴大,從而使得經銷商在現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賣出現貨蒙受的損失小於在期貨市場上因價格下跌買入期貨合約的獲利。
如果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不降反升,經銷商在現貨市場獲利,在期貨市場損失。但是只要基差擴大,現貨市場的盈利不僅能彌補期貨市場的全部損失,而且仍有凈盈利。
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變動趨勢是一致的,但兩種價格變動的時間和幅度是不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說,在某一時間,基差是不確定的,所以,套期保值者必須密切關注基差的變化。因此,套期保值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基差的不利變化也會給保值者帶來風險。雖然,套期保值沒有提供完全的保險,但是,它的確迴避了與商業相聯系的價格風險。套期保值基本上是風險的交換,即以價格波動風險交換基差波動風險。
期貨套期保值和平倉交易哪個更劃算?
按照對套期保值的通俗理解,套期保值最終是在期貨市場平倉,用期貨上盈虧對沖現貨上的虧盈。但是,現實中有些套保商會選擇最終在期貨進行交割,這看似利用期貨市場進行現貨貿易,違背了期貨市場設立的初衷,那麼什麼情況下套保商會選擇交割而不是平倉呢?
套期保值就兩種模式:買期保值和賣期保值,買期保值為的是鎖定采購成本,賣期保值為的是鎖定銷售利潤。那麼我們就從低成本和高利潤上來看平倉和交割哪個更劃算。
設腳注0表示套保開始時,腳注1表示套保結束時,則有期現貨兩個時點四個價格: 、 、 、 ,其中 ≈ ,這是考慮到套保結束時,期貨合約接近交割期,基差趨近於零
買期套保
如果期貨平倉,那麼最後套保商會在現貨市場以 價格采購商品,但考慮期貨盈利,其實際采購價=
如果期貨交割,那麼最後套保商將去交割倉庫接收現貨,考慮到期貨盈利和交割成本C,其實際采購價=
這樣看來,如果交割成本C大於套保結束時的基差 - ,買期套保不宜進行交割。這種情況是較常見的,因為此時基差理論上等於-C,也就是期現價差等於交割成本。當然,如果現貨市場貨源緊俏出現「買難」現象,那麼套保商就會願意支付交割成本C來滿足對現貨的實際需要。
賣期套保
這里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假設套保商以 價格采購的現貨
如果期貨平倉,那麼最後套保商會在現貨市場以 價格賣出商品,但考慮期貨盈利,其實際銷售利潤=
如果期貨交割,那麼最後套保商將組織貨源去注冊倉單,考慮到期貨盈利和交割成本C,其實際銷售利潤=
這樣看來,如果交割成本C大於套保結束時的期現價差 - ,賣期套保不宜進行交割,反之則意味著期現價差過大,存在期現套利空間,應當進行交割。
總結: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發現,買期保值交割是不劃算的;對於賣期保值而言,如果交割月出現期現套利的機會,可以進行交割,只不過這種機會比較少見。當然實際上,不少買方交割為的是取得優質現貨,不少賣方交割則是做期現套利,圖的是貨款回收快,這些都是現貨經營的需要。
股指期貨[2]套期保值策略
一、賣出股指期貨
如果投資者擁有股票,並預測股市會下跌,即可利用賣出股指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減少損失。
例:
某投資機構擁有股票投資組合,價值為120萬元,此時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價格為10000點,為了避免股市下跌帶來損失,該機構賣出一張3個月期的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一段時期後,股市下跌,該投資機構擁有的股票投資組合價值下降到108萬元,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價格為9000點,投資機構買入一張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平倉。這樣:
股票市場上損失:12萬元
期貨市場上盈利:10萬元=(10000-9000)點×100元/點(假設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乘數為100元,下同)
該投資機構的最終實際損失:2萬元
由該例可見,股指期貨合約減少了投資機構單純投資股票組合的損失。
二、買入股指期貨
如果投資者計劃在一段時期之後買入股票,但又預測股市會在近期上漲,即可以通過買入股指期貨合約鎖定股票未來的買入成本。
例:
某基金管理公司預計在2個月之後其一機構客戶將對該基金進行一次申購。如果目前以該資金買入一股票投資組合,該組合的價值為95萬元,此時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價格為10000點。該基金此時買入一張2個月期的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來鎖定成本。一段時期後,股市上漲,基金計劃買入的股票投資組合價值上升到106萬元,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價格為11500點,投資者賣出深證成份指數期貨合約進行平倉。因此:
股票市場上損失:11萬元(買入成本比2個月之前高)
期貨市場上盈利為15萬元=(11500-10000)點×100元/點
投資者最終盈利:4萬元
由例可見,股指期貨鎖定了投資者一段時期後買入股票的成本。
套期保值與投機的區別
1、交易目的不同
套期保值是為了規避或轉移現貨價格漲跌帶來風險的一種方式,目的是為了鎖定利潤和控制風險;而投機者則是為了賺取風險利潤。
2、承受風險不同
套期保值者只承擔基差變動帶來的風險,相對風險較小;而投機者需要承擔價格變動帶來的風險,相對風險較大。
3、操作方法不同
套保者的頭寸需要根據現貨頭寸來制定,套保頭寸與現貨頭寸操作方向相反,種類和數量相同或相似;而投機者則根據自己資金量、資金佔用率、心裡承受能力和對趨勢的判斷來進行交易。
『伍』 期貨高手請進,跪求!!!
期貨就是標准化合約,是一種統一的、遠期的"貨物"合同。買賣期貨合約,實際上就是承諾在將來某一天買進或賣出一定量的"貨物"("貨物"可以是大豆、銅等實物商品,也可以是股指、外匯等金融產品)。
1、期貨交易的雙向性
期貨交易與股市的一個最大區別就期貨可以雙向交易,期貨可以買空也可賣空。價格上漲時可以低買高賣,價格下跌時可以高賣低補。做多可以賺錢,而做空也可以賺錢,所以說期貨無熊市。 【在熊市中,股市會蕭條而期貨市場卻風光依舊,機會依然】
2、期貨交易的費用低
對期貨交易國家不徵收印花稅等稅費,唯一費用就是交易手續費。國內三家交易所目前手續在萬分之二、三左右,加上經紀公司的附加費用,單邊手續費亦不足交易額的千分之一。 【低廉的費用是成功的一個保證】
『陸』 首先在期貨市場上從人家手裡借貸賣出一批糧食,等到糧食價格崩盤之後,再買進糧歸還,能解釋一下不
10元一斤的時候,借來10斤糧食賣出,得100元。
崩盤跌倒50元一斤的時候,買回10斤花費50元。
歸還10斤糧食,自己毛利50元(沒計入借糧食的利息和交易成本)
『柒』 糧食價格將如何
專訪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 糧食供求基本面不支持價格大漲 糧食供需基本平穩庫存比較充裕 當前糧食宏調重點是「保供穩價」 徐淑君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0年11月19日 第 05 版) 在國際糧價變動較大的情況下,秋糧是否會出現價格大起大落?在國內糧食市場出現價格波動時,宏觀調控部門如何應對?期貨市場在穩定糧價上能否有所作為? 對此,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在接受專訪時說,當前糧食宏觀調控工作的重點是「保供穩價」,既要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也要保護好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要在二者之間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 基本面不支持糧價大漲 問:當前是糧食收獲季節,如何預判2010年的秋糧形勢? 曾麗瑛: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可以得出這樣的基本判斷:秋糧豐收已成定局。秋糧增產主要在東北的黑龍江。目前看,今年東北玉米、稻穀、大豆產量都會比上年有所增加。總體來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秋糧收購有良好的物質基礎。 問:國內糧食市場出現價格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什麼?夏糧的減產帶給部分市場人士糧價持續走高的預期,如今秋糧的豐收對糧價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曾麗瑛:糧價上漲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生產成本推動、需求增長拉動、品種結構矛盾方面的原因,也有通脹預期、流動性過剩、國際市場傳導、心理預期和資金炒作等方面的原因。 具體來說,各個品種的情況又不一樣。比如,冬小麥總產量2176億斤,比上年增加20億斤,是連續第七年增產,但國內價格仍然走高,應該說小麥價格上漲的原因並不來自於供求面。而玉米、粳稻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因為需求增長較快,在國家持續增加庫存糧食投放後價格已基本穩定。 總體而言,糧食價格的穩步上漲,有利於保護農民利益,有利於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利於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這是我們共同的預期,也是糧食宏觀調控的目的之一。 但如果出現市場糧價大幅度暴漲,是不正常的,糧食市場的調控,既要防止價格大幅度的上漲,也要防止價格大幅度的下跌。既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又要保證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維護市場穩定,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當前,我國糧食供需基本平穩,庫存比較充裕,供求基本面不支持價格大幅度的上漲,國家完全有能力保障市場供應。 問:2010年國際糧食形勢比較緊張,俄羅斯等一些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國際糧價一度暴漲。你怎麼看待國際糧價大幅波動可能對中國國內市場的沖擊? 曾麗瑛: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國內市場關聯度越來越高,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對國內市場影響也越來越大。但當前,對於小麥、稻穀和玉米三大品種來說,國際市場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主要是這三大品種國內產需基本平衡。因此,在近幾年國際市場糧價出現暴漲暴跌時,國內市場糧價保持了基本穩定的局面。我想大家對此是看得很清楚的。 玉米進口增加是企業行為 問:我們注意到,增產的1300萬畝秋糧中,玉米達到1200萬畝,這會對接下來的玉米價格走勢帶來怎樣的影響? 曾麗瑛:當前國家玉米庫存充足,市場供應完全有保證,玉米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沒有大的改變。今年玉米增產已成定局,玉米供求基本面同樣不支持價格大幅度上漲。但當前影響糧食市場價格的因素比較復雜,我們對玉米市場價格還是要密切關注,適時適度做好市場調控工作,以保持玉米價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穩定。 問:既然玉米庫存充足,為什麼2010年玉米一度呈現加大進口的態勢?未來是否存在大量進口玉米的可能性? 曾麗瑛:據海關統計,2010年的1-8月,我國共進口玉米71.5萬噸。我國玉米年消費量在1.5億噸左右,國內玉米產量基本也保持在這一水平。今年國內玉米生產又獲得了豐收,國家玉米庫存充裕,因此,總體來看進口的數量不多,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並不大,主要是起到一些調劑作用。 當前,玉米進口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並不是國家需要進口玉米來保障國內市場供應。玉米經營企業是否會增加玉米進口,主要取決於企業經營的需要和市場價格。 增強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 問:面對當前國內外的糧食形勢,國家糧食局接下來會採取哪些措施來穩定調控目標? 曾麗瑛:一是積極抓好秋糧收購工作,落實好最低收購價等政策,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二是貫徹落實好相關政策,規范糧食市場秩序,保持糧食價格基本穩定;三是繼續做好政策性糧食的銷售工作,繼續分期分批安排政策性糧食競價銷售,並適時調整銷售品種、數量和底價,保證供應,穩定市場價格;四是加強儲備管理和應急保障工作,切實增強國家宏觀調控能力和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五是加強產銷合作,指導銷區有序做好到產區采購工作,優化庫存地區布局,促進區域平衡;六是完善糧食市場監測和信息發布體系,擴大監測范圍,適時調整監測頻率,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加強信息引導,穩定市場預期。 問:如何評價當前中國糧食期貨市場的發展,期貨在穩定糧價方面能夠發揮什麼作用? 曾麗瑛:中國期貨市場走到這一步不容易。做期貨交易一般有兩個作用,鎖定風險和套期保值,在規范的期貨市場能夠發現價格。美國的農場主基本上都去套期保值,所以他們的期貨價格能夠反映出現貨價格的趨勢。而中國由於農戶生產規模較小,很少有農民去套期保值、鎖定風險。 我國糧食期貨市場參與度還不夠,發展潛力還很大。隨著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我國糧食期貨市場在促進農民增收、糧食產業發展、服務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等方面也將發揮更大作用
『捌』 95.糧食可以在收割前在期貨市場進行交易。
題目的例子是說,充分的潮濕對生長有利,產量增加價格就會下跌。D的選項表達的意思是並不是一潮濕就有利,而是在關鍵時間內要有一定濕度。就是說,充分的潮濕雨水充足在大部分時間內並不能說明豐產,也就是說期貨價格不會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