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羅平乾薑塊期貨價格走向如何
❶ 生薑價格走向
2007年生薑價格走向--全年低迷,無望擺脫;2006年是低谷,2007年估計也不會有什麼起色。
參考自:http://www.zgjw.net/中國姜網
第一、國內市場分析:
2006年10月下旬,已到生薑收獲期,筆者看到外地人來(山東)收購生薑,每公斤統購價僅1元左右。經了解,今年生薑的市場價大抵如此。
山東的生薑價格受北京需求的影響較大:
經北京市農業局信息中心統計,元旦以來,生薑的價格就一直較低,目前市場上生薑的價格創下最低水平。生薑的市場價1.1元/500克。
據來自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中心的消息,12月2日,生薑的上市量達到35萬公斤,價格在0.8元/500克至0.7元/500克。角門、天陶、洋橋、大紅門等地菜市場,市場上生薑的價格最高達1.4元/500克,大部分在1.1元/500克至1.2元/500克。
第二、國際市場生薑價格
國際上每公斤淹漬姜、保鮮姜收購價分別為2.8元RMB和2.4元RMB;
第三、生薑市場大盤分析
生薑市場低迷 發展宜謹慎
經過前幾年的高峰期後,我國生薑2006年下半年每公斤收購價已降至0.8元~1.2元。其市場低迷、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供求失衡 2006年,我國生薑種植面積近11萬公頃,按2年生隔年採挖計算,年可採挖近6.3萬公頃,以每公頃產鮮姜2.25萬公斤計算,可獲鮮姜170萬噸,摺合干黃姜52萬噸,可生產皂素1萬噸以上。而皂素國內需求量為1600噸~1800噸,國際市場需求量為3600噸~3800噸。世界上產黃姜的國家有中國、越南、墨西哥等,僅中國一家產皂素已經超過了世界皂素需求總量。估計在近一二年內,很難改變這一供大於求的狀況,並將引發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生薑價格下跌,種植生薑的效益下降。
2.生薑加工產品較單一 我國生薑加工企業僅能生產皂素、雙烯等幾個品種,生薑利用率低,產業鏈太短,且小規模企業多,只能生產中間體產品。德國先令公司已掌握合成雙烯技術,這勢必大大減少皂素、雙烯等激素葯物中間體原料的需求量,從而影響生薑市場的國際供求關系。
3.人為炒作 前幾年,由於人為炒作,使生薑種植過熱,種價抬高,導致生薑市場價格大大超過其實際價值,形成一種市場繁榮的假象,最後結果是「種的時候是寶,種出來之後是草」。
生薑是較好的葯用植物,從其地下根莖中提取的薯蕷皂素是醫葯工業合成激素的重要原材料,可以生產多種激素類葯物。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激素類葯物開發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生薑開發前景依然被人們看好。通過市場的「冷」處理後,很大一部分姜農將退出生薑市場。根據市場分析預測,生薑生產從高潮進入低谷再到下一個高潮來臨一般需要四五年時間,2004年~2006年是低谷,2007年估計不會有什麼起色。
對現有姜地要加大培管力度,做好開溝排水、防病治蟲、施肥除草等工作。堅持科學布局,宜姜則姜,不要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在排水不暢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塊不要種植黃姜。姜地還可套種玉米等旱糧作物,每667平方米能新增收入400多元,以實現以糧補姜。
乾薑價格略有上揚空間
乾薑,別名白姜、川姜、淡乾薑、粉姜。它主產四川的犍為、宜賓、雙流,貴州的興義、安順、長順,雲南的文山,陝西的漢中,浙江的臨海,安徽的阜南,其次在廣東、山東、雲南、湖北亦產。
近日乾薑源源不斷從產區陸續運回葯市,從主產區反饋的信息顯示,產區今冬貨源仍顯不足。前去產區吸納乾薑客商絡繹不絕,不等烘全乾就被搶購一空,大貨供求趨緊,求購者眾多,需求量大。雖然新貨上市價格不降反升,已經升至8.8~9。6元/kg,盡管價格上揚,但投交量不減,導致乾薑由平轉暢,爭相搶購。乾薑價格上揚有三種原因:
一、社會用量日益擴大
前幾年由於生薑的價格偏低,在農貿市場僅1~2元/kg,造成生薑對乾薑價格沖擊的局面,導致乾薑價格在5~7元/kg徘徊。無論在南方,還是在北方的乾薑主產區,姜農種植乾薑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挫傷,乾薑產量急劇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用量的逐步提高,乾薑又有出頭之日,價格略微抬頭。特別是2004年以後,調料廠、方便麵廠遍地開花,社會需求量直線上升。葯用量由2000年代初期的200萬kg猛升為目前的260萬kg以上。食用量多用於加工調料粉面、火鍋調料、方便麵調料包以及十三香之類品種,加上食品行業的乾薑出口,食用量高於葯用,估計在320萬kg以上。
二、產區葯市庫存空虛
今冬乾薑貨源不足原因有二:一為姜農承包地有限,直接制約著乾薑的擴種,影響產量的提高。二是姜農把鮮姜預留作明年的種苗,擴大種植或者出售。在亳州、安國等葯市新貨上市之前,乾薑的庫存量略顯不足。
三、乾薑出口轉暢,銷量平穩
國際市場銷量平穩,尤其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國。根據產區乾薑價格行情走勢和葯市供需實際情況判斷,估計乾薑在2006冬2007年春價格會有小幅度上揚的空間。
❷ 期貨價格如何換算現價
期貨與現貨價格只能參考換算。除非交割月.
❸ 姜會詐騙 期貨都是騙人的。最後 鞋錢倆空
期貨 股票等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都如擊鼓傳花的游戲 不是騙人 你所賺的就是別人虧的 有風險需謹慎!
❹ 有人說期貨價格會向現貨價格傳導,但有人說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相互影響的,這個具體關系是如何的
期貨價格是指未來預期的價格,現貨價格是指現在當前的價格,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相互會影響,期貨價格是未來的現貨價格的參照價,兩個價格的方向趨勢是一致的!
❺ 期貨到交割月份價格走向是不是越來越小,還是越來越大
要看具體情況的。反正到了交割月,交易的人就會偏少了。一般就是平倉或者等著交割。如果價格較高,一般會選擇平倉,那麼價格會有一定的降低。價格偏低的話,一般持倉的會選擇交割,那麼交易量就會很少了,價格也不會怎麼變化。
❻ 乾薑價格
零售3-4塊
❼ 怎麼在期貨中看現貨的價格趨勢
期貨與現貨從理論上來說,二者的價格會在當前月份走向重合,所以如果你真要看通過期貨看現貨的話,就看看當前月份的就是了。
期貨由於交割月份不同而有相應的代碼,滬鋁1001指的是上海期貨交易的鋁期貨,其交割月份在2010年1月份。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呢,因為是倫敦鎳屬於國際性質的話,其實真的是超前或者滯後都可能的,不大好給你下定論。
❽ 如何利用期貨價格的開盤價來判斷趨勢
如果我們要進行期貨市場的分析,首先我們就要弄清楚什麼是期貨分析。江恩認為期貨市場分析應該分為三個方面:1行情趨勢分析,價格走勢判斷。2、基本面的分析:通過分析商品本身價值的分析來判斷未來價格的走勢。3、技術面分析:通過市場本身的分析來判斷價格走勢。基本面的分析基本面的分析就是解決市場的方向問題、中長期趨勢問題,它的主要依據就是價值規律和供求關系規律。這種分析方法注重的有政治、經濟、法律、法規的實施還有商品的生產量和消費量等因素對商品的供求關系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首先我們來熟悉什麼是供求關系。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此它的價格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供大於求價格就下跌,供小於求價格就上漲。在期貨市場上,價格還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隨著經濟因素的改變,期貨價格會有上漲和下跌的變化。當然還有政策的影響因素存在。各國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都會對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因素。同時季節的改變也會對市場價格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在農產品市場上表現得很尤其突出。心理因素的影響我們所說的心理因素就是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氣。如果大多數投資者看好某個商品就算是沒有任何的利好消息,價格也會上漲。如果投資者已經很不看好某個商品,就算沒有利空消息價格還是會跌。還有很多投機商會利用投資者這種心理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會散布某些消息,然後認為的進行投機活動買進或者賣出,賺取利潤。技術面的分析通過對市場本身的分析來判斷價格的走勢。一般我們對這種趨勢理論有三種假設,他們分別是:1、市場行為反映一切。2、價格成趨勢變動。3、歷史會重演。這么說的原因是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商品的價格因素又是由各種合理與非合理的因素決定的。忽略價格微小的變化那麼價格就會在一段時間內產生出一定的變化趨勢。如果覺得有用希望採納!謝謝!
❾ 現在生薑市場行情
今年的大姜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寫出來只是希望大家做個參考,互相交流,沒有其他的意思。存貨也就和炒股票、期貨一樣。也是驗證個人對於市場判斷力的一種方法。現在的黃姜較貴,因為收獲的新姜要儲存2個月以上才能夠加工銷售,我個人認為新姜上市後,黃姜的價格會有回落。國際市場的生薑價格也會有回落的,但是 2010年總的大勢是呈上漲的狀態。根據我的了解今年日本的生薑面積有所擴大,但是與往年相比不會數量上有很多的增加的。 根據自2009年9月中旬以後到現在新姜市場的發展情況和趨勢來看,新季節的生薑原料形勢非常嚴峻。1、中國出產生薑的地方主要是河北的秦皇島、唐山;遼寧的綏中、蓋縣、山東省這三個地方。2、河北省和遼寧省的種姜習慣是每年5月份從山東買姜種運輸到本地後種植,然後9月下旬收獲後全部銷售市場,多數銷售至山東省生薑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因為他們那裡冬季很冷,不具備倉儲生薑的條件和習慣(生薑儲存要求12-15度)。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2009年這兩個地方的生薑面積減少50%以上3、因為受前年(2007年)、去年(2008年)生薑價格便宜的影響,山東的農民種植生薑的積極性大大受挫,尤其是2008年生薑收獲時市場原料價格在 1-1.2元/KG,2009年4-5月份,生薑價格是1.4-1.6元/KG,這個價格對於種姜的農民來說是不賺錢甚至於賠錢的。所以等2009年4月份生薑種植時面積就大大減少了,很多改種了小麥、大蔥等其他農作物。而2009年生薑的價格是從7月中旬以後才開始逐漸上漲的,那時想再擴大種植生薑面積已經過了季節。山東生薑面積2009年實際減少30%左右。4、2009年的生薑出現了一個普遍長勢不好的現象,病死、旱死的現象很多,即便是農民自己種植的生薑,長勢和產量都遠遠低於往年,去年能產6T/畝的,今年只產4-5T左右,這樣山東的生薑畝產量又有10%的減產5、因為2009年自7月下旬生薑原料開始上漲以來,價格達到現在的4.6-4.8元/KG,農民以及工廠的存貨全部銷售一空,也就是說不管是農民還是工廠2008年收獲的姜已經基本賣完,庫存已經沒有6、09年正在收獲的新姜剛上市價格是1、1元/500G,在一周時間內漲價到2.6-2.9元/KG,目前還有上漲的可能性7、09年生薑價格高,這樣2010年農民種植生薑的面積必然會擴大,面積擴大就需要姜種數量的增加,這樣2010年實際可用於市場銷售的生薑數又會減少。綜合上述原因,所以2010年姜的價格會很高。根據現有市場的預測2010年的姜將在3-5元/500G。以上資料供客戶參考,希望對他們的采購、加工能夠有所幫助。 世界上的生薑產地主要是中國、泰國、巴西和日本的高知縣。對於中國生薑價格影響最大的主要是日本高知的生薑種植面積和產量。泰國的姜時間較短,不能進行全年的儲存,沒有太大的競爭力。巴西的姜能夠影響美國和歐洲市場的姜價格。對於生薑的行情還是要多了解一下這些生薑產地的情況。另外H1N1流感對生薑也有影響吧,生薑多吃是能夠預防流感的
希望採納
❿ 請問干黃姜的價格如何
黃姜市場低迷 發展宜謹慎
經過前幾年的高峰期後,我地黃姜2004年下半年每公斤干品收購價已降至0.6元~0.8元。其市場低迷、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供求失衡 2001年,我國黃姜種植面積近7萬公頃,按2年生隔年採挖計算,年可採挖近3.5萬公頃,以每公頃產鮮姜2.25萬公斤計算,可獲鮮姜75萬噸,摺合干黃姜22.5萬噸,可生產皂素4500噸。而皂素國內需求量為1600噸~1800噸,國際市場需求量為3600噸~3800噸。世界上產黃姜的國家有中國、越南、墨西哥等,僅中國一家產皂素已經超過了世界皂素需求總量。估計在近一二年內,很難改變這一供大於求的狀況,並將引發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黃姜價格下跌,種植黃姜的效益下降。
2.黃姜加工產品較單一 我國黃姜加工企業僅能生產皂素、雙烯等幾個品種,黃姜利用率低,產業鏈太短,且小規模企業多,只能生產中間體產品。德國先令公司已掌握合成雙烯技術,這勢必大大減少皂素、雙烯等激素葯物中間體原料的需求量,從而影響黃姜市場的國際供求關系。
3.人為炒作 前幾年,由於人為炒作,使黃姜種植過熱,種價抬高,導致黃姜市場價格大大超過其實際價值,形成一種市場繁榮的假象,最後結果是「種的時候是寶,種出來之後是草」。
黃姜是較好的葯用植物,從其地下根莖中提取的薯蕷皂素是醫葯工業合成激素的重要原材料,可以生產多種激素類葯物。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激素類葯物開發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黃姜開發前景依然被人們看好。通過市場的「冷」處理後,很大一部分姜農將退出黃姜市場。根據市場分析預測,黃姜生產從高潮進入低谷再到下一個高潮來臨一般需要四五年時間,2002年~2005年是低谷,2006年估計會有起色。
對現有姜地要加大培管力度,做好開溝排水、防病治蟲、施肥除草等工作。堅持科學布局,宜姜則姜,不要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在排水不暢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塊不要種植黃姜。姜地還可套種玉米等旱糧作物,每667平方米能新增收入400多元,以實現以糧補姜。
乾薑價格有上揚空間
乾薑,別名白姜、川姜、淡乾薑、粉姜。它主產四川的犍為、宜賓、雙流,貴州的興義、安順、長順,雲南的文山,陝西的漢中,浙江的臨海,安徽的阜南,其次在廣東、山東、雲南、湖北亦產。
近日乾薑源源不斷從產區陸續運回葯市,從主產區反饋的信息顯示,產區今冬貨源仍顯不足。前去產區吸納乾薑客商絡繹不絕,不等烘全乾就被搶購一空,大貨供求趨緊,求購者眾多,需求量大。雖然新貨上市價格不降反升,由產新前的11~12元/kg,升為目前的16~19元/kg,盡管價格上揚,但投交量不減,導致乾薑由平轉暢,爭相搶購。乾薑價格上揚有三種原因:
一、社會用量日益擴大
前幾年由於生薑的價格偏低,在農貿市場僅2~3元/kg,造成生薑對乾薑價格沖擊的局面,導致乾薑價格在5~7元/kg徘徊。無論在南方,還是在北方的乾薑主產區,姜農種植乾薑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挫傷,乾薑產量急劇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用量的逐步提高,乾薑又有出頭之日,價格略微抬頭。特別是2000年以後,調料廠、方便麵廠遍地開花,社會需求量直線上升。葯用量由80年代中期的120~150萬kg猛升為目前的200萬kg以上。食用量多用於加工調料粉面、火鍋調料、方便麵調料包以及十三香之類品種,加上食品行業的乾薑出口,食用量高於葯用,估計在300萬kg以上。
二、產區葯市庫存空虛
由於去年乾薑價格在11~13元kg,這個價位是歷年最高的。產區的姜農見價格高,怕以後價格回落。紛紛出售手中的乾薑。在2004冬乾薑產新前夕,姜農手中存貨為零。新貨上市後,各產區貨源供求趨緊,求購者眾多。今冬乾薑貨源不足原因有二:一為姜農承包地有限,直接制約著乾薑的擴種,影響產量的提高。二是姜農把鮮姜預留作明年的種苗,擴大種植或者出售。在亳州、安國等葯市新貨上市之前,乾薑的庫存量微乎其微。僅2003年春季就有幾家調料廠、食品廠等單位,在葯市吸納乾薑大貨,需求量之大,庫存足以見底。
三、乾薑出口轉暢,銷量突飛猛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調料進入千家萬戶,用量猛增,而國際市場更廣闊,尤其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國,乾薑需要量銳增,為加工調料姜粉和乾薑提取物之用,我國進口量迅猛增加,結束了90年代末期出口徘徊不前的局面。
綜上所述,乾薑(片)貨源供求趨緊,貨源明顯不足,產區價格上浮,葯市價格上升。社會需求量在葯用、食用上突飛猛進,日益銳增,產區葯市庫存非常薄弱。根據產區乾薑價格行情走勢和葯市供需實際情況判斷,估計乾薑在2004冬2005年春價格仍有上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