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場行情 »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中國期貨市場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中國期貨市場

發布時間: 2021-05-24 18:33:12

㈠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簡介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前蘇聯學者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在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存在著45~60年的長期波動。這種長期波動被人們稱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這里把科學技術體系劃分為科學原理、技術原理和應用技術三個層次。在這三個層次的關繫上,科學原理的發展決定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不可能超越科學原理決定的限度;同樣地,技術原理的發展決定應用技術的發展,而應用技術的發展又受到技術原理的限制。在科學原理的發展促進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促進應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原理和應用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科學原理的發展。一定的技術原理在它的潛力基本得到發揮、轉化為應用技術並物化為生產力以後,這一定的技術原理就會面臨突破。技術原理的突破是以它轉化的應用技術及物化的生產力為基礎、並以一定的科學原理為前提的。同樣地,科學原理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定的科學原理在它的潛力基本發揮並轉化為技術原理、應用技術和物化為生產力以後,也會面臨突破,這種突破也是以它轉化的技術原理、應用技術和物化的生產力為基礎的。 因此,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個辯證地自我否定的過程。這種自我否定的力量是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蓄積起來的,是一個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的過程。德國學者傑哈德·門施「在70年代研究了110種技術創新,通過統計創新時間(最初商業化時間),畫出了創新發生時間——創新頻率曲線,結果曲線呈波浪形的長期波動趨勢。曲線表明18世紀60年代,,1825年、1885年和1925年這4個技術創新的高峰時刻正是世界性經濟蕭條的中期。因此,他得出結論,經濟蕭條是技術創新迸發的前提,技術創新的結果是表現為經濟增長。」英國學者弗利曼根據1920~1970年62項創新的發明時間和大規模商業應用時間得出結論:技術創新是按技術體系進行的,新技術體系中的各項技術在各自產業中的份額按S形曲線增長。所以,整個新技術體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表現各種技術的S形曲線的迭加⑧。他們的研究結論從應用技術和物化生產力方面反映了科學技術體系的辯證發展過程。

㈡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提出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周期性波動的理論。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美國發表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中首先提出。
他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100多年的批發價格水平、利率、工資、對外貿易等36個系列統計項目的加工分析,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可能存在3個長波:
(1)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60年;
(2)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為24年,下降為23年,共47年;
(3)從1896年起,上升24年,1920年以後是下降趨勢。全過程為140年,包括了兩個半的長周期,顯示出經濟發展中平均為50-60年一個周期的長期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認為,生產技術的變革、戰爭和革命、新市場的開發、金礦的發現、黃金產量和儲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導致長波運動的根本原因。例如,新市場的擴大一般不會引起長時期的經濟高漲,相反,經濟高漲會使擴大新市場成為可能和必要。技術的新發現一般出現在長周期的下降階段,這些新發現只會在下一個大的上升階段開始時被大規模地應用。由於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在擴大經濟實力方面引起高度緊張的局勢,因此,它又是挑起戰爭和革命的主要因素。康德拉季耶夫認為,長波產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實質固有的那些東西,尤其與資本積累密切相關。

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詮釋

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imitrievich Kondratiev,1892—1941)是十月革命前後都很活躍的俄國學者,作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他的聲譽主要來自長波理論。所謂「長波」指的是經濟成長過程中上升與衰退交替出現的一種周期性波動。由於康德拉季耶夫觀察到的周期比人們觀察到的另外兩種經濟波動的周期「尤格拉周期」和「基欽周期」明顯要長,所以被叫做長波或者長周期。

㈣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其次

長周期最多隻可能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經濟中存在,人們已經觀察到,不同國家的長周期的步調並不一致,那麼,可以想像,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這些國家間的經濟往來必然會增多,產品、服務和生產要素會不斷越過國界流動,使得這些國家的長周期的步調趨向一致,但這一趨向一致的過程又會被下一次技術革命的浪潮打破,因為技術革命最先會在一個國家出現,然後才向其他國家擴散。所以說,在大量的周期性因素和非周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可能存在一個穩定的長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只考察了兩個半長周期,到今天人們見到的也不過4個長周期,如果說還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長周期,則完全可能是一種巧合;最後,因為周期性經濟波動的一個指標是價格水平的波動,從理論上講,如果存在周期性的波動,那麼這種波動也一定是不可預測的,正如企圖預測股票市場走勢的各種波浪理論一樣,一旦人們知道了這一周期性的波動,人們就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各種各樣的套利活動,最終完全化解掉預測中的波動。

㈤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介紹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周期性波動的理論。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美國發表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中首先提出。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來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生產力發展的周期。這種生產力發展的周期是由科學技術發展的周期決定的。科學技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對這個體系進行適當的劃分是分析的出發點。

㈥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什麼

長周期或長波是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種為期50-60年的經濟周期。

該周期理論認為,從18世紀末期以後,經歷了三個長周期。

第一個長周期從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

第二個長周期從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為24年,下降部分為23 年,共47年。

第三個長周期從1896年起,上升部分為24年,1920年以後進入下降期。

強調用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原因而非外來得偶發因素解釋長波起因,將經濟長波歸因於主要固定資本產品的更新換代引起的經濟平衡的破壞與恢復。

(6)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中國期貨市場擴展閱讀:

影響

新古典經濟學家多半不承認長波理論,然而長波是許多非正統經濟學理論的基石,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亦奠基於此。即使在認可長波的經濟學家中,對長波的起因、開始年代、及各次長波的劃分問題,都沒有定論。一些批評者因此認為:所謂「長波」只是強加於大量統計資料上的概念。

不過多數長波理論學者同意:自工業革命以後,已經歷了五個長波,而第六個長波即將展開。在熊彼得的理論框架下,這五個長波分別是:

1、工業革命(1771年)

2、蒸汽機與鐵路時代(1829年)

3、鋼鐵、電力與重工程時代(1875年)

4、石油、汽車與量產時代(1908年)

5、資訊與通信時代(1971年)

㈦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定義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前蘇聯學者康德拉季耶夫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100多年的批發價格水平、利率、工資、對外貿易等36 個系列統計項目的加工分析,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可能存在3個長波: (1)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60年; (2)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為24年,下降為23年,共47年; (3)從1896年起,上升24年,1920年以後是下降趨勢。全過程為140年,包括了兩個半的長周期,顯示出經濟發展中平均為50-60年一個周期的長期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認為,生產技術的變革、戰爭和革命、新市場的開發、金礦的發現、黃金產量和儲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導致長波運動的根本原因。例如,新市場的擴大一般不會引起長時期的經濟高漲,相反,經濟高漲會使擴大新市場成為可能和必要。技術的新發現一般出現在長周期的下降階段,這些新發現只會在下一個大的上升階段開始時被大規模地應用。由於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在擴大經濟實力方面引起高度緊張的局勢,因此,它又是挑起戰爭和革命的主要因素。康德拉季耶夫認為,長波產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實質固有的那些東西,尤其與資本積累密切相關。

㈧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出現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最早見於1919— 1920年完成(1922年出版)的《戰時及戰後時期世界經濟及其波動》一書,此後,關於長波理論他又先後發表了《經濟生活中的長波》(1925年)和《大經濟周期》(1928年)等論著。在這些論著中,他分析了英、法、美、德以及世界經濟的大量統計數據,發現發達商品經濟中存在著為期54年的周期性波動。按他的研究,世界經濟中的第一次長波從18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至1810—1817年為上升期,1810—1817年至1844— 1851年為衰落期;第二次長波開始於1844—1851年,從那時起到1870—1875年為上升期,1870—1875年至1890—1896年為衰落期;第三次長波開始於1890—1896年,至1915—1920年為上升期,而衰落期則開始於1914—1920年間,到他著書之時第三次長波的衰落期仍在繼續。在50年左右的周期中,一般說頭15年是衰退期;接著20年是大量再投資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採用,經濟發展快,顯示出一派興旺景象;其後 10年是過度建設期,過度建設的結果是5~10年的混亂期,從而導致下一次大衰退的出現。熊彼特等人後來繼承和發展了長波理論,並重新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三次長周期的起止時間。熊彼特在1934年英譯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對三次長周期的分期為:
(1) 「長波」I—— 從大約1783年到1842年,是所謂「產業革命時期」,這個周期的基本特徵是手工製造或工場製造的蒸汽機逐步推廣到一切工業部門和工業國家。
(2) 「長波」II—— 從1842年到1897年,是所謂「蒸汽和鋼鐵時代」或「鐵路化時代」,其特徵是機器製造的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機,並得到普及。
(3) 「長波」IlI—— 從1897年開始(當時這個「長波」尚未最後結束),是所謂「電氣、化學和汽車時代」 ,其特徵是電動機和內燃機在一切工業部門中的普遍應用。

㈨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影響

在康德拉季耶夫以前,人們已經注意到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時段的繁榮與蕭條的交替存在著某種規律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經濟學家已經提出過長周期的設想。康德拉季耶夫的貢獻在於用大量經驗統計數據檢驗了長周期的設想,從而使之成為了一種比較系統的周期理論。因此,1939年經由熊彼特提議,世界經濟學界都接受了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這一術語指稱經濟成長過程中長時段的波動。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