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期貨實時行情
⑴ 哪裡有賣棉籽油
棉籽可以加工成食用油,80年代我國主要食用油,因加工需添加白鹼所以現在不是市場的主流產品,加工成食用油剩下的棉餅是喂牛的上好飼料
⑵ 近期糧油市場行情。
油脂:
2007年4月以來,國內食用油脂市場價格出現了「成本拉動型」的大幅上漲行情,主要原因是:一是國外油脂期貨市場價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導致國內到港油脂成本大幅上漲。二是國內油菜籽生產減少,收購價格不斷攀高。三是國內豬肉價格漲至歷史新高,動物油脂的供應減少,支撐了食用油脂價格的上升。
最近,四級菜籽油價格批發價在8600-8700元/噸,棕櫚油的港口提貨價在7600-7700元/噸,分別比5月底上漲了700元、100元。(期間,本地四級菜籽油批發價格沖高到9100元/噸;港口棕櫚油批發價格沖高到8000元/噸。)國內油菜籽收購價高開高走,標准籽進廠價從160元/50 公斤上升至195元/50公斤,已達歷史較高價位。
近期,國內油脂市場行情因國際期、現貨市場行情的有所下跌,國內市場看多人氣有所動搖。從數量上分析,由於國內港口棕櫚油成品數量較大,(如張家港碼頭有10萬噸庫存),國內油脂價格呈現高位整理且有調整趨勢。
小麥:
新小麥上市期間,國內小麥市場出現階段性供大於求格局,價格回調。六月份,國內麵粉市場需求不旺,部分企業開工不足,小麥消耗明顯降低,06年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成交量下降,市場觀望氣氛較濃,市場小麥價格受到抑制,7月2號,安徽省糧食批發市場06年白小麥成交價為1510 元/噸,紅小麥成交價為1448元/噸,成交率在20%左右。但是,從07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在6個小麥主產省啟動的情況看,綜合了解各方情況,今年新麥收購市場的呈現 「兩個高於」,一是今年小麥的收購價格水平總體高於去年同期;二是其他市場主體收購積極性高於去年。總體特點是收購價格高開高走,07年新產小麥收購價格均較前期有所走高。從全國看,目前主產地,河南地區標准普通中等混合小麥收購價為不低於1380元/噸,;河北地區新麥(白)收購價已普遍高於最低收購價,穩定在1460元 /噸左右;山東地區目前小麥市場價為1500元/噸左右,已高出最低收購價;從我省看,小麥收購價格在1380元/噸~1440元/噸之間,價格堅挺。從本地看,我市二等小麥(71元/50公斤小麥收購價)佔40%以上。從近期成品價格上看,浙江杭州、湖州、嘉興以及我市特一粉、特二粉的價格均有所上漲。本地特一粉、特二粉的價格分別是106元/50公斤、99元/50公斤,比上月同期上漲了1元左右。
稻米:
上周(6月23日-6月29日),最低收購價稻穀競價銷售成交情況依然較好,2006年產中晚秈稻需求強勁。受此帶動,國內稻米市場行情繼續保持堅挺態勢。國內稻米價格呈現持續穩中略升的行情,從全國看,東北粳稻收購價1720元/噸,較前期上漲40元/噸;西部標一晚粳米批發價3060元/噸,上漲 10元/噸;南方晚秈稻收購價1660元/噸,上漲30元/噸,標一晚秈米批發價2780元/噸,上漲20元/噸,浙江衢州中等早秈稻出庫價1540元/ 噸,上漲10元/噸;中部湖北省標一早秈米批發價2280元/噸,上漲20元/噸。本地市場,大眾粳米價格尚不穩定,最高時(6月中旬)達132元/50 公斤,近期又回落到126元/50公斤,粳谷一度上沖95元/50公斤,現在又回落至93元/50公斤左右。
從目前掌握的有關資料分析,我們認為國內稻米價格後市是看好的,特別是粳稻米。主要原因是:
一、供給偏緊的狀態已經顯現。一是前期高水分稻穀出庫量較大,供給壓力逐漸緩解;二是東北產區大部分地區農戶手中余糧已經不多,剩餘的品質一般較好,農民、企業惜售的心理趨強;三是市場適銷對路的優質大米存量不斷下降,可供給貨源不斷減少,貨源緊張價格堅挺。
二、市場心態趨強。一方面,受存量下降,供給趨緊,需求轉好惜別的影響,市場看漲心態增強;二方面,北方粳稻行情底部回升上漲,南方秈稻穩中有升,增強了市場看漲心理;三方面,南方市場正值青黃不接時期,市場購銷相對活躍;四方面,禽畜產品價格上漲,整體物價形勢提升,拉動糧食價格相應提高。
三、今年稻米生產形勢尚不明朗。一是南方早稻面積增加,但洪澇災害較重;二是北方粳稻面積下降,且播種季節有所推遲。因此,07年稻穀生產形勢尚不能確定。
目前,粳稻米市場已進入青黃不接的時期,經過半年多的消耗,市場供應數量已相對有限,優質粳稻更是少之又少,未來一段時期,國內粳稻米市場價格仍有望上漲,但受拍賣、國家政策等因素影響,續漲動力尚不明顯。
⑶ 豆油期貨價格行情受什麼影響最大
(一)豆油的供應情況
1、大豆供應量:豆油作為大豆加工的下游產品,大豆供應量的多寡直接決定著豆油的供應量,正常的情況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豆油供應量的增加。大豆的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國產大豆,另一部分是進口大豆。
(1)國產大豆供應情況。我國的東北及黃淮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收獲季節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獲後的幾個月是大豆供應的集中期。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於壓榨。
(2)國際市場供應情況。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近年來我國每年從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進口的大豆都超過2,000萬噸。
2、豆油產量:豆油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講,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豆油的產量與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向關系,豆油產量增加,價格相對較低;豆油產量減少,價格相對較高。
3、豆油進出口量: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豆油的消費量逐年增加,其進口數量也逐年抬高,豆油進口量的變化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2006年以後,隨著進口豆油配額的取消,國內外豆油市場將融為一體。這樣,豆油進口數量的多少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強。
4、豆油庫存:豆油庫存是構成供給量的重要部分,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在多數情況下,庫存短缺則價格上漲,庫存充裕則價格下降。由於豆油具有不易長期保存的特點,一旦豆油庫存增加,豆油價格往往會走低。
(二)豆油的消費情況
1、國內需求狀況:我國是一個豆油消費大國。近年來,國內豆油消費高速增長,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長速度。
2、餐飲行業景氣狀況:目前,我國植物油生產和消費位居全球前列。近年來,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數不斷增加,餐飲行業的景氣狀況對豆油需求的影響非常明顯。
(三)相關商品、替代商品的價格
1、大豆價格:大豆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豆油的生產成本。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型壓榨企業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使得進口大豆的壓榨數量遠遠超過國產大豆的壓榨數量。從而使豆油價格越來越多地受到進口大豆價格的影響。大豆壓榨效益是決定豆油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廠的壓榨效益一直低迷,那麼,一些廠家將會停產,從而減少豆油的市場供應量。
2、豆油與豆粕的比價關系:豆油是大豆的下游產品,每噸大豆可以壓榨出大約0.18噸的豆油和0.8噸的豆粕。豆油與豆粕的價格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根據多年的經驗,多數情況下豆粕價格高漲的時候,豆油價格會出現下跌;豆粕出現滯銷的時候,大豆加工廠會降低開工率,豆油產量就會減少,豆油價格往往會上漲。
3、豆油替代品的價格:豆油價格除了與大豆和豆粕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之外,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對豆油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豆油價格過高,精煉油廠或者用油企業往往會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從而導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價格回落。
(四)農業、貿易和食品政策的影響
1、農業政策:國家的農業政策往往會影響到農民對種植品種的選擇。如近年來國家通過調整相關產業政策引導農民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從而直接增加了國產大豆產量。2004年5月1日以後,我國實行了新的植物油標准,提高了對植物油的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要求,新增了過氧化值和溶劑殘留指標檢驗。這些政策對豆油價格都構成了一定的影響。
2、進出口貿易政策:從歷年的情況看,國家進出口貿易政策的改變對於我國豆油進出口總量有著較大的影響。例如:1994年國家稅務總局對進口豆油關稅稅率進行調整,關稅稅率從20%調減至13%,同時花生油、棕櫚油等其他植物油的關稅稅率也出現不同程度下調,導致了豆油等植物油進口量大增,豆油的供應量快速增加。
3、食品政策:近幾年,隨著禽流感、瘋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繼發生以及考慮到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了新的食品政策。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過對食品、餐飲行業的影響進而影響了豆油的消費需求。
⑷ 請問你知道棉籽油的壓榨工藝嗎
你好
棉籽除了榨油外還有百分之十幾的棉絨,棉子殼,和棉粕。這些你都沒算啊,這些也是錢啊!
⑸ 棉籽油的優缺點
一、棉籽油的優點:
棉油有治療潰瘍的作用。民間驗方,相傳:冀中有乳兒,患口潰,日夜啼,不進食。親急遍求醫,然效不佳。有荷擔賣油翁知,取擔中清油{黒棉油}一蠱,矚以新棉醮之,日拭兒患處數次。當日兒啼竟減,似有效。經日油未完而兒已愈,一時傳為佳話。人視翁油為神物,爭相賣食。
含有亞油酸甘油酸較多。人食用後,油降低膽固醇及軟化血管的作用,現在我國及世界有關國家已把精煉棉籽油列為主要食用油之一。
二、棉籽油缺點:
就是太貴,而且工藝復雜,口感沒有普通食用油好。
此外棉籽油最主要的危害在於它含有棉酚! 棉酚攝入過多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
⑹ 如何從商品期貨交易中獲利的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導言
第1章 商品交易中成功的基礎
1.1 成功的條件
1.2 應當知道的關於商品交易的事實
1.3 商品市場事先預期了未來事件的影響
1.4 人的因素是最大的弱點
1.5 為何要保存價格記錄
1.6 為什麼導致繁榮和戰爭
1.7 流行的交易價格
1.8 如何挑選會領跌或領漲的商品
1.9 頂部或底部的形態
1.10 商品的政府調控
1.11 成交量
1.12 市場何時處於最強或最弱的位置
1.13 商品交易所的有效服務
1.14 交易如何達成並結束
第2章 形態解讀
2.1 確定商品趨勢的規則
2.2 需要的本金
2.3 使用何種走勢圖
2.4 大趨勢和小趨勢
2.5 價格說明了趨勢
2.6 最高賣出價、最低賣出價和價格變動范圍的百分比
2.7 底部預測未來的頂部
2.8 最高價和最低價的整數百分比
2.9 頂部預測未來的底部或者低位
2.10 阻力位
2.11 波動區間
2.12 最高賣出價
2.13 50%,點或半路點
2.14 下一個阻力位
2.15 確定買入點的規則
2.16 確定賣出點的規則
2.17 頂部和底部意味著什麼
2.18 28條有價值的規則
2.19 頂部和底部
2.20 頂部形態和底部形態
2.21 市場大行情的段落
2.22 怎樣使用空間變動確定大勢的轉變
2.23 當價格上漲超過老頂部時商品會下降到頂部以下多遠
2.24 為什麼商品價格高位急走、低位緩行
2.25 熊市中小麥價格在老底部下能走多遠
2.26 快速漲跌幅度超過5~7美分或者10~12美分
2.27 怎樣獲利最大
第3章 預測商品價格運動
3.1 重要的時間周期
3.2 注意趨勢改變的重要日期
3.3 怎樣劃分年度時間段
3.4 積累和派發所需時間
3.5 如何根據開盤價和收盤價判斷趨勢的首次改變
3.6 商品的交易量
3.7 通過交易量判斷頂點的法則
第4章 穀物的時間期限、阻力位和交易案例
4.1 小麥
4.2 大豆
4.3 玉米
4.4 黑麥
4.5 燕麥
4.6 大麥期貨
4.7 豬油
4.8 棉花交易
4.9 棉花的賣出量:1941年2月到1941年11月10日
4.10 美國棉花的收成
4.11 棉花從最高價到最低價擺動的時間跨度
4.12 棉籽油
4.13 黃油
4.14 可可豆期貨
4.15 咖啡期貨
4.16 雞蛋
4.17 皮革
4.18 黑胡椒期貨
4.19 土豆
4.20 橡膠期貨
4.21 絲綢期貨
4.22 糖期貨
4.23 羊毛
4.24 結論
第5章 商品期貨交易中的新規則
5.1 短時間周期中快速運動調整市場狀態
5.2 時間趨勢轉變
5.3 正常的價格運動
5.4 正常的時間運動
5.5 時間周期
5.6 被壓倒的價格擺動
5.7 用做趨勢信號的價格
5.8 重要消息導致趨勢變化
5.9 最賺錢的擺動交易
5.10 擺動走勢圖
5.11 確定極限價格的三條規則
5.12 跳空與漲停日
5.13 商品的長期投資
5.14 結論
5.15 知識創造利潤
附錄
⑺ 豆油期貨價格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豆油的供應情況
1、大豆供應量:豆油作為大豆加工的下游產品,大豆供應量的多寡直接決定著豆油的供應量,正常的情況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豆油供應量的增加。大豆的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國產大豆,另一部分是進口大豆。
(1)國產大豆供應情況。我國的東北及黃淮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收獲季節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獲後的幾個月是大豆供應的集中期。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於壓榨。
(2)國際市場供應情況。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近年來我國每年從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進口的大豆都超過2,000萬噸。
2、豆油產量:豆油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講,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豆油的產量與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向關系,豆油產量增加,價格相對較低;豆油產量減少,價格相對較高。
3、豆油進出口量: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豆油的消費量逐年增加,其進口數量也逐年抬高,豆油進口量的變化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2006年以後,隨著進口豆油配額的取消,國內外豆油市場將融為一體。這樣,豆油進口數量的多少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強。
4、豆油庫存:豆油庫存是構成供給量的重要部分,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在多數情況下,庫存短缺則價格上漲,庫存充裕則價格下降。由於豆油具有不易長期保存的特點,一旦豆油庫存增加,豆油價格往往會走低。
(二)豆油的消費情況
1、國內需求狀況:我國是一個豆油消費大國。近年來,國內豆油消費高速增長,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長速度。
2、餐飲行業景氣狀況:目前,我國植物油生產和消費位居全球前列。近年來,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數不斷增加,餐飲行業的景氣狀況對豆油需求的影響非常明顯。
(三)相關商品、替代商品的價格
1、大豆價格:大豆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豆油的生產成本。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型壓榨企業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使得進口大豆的壓榨數量遠遠超過國產大豆的壓榨數量。從而使豆油價格越來越多地受到進口大豆價格的影響。大豆壓榨效益是決定豆油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廠的壓榨效益一直低迷,那麼,一些廠家將會停產,從而減少豆油的市場供應量。
2、豆油與豆粕的比價關系:豆油是大豆的下游產品,每噸大豆可以壓榨出大約0.18噸的豆油和0.8噸的豆粕。豆油與豆粕的價格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根據多年的經驗,多數情況下豆粕價格高漲的時候,豆油價格會出現下跌;豆粕出現滯銷的時候,大豆加工廠會降低開工率,豆油產量就會減少,豆油價格往往會上漲。
3、豆油替代品的價格:豆油價格除了與大豆和豆粕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之外,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對豆油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豆油價格過高,精煉油廠或者用油企業往往會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從而導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價格回落。
(四)農業、貿易和食品政策的影響
1、農業政策:國家的農業政策往往會影響到農民對種植品種的選擇。如近年來國家通過調整相關產業政策引導農民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從而直接增加了國產大豆產量。2004年5月1日以後,我國實行了新的植物油標准,提高了對植物油的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要求,新增了過氧化值和溶劑殘留指標檢驗。這些政策對豆油價格都構成了一定的影響。
2、進出口貿易政策:從歷年的情況看,國家進出口貿易政策的改變對於我國豆油進出口總量有著較大的影響。例如:1994年國家稅務總局對進口豆油關稅稅率進行調整,關稅稅率從20%調減至13%,同時花生油、棕櫚油等其他植物油的關稅稅率也出現不同程度下調,導致了豆油等植物油進口量大增,豆油的供應量快速增加。
3、食品政策:近幾年,隨著禽流感、瘋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繼發生以及考慮到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了新的食品政策。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過對食品、餐飲行業的影響進而影響了豆油的消費需求。
⑻ 為什麼食用油在下跌呢
進入4月份,國內油脂油料市場走勢呈現一種新氣象:豆粕、棉粕等粕類產品
一漲再漲,而豆油、棉籽油等食用油價格一再下跌,且較為明顯,受棕櫚油價格較
低和需求低迷影響,天津地區毛豆油最低成交價格已經到了5720-5730元/噸,山東
、華東、華南地區二級豆油也降到5750元/噸左右,國內大部分地區豆色拉價格多
降至6000元/噸以下;受豆油行情的打壓,棉籽油價格也有所下跌,湖北荊州地區
報價5600元/噸,河南新鄉地區5660元/噸,山東德州地區5620元/噸,山東鄒平地
區5600元/噸,山西運城地區5900元/噸,跌幅多在30-50元/噸之間。
促成食用油價格下跌的因素分析:
一、4月下旬更加廉價的南美大豆有望到港。
由於南美交通運輸吃緊及豆農的可能惜售,據傳大批南美大豆到港時間可能要
延誤一個月。但以上消息還有待證實,而自4月下旬開始有南美大豆到港已是不爭
的事實,即使以上消息被證實,依然有小批量更加廉價的南美大豆不斷到港,多少
也會對豆油乃至食用油價格的下跌產生影響。
二、氣溫升高,棕櫚油形成沖擊。
由於近期國際棕櫚油價格一跌再跌,為我國進口商入市采購提供了良好機遇。
據統計,我國3月份船期棕櫚油購買量達30萬噸,至今4月份船期購買量也已達20萬
噸。目前,各沿海口岸進口棕櫚油正大量運抵,並且據預計後期到港量還將增加。
而自進入4月份以來,各地氣溫正在普遍升高,一些地方最高溫度已達25℃,棕櫚
油用途正在增加,有的地區已可以代替豆油,甚至已開始用於摻兌豆油及色拉油等
其它食用油,由於價格較低(目前與豆油存在1000元/噸的價差優勢),對國內食
用油的沖擊將日益顯現,必然會拖動食用油整體價格的下降。
三、進口豆油不斷到岸。
目前,已開始有南美豆油到港,進口成本與國內現價低300元/噸以上,並且根
據CNGOIC消息,今年我國豆油的進口量將達到150萬噸,後期進口數量巨大,所以
進口豆油對國內食用油的影響也不可小視,有望對後市形成打壓。
四、菜籽收獲壓力。
今年我國油菜籽播種面積達820萬公頃,較去年增加9.2%,各地油菜籽長勢也
普遍良好,預計今年油菜籽產量有望突破1200萬噸,比去年增長17.8%。據觀察,
一些地區早熟品種再過10幾天即4月下旬左右可以收割,5月上旬就可大量上市,菜
籽收獲壓力將在近期形成,推動國內食用油價格的下跌。
五、國儲油換庫。
目前,國內豆油及菜油價格居高不下,使國儲油有了輪出和用進口豆油進行補
庫良好機會。各地油廠和國儲庫已經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展開了國儲油輪出和庫存陳
食用油的拋售工作,將有利於國內食用油價格的繼續下跌。
六、食用油消費無明顯增長趨勢。
由於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食用油消費量較為穩定,除了節日因素
消費量可能增加外,不可能因為價格高低而增減消費量,這無疑是對國內低迷油脂
行情的嚴重打擊。
簡而言之,食用油行情的下調,油廠需要提高粕類產品價格來保證利潤,而粕
類產品價格的繼續上漲,也給了食用油價格的下調空間,近期國內油粕產品價格反
差趨勢還將延續。值得關注的是有關"南美大豆將推遲一個月到港"的傳言,如果此
消息得到證實的話,油粕產品價格反差時間還將更長。
⑼ 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
產品的定價取決於很多因素,主要包括:
(l)成本。產品研發、製造、存儲、原材料、運輸等成本,直接決定產品定價。
(2)預期利潤。在成本確定後,企業也可能有一個固定的預期利潤百分比,如10%、15%等。
(3)資金周轉。需要企業資金周轉快就得把價格定在對用戶最有吸引力的水平上。而最有吸引力的價格水平,利潤卻並不一定是最大的。
(4)供需情況。市場需求旺盛,產品價格就可以隨之向上浮動。大量產品滯銷,價格也不得不隨之下降。
(5)競爭對手價格。隨著信息流動越來越透明,尤其是在網上作價格比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競爭對手的價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自身的定價。
(6)品牌形象。企業或品牌專注於高端市場,提供最高水平的產品或服務時,價格與成本可能基本無關。價格降低甚至可能降低品牌形象及銷售情況。
(7)促銷策略。各種形式的促銷、打折、優惠組合運用都將影響產品最終定價。
產品定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