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價格預期理論
① 什麼是期貨定價理論
期貨的定價權體現在,期貨市場里主體有套期保值的,流動性有投機的自然人。這樣針對某一個品種既有行業內的大型企業參與又有投機行為帶來的大的流動性能把價格定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既不會讓大型企業壟斷直接定價也不會讓投機者過多造成價格走勢的混亂。(1)期貨合約本身標明價格
(2)期貨定價權實質應該指;通過期貨合約爭奪標物定價權
(3)現般認國急需獲得定價權:大宗原材料定價權:石油;鐵礦石;
② 期貨的實際價格和理論價格有什麼區別,合同中約定在未來某天以某一價格交易的價格是什麼價格
期貨的理論價格的話,實際上基於當前的狀態,推理出來的價格。
而實際價格就是他現在的價格
但合同中約定於某一天交易的話,就得看你們是怎麼簽署的合同
③ 期貨理論價格公式0.1667是什麼
是不是0.617啊,黃金分割比值,0.618和0.382的比值
④ 期貨的理論價格和期貨價格的關系為什麼實際中期貨價格不是理論價格那不是給人留套利空間嗎那個專業
期貨交易的是一種標準的合約,具體內容是交易所規定的。其實期貨的交易和股票是一樣的,只是多了一個做空的機制,和T+0,保證金制度。期貨的理論價格是根據現貨價格和無風險利率算出來的,但期貨交易是對未來價格的預期,交易中帶有很多的主觀意見,出現偏離和理論價格是正常的,並且理論價格是交割時的價格,這個過程中價格的波動偏離很正常,套利也是期貨中常用 的一種方法,但需要對現貨的了解和套利方面的相關知識
⑤ 計算期貨理論價格的意義何在,如何理解理論價格與實際價格的關系
利率期貨價格與實際利率成反方向變動,即利率越高,債券期貨價格越低;利率越低,債券期貨價格越高。 參考資料華中智能預警系統
⑥ 關於期貨的基礎知識,期貨價格是提前就確定的么那為什麼還有價格變動呢
期貨價格是不能提前知道啊,知道的是期貨的一個理論價格,沒什麼參考意義。
所謂期貨價格就是一個未來的價格,比如現在螺紋鋼1310合約的價格是3526,但是有的人覺得這個價格太高了他就會賣出合約,價格就會下跌,有人覺得還能再漲,於是他就不斷買進從而推高價格。所以期貨價格就是現在大家對於到期時點的價格的一種預期,而這個價格的大小取決於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
直觀上樓主可以參考股票價格,股票價格的漲跌也是取決於多空雙方力量的一個對比。
如果是期權的話它的執行價格才是確定的,就是到期價格的敲定價格就是合約開始訂立的時候所確定的執行價格,但是期權的權利金是會變的。
⑦ 期貨的理論價格如何計算
你好,股指期貨的理論價格可以藉助基差的定義進行推導。根據定義,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也即:基差=(現貨價格-期貨理論價格)-(期貨價格-期貨理論價格)。前一部分可以稱為理論基差,主要來源於持有成本(不考慮交易成本等);後一部分可以稱為價值基差,主要來源於投資者對股指期貨價格的高估或低估。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在合約到期前理論基差必然存在,而價值基差不一定存在;事實上,在市場均衡的情況下,價值基差為零。
所謂持有成本是指投資者持有現貨資產至期貨合約到期日必須支付的凈成本,即因融資購買現貨資產而支付的融資成本減去持有現貨資產而取得的收益。以F表示股指期貨的理論價格,S表示現貨資產的市場價格,r表示融資年利率,y表示持有現貨資產而取得的年收益率,△t表示距合約到期的天數,在單利計息的情況下股指期貨的理論價格可以表示為:
F=S*[1+(r-y)*△t /360]
舉例說明。假設目前滬深300股票指數為1800點,一年期融資利率5%,持有現貨的年收益率2%,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物的某股指期貨合約距離到期日的天數為90天,則該合約的理論價格為:1800*[1+(5%-2%)*90/360]=1813.5點。
⑧ 在期貨定價理論出現前,期貨交易所是如何對期貨定價的
價格並不是由交易所制定的,而是由市場所有的預期決定的,期貨交易的是預期,預期並不一定總是對。市場並不總是那麼理性,比如大家年年看空中國房價,房價還是漲了那麼多年。當然到了近月的時候,期貨價格還是要回歸到現貨的,這個時候預期就不是主要力量了,期現回歸是最重要的。總結起來就是遠月看預期,近月看基差。
⑨ 外匯期貨定價理論
中國衍生金融工具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金融自由化的擴展、石油危機和債務危機的爆發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風險急劇增加。為了規避、轉移和分散風險,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作為金融創新的核心,衍生金融工具應運而生,它不斷突破管理制度的禁錮,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涌現出來,引領著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最新潮流。目前,我國已經加入WTO,即將面臨著金融業的全面開放,發展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已是大勢所趨。
一、中國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現狀
從國際經驗來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發展都是以一個健全的基礎金融工具市場(如貨幣、股票、債券市場等)為依託,因而在時間順序上,衍生金融工具的產生遠遠落後於傳統的基礎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在中國的產生同樣遵循這樣的規律。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商品期貨市場的出現和不斷發展,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在中國的產生創造了一定的環境和條件。1992年6月,上海外匯調劑中心率先創辦了上海外匯期貨市場,開辦人民幣匯率期貨交易,同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第一張國債期貨合約,1993年3月,海南出現非正式的股票指數期貨交易,1994年11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認股權證交易掀起熱潮,此後,越來越多的衍生金融工具開始沖擊成長中的中國金融市場。下面介紹一些中國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情況。
(一)外匯期貨
1992年6月1日,中國開始試辦外匯期貨交易,上海外匯調劑中心成為中國第一個外匯期貨交易市場。由於當時的匯率實際上是雙軌匯率,外匯期貨價格形成難以直接反映匯率變動的預期,再加上外匯現貨交易有許多嚴格的附加條件,使市場交易顯得非常清淡。相比之下,全國各地涌現出的大量外匯期貨經紀公司,它們的交易量則顯得很大。為了使外匯期貨正規化,1993年7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出通知規定,辦理外匯(期貨)交易僅限於廣州、深圳的金融機構,其他各地的外匯期貨交易機構必須停止辦理,金融機構辦理外匯期貨交易,以企業進出口貿易支付和外匯保值為目的,不得引導企業和個人進行外匯投機交易。企業和個人的外匯交易必須是現匯交易,嚴禁以人民幣資金的抵押辦理外匯交易,嚴禁買空賣空的投機行為。實際上,由於嚴格的管制辦法,中國外匯期貨試點處於停頓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