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預期影響利率期貨價格
A. 分析投資者在預期證券價格上漲時如何利用期權交易規避風險或是獲得利益;如果預期證券價格下跌呢
1、預期上漲,買入看漲期權
使用時機:期貨市場受到利多題材刺激,多頭氣勢如虹,預料後續還有一波不小的漲幅;
操作方式:買進看漲期權;
最大獲利:無限制,期貨價格漲得越多,獲利越大;
最大損失:權利金;
損益平衡點: 執行價格 + 權利金;
保證金:不交納;
例:恆指期貨價格為18000點,某投資者十分看好恆指期貨後市,買入一手執行價格為18200點的恆指看漲期權,支出權利金422。損益平衡點為18622。若10天後,恆指期貨價格漲至19000點,看漲期權漲至950。投資者賣出平倉,獲利428。
B. 為什麼預期利率將要下降時,投資者會增加對債券市場的投資
預期市場利率下降,就說明已發債券的利率更有吸引力,從而引發債券內部收益率上升,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市場利率下降,那麼在之後發行的債券的利率肯定也要下降,已發行的債券的利率就有吸引力了,投資人就會選擇買入這些已發行的債券,從而增加對債券市場的投資。
還有,上面的有點錯誤,預期市場利率下降,債券的內部收益率也要下降,引發債券價格上漲。
C. 期貨價格與利率的漲跌是同向還是反向的關系
南華期貨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主要從事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業務,是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首批全面結算會員單位,是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全權會員單位。公司注冊資金5.1億人民幣,凈資產逾7.02億元。
股指期貨,就是以股市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雙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後的股市指數價格水平,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股票指數期貨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在具體交易時,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價值是用指數的點數乘以事先規定的單位金額來加以計算的,如標准·普爾指數規定每點代表250美元,香港恆生指數每點為50港元等。股票指數合約交易一般以3月、6月、9月、12月為循環月份,也有全年各月都進行交易的,通常以最後交易日的收盤指數為准進行結算。
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實質是投資者將其對整個股票市場價格指數的預期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的過程,其風險是通過對股市走勢持不同判斷的投資者的買賣操作來相互抵銷的。它與股票期貨交易一樣都屬於期貨交易,只是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對象是股票指數,是以股票指數的變動為標准,以現金結算,交易雙方都沒有現實的股票,買賣的只是股票指數期貨合約,而且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買進賣出。
D. 固定利率有價證券的價格受現行利率和預期利率的影響,其價格變化與利率變化一般呈現反比關系。為什麼
固定利率證券的票面利率市固定的,也就是說到期利息是固定的。那麼固定利率證券持有者的收益率只有通過證券的交易價格變化反映。當央行上調存款利率時,固定利率證券的投資者對證券的期望收益也會上調;而固定利率證券的票面利率固定,到期利息也是固定的,投資者要實現上調後的預期收益,那麼他就會相應地下調對該固定利率證券的購買價,證券面值與其購買價的差價部分可以彌補央行上調存款利率對固定利率證券帶來的損失。例如:100元面值的債券,固定年利率5%,1年後到期,到期時連本帶息投資者可以得到105元,利息是5元,這時正好央行上調了存款利率,那麼投資者會減少對債券的購買而轉去銀行存上調利率後的存款,從而減少對債券的投資購買,那麼債券的交易價格就會降低,比如降低到95元,而到期債券的發行人是按債券面值100元支付本金給投資者,投資者可以多得到5元的收益,利息還是5元。投資者多得到的面值與購買價的差價收益正好彌補因銀行存款利率上調給固定利率證券收益率下降帶來的損失。所以價格變化與利率變化成反比關系。
E. 利率變動是如何通過投資者對股價產生影響的
當利率上升時,無風險利率即銀行存款利率提高,投資者部分資金流入銀行,對股價偏空。
當利率下調時,無風險利率即銀行存款利率降低,投資者部分銀行存款流入股市,對股價偏多。
F. 在利率遠期交易中,如果預期利率上升,那麼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應該進入利率遠期多頭還是空頭
多頭,是指投資者對股市看好,預計股價將會看漲,於是趁低價時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再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
G. 利率期貨價格為什麼與實際利率成反比
利率期貨價格與實際利率在一定時期可能成反比,也可能在一定時期內是成正比的。因為利率期貨跟實際利率的區別就是:實際利率是當前利率,而利率期貨是指遠期利率,遠期看漲,而目前幾天看跌,則利率期貨價格與實際利率成反比,遠期看跌,則利率期貨價格與實際利率成正比。影響利率的因素很多,所以不能光看目前的實際利率。
H. 為什麼預期利率下降,投資者應投資長期債券
這里的利率的確是指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下降並不會導致投資者的收益會下降,詳細解釋如下:很多時候對於債券的問題就是把到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利率之間的關系混淆導致不理解相關債券的理論。債券的票面利率一般對於固息債來說在債券發行時就已經確定下來了,就算是浮息債除了參照某一個基準備浮動利率外一般會有一個固定利差,而這個固定利差一般也是在發行時就已經確定下來的。所謂的到期收益率是指從買進後一直持有至到期,持有期收益率是指從買入債券後直到賣出時的持有期間收益率,這是對於並非一直持有至到期的投資者的一個投資期間收益率。債券的到期收益率的高低會影響債券在市場中的價格,由於債券具有在不違約的前提下現金流可預期,故此其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與債券價格成負相關或成反比的(註:債券價格的估值方法一般是採用現金流貼現法)。由於到期收益率的下降,會導致債券價格會上升,對於債券的投資者來說除了收取利息外還能得到債券價格上升而得到的資金利得,即到期收益率下降,會使得債券投資者的持有期收益率上升。另外,由於債券投資的另一個重要理論是久期理論,一般來說債券的剩餘存續時間越長,其久期越長,由於久期是對於利率變化的一個敏感指標,簡單來說1%的利率變化,可以引致債券價格出現多少個百分點變化,久期就是這個多少個百分點變化的近似值。(詳細建議參考網路的久期)
I. 預期收益率、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什麼區別呢為什麼公式有沖突
1、總期望報酬率=Q×(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1-Q)×(無風險利率)
這里是指一攬子投資的情況下,既有風險組合,又有無風險投資。
則:總期望報酬率按各投資所佔總投資組合的比例對各項投資報酬率進行加權平均計算。
如:股票投資報酬率50%,占總投資的30%;債券投資報酬率10%,占總投資的1-30%=70%
總期望報酬率=30%*50%+(1-30%)*10%
2、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Ki=Rf+β(Km-Rf)
這里主要強調投資者進行風險投資時,對風險溢價要求額外報酬。
Rf是無風險投資的收益率,Km-Rf是風險溢價,β(Km-Rf) 是對風險溢價要求的額外報酬。
如果投資風險大,卻沒有相應提高報酬,誰願意去投資呢?但這種收益率只能是投資者所要求的,不可能投資項目風險越高,報酬就一定越高。只是投資者投資於風險項目,要求收益率高於無風險報酬而已。
3、我自己看注冊會計師的書又說期望收益率=無風險利率+風險收益率
這和2的理解基本一致,投資者投資於風險項目時,對風險有一個期望收益。
預期收益率是投資者對投資項目進行預期,認為可能會有的報酬率。
投資者要求的報酬率是投資者投資於投資項目,對項目的報酬率有一定的要求,此時要求的報酬率。
如:你投資一股票,預期該股票股價要跌,預期收益率為負。而你對你的資金要求能從投資中獲取投資收益率至少為3%,所以,你不可能投資該股票。
本例中,預期收益率是該項目本身預期會有的收益率,為負數;而投資者要求的報酬率為3%
J. 為什麼當標的資產價格與利率呈負相關時,遠期價格高於期貨價格求詳細分析,急!!!
期貨是每日結算,如果今天價格上升賺了500,就可以在收盤後得到那500塊,並且可以再投資進去,而遠期合約知是名義上的得到那筆錢,卻沒到手(因為要到期才交割),所以就損失了那500塊錢帶來的利潤。
遠期合約和期貨合約都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賣某一特定數量和質量資產的交易形式。期貨合約是期貨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對合約到期日及其買賣的資產的種類、數量、質量作出了統一規定。
遠期合約是根據買賣雙方的特殊需求由買賣雙方自行簽訂的合約。因此,期貨交易流動性較高,遠期交易流動性較低。
(10)投資者預期影響利率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在遠期合約到期時,這筆現金剛好可用來交割換來一單位標的資產。這樣,在T時刻,兩種組合都等於一單位標的資產。由此我們可以斷定,這兩種組合在t時刻的價值相等。即:
f+Ke^[-r(T-t)]=S
f=S-Ke^[-r(T-t)] (1.1)
公式(1.1)表明,無收益資產遠期合約多頭的價值等於標的資產現貨價格與交割價格現值的差額。或者說,一單位無收益資產遠期合約多頭可由一單位標的資產多頭和Ke^[-r(T-t)]*單位無風險負債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