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操縱期貨市場
① 期貨市場有莊家嗎,中國期貨市場有沒有,外國有沒有。能不能像股票一樣控盤。
都沒有的。 股票之所以能控盤,是因為有IPO,這樣的原始股的人就是莊家。
② 列舉操縱期貨交易價格行為
(1)分倉。大量持倉,以影響價格,操縱市場,借用其他會員席位或其他客戶名義在交易所從事期貨交易。
(2)移倉(倒倉)。把一個席位上的持倉轉移到另外一個席位上的行為。
(3)對敲。按照事先約定的方式或價格進行交易或互為買賣的行為。
(4)逼倉。通過控制期貨交易頭寸或壟斷可供交割的現貨商品。
③ 操縱期貨交易市場行為包括哪些行為
(一)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合約,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
(二)蓄意串通,按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期貨交易,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的;
(三)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的;
(四)為影響期貨市場行情囤積現貨的;
(五)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
關注期貨網頁鏈接
④ 建國以來最大的期貨市場操縱案
期貨市場風險回顧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上海「粳米事件」回顧
粳米期貨交易因具備發達的現貨基礎、市場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現十分活躍, 在早期的糧食期貨市場上佔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發生後,監 管部門暫停了粳米期貨交易。時至今日,眾多業內人士在談到恢復與開發大品種 期貨交易時總要提到粳米。因此,對上海「粳米事件」作一個全面回顧與總結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與經過
粳米期貨交易從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暫停交易,價格出現過三次明顯上漲: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現貨價大幅上漲的帶動下,粳米期貨從1400元/噸上升至1660元/噸;第二次, 1994年春節前後,受國家大幅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的影響,期價從1 900 元/噸漲到2200元/噸;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澇北旱自然災害預期減產的心理作用下,期貨價格從2050元/噸上揚到2300元/ 噸。
到了7月初,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交易出現多空對峙局面。空方認為:國家正在進行宏觀調控,加強對糧食的管理,平抑糧價政策的出台將導致米價下跌;多方則認為:進入夏季以來,國內糧食主產區出現旱澇災害,將會出現糧食短缺局面,而且當時上海粳米現貨價已達2 000元/噸,與期貨價非常接近。雙方互不相讓,持倉量急劇放大。隨即,空方被套,上糧所粳米價格穩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術性停市之決定,並出台限制頭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糧交所出台了《關於解決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貨交易
有關問題的措施》,主要內容包括:召開會員大會,要求多空雙方在7 月14日前將現有持倉量各減少l/3;上述會員減少持倉後,不得再增加該部位持倉量;對新客戶暫不允許做粳米期貨交易;12月粳米貼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強內部管理等。
隨即,多空雙方大幅減倉,價格明顯回落,9412合約和9503合約分別從2250元/噸、2280元/噸跌至最低的2180 元/噸和2208元/噸。
誰知,進入8月,受南北災情較重及上海糧交所對粳米期價最高限價規定較高的影
響,多方再度發動攻勢,收復失地後仍強勁上漲,9 503合約從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噸之多,9月初已達到2400元/噸左右。
9月3日,國家計委等主管部門聯合在京召開會議,布置穩定糧食市場、平抑糧油價格的工作。
9月6日,國務院領導在全國加強糧價管理工作會議上,強調抑制通貨膨脹是當前工作重點。受政策面的影響,上海粳米期價應聲回落,價格連續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現最低紀錄。
9月13日上午開盤前,上海糧交所發布公告,規定粳米合約漲跌停板額縮小至10元,並取消最高限價。受此利多刺激,在隨後幾個交易日中粳米期價連續以1 0元漲停板之升幅上沖。這時,市場上傳言政府將暫停粳米期貨交易。於是,該品種持倉量逐日減少,交投日趨清淡,但價格攀升依舊。
到10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證券委《關於暫停粳米、菜籽油期貨交易和進一步加強期貨市場管理的請示》。傳言得到證實,粳米交易以9 412合約成交5990手、2541元/噸價格收盤後歸於沉寂。
⑤ 期貨市場會被操控嗎
小品種沉澱資金少的品種容易被大資金左右
⑥ 請問我下面這個跨國貿易是期貨交易嗎
不是期貨交易,這是普通的跨國交易
國內很多人不懂什麼叫期貨,以為先付款後交貨的交易就叫期貨,也就是延期交貨。
對這種人,直接放棄交易的念頭吧,他們喜歡不懂裝懂,萬一交易過程中出了問題跟你鬧起來反而麻煩!
⑦ 為什麼說期貨市場有利於一國爭奪國際定價權期貨市場在這里都能做些什麼
期貨市場的功能概括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價格發現,一個是套期保值。價格發現是通過建立在期貨價值能夠充分反映相關的供求信息,而且逐漸形成接近於未來某一特定時間的現貨均衡價格過程。我們學經濟學,學市場理論,學價格形成機制的理論都學到了均衡價格。它一定是未來商品的未來價格,所以期貨價格有一個預測性。它最重要的是預測未來供求關系的生成趨勢,所以期貨更多的是預測未來價格的走勢,說到價格發現功能提供了兩個,一個是比較均衡合理的現貨價格,因為期貨市場是高度競爭的市場,所以它形成的均衡價格是最合理的。再一個,它區別於現貨市場的功能是現貨市場只能提供供求關系,而期貨市場則提供的是未來的價格趨勢,為什麼會有期貨市場就在於它對於價格發現有獨特的功能,而現貨市場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利用期貨市場爭奪國際重要商品定價話語權。爭奪國際重要商品定價話語權是中國參與國際經濟競爭、有效利用國際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需要我國衍生品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增加更多的衍生產品,發揮我國市場、消費大國的優勢;要擴大重要商品的交易規模,形成輻射面廣、影響力大的權威價格,影響國際價格的形成;要逐步開放期貨市場,使中國期貨市場成為重要商品的國際期貨交易中心,讓國際資源在中國的期貨市場上按照「中國價格」、「中國規則」、「中國標准」進行交易,成為重要商品的定價中心,爭得在國際市場上的發言權。
⑧ 國外的期貨市場,和國內的特點一樣嗎
1,國內確實存在主力控盤行為,短暫操縱也存在,但這並不能說國內市場不行,大家的研判結果不一致,資金配比不對等,確實容易導致一時的價格出現失真不合理情況,但是操縱是很難長久而且幅度不會大,現在一切都很透明,價格最終肯定是會回到有效,關鍵是你判斷的對不對。國外一樣有大資金操控市場,不然哪兒來的炒作等等,沒有不合理就不會有合理,國外的商品管理基金,對沖基金,期貨投機基金等等他們也是資金優勢巨大,即使都沒操縱但是那影響力和影響程度也幾乎像操縱,還有高盛摩根等等這些投資銀行,誰能證明自己是干凈的。
2,國內的技術分析就是來源於歐美,沒有太大差別,關鍵就是看是誰在運用,心態,判斷,素質等等都會影響技術分析的效果,所以技術分析無論國內外都不是一點不錯的,這些東西大家都懂,可是期貨上賺錢的人卻很少,東西都不是絕對的,成功也不會是一兩年就可能成熟混出來的。
3,這本書在國內市場適用,理論都沒區別,但是靠書本靠著照搬,你會我也會,這點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