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豆期貨價格
① 美國農民將失去中國市場份額嗎
2018年8月11日,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表示,我自美進口的主要是大豆、棉花和豬肉等大宗農產品。
2018年7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稱,歐盟同意進口更多的美國大豆。歐盟28國2017年估計大豆進口量1365萬噸。2012至2016年歐盟自美大豆進口最高只有550萬噸。據預測,未來10年歐盟大豆進口量在1300萬至1400萬噸。歐盟大豆不可能全從美國進口,即使全從美國進口,也根本無法解決本應進入中國市場的幾千萬噸美國大豆的出路。
7月19日,美國農業各界人士對失去市場份額擔憂。美國大豆、穀物、乳品、肉類、水產品、水果和堅果等行業組織在華經營市場多年,才獲得如今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韓俊表示,中國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如果中美經貿摩擦不斷升級,美國農產品在中國市場面臨更高的成本,其市場份額必將受到極大削弱,其他競爭對手不會坐失良機,將占據美國失去的市場份額。如果其他國家成為中國可靠的供應商,美國將很難重新獲得市場。這正是美國農業界最擔心的,他們不希望在承擔關稅影響的情況下,長期收益也受到沖擊。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首席執行官舒特爾說:在中國,我們花了36年培育大豆市場。巴西農業部長馬吉說:巴西有能力將大豆種植面積翻倍(目前為8500萬英畝)。美國農業界更看重的是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正如美國小麥協會等代表今年3月份給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寫的信中講的:失去的市場份額極難重新奪回!
② 大豆價格上漲對物價影響大嗎
近年來,中國從美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是大豆,進口值在130-160億美元,占從美進口農產品總額的60%左右。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美貿易摩擦會對物價運行有一定影響,由於自美大豆進口減少,對物價的影響主要通過食用油、飼料、豆製品等價格來體現。不過,這一影響有限,缺乏大幅推高物價的基礎。
王昌林表示,據初步估算,假設大豆價格上漲25%,將拉升國內CPI約0.25個百分點,平攤到全年,預計CPI波動中樞將保持在2.4%的水平,仍在3%的調控目標之內。對於大家最為關心的豬肉價格,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7月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全年豬價將總體處於下降通道,呈低位震盪走勢。
③ 中國對128項美國商品加征關稅有何影響
4月2日起,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
此次關稅政策調整旨在維護國家利益,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措施給中國利益造成的損失。
有觀點認為,今天生效的這份關稅清單對外界傳達出兩個信號。第一大家會發現,其中沒有包括大豆等美國主要出口農產品。因此,這一輪的回應被認為是相對有分寸的。第二個信號是,這意味著中國可能在未來針對《232調查》而做出更加強硬的回應。首先我們來說說第一點。在中美貿易當中,美國最大的軟肋之一就是農產品的出口。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佔美國農產品出口總體的15%。也就是說,每個美國農民平均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大約1.2萬美元。而其中,大豆和大豆製品在中美的農產品貿易中扮演著尤其重要的角色。去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約140億美元的大豆。
而美國大豆出口委員在最新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出,如果中國以大豆關稅回應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那麼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有可能暴跌71%。
因此,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事態進展,美國農產品期貨市場也經歷著劇烈的震盪。此前,出於對貿易沖突可能升級將導致中國需求減少而打壓價格的擔憂,讓市場缺乏對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的做多情緒,這兩個類別的期貨價格在此前都經歷著持續下跌。
但今早,由於中國的關稅清單中沒有包含著這兩個主要農產品類別,因此大豆和玉米期貨價格又呈現迅速反彈。但這並不表示,風險完全的消退。
有消息顯示,中國進口商在近來開始擴大購買南美國家的大豆,比如說巴西,此外還有的中國公司在與美國供應商的購買協議中加入了退出條款,便於隨時取消訂單。而這些消息,都顯示市場中尚存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而就像我們提到的,今天開始生效的關稅清單中,還沒有涉及到真正利益攸關的美國農業產品,但不排除之後我們會看到中國更強硬的姿態,包括棉花、高粱,肉類製品像豬肉,以及飛機貿易等等領域,都有可能是下一個貿易摩擦影響到的產業。
④ 歷史右圖是2005-2008年中美大豆期貨價格的變化曲線。這主要說明了
A
大宗商品(石油、黃金、大豆等等)的國內期貨價格已經和國際價格基本同步,反映的就是A
⑤ 期貨 豆粕 豆油 豆一 之間的關系
三者是上下游關系或者說是原料與產物的關系。
1、豆油是從大豆中提取出來的油脂,烹飪用油是豆油消費的主要方式。
2、豆粕是大豆經過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作為一種高蛋白質原料,豆粕不僅是用作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還可以用於製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妝品。
3、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又稱「大豆粕」。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而先以壓榨取油。
再經過浸提取油後所得的副產品稱為二浸豆粕。大豆、豆油、豆粕互為相關產品,首先,豆一指的是非轉基因大豆,豆二指的是世界各地的大豆,包括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大豆,而豆油和豆粕則是從大豆中提煉出來用於不同領域的子產品。
(5)中美大豆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1.DOU1合同的交貨標准為非轉基因大豆,而DOU2合同的交貨標准為世界各地的大豆,包括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
2.不同的標准。大豆1號合同採用以現行國家大豆標准為基礎,以純粒率為基礎的食用大豆指標體系。大豆2號合同是以大豆油脂國家標准為基礎,以粗脂肪含量為核心的大豆榨油指標體系。
3.不同范圍的可交付產品。大豆合同1隻允許非轉基因大豆參與交付;黃豆2號期貨合約允許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同時參與交割。
4.合同定價與發貨包裝不同。合同價格中,合同一的價格包含了包裝,合同二的價格不包含包裝。在包裝方面,考慮到進口大豆。
其實也就是說,豆I是國內的一種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用於豆製品和食品,而豆II主要是轉基因大豆,用於榨油和飼料。國產大豆蛋白質含量略高,但油品產量低,產量低。中國期貨市場目前由大豆(即國內大豆)主導。
⑥ 中國為什麼每年都需要在美國進口大量大豆
大豆是非常重要的農作物。對於畜牧業國家來說意義非凡,對於高度依賴豆油的中國來說更甚。
先從價格角度來說,國產大豆今年3月27日現貨價格是2.27元一斤,折算4540元一噸。而同期大豆(4月船期)到港價格446-438美元一噸,即使按照1:6.5的防沖擊匯率計算,也只有2699元一噸,價格優勢太明顯。
造成這個問題的,是耕作效率。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滿足內需是第一要務。大豆屬於經濟作物,雖然有很重要的戰略作用,但是並非不可或缺的口糧。農用地如此緊張,我國反復強調死守18億畝紅線,可見沒有充裕的土地去大規模種植經濟收益低的作物。尤其是我國堅持使用天然豆種而非轉基因大豆,畝產的潛力已經榨乾到極限了。(和水稻待遇截然不同,畢竟靠大豆吃不飽)這樣一來,種大豆沒有足夠高經濟效益,就拉不開規模,拉不開規模就用不了機械,用不了機械成本就更下不來了,惡性循環。那麼當高價格的本土手工大豆遭遇美國廉價的現代農業轉基因大豆,在市場上一敗塗地在正常不過。
⑦ 當前影響大豆期貨的基本面消息有哪些
當前中美貿易磋商和爭端
仍然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價格波動也都是圍繞這個來的
加劇就大漲,緩和就跌
脫離不了
另外豬瘟嚴重,後市本來是看跌的
一手豆粕交易所這邊只收一塊五
⑧ 美國大豆什麼時間收獲
美國大豆收獲季9月開始。
一般情況下,大豆收獲時間在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當大豆莖葉開始變黃、苗稈和豆莢已干,並呈黑褐色時便可收獲。一般最好在早晨有露水時收割,割倒後要輕放,盡量避免籽粒散失。割倒的大豆應及時運回脫粒,去雜曬干後入倉貯藏。
大豆收獲時間的要求很嚴格,收獲過早,籽粒尚未充分成熟,百粒重、蛋白質和油分的含量均低;收獲太晚,籽粒失水過多,會造成大量炸莢掉粒。因此,必須准確掌握大豆收獲時機。
收獲方法不同,相應的適宜收獲期也不同,直接收獲的最佳時期是在完熟初期。此期大豆葉片全部脫落、莖、莢和籽粒均呈現原有品種色澤,籽粒含水量已降到20%—25%左右,用手搖動植株會發出清脆響聲。
如果採用分段收割方法,就要將收割期適當提前,一般認為黃熟期是最佳收割期。此期大豆葉片脫落70%—80%,豆粒開始發黃,少部分豆莢變成原色,個別仍呈現青色,是割曬的最佳時期。
(8)中美大豆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2017年中國大豆進口數量9553萬噸,進口金額396億美元。其中從美國進口了3286萬噸大豆,進口金額為123.6億美元,占進口總數量的34.4%。
可2018年3月份中美貿易沖突發生後,尤其是決定對美國大豆加征25%進口(關)稅後,美國大豆進口成本明顯增加,進口美國大豆數量明顯減少。
2018年1-8月份美國對中國出口大豆778萬噸,較去年同期的1139萬噸減少361萬噸,減幅為31.7%。
受此影響,在2018年4-8月期間,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已經下跌近20%左右。
中國大豆需求量近年來不斷增加,美國農民為搶佔中國大豆市場,增加大豆種植面積。據報道稱,今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達到3624萬公頃,為歷史第二高水平,也是40年來播種面積首次超過玉米。
而2018年第一批種植的大豆已成熟,恰逢美國大豆收獲季節,可中國對美大豆進口需求持續下降,在需求下降的同時,世界大豆供給可能會增加。
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2019年度,美國大豆產量為1.173億噸,巴西大豆產量為1.205億噸,由於生長條件良好,後期還可能會上調大豆產量預測數據。
目前大豆市場供大於求,在美國大豆沒有找到其他銷路的情況下,大豆價格將持續下降。
⑨ 怎樣理解中美期貨市場大豆的價格,好像價差很大,是嗎謝謝!
美國大豆比我國的大豆便宜。
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大豆,其價格的變化反映了世界大豆市場的供需狀況。其中大豆的報價單位是美分/ 蒲式耳,而蒲式耳是容量單位,1美蒲式耳=35.24升,而1蒲式耳大豆的標准重量為27.215公斤。
我們習慣於用斤、公斤、噸報價,可將CBOT的報價換成噸價位:大豆:(美分/蒲式耳)×(36.744蒲式耳/噸)×(美元/100美分)= 0.36744(美元/噸),只要將CBOT大豆報價×0.36744,即可得出美元/噸的價格。
如目前3月大豆合約的價格為955,即955美分/蒲式耳,其價格相等於955×0.36744=351美元/噸。按1美元=6.83元人民幣的匯率計算,合2397元人民幣/噸。
連豆0905今天的收盤價是3364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