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貨市場套保案例
1. 求期貨後續培訓——玉米期貨交易策略案例分析答案~~~
一般如果進入期貨公司上班了,公司會進行相關培訓的,對於案列分析這塊,期貨公司會有專業的老濕224-386.65+35給出相關的案列分析建議的
2. 玉米期貨的玉米期貨
1.1 年成交量在諸多農產品品種中保持前列
玉米是CBOT最早的交易品種,也是最重要、最成熟的交易品種之一,很受投資者的青睞。20世紀70年代之前,玉米期貨在CBOT總成交量的比例在5%~30%內大幅波動;70年代以後,玉米交易量所佔比例逐漸上升並保持穩定在30%~40%內窄幅波動,玉米期貨也在此期間確立了CBOT農產品品種中的領先地位。
1.2 CBOT玉米期貨價格走勢穩定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一個成熟的期貨市場而言,其價格走勢的理想狀態是活躍而不失平穩。根據1992年以來CBOT玉米的年內價格波動情況分析,玉米期貨價格最低為192.25美分/蒲式耳,最高為382美分/蒲式耳,價差近1倍。同時,其價格走勢又不失穩健,在1992-2001年的10年間,玉米年內價格波動幅度最高為125.5美分/蒲式耳,最低為8.39美分/蒲式耳。相對其他品種,玉米價格的年內變化相對平緩。
1.3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玉米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得到良好發揮
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相關性是衡量期貨市場功能發揮程度的重要指標。通過選取1991年9月-2002年10月CBOT 3月期合約的月末收盤價和美國玉米的現貨價格,並經過嚴格的統計分析,CBOT玉米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875,這表明二者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
1.4期貨合約成為玉米及其相關產業進行保值的重要工具
根據美國期貨監管機構CFTC的統計,CBOT玉米期貨一半以上的交易來自玉米及其相關產業的保值交易,如農場主、養殖廠等。這表明CBOT玉米期貨市場擁有了相當可觀的市場規模,而且其流動性以及價格發現功能發揮良好,得到了有關現貨企業的認可和青睞。 CBOT玉米期貨市場的發展與其良好的外部市場和政策環境是分不開的,發達的玉米現貨市場、美國政府的市場化玉米產業政策及美國政府對玉米期貨市場的主動利用,保障了美國玉米期貨的持續和穩定發展。
2.1 美國是全球玉米生產、消費和貿易中心
美國是世界上玉米產量最大的國家,玉米播種面積佔世界玉米總面積的1/4,總產接近世界總量的1/2,貿易量佔全球貿易量的2/3。這一現狀決定了美國玉米現貨商對於玉米價格的敏感性要比其他國家強得多,使美國玉米期貨市場具有世界上最廣泛的客戶基礎和巨大的影響力,這是影響美國玉米期貨市場持續活躍的根本因素。
2.2 美國玉米產業具有完善的檢驗體系和倉儲運銷體系
美國糧食檢驗實行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體系。完善的質量監督、行業組織和運銷體系構成了美國玉米現貨市場高效合理運作的基礎,市場參與各方可以各司其職,管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在此基礎上,CBOT可以從容面對一些在國人看來是較難處理的問題,直接沿用現貨市場的標准和通行做法,而不必通過期貨市場來規范現貨市場秩序、矯正現貨市場的一些不合理做法,只需做好期貨市場的本職工作。
2.3 美國玉米加工產業發達
美國生產的玉米多數用於生產配合飼料,用作飼料的穀物中玉米約佔90%,每年飼料工業消耗的玉米大約占玉米總產的60%左右。美國中西部玉米帶的幾十個州是美國飼料的主產區,同時這些地區的畜牧業也非常發達。在美國,玉米除了主要用於飼料工業外,在食品及輕工等行業也廣泛應用。美國玉米加工利用的特點是規模大、品種多、產品附加值高,已開發的玉米加工產品達數千種。在消費產品中玉米作為原料或配料每加工一次,都增加了玉米的經濟價值;提供和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增加了生產商、運輸服務商、零售商及供應商的收入。 美國政府放開玉米產業政策是CBOT玉米期貨市場成功運作的重要保證。CBOT玉米期貨市場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與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支持息息相關;CBOT玉米期貨市場的發展也為美國政府利用玉米期貨市場,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3.1 美國政府支持自由競爭的玉米市場
二戰後由於美國實行政府指導價,降低了套期保值的需求,減少了吸引投機者的價格波動,如1948-1965年,玉米價格由政府支持價格和存貨管理政策主宰,此期間的玉米期貨交易量大幅下降。美國政府已經逐漸取消政府幹預糧食價格的行為,偶爾採用控制庫存的方式實行支持價格,玉米現貨市場是一個近乎完全競爭的市場,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為玉米期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3.2 美國政府加強玉米產業政策的支持
由於美國玉米生產具有較大的波動性,經常出現過剩問題,因此,美國糧食政策在玉米生產方面的基本目標是限制生產,同時對農民實行收入支持,使其保持一個穩定的收入水平。例如,1983年實行的玉米休耕計劃就是一種實物形式的直接補貼。這一措施在補貼農民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政府大量玉米庫存的負擔。1996年4月美國頒布了新的農業法案,廢除了實施多年的農產品保護價格和生產不足補貼,取消了玉米休耕計劃,並規定從1996年開始逐步減少,直至2002年完全取消政府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從而使政府對農業的支持與農產品價格及農民生產計劃脫鉤,給予農民更大的生產決策權,使農業生產更加依賴於市場。新法案的實施改變了美國原有種植結構,1996年新法案實施當年,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就比上年擴大了13%。
3.3 美國政府對玉米期貨市場的利用推動了美國玉米期貨市場的持續發展
美國政府一開始對於初期農產品期貨市場也是持否定和不認可態度的,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政府對於期貨市場的認識是負面的,甚至企圖禁止和控制。其後經過近50年的發展,期貨市場的合理性才為美國政府所認識,政府對於期貨市場的政策開始松動。如在套期保值的規定方面,1968年赦免的范圍放寬至相關產品的套期保值,數量增加至一年的生產需求。1976年赦免的范圍再次放寬:允許通過小麥期貨為未來的麵粉需求做套期保值,通過玉米期貨為未來玉米加工產品做套期保值,通過玉米期貨為出售玉米種子和甜玉米做套期保值以及通過成品期貨為原材料頭寸做套期保值。從發展情況看,只要交易者以持有現貨為運作基礎,就可以不斷得到套期保值的機會。
在對期貨市場功能有了一定認識後,美國政府開始加強了對玉米期貨市場的利用,主要是通過以下兩條途徑進行:第一是直接利用。政府部門在制定宏觀政策時,將期貨價格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如美國政府在確定土地休耕和農產品補貼政策時,就重點參考了CBOT相關產品的價格。第二是間接利用。主要是指政府及有關組織進行宣傳時,向農民及有關各方從正面宣傳期貨市場。 期貨 期權
交易單位 5000蒲式耳一個CBOT期貨合約交易單位(5000蒲式耳)
最小變動價位 每蒲式耳1/4美分(每張合約12.50美元) 每蒲式耳1/8美分(每張合約6.25美元
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每蒲式耳不高於或低於上一交易日結算價各10美分(每張合約500美元),現貨月份無限制 每蒲式耳不高於或低於上一交易日結算權利金各10美分(每張合約500美元)
敲定價格 每蒲式耳10美分的整倍數
合約月份12、3、5、7、9 12、3、5、7、9
交易時間 上午9:30-下午1:15(芝加哥時間),到期合約最後交易日交易截止時間為當日中午 同期貨
最後交易日交割月最後營業日往回數的第七個營業日 距相關玉米期貨合約第一通知日至少5個營業日之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五。
交割等級以2號黃玉米為准,替代品種價格差距由交易所規定
合約到期日 最後交易日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六上午10點(芝加哥時間) 4.1 合理的合約設計
4.1.1 玉米期貨合約
設計完全符合期貨運行規律的基本要求,符合合約標的物——玉米的生產經營特點,而且期貨合約的設計也能夠有效滿足期貨交易者進行套期保值和風險投機的實際需要。例如,合約規格為5000蒲式耳,這與玉米現貨的主要運輸工具——駁船的運輸容量一致;CBOT合約月份的設置參考了美國玉米作物生長周期;合約周期的延長參考跨年度保值的需求;合約交割標准品替代品的設計及升貼水數值的確定充分考慮到美國玉米現貨市場的質量分布狀況及現貨實際等。
4.1.2 玉米期權合約
CBOT的玉米期貨市場能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與CBOT完善的玉米產品設置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1985年,CBOT成功推出玉米期權合約交易,有效地強化了玉米期貨合約在CBOT農產品期貨市場中的地位,為期貨投資者提供了更有效的保值工具,使保值更加精準;同時,玉米期權這種更具金融色彩的衍生工具的推出,吸引了更多的玉米產業外的投資者參與,也有效地促進了玉米期貨交易規模的擴大。CBOT玉米期貨與期權市場的相互配合和促進,有效地保證了玉米交易規模在CBOT農產品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4.2 科學合理的交易交割制度和自律監管體系是CBOT玉米期貨市場發展的重要保證
經過50餘年的發展,CBOT形成了一套適合玉米期貨交易的合理的交易交割規則和自律監管體系,為玉米的期貨交易創造了良好的交易環境,促進了玉米期貨市場的發展。
CBOT在制定交易和交割制度時,充分考慮到美國玉米現貨貿易,制定了相對寬松的制度,如與現貨習慣完全一致的沿依力諾依河裝運單交割體系、近交割月不加收保證金並放開漲跌停板等制度,以適應市場參與者對於期貨市場的需要,使期貨市場始終處於低成本的運行狀態,直接促成了玉米期貨交易的高度活躍性。美國玉米市場在15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發展起一套完善而科學的監管體系,如大戶報告制度、市場准入制度以及稽查等制度,保證了玉米期貨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性,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增強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面對中國加入WTO以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中國國內飼料企業的國際化浪潮,我們更應該學習、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東西。「師夷長技以制夷」,願我們的飼料企業在改革的大潮中,快速成長為以科技和資金為基礎,以現代金融工具為翅膀的現代先進企業。
3. 關於糧食收購方面的案例
貿易企業利用早秈稻期貨案例分析 早秈稻貿易企業作為早秈稻產業鏈上的中間環節,一邊連接市場,一邊連接農戶,既承受著稻穀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又面臨著資金運轉不暢的困境,可謂「本大利小,危機並存」!早秈稻期貨的上市,將為早秈稻貿易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提供更多的選擇,一方面,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可以為貿易訂單提供價格參考,另一方面,利用期貨套期保值可以有效地迴避貿易環節中的價格波動風險。本文重點論述早秈稻貿易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如何針對不同風險制定套期保值策略。 推薦閱讀 ·《孫子兵法》期貨道
·多空的訣竅和忌諱 國內大豆利好數據虛高 國儲拍賣再遭冷遇 豆市等待指引 市場供應寬松 棉價逐步回落 成品油價當調未調再遭質疑 國儲580萬噸玉米定向銷售 鋼價繼續下跌空間有限 [國內期貨行情][持倉分析系統] 一、早秈稻貿易企業的現狀和面臨的經營困難1.早秈稻貿易企業的經營模式隨著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推進以及糧食收購市場完全放開,早秈稻貿易企業在整個稻穀產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早秈稻經營活動中的一支生力軍。它們一邊連接市場,一邊連接廣大農戶,是糧食收購、存儲和貿易加工環節中重要的參與力量。早秈稻貿易企業的構成也從以前單一的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企業轉變為國有為主、民營為輔、個體積極參與的多種類型並存發展的格局。早秈稻貿易企業的一般經營模式為:現貨市場(采購)—貿易企業(存儲)—現貨加工企業或者消費者(銷售)。2.早秈稻貿易企業面臨的風險和實際需求早秈稻作為重要的糧食商品,既關繫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又和廣大農民的利益密切相關,因此,早秈稻價格既受自身商品供求關系的影響,又極大地受制於國家相關糧食政策的約束。早秈稻收購市場也因此出現了「國家最低價收購」、國儲拍賣和輪出「順價銷售」。在價格彈性與政策空間的相互影響中,早秈稻貿易企業賺取的利潤空間相對有限,而承受的市場波動風險則較為明顯。收購環節:2004年國家開始實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同時糧食收購市場完全放開,收購主體多元化,早秈稻收購市場競爭加劇,呈現出中儲糧、地方儲備、經營加工企業和個體糧商等多家收購的競爭局面,部分地區出現了搶購糧源的情況。在這個環節,如果出現貨源緊張、收購時間短的情況,貿易商將面臨收購量不足、收購成本提高的風險。存儲環節:稻穀在存儲過程中對倉庫條件的要求比較高(如占庫容量大、通風條件好、運輸方便等),而長期存儲還會造成一些損耗和霉變,所以存儲環節既佔用了大量資金,又存在潛在的額外損失。銷售環節:如果需求疲軟或者國儲大量拍賣和輪出,高價收購的早秈稻將面臨跌價和銷售不暢的風險。貿易機會:正常年份,由於早秈稻收購周期短,導致貿易周期相應較短(3—5個月),大部分貿易商在其他時間缺少商機,大量資金閑置。因此,需要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遠期貿易,延長貿易周期。二、早秈稻貿易企業利用期貨管理風險的案例分析1.利用早秈稻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制定貿易計劃由於期貨價格綜合反映市場的預期,期貨市場形成的價格具有權威性和前瞻性。利用期貨價格走勢能夠指導貿易計劃,安排相應資金。如果早秈稻期貨價格是上漲趨勢,貿易商就可以正常地購銷,中間跌價風險小,因此有必要盡早籌措收購資金,加大收購量,積極聯系買家。同理,如果期貨價格表現疲軟甚至下跌,貿易商就需要盡可能地與買方簽署好供貨合同,約定相對有利的銷售價格,在現貨采購環節根據合同量采購,降低大量采購帶來的價格下跌風險。2.在收購量難以提高的情況下實現「虛擬采購」在上文中提到,由於市場收購主體增多、收購競爭激烈,稻穀在某些年份會出現貨源緊張的情況,導致短期內收購價格大幅上漲,同時競相搶購也使貿易商很難采購到足夠貨源,這時合理利用期貨市場進行買入套期保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5月份某早秈稻貿易企業與南方某大米加工廠簽署了在9月份以1950元/噸價格為其供貨1萬噸的合同。該貿易企業在簽署合同後根據現貨市場情況和期貨價格走勢綜合分析,判斷當年7月份早秈稻上市後價格有大幅上漲的可能,若以1950元/噸供貨,在扣除收購成本及相關費用後,利潤有限甚至虧損。因此,該企業總經理做出決策,在9月合約上以2030元/噸的價格買進1萬噸早秈稻,這時現貨價格為1840元/噸。到了8月份,早秈稻大量上市,貨源緊張,收購競爭激烈導致現貨收購成本達到0.97元/斤,摺合1940元/噸,這時,企業一邊在現貨市場以0.97元/斤的平均價格采購以滿足給大米加工廠的供貨,一邊在期貨合約上以平均2130元/噸的價格賣出平倉1萬噸。套期保值效果如下:本案例較好地說明:預期價格上漲情況下,貿易商通過買入套期保值投資策略可以有效鎖定采購成本,滿足購銷合同的需要,實現理想貿易利潤。3.在價格趨跌時通過賣出套保管理庫存,提高資金效率對許多大型經營性糧食購銷企業來說,如果庫存過高,一方面需要付出高額存儲成本,另一方面會大量佔用資金,影響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因此,通過適當賣出套期保值與現貨交割相結合,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困難。某早秈稻主產區縣糧食購銷企業與南方大型米粉廠簽署了在來年3月份以1950元/噸價格供貨2萬噸的銷售合同,該企業預計未來現貨價格平穩或者有下跌的風險,決定對庫存進行保值,其在期貨上以2050元/噸價格賣出9月合約2萬噸並進行現貨交割。在未來有兩種方式補回合同約定的現貨:一種是在來年3月份合同履行之前,隨行就市、以現貨價格買進現貨履約,另一種是在價格平穩或者下跌的情況下,買進來年3月份合約交割提貨交付米粉廠。在以上案例中,現貨價格小幅下跌,我們對來年3月份合約的庫存進行保值,現貨節省成本=10萬元×1+20萬元×1=30萬元;倉儲節省費用=135萬元×0.2×1+165萬元×0.2×1=60萬元(不考慮期貨交割成本,期貨交割後,節省倉儲費用,按照每天0.2元/噸·天計算)。資金利息=2050元/噸×2×4.86%×150/365(按照半年期貸款利率4.86%計算,節省天數為150天)=81.89萬元。整個過程中累計節省費用、成本171.89萬元,摺合節省成本85.95元/噸,相對價值2000元/噸的現貨,回報高達4.3%。第二種賣出近期交割,買進遠期交割提貨的情況一般是在近期價格較遠期價格高,而且市場穩中趨升時才會採用,否則通過現貨補庫是最理想的選擇。4.現貨銷售不暢,通過賣出套保迴避下跌風險某購銷企業有現貨收購成本為1850元/噸的早秈稻1萬噸,但行情不好,銷售遲遲簽不了合同,由於擔心市場價格下跌,於是在11月合約上以2050元/噸價格賣出套期保值1萬噸。到了10月份,現貨價格跌至1820元/噸,期貨價格同步跌至2000元/噸,該企業賣出現貨,買進期貨平倉。
4. 為什麼要建立玉米期貨市場
市場價格信息是否真實、准確直接影響生產經營決策的正確性和經營效益。在期貨市場產生以前,生產經營者主要依據現貨市場價格進行決策。但現貨價格很分散、信息零散、片面,准確性低,而且滯後,因此,用現貨市場價格指導經營決策容易造成失誤。相比之下,玉米期貨市場價格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等特點,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未來價格走勢。
期貨交易是由現貨交易發展而來的。目前,美國、日本以及南美和南非等12個玉米主產國都有玉米期貨交易,其中芝加哥交易所的玉米期貨成交量最大,是世界玉米期貨的定價中心。我國玉米期貨現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有密切關系,一般而言,期貨價與現貨價走勢一致,期貨價與現貨價隨著合約到期日的來臨趨向一致。
5. 求期貨後續培訓玉米期貨交易策略案例分析答案
這個沒有
玉米一塊七的費用
非常低的
6. 套期保值的案例有什麼
1. 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是指把期貨市場當作轉移價格風險的場所,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商品的臨時替代物,對其現在買進准備以後售出商品或對將來需要買進商品的價格進行保險的交易活動。
2. 套期保值的基本特徵:
套期保值的基本作法是,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對同一種類的商品同時進行數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買賣活動,即在買進或賣出實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同等數量的期貨,經過一段時間,當價格變動使現貨買賣上出現的盈虧時,可由期貨交易上的虧盈得到抵消或彌補。從而在「現」與「期」之間、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一種對沖機制,以使價格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3. 套期保值的邏輯原理:
套期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同一種特定商品的期貨和現貨的主要差異在於交貨日期前後不一,而它們的價格,則受相同的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影響和制約,而且,期貨合約到期必須進行實貨交割的規定性,使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還具有趨合性,即當期貨合約臨近到期日時,兩者價格的差異接近於零,否則就有套利的機會,因而,在到期日前,期貨和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在相關的兩個市場中,反向操作,必然有相互沖銷的效果。
2010年11月2日,一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制定一份LLDPE的套期保值方案,該公司是中國石化旗下的子公司,主營中國石化的各品種聚丙烯和聚乙烯產品,年銷售量近3萬噸。作為中間貿易商既要承擔上游的原料價格購買風險又要承擔下游的原料銷售價格風險,急需相應的套保方案為企業保駕護航。收到申請後,筆者通過對當時宏觀經濟環境、LLDPE產業鏈及供需基本面因素深入分析後,為其出具了一份LLDPE賣出套保方案。方案中表示:當時由流動性充裕推動的上漲連續性不強,後續力度值得懷疑。而目前塑料價格已處高位,後市一旦出現回落走勢,其下方的空間也較大,建議其在目前的位置,要考慮適當建立套期保值頭寸,以規避現貨價格波動可能為企業帶來的損失。計劃書發出後,LLDPE繼續強勢沖高,很快就進入方案中的建倉區域,隨後在11月9日加速趕頂14280元後即開始快速回落。11月底便達11640一帶。 該例中,由於現貨價格大幅下跌,本應令企業的庫存蒙受較大的損失,但由於於該企業及時在期貨市場上為公司的庫存建立了賣期套期保值,所在LLDPE價格大幅下跌的過程中,不但避免了庫存的現貨因價格下跌而帶來的損失,還獲得了768000元的額外收益,套期保值的效果非常理想。應該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套保操作都能獲得額外的收益。
7. 商品期貨是如何交易的說詳細點兒,最好舉一個好的例子,有獎哦
樓主您好!
我是期貨從業人員,下面從套期保值和風險投資兩個角度給您解釋下商品期貨的交易過程:
(一)套期保值:
1.買入套期保值:(又稱多頭套期保值)是在期貨市場中購入期貨,以期貨市場的多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空頭,以規避價格上漲的風險。
例:某油脂廠3月份計劃兩個月後購進100噸大豆,當時的現貨價為每噸0.22萬元,5月份期貨價為每噸0.23萬元。該廠擔心價格上漲,於是買入100噸大豆期貨。到了5月份,現貨價果然上漲至每噸0.24萬元,而期貨價為每噸0.25萬元。該廠於是買入現貨,每噸虧損0.02萬元;同時賣出期貨,每噸盈利0.02萬元。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鎖定了成本。
2.賣出套期保值:(又稱空頭套期保制值)是在期貨市場出售期貨,以期貨市場上的空頭來保證現貨市場的多頭,以規避價格下跌的風險
例:5月份供銷公司與橡膠輪胎廠簽訂8月份銷售100噸天然橡膠的合同,價格按市價計算,8月份期貨價為每噸1.25萬元。供銷公司擔心價格下跌,於是賣出100噸天然橡膠期貨。8月份時,現貨價跌至每噸1.1萬元。該公司賣出現貨,每噸虧損0.1萬元;又按每噸1.15萬元價格買進100噸的期貨,每噸盈利0.1萬元。兩個市場的盈虧相抵,有效地防止了天然橡膠價格下跌的風險。
(二)風險投機:
1.利用某一品種價格的波動進行投機操作
(a)買空投機
例:某投機者判斷7月份的大豆價格趨漲,於是買入10張合約(每張10噸),價格為每噸2345元。後果然上漲到每噸2405元,於是按該價格賣出10張合約。獲利:
(2405元/噸-2345元/噸)X10噸/張X10張=6,000元
(b)賣空投機
例:某投機者認為11月份的小麥會從目前的1300元/噸下跌,於是賣出5張合約(每張10噸)。後小麥果然下跌至每1250元/噸,於是買入5張合約,獲利:
(1300元/噸-1250元/噸)X10噸/張×5張=2,500元
2.套利
(a)利用相關品種的價差套利。
(b)利用不同期貨市場上同一品種的價差套利。
利用同一品種不同交割月的價差套利。
(d)利用現貨與期貨的價差套利。
有問題歡迎追問^_^
8. 搜索到一個期貨套期保值的案例如下:看了之後覺得有2個問題沒有弄懂,請達人賜教
哈哈。又是一個愛思考的孩子
第一個問題:首先你要明確一下,套保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住盈利,而不是為了擴大盈利。
農場主預計會跌,那就會跌了??別人憑什麼也跟他一樣的想法??你這個例子中,農場主預計會跌,後來果然跌了,但是,請注意,如果後來期貨漲了呢??
第二個問題:你混淆了一個概念,這個時候農場主的買入行動,只是為了平倉,而你卻誤解成了是買入開倉。你這個第二個問題問的太混亂了,你還是去看看期貨的而基本概念吧。第二個問題中你還問了一個小問題,就是期貨到期價格會與現貨相同對吧,這個你說的是對的,但是這個到期的時間是很明確的,一般來說九月份的合約只有到了九月份交割的那一天基本才會與現貨價格齊平
補充一下,期貨市場上很多人並不是根據現貨價格來買賣的,做短線的人,有的才不管你什麼跟什麼,哪怕是期貨合約到期的最後一天的最後幾秒,照樣會有人買入或者冒出,賺兩個點就跑,所以你的擔心是多餘的,呵呵
不知道有沒有把你說的更糊塗
9. 2014年玉米期貨如何進行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對於開戶所需資料
1、經年檢有效的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加蓋公章的復印件;
2、 經年檢有效的組織機構代碼證(副本) 原件及復印件(加蓋公章);
3、稅務登記證(國地稅)復印件(加蓋公章);
4、銀行開戶許可證復印件(加蓋公章);
5、法人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加蓋公章) ;
6、開戶代理人身份證原件及合同中出現相關人員的有效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加蓋公章)
7、簽署《期貨經紀合同》(包括:《期貨交易風險說明書》、《客戶須知》、《開戶申請表》(機構)、《期貨經紀合同》、《開通銀期轉賬業務協議書》(如辦理銀期業務需簽署)、《期貨交易委託代理人授權書》)和單獨列印使用的《客戶資信調查表》;
8、印鑒卡原件(被授權的資金調撥人本人簽字留樣、公章);
9、公章、法人名章。
影像資料:
開戶代理人正面大頭照及身份證正反面掃描件、營業執照副本、組織機構代碼證的掃描件
然後根據的資質情況進行買入或者賣出套期保值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