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交易風險是期貨市場
❶ 為什麼期貨交易的是期貨合約,並期貨交易可以規避風險呢該怎麼理解
給你舉一個例子吧。
第一個問題,最早的期貨交易所誕生在日本大阪的堂島大米會所,交易商品是大米。1710年往後,日本的商人可以進行「未來大米」的買賣,被稱之為大米庫卷。你可以通過貨幣買入尚未生產出的大米,也可以賣出尚未生產的大米來換取貨幣。人們交易行為是以交付庫卷實現的,而不是實物。
實物交易就是現貨的買賣。期貨交易的買賣就是期貨合約的買賣。你買入(或賣出)一段時間後的商品,是以簽訂合約來標的的。
比如目前鄭糖價格是5000元/噸,你看好11月的市場,你就可以買一張2010年11月到期的5000元的合約,然後等漲。
第二,期貨交易規避風險的問題。與股票交易相比,期貨交易有較高的杠桿率,一般在10%左右。也就是說你可以支付10%的資金來進行100%的交易。另外就是針對現貨商。在准備買入或賣出手中的現貨時,可以在期貨市場上開出與現貨交易方向相反的合約,進行保值。不知樓主指的是哪方面。
++++++++分
❷ 期貨市場風險的類型
1、從是否可控分:不可控風險,如宏觀經濟環境、政府政策。可控風險,如管理風險和技術風險。
2、從交易環節分:代理風險,交易風險,交割風險等。
3、從產生的主體分:有期貨交易所的、期貨經紀公司的、客戶和政府的。
4、從產生成因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
❸ 期貨出現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根據交易者交易目的不同,將期貨交易目的行為分為三類:套期保值、投機、套利。下面分別介紹這三種期貨交易目的。
期貨交易目的一、套期保值(hedge):就是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約來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保值的類型最基本的又可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買入套期保值是指通過期貨市場買入期貨合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上漲而遭受損失的行為;賣出套期保值則指通過期貨市場賣出期貨合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下跌而造成損失的行為。
套期保值是期貨市場產生的原動力。無論是農產品期貨市場、還是金屬、能源期貨市場,其產生都是源於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現貨價格劇烈波動而帶來風險時自發形成的買賣遠期合同的交易行為。這種遠期合約買賣的交易機制經過不斷完善,例如將合約標准化、引入對沖機制、建立保證金制度等,從而形成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為生產經營買了保險,保證了生產經營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沒有套期保值,期貨市場也就不是期貨市場了。
期貨交易目的二、投機(speculate):「投機」一詞用於期貨、證券交易行為中,並不是「貶義詞」,而是「中性詞」,指根據對市場的判斷,把握機會,利用市場出現的價差進行買賣從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投機者可以「買空」,也可以「賣空」。投機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獲得價差利潤。但投機是有風險的。
根據持有期貨合約時間的長短,投機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長線投機者,此類交易者在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後,通常將合約持有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待價格對其有利時才將合約對沖;第二類是短線交易者,一般進行當日或某一交易節的期貨合約買賣,其持倉不過夜;第三類是逐小利者,又稱「搶帽子者」,他們的技巧是利用價格的微小變動進行交易來獲取微利,一天之內他們可以做多個回合的買賣交易。
投機者是期貨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期貨市場必不可少的潤滑劑。投機交易增強了市場的流動性,承擔了套期保值交易轉移的風險,是期貨市場正常運營的保證。
期貨交易目的三、套利( spreads):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合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合約,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系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
❹ 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徵有哪些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就是說,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期貨市場風險的客觀性也來自期貨交易內在機制的特殊性。
2.風險因素的放大性
期貨市場的風險與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徵,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1)相比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波動較大、更為頻繁。
(2)期貨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徵,投機性較強,增加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3)期貨交易是連續性的合約買賣活動,風險易於延伸,引發連鎖反應。
(4)期貨交易量大,風險集中,盈虧幅度大。
(5)期貨交易具有遠期性,未來不確定因素多,預測難度大。
3.風險與機會的共生性 期貨微操盤
期貨交易存在著獲取高額利潤的可能,即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
4.風險評估的相對性
實際收益是一種客觀存在,而預期收益的評估則根據不同的交易主體、不同的交易成本、不同的客觀條件而有所不同,因此,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離的風險具有一定的主觀意識,具有相對性。
5.風險損失的均等性
對於所有參與期貨交易的雙方來說,期貨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都是客觀存在的、均等的。
6.風險的可防範性
期貨市場風險的產生與發展存在著自身的運行規律,根據歷史資料、統計數據對期貨市場變化過程進行預先測定,對期貨市場風險進行防範,達到規避、分散、減弱風險的目的。
❺ 期貨市場的存在的主要風險來源有哪些
操作風險是指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客戶等市場參與者由於缺乏內部控制、程序不健全或者執行過程中違規操作,對價格變動反應不及時或錯誤預測行情,操作系統發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風險。主要表現為:越權交易、隱瞞頭寸、隱瞞虧損、超限持倉、過度投機、誤導客戶、挪用保證金等等。 2、市場風險(MarketRisk) 包括價格的波動、市場的不確定性、期貨交易「以小博大」的特點等都會使投機者面臨更大的風險區間。 3、流動性風險(LiquidityRisk) 流動性風險是指交易者難以及時成交的風險。 4、信用風險(CreditRisk) 信用風險是指期貨市場中買方或賣方不履行合約而帶來的風險。
❻ 期貨市場的風險有哪些特徵
期貨市場風險的特徵:
1.風險存在的客觀性
這種客觀性一方面體現了市場風險的共性,就是說,在任何市場中,都存在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期貨市場風險的客觀性也來自期貨交易內在機制的特殊性。
2.風險因素的放大性
期貨市場的風險與現貨市場的風險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徵,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1)相比現貨價格,期貨價格波動較大、更為頻繁。
(2)期貨交易具有「以小博大」的特徵,投機性較強,增加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3)期貨交易是連續性的合約買賣活動,風險易於延伸,引發連鎖反應。
(4)期貨交易量大,風險集中,盈虧幅度大。
(5)期貨交易具有遠期性,未來不確定因素多,預測難度大。
3.風險與機會的共生性
期貨交易存在著獲取高額利潤的可能,即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
4.風險評估的相對性
實際收益是一種客觀存在,而預期收益的評估則根據不同的交易主體、不同的交易成本、不同的客觀條件而有所不同,因此,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發生偏離的風險具有一定的主觀意識,具有相對性。
5.風險損失的均等性
對於所有參與期貨交易的雙方來說,期貨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都是客觀存在的、均等的。
6.風險的可防範性
期貨市場風險的產生與發展存在著自身的運行規律,根據歷史資料、統計數據對期貨市場變化過程進行預先測定,對期貨市場風險進行防範,達到規避、分散、減弱風險的目的。
❼ 期貨市場有哪些風險
你好,期貨交易的風險:
(1)市場風險。由於保證金交易具有杠桿性,當出現不利行情時,股價指數的微小變動就可能會使投資者遭受較大損失。價格波動劇烈的時候甚至會因為資金不足而被強行平倉,遭受重大損失。
(2)操作風險。由於交易系統出現技術故障或投資者出現操作失誤,都可能造成損失。
(3)強行平倉風險。期貨交易實行由期貨交易所和期貨經紀公司分級進行的每日結算制度。在結算環節,由於公司根據交易所提供的結算結果每天都要對交易者的盈虧狀況進行結算,所以當期貨價格波動較大、保證金不能在規定時間內補足的話,交易者可能面臨強行平倉風險。
(4)交割風險。期貨合約都有期限,當合約到期時,所有未平倉合約都必須進行實物交割。不準備進行交割的客戶應在合約到期之前將持有的未平倉合約及時平倉,以免於承擔交割責任。
❽ 什麼是期貨交易所的風險管理
交易所風險主要有2個來源,1個是監控執行力度,2是異常價格波動風險。
監控執行力度包括保證金制度、逐日盯市制度、當日無負債制度、最大持倉限制制度、大戶報告制度等。這一點可以看巴林銀行破產的案例。
異常價格波動風險,其中,大戶操縱和資金風險。
❾ 為什麼期貨交易的是期貨合約,並期貨交易可以規避風險呢該怎麼理解
給你舉一個例子吧。
第一個問題,最早的期貨交易所誕生在日本大阪的堂島大米會所,交易商品是大米。1710年往後,日本的商人可以進行「未來大米」的買賣,被稱之為大米庫卷。你可以通過貨幣買入尚未生產出的大米,也可以賣出尚未生產的大米來換取貨幣。人們交易行為是以交付庫卷實現的,而不是實物。
實物交易就是現貨的買賣。期貨交易的買賣就是期貨合約的買賣。你買入(或賣出)一段時間後的商品,是以簽訂合約來標的的。
比如目前鄭糖價格是5000元/噸,你看好11月的市場,你就可以買一張2010年11月到期的5000元的合約,然後等漲。
第二,期貨交易規避風險的問題。與股票交易相比,期貨交易有較高的杠桿率,一般在10%左右。也就是說你可以支付10%的資金來進行100%的交易。另外就是針對現貨商。在准備買入或賣出手中的現貨時,可以在期貨市場上開出與現貨交易方向相反的合約,進行保值。不知樓主指的是哪方面。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