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豆油期貨價格行情2019年9月4日
A. 大豆油還會漲價嗎
散裝食用油價格沖高回落 企業正積極組織貨源,近期仍有可能下降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連續上漲後,食用油價格已下跌。15日,市價格監測中心監測顯示,本周市區散裝食用油批發價、零售價均出現下跌,其中批發價跌幅達6%,預計近期食用油價格仍會小幅下降。
現狀散裝食用油價格下跌
監測數據顯示,本周,市區散裝食用油價格穩中趨降,菜子油、大豆油(一級散裝)批發價均在每斤7.80元左右,比上周的每斤8.30元下降6%;散裝菜子油、大豆油零售價均為每斤8.30元,比上周的每斤8.50元下降2%。超市中的桶裝食用油價格基本穩定,福臨門大豆調和油(一級桶裝)為64.50元/5升,魯花桶裝花生油(一級壓榨)為129元/5升,與上周價格持平。
據了解,市區的散裝菜子油主要從本地采購,散裝大豆油主要從山東等地調運。昨天,在市區東風路上的珠海糧油店,一位姓何的店主說,近幾天,散裝油的價格稍微跌了一點,每斤下降0.2元左右,色拉油從每斤8.5元下降到8元,跌幅最大。
市區時代、世紀聯華、蘇果等超市桶裝食用油價格在本月初上調後,本周的價格一直保持穩定。
分析綜合調節因素所致
3月5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正確認識當前食用植物油市場形勢,指導企業做好食用油生產、銷售和供應等工作。另外,經國務院批准,將2008年大豆1%進口暫定關稅的實施終止期從3月31日延長至9月30日,大大降低大豆進口成本,抑制植物油價格漲勢。同時國家增加農業補貼,嚴控農資漲價,大力支持油子種植等措施,已使大豆和油菜的種植面積明顯增加。
市場調節因素為:前期由於進口的大豆和豆油多用於國家儲備,使得國內油廠大面積停產或延緩生產,加劇了國內豆油供應緊張、價格持漲。如今國家儲備基本充足,油廠原料得到有效補充,國內豆油供需關系逐漸緩和。另外,東南亞棕櫚油產量提高,南美大豆增產,使得國際期貨豆油價格連續走低,目前國際期貨價格豆油(摺合人民幣)為每噸10820元,相比上周每噸11768元,下降了8.1%,對國內市場影響較大。
對市區各大超市銷售的桶裝食用油,市物價部門啟動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每日監測食用油價格,嚴格控制食用油批零差價,嚴肅查處違規漲價行為,維持食用油市場穩定。
趨勢近期價格穩中趨降
受國際豆油價格不斷攀升的影響,加之油菜子等原料的短缺,從2月下旬起我市散裝食用油批發價上調,帶動零售價上漲,同時給桶裝食用油供應帶來較大壓力,一度造成超市某些桶裝品牌大豆油缺貨。
市壽星植物油有限公司一位姓杜的負責人介紹,近期油菜子等原料價格已經回落,每斤從3.20元下降到3.15元。
市區時代超級購物中心食用油櫃台負責人介紹,目前,魯花、福臨門、金龍魚等品牌的花生油、調和油的貨源充足,能保證每天都有供應。針對大豆油的緊張狀況,超市已組織了一批桶裝大豆油貨源,將於近期投放市場。
記者同時從市糧食局了解到,目前市糧食部門也正積極組織貨源,增加食用油市場投放量,保證市場供應不斷檔、不脫銷。
據市價格監測中心預測,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措施進一步實施,市場進貨價下降,供應量增加,近期我市食用油價格仍將出現小幅回落行情。
全國工商聯農業產業商會秘書長夏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大豆已經被跨國公司控制了,這是一個整體的產
業鏈的問題,涉及到大豆的種植、加工等許多環節。大豆價格上漲,並不偶然。」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師馬文峰告訴記者,我國大豆依靠進口很多,規模在4000多萬噸,占國內需求總量的70%以上。
對美國大豆的依賴最厲害。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四家跨國公司已經壟斷了我國80%的進口大豆資源。「國內主
產區東北各省區、山東、河南等省,因為耕地資源有限,所以很多農戶改種玉米、棉花等作物。國內大豆產量一直在
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包括大豆油在內的食用油生產企業迫於成本壓力而向相關部門申請調整出廠價,但具體
漲幅和調價時間目前尚無法最終確定。
記者從國內某知名食用油生產企業處獲悉,估計在下個月,除花生油外的其他食用油價格將再現調價上漲。
還有消息說,一線品牌的5升裝大豆油、調和油和玉米油,目前被批準的零售價分別在55元、75元和85元左右,而
廠商的目標調整價位分別為65元、85元和95元。
B. 大豆油還會降價嗎
受國際市場影響,此前持續飆升的食用油,特別是大豆油價格踏上「回歸路」:「金龍魚」「福臨門」等眾多品牌近期紛紛下調價格,部分品牌降價幅度超過10%。
專家認為,此番食用油價格集中回調,主要歸因於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及美元反彈,短期內可能還有進一步下滑的空間。但從未來走勢看,就此斷言國際豆類期貨及豆油價格告別牛市,仍為時過早。
2007年底以來一直「高高在上」的食用油價格,近期開始走下坡路:「金龍魚」宣布,旗下食用油在全國范圍內降價10%左右後,「福臨門」「海獅」等知名食用油品牌也紛紛加入降價的隊伍。
「此番食用油價下調主要是受國際市場影響所致。」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何笑凡說,「反映未來現貨價格預期的豆油、大豆期貨價格,近來持續大幅下跌。」
7月份以來,國際市場大豆、豆油、棕櫚油等期貨價格大幅下跌,帶動國內相關期貨品種價格走低:大連商品交易所黃大豆一號主力合約價格從7月初的高點每噸5241元,跌至8月18日收盤時的每噸4201元,跌幅接近20%;豆油主力合約價格則從7月初的高點每噸12222元,降至8月18日收盤時每噸8876元,跌幅超過27%。[[[下一頁]]]
分析人士認為,大豆油現貨、期貨價格雙雙回調,主要原因是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華聞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研究員劉志鵬表示,原油價格近期顯著回落,使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開發的利潤相對降低,植物油需求預期減少,從而引發國際市場植物油價格整體下滑。
「另一方面,美元反彈對包括農產品(000061行情,愛股,資訊)在內的商品期貨市場走勢形成壓制。」上海久恆期貨總經理助理彭琪指出。近期,美元匯率一路強勁反彈,反映美元綜合比價的美元指數升至77附近,達到5個多月來的高點。
從供應方面來看,全球主要的大豆出產國阿根廷農民罷工近期結束,大豆、豆油恢復出口。再加上8月份以來,大豆主產區美國、巴西的天氣持續良好。「增產預期增強,市場供應增加,是食用油價格回落的間接影響因素。」 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何笑凡說。
專家預測,短期內,國內市場大豆油價格還會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據統計,1月至7月,我國進口大豆207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2.8%,8月份進口大豆的到港量預計將達400萬噸。由於前階段國際市場大豆價格高企,國內部分油廠進口大豆壓榨虧損,甚至因此停工。在油廠開工不足的情況下,大豆進口量增加將對市場價格形成壓制。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國際、國內大豆實現增產、增收幾乎成為定局,階段性供給能力將會顯著增強。」期貨分析師何笑凡說,「這也將成為推動豆油價格短期內繼續下行的重要因素。」[[[下一頁]]]
「但是,如果要斷言國際農產品就此告別牛市,還為時過早。」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李超民表示,農產品市場的價格波動,屬於正常的短期現象。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目前全球農產品的供需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主要是美國等國家發展生物燃料的政策導致全球糧食供給減少。因此未來幾年內,農產品價格上升將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C. 豆油還能漲價嗎為什麼會這樣
紙幣貶值 ```````貌似是和諧出來的
漲是一定又一定的事情 一定還會瘋漲的 現在是一天漲1塊啊 夠彪悍的說 積累點也行 不要太多就好 咯 長多了的話 國家就樂子大了的說 不過好像要到幾十塊才行呢 ```````
誒 咱們都學學原始人吧 他們都不吃油的說 活的也滿好 ``````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國際市場食物油價格也呈現上漲趨勢。豆油、菜籽等期貨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批發和零售價格也緊隨而上。不少食物油出口國在分享上漲帶來的紅利同時,也出現了本國市場價格高企所引發的通脹的隱憂。
1.國際期貨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連創新高,近期價格處歷史高位。
今年以來,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豆類品期貨、加拿大溫尼伯商品期貨交易所(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國際上有影響的食物油期貨價格指數出現了大幅上漲趨勢。
大豆是食物油的基礎產品,也是最重要的期貨品種。而菜籽油、棕櫚油等在國際市場都是被看作為替代品。因此,這里以CBOT大豆市場為例來說明價格走勢。從1月3日開市,到7月13日,開盤700.7,最高948.3,最低671.3,收盤948.1,上漲257.6(單位均為美分/蒲式耳),漲幅36.7%。其走勢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月10日CBOT大豆指數的最低點671.3美分/蒲式耳(1蒲式耳大豆=27.100公斤)一直炒至2月22日的最高點813.5美分/蒲式耳,最大幅度為142.2美分/蒲式耳。主要炒作因素是美國職業農場主組織(Pro Farmer)在其間拋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新產季大豆的種植面積可能急劇減少860至940萬英畝。第二階段:從4月24日的最低點732.2美分/蒲式耳開始,一直爆炒至6月18日的最高882.4美分/蒲式耳,最高幅度達150.2美分/蒲式耳,而這一階段主要影響因素是天氣。天氣因素炒高了100多美分/蒲式耳。第三階段:從6月22日的最低點817.4美分/蒲式耳一直炒作到7月13日的最高點948.3美分/蒲式耳,其最大波幅為130.9美分/蒲式耳。期貨價格創下了三年來的新高。這主要是因為6月29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一份令所有市場人士大跌眼鏡的報告,即:美國2007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為6408.1萬英畝,較三月份的數據大幅削減305.9萬英畝,遠低於市場普遍預測的6783.8萬英畝的平均值(預測區間為6600—6900萬英畝)。當天CBOT大豆各合約一度漲停開盤。
經過市場有計劃地進行播種面積——天氣狀況——播種面積的三個階段炒作,使得CBOT大豆上升近260美分/蒲式耳。值得注意的是,以前CBOT大豆是上漲——種植面積增——下跌——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的循環模式,而現在出現了新情況是上漲——種植面積減少——再上漲——再減少種植面積的惡性循環模式。
7月,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月度供需報告,預計全球2007-2008年度大豆產量達到2.221億噸,低於6月預測的2.253億噸,也低於2006年的2.361億噸。事實上,除了巴西之外,全球其他幾個大豆主產國的大豆產量均有程度不等的減少,其中美國大豆產量調低至7140萬噸(6月預測7470萬噸,2006年為8680萬噸)。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為4700萬噸(2006-2007年度為472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預計為1560萬噸,也低於2006-2007年度的1620萬噸。不過巴西大豆產量預計達到6100萬噸,和6月預估值持平,也高於2006-2007年度的5900萬噸。
從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略微調低到了2.342億噸(6月預測為2.343億噸,2006年為2.252億噸)。全球大豆出口預計為7550萬噸,和6月預測持平,2006年為7050萬噸,其中阿根廷大豆出口預計提高到1020萬噸(6月預測860萬噸,2006年為800萬噸),巴西預計為2970萬噸(6月預測2970萬噸,2006年為2460萬噸)。美國預計為2780萬噸(6月為2940萬噸,2006年為2970萬噸)。這也將導致2008年9月底全球大豆期末庫存降低到5187萬噸(6月預測為5400萬噸,2006年為6417萬噸)。
總體看來,報告印證了市場近期對全球下一年度大豆供應吃緊的擔憂,這也使得市場對於任何可能導致美國大豆單產降低或者南美大豆播種面積降低的因素都極為敏感。從最新的氣象預報看,美國西部玉米種植帶可能出現炎熱乾燥的天氣,而7月底和8月份正值美國大豆關鍵的結莢期和灌漿期,炎熱乾燥的天氣將會導致大豆單產潛力受損。除了天氣因素,美國大豆價格的上漲也是為了鼓勵巴西農戶增加播種面積。一般預計巴西新豆播種面積將會比2006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從雷亞爾匯率持續走強來看,這顯然不利於巴西大豆種植收益提高,因為巴西大豆主要是用來出口,所以美元相對雷亞爾越是疲軟,農戶換回的收益就越少。現在雷亞爾匯率位於近7年來的高點,1雷亞爾可以兌換0.53美元,年底之前可能達到1美元兌換1.8雷亞爾。因此,在南美大豆播種季節開始前(也就是未來三到四個月里),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的幾率很大,特別是如果美國中西部出現炎熱乾燥天氣的情況下,以便能夠鼓勵南美農戶盡可能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彌補美國大豆產量下降帶來的全球供應缺口。
加拿大WCE油菜籽期貨、馬來西亞BMD毛棕櫚油期貨等價格基本上與CBOT走勢相同。自從2006年以來,馬來西亞粗棕油期貨價格飆升近80%,現貨價格創下了8年來的新高。
2.三大因素支撐國際棕櫚油價上漲
7月以來,國際棕櫚油市場大幅上漲,24度棕櫚油近月裝運港船上交貨(FOB)價格為每噸(下同)797.5美元,較前一周上漲22.5美元;33度棕櫚油FOB價格為792.5美元,上漲22.5美元;44度棕櫚油770美元,上漲10美元。
國際棕櫚油市場上漲的主要支撐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的帶動。美國農業部大幅調低2007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數據,導致CBOT大豆市場大幅上漲,對BMD棕櫚油起到支撐作用。第二、近期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原油大幅上漲,使得棕櫚油在生物燃料行業的需求前景改善,吸引投機資金做多。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到2008年時強制要求在傳統燃料中摻混生物柴油,並且打算提供補貼,確保生物燃料項目獲得成功,這也對BMD棕櫚油市場形成支撐。第三、印尼調高棕櫚油出口基價,增加了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競爭力。印尼政府將毛棕櫚油的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每噸(下同)622美元上調至676美元;24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676美元上調為746美元;33度棕櫚油基準出口價格由此前的652美元上調至737美元。印尼上調棕櫚油出口價格有利於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對BMD棕櫚油市場有利。
3.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保持向上。
據德國《油世界》預計,2006/07年度全球10種主要油料作物的消費量預計將達3.96億噸,高於3.92億噸的同期產量。2007年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為5160萬噸,高於上年的4720萬噸。其中歐盟油菜籽產量預計達到1780萬噸,上年為1610萬噸;中國產量預計為1100萬噸,低於上年的1270萬噸。加拿大產量預計提高到980萬噸,上年為850萬噸;澳大利亞產量預計提高到140萬噸,上年為51萬噸。但是仍然不能滿足需求的增長,全球油菜籽消費量增長明顯,預計為5220萬噸,上年為4910萬噸。油菜籽加工量預計為4900萬噸,上年為 4610萬噸。從期末庫存來看,預計今年為470萬噸,上年為530萬噸,庫存對用量比預計為9.0%,上年為10.9%。可見,今年全球油菜籽供應趨於緊張,整體價格趨勢持續向上。
造成供需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市場對生物柴油的炒作,從而預期菜油、豆油、棕櫚油需求將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將偏緊。這一點在去年末的市場反應中較為明顯,在德國,隨著能源價格下挫、植物油價格相對堅挺及2006年8月開始實施的每升9美分的能源稅造成生物柴油生產利潤下降等,導致了生物柴油消費量下降,菜籽油和油菜籽價格出現了短暫的下跌。今年以來,由於豆油、菜油、棕油價格的大幅爆漲,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義。但是,不斷有新的預測調高生物柴油的生產能力,這無疑將給油菜籽供應帶來逼迫的氣氛,為其價格居高不下提供依據。
4.周邊國家食物油價格上漲帶來供應緊張,通貨膨脹壓力加劇。
棕油是印尼人的主要食用油,但由於作為烹調油和生物燃料的棕油價格飛漲,很多印尼人因為買不起,只能改煮無油之炊。已經迫使很多印尼窮人改吃水煮、而不是用油炒食物了。
作為世界最大棕油生產國之一,印尼會從油價上漲中獲利,但是因為國內食用油價格也水漲船高地上漲了三分之一,造成千千萬萬的印尼普通百姓負擔不起。另外食用油價格上漲,也讓經濟政策計劃官員擔心會對通貨膨脹帶來沖擊。未加工食品包括食用油價格今年6月比去年同期上漲超過10%,是構成消費物價指數的商品和服務籃子中,上漲幅度最大的一塊。
印度是主要的植物油進口國,每年食用油需求的一半要靠進口來滿足。由於今年油籽預計減產,這也使得印度對進口植物油的依賴性提高。印度食用油價格上漲,原因在於本地油籽產量降低,而且國際棕櫚油價格創下數年新高,也帶來明顯的支持。
印度植物油價格近期持續走強,帶來了國內通漲率指標的繼續高企。到3月底,印度批發價格指數比一年前提高了6.39%,印度政府為了平抑通漲壓力,已經將毛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70%調低到了60%,把24度精煉棕櫚油的進口關稅從80%調低到了67.5%。相比之下豆油進口關稅仍然維持在45%。由於用於計算關稅的基礎價格依然維持在2006年7月份的水平上,這有助於降低這些食用油的進口成本,也有利於進口增長。
總體上說,國外食物油價格仍然處在上漲趨勢之中,除了種植面積減少及天氣因素以外,美元持續貶值、全球面臨通脹威脅以及投資基金在期貨市場興風作浪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預計CBOT大豆市場很有可能達到1065美分/蒲式耳或1116美分/蒲式耳。
D. 為什麼美豆油期貨最近瘋漲
大連豆油期貨12日低位震盪,主力1309合約收7842元/噸,跌56元。美原油期價遇阻回落,美豆油5月合約下行至50美分/磅下方。國內豆油消費需求依舊偏淡,商業庫存維持在100萬噸上方。4月中下旬,南美大豆逐步到港,5、6、7三個月的到港量或在1700萬噸,這將繼續壓制9月主力合約。上周五美豆類漲跌互現,預計短期連豆油將延續偏弱震盪走勢。
E. 期貨中豆油與現貨四級豆油一般有多大的價格差距
分級豆油都是從毛油中提煉出來的,四級豆油要率高於毛豆油價格。一般期貨遠月升水和貼水是變化的。看當地行情,不是固定的。只能給你一個參考數,這個參考數就是豆油精煉的成本加上利潤,一級油和四級油的差價至少在400元/噸。
F. 豆油價格下半年上漲50%,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在2020年上半年時,一桶20升的大包裝豆油價格為110--120元,而現在一桶20升的大包裝豆油價格則為175--180元,漲幅近50%,一桶油比以前貴了60元。
另外,據央視財經記者調查,現在國內的豆油市場存量還非常大,並不會出現豆油短缺的現象,更不會影響老百姓春節期間對豆油的需求。因此,盡管豆油的價格有所抬升,但老百姓對豆油的食用還是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
G. 豆油期貨一個點多少錢
期貨波動一個點的計算公式=交易單位*最小變動價位;
根據大商所規定,豆油期貨交易單位是10噸/手,最小變動價位是2元/噸,那麼豆油期貨波動一個點的盈虧=10噸/手*2元/噸=20元。
H. 影響豆油價格和豆油期貨價格變動因素那些
1、期貨方面:CBOT大豆期貨價格走勢影響,比較直接大連盤豆粕期貨走勢影響
2、基本面:成本因素供應方面需求方面
3、外圍及宏觀經濟的影響
I. 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裡面交易的豆油質量標準是國標四級還是其他什麼等級
豆油期貨合約交易品種大豆原油交易單位10 噸/手報價單位元(人民幣)/噸最小變動價位2 元/噸漲跌停板幅度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4%合約月份1,3,5,7,8,9,11,12月交易時間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30~15:00最後交易日合約月份第10個交易日最後交割日最後交易日後第3個交易日交割等級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交割質量標准交割地點大連商品交易所指定交割倉庫 最低交易保證金合約價值的5% 交易手續費不超過6元/手交割方式實物交割交易代碼Y上市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 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交割質量標准 1.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1 本標准規定了用於大連商品交易所交割的豆油質量指標與分級標准。
1.2 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貨合約中所規定的大豆原油是指以大豆為原料加工的不能供人類直接食用的大豆油,產地不限。
1.3 本標准適用於大連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貨合約交割標准品。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堪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1535 大豆油
SN/T 0798 進出口糧油、飼料檢驗 檢驗名詞術語
GB 5537 植物油脂檢驗 磷脂測定法
3.術語和定義
3.1 含磷量:符合SN/T 0798中的相關規定。
3.2 其他術語和定義:符合GB1535中的相關規定。
4.質量要求
4.1 特徵指標:符合GB1535中的相關規定。
4.2 質量等級指標: 項目質量指標氣味、滋味具有大豆原油固有的氣味、滋味,無異味水分及揮發物(%)≤0.20不溶性雜質(%) ≤0.20酸值(mg KOH/g)≤3.0過氧化值(mmol/kg)≤7.5溶劑殘留量(mg/kg)≤100 含磷量(mg/kg) ≤200 4.3 衛生指標:按GB 1535中的規定執行。
4.4 其他:按GB 1535中的規定執行。
5.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
5.1 含磷量檢驗 按GB 5537執行。
5.2 其他:按GB 1535中的規定執行。
6.附加說明
本標准由大連商品交易所負責解釋。
J. 豆油期貨價格行情受什麼影響最大
(一)豆油的供應情況
1、大豆供應量:豆油作為大豆加工的下游產品,大豆供應量的多寡直接決定著豆油的供應量,正常的情況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豆油供應量的增加。大豆的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國產大豆,另一部分是進口大豆。
(1)國產大豆供應情況。我國的東北及黃淮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收獲季節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獲後的幾個月是大豆供應的集中期。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於壓榨。
(2)國際市場供應情況。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近年來我國每年從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進口的大豆都超過2,000萬噸。
2、豆油產量:豆油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講,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豆油的產量與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向關系,豆油產量增加,價格相對較低;豆油產量減少,價格相對較高。
3、豆油進出口量: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豆油的消費量逐年增加,其進口數量也逐年抬高,豆油進口量的變化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2006年以後,隨著進口豆油配額的取消,國內外豆油市場將融為一體。這樣,豆油進口數量的多少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強。
4、豆油庫存:豆油庫存是構成供給量的重要部分,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在多數情況下,庫存短缺則價格上漲,庫存充裕則價格下降。由於豆油具有不易長期保存的特點,一旦豆油庫存增加,豆油價格往往會走低。
(二)豆油的消費情況
1、國內需求狀況:我國是一個豆油消費大國。近年來,國內豆油消費高速增長,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長速度。
2、餐飲行業景氣狀況:目前,我國植物油生產和消費位居全球前列。近年來,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數不斷增加,餐飲行業的景氣狀況對豆油需求的影響非常明顯。
(三)相關商品、替代商品的價格
1、大豆價格:大豆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豆油的生產成本。近年來,我國許多大型壓榨企業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使得進口大豆的壓榨數量遠遠超過國產大豆的壓榨數量。從而使豆油價格越來越多地受到進口大豆價格的影響。大豆壓榨效益是決定豆油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廠的壓榨效益一直低迷,那麼,一些廠家將會停產,從而減少豆油的市場供應量。
2、豆油與豆粕的比價關系:豆油是大豆的下游產品,每噸大豆可以壓榨出大約0.18噸的豆油和0.8噸的豆粕。豆油與豆粕的價格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根據多年的經驗,多數情況下豆粕價格高漲的時候,豆油價格會出現下跌;豆粕出現滯銷的時候,大豆加工廠會降低開工率,豆油產量就會減少,豆油價格往往會上漲。
3、豆油替代品的價格:豆油價格除了與大豆和豆粕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之外,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對豆油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豆油價格過高,精煉油廠或者用油企業往往會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從而導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價格回落。
(四)農業、貿易和食品政策的影響
1、農業政策:國家的農業政策往往會影響到農民對種植品種的選擇。如近年來國家通過調整相關產業政策引導農民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從而直接增加了國產大豆產量。2004年5月1日以後,我國實行了新的植物油標准,提高了對植物油的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要求,新增了過氧化值和溶劑殘留指標檢驗。這些政策對豆油價格都構成了一定的影響。
2、進出口貿易政策:從歷年的情況看,國家進出口貿易政策的改變對於我國豆油進出口總量有著較大的影響。例如:1994年國家稅務總局對進口豆油關稅稅率進行調整,關稅稅率從20%調減至13%,同時花生油、棕櫚油等其他植物油的關稅稅率也出現不同程度下調,導致了豆油等植物油進口量大增,豆油的供應量快速增加。
3、食品政策:近幾年,隨著禽流感、瘋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繼發生以及考慮到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了新的食品政策。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過對食品、餐飲行業的影響進而影響了豆油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