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鐵礦石期貨價格的主要因素
㈠ 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期貨價格是指期貨市場上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形成的期貨合約標的物的價格。
期貨價格是指交易成立後,買賣雙方約定在一定日期實行交割的價格。期貨交易是按契約中時間,地點和數量對特定商品進行遠期(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交割的交易方式。其最大特點為成交與交割不同步,是在成交的一定時期後再進行交割。
商品價格的波動主要是受市場供應和需求等基本因素的影響,即任何減少供應或增加消費的經濟因素,將導致價格上漲的變化;反之,任何增加供應或減少商品消費的因素,將導致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一些非供求因素也對期貨價格的變化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使期貨市場變得更加復雜,更加難以預料。影響期貨價格變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
1、供求關系:
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因此,它的價格變化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當供大於求時,期貨價格下跌;反之,期貨價格就上升。
2、經濟周期:
在期貨市場上,價格變動還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在經濟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隨之波動的價格上漲和下降現象。
3、政府政策:
各國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會對期貨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4、政治因素:
期貨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政治性事件的發生常常對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5、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指公眾的觀念、社會心理趨勢、傳播媒介的信息影響。
6、季節因素:
許多期貨商品,尤其是農產品有明顯的季節性,價格亦隨季節變化而波動。
7、心理因素:
所謂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人稱「人氣」。如對某商品看好時,即使無任何利好因素,該商品價格也會上漲;而當看淡時,無任何利淡消息,價格也會下跌。又如一些大投機商品們還經常利用人們的心理因素,散布某些消息,並人為地進行投機性的大量拋售或補進,謀取投機利潤。
8、變動因素:
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9、大戶操縱:
期貨市場雖是一種「完全競爭」的市場,但仍難免受一些勢力雄厚的大戶的操縱和控制,造成投機性的價格起伏。
應答時間:2021-01-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鐵礦石指數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它是如何如何生成的請高手指教,非常感謝!
2004年的鐵礦石價格都是主要貿易商和礦產商通過談判確定長期合同來定價格。後來隨著期貨的發展,逐漸形成了鐵礦石價格指數。
㈢ 銀芝麻:鐵礦石期貨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幾個
這個是可以直接做到很優惠的啊, 找我就可以的啊,畢竟現在這樣的問題都可以處理的啊 主要是因為有這個材料的市場供需這塊的啊
㈣ 簡述礦產資源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1:金屬礦產資源總量豐富 共有 金屬礦產54種 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具有明顯的優勢,有較強的國際競爭能力 2:礦產資源質量差,國際競爭力弱 考慮礦石品位、礦石類型、礦石的選冶性能等綜合因素,我國金礦,鉛礦、鋅礦的質量為中等;鐵礦、錳礦、銅礦、鋁土礦的質量處於最差地位。 3:成分復雜的共(伴)生礦多,大大增加了開發利用的技術。 有色金屬最為普遍。例如,鉛鋅礦中共(伴)生組分達50多種,僅鉛鋅礦中的銀就佔全國銀儲量的60%,產量佔70%;伴生疏達大型、特大型的銅礦床就有10餘座,全國伴生金的76%和伴生銀的32.5%均來自銅礦等等。雖然共(伴)生礦的潛在價值較大,甚至超過主要組分的價值,但其開發利用的技術難度亦大,選冶復雜,成本高。因而競爭力低。 4 :中、小型礦和坑采礦多,大型、超大型礦和露采礦少,嚴重製約著礦產開發的規模效益。 擁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多為鎢、鋁、銻、鉛鋅、菱鐵礦等礦產一些重要支柱礦產如鐵、銅、鋁、金礦產,以中小型為主,不利於規模開發,單個礦床難以形成較大的產量,影響資源開發的總體效益。我國至今尚未發現特大型的富鐵礦(5億t級)和富銅礦(500萬t級),而國外探明金屬量超過1000萬t的超大型銅礦60餘座,其中有一半超過1000萬t。目前我國己開採的329個銅礦,全年產量僅33.4萬t;世界超200t的超大型金礦有48個,我國金礦超過60噸的產地也僅有7處。可露採的礦產地少。如煤礦可露採的儲量僅佔7%,而美國、澳大利亞露采礦分別占總產量的60%和70%,因此生產效率、成本、回採率等,都難以與國外的相比。在金屬礦產中,我國70%以上的鋁土礦,80%以上的銅礦,90%以上的鎳礦都需坑采。而硫鐵礦全國可露採的僅 15%。此外,由於礦床規模偏小,並以坑采為主,不能形成規模開發。這些都是造成我國礦產資源開發效率和經濟效益低的重要原因。 5: 礦產資源地理分布不均衡,產區與加工消費區錯位 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冀、川、晉等省。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寧、河北、四川和山西省,其開發利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6貧礦多,富礦、易選的礦少,致使商品礦的成本大大增加。 我國支柱性礦產大多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國鐵礦平均品位僅33%,比世界鐵礦平均品位低10%,而國外主要鐵礦生產國如: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其鐵礦石不經選礦品位就可達62%的商品礦石品位。我國錳礦平均品位僅22%,不到世界錳商品礦石工業標准48%的一半,且多屬難選的碳酸錳。我國銅礦平均品位僅0.87%,而智利、尚比亞分別為1.5%和2%。我國鋁土礦幾乎全是一水硬鋁石,生產成本遠高於美、加、澳等國的三水或一水軟鋁石。
㈤ 影響礦業權價格形成的因素
影響礦業權價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方面:
1.礦產品的價格
礦業權的運作是礦產資源由純粹的自然資源轉化成人類可以利用的礦產品的必經過程。這是因為大多數礦產資源都埋藏在地下,人們要想開發利用它,就必須首先找到它,搞清它的埋藏位置、數量、質量、開采條件、賦存產狀等,然後才能把它挖出來。所有這一切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些投入形成了礦業權的價值,並構成了礦產品的成本,進而通過順向傳遞直接影響礦產品的價格;反之,礦產品價格的高低,又會通過逆向傳遞影響礦業權價格,甚至影響礦業權的數量和規模。比如,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由於國家在定價中有意壓低礦產品價格,造成許多已經找到的礦產地不能開發,直接造成礦業權數量的減少;如今,在礦產品高價位運行環境中,許多原來因品位太低或開采條件太差,不具備礦產資源條件的區塊,現在開采也有利可獲了,因而也形成了可以開發利用的礦產地;許多原來不可利用的資源儲量現在也可以利用了,導致礦業權價格大大提升。
2.礦業權成本及礦產品成本結構
礦業權取得成本,在許多情況下直接影響礦業權價格。這一點,對探采結合和協議出讓礦業權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礦業權取得成本中必然包括風險損失。為此,在礦業權成本核算中,要按項目管理,更要按一個單位投入、產出的全局核算。那些沒有找到礦的項目支出,必須在已成功找礦的地質項目中予以核銷。只有這樣,才能真實反映礦業權成本。同時,礦產品成本結構是影響礦業權價格的重要因素。所謂礦產品成本結構,主要是指在全部礦產品成本中勘查成本、開發成本、基礎設施成本、環境恢復成本、安全成本等所佔的比例。如果勘查成本很高,導致礦業權價格很高,甚至高出同類礦業權的數倍,但可以節省其他成本支出,這個高價位的礦業權同樣可以賣出。例如,在老礦區外圍找礦或老礦區附近找礦,礦業權價格就直接受這種結構性影響。因為找礦成本可能很高,但原有礦山設施可以利用,兩者互相抵消,仍是可行的。此外,環境恢復成本也是如此,如果一個勘查成本很低的礦業權在開采中環境恢復成本很高,也會直接影響礦業權價格的形成。
3.資源的稀缺性
礦產資源的稀缺包含3層意思:一是相對消耗而言的,即作為可耗竭性資源,不管一個國家范圍內有多少,總是用一點少一點,所以它稀缺;二是相對需求而言的,社會對礦產資源的需要是無限的,但礦產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所以它總是處於稀缺的地位;三是在礦業生產中,作為基本的生產要素相對於其他要素是稀缺的。這一點在我國尤甚。當前的礦業利潤很高,為了得到這個利潤,必須從生產礦產品所需要的基本生產要素入手。而生產礦產品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個,即勞動、資本和礦產資源(廣義的土地),其中勞動和資本在我國並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礦產資源。而在礦產資源這個要素中,又由兩個方面權益構成:一方面是礦產資源所有權的權益,另一方面是礦業權的權益。其中礦產資源所有權權益只有通過礦業權運作才能實現,於是爭奪礦業權就成為獲得礦業利潤的關鍵因素。礦業權的這種地位,促使礦業企業在內部分配高額利潤時不得不向礦業權傾斜,因為勞動和資本通過支付社會平均利潤就可以拿到,那些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的部分就構成了抬高礦業權價格的成因。
4.礦產資源的自然豐度及其地理位置
作為天然形成的礦產資源,其自然稟賦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品位高,有的品位低;有的易采易選,有的難采難選;有的離需要礦產品的地方近,有的離需要礦產品地方遠;有的礦體厚,有的礦體薄;有的埋藏淺,有的埋藏深,諸如此類,在經濟價值上相差很大。但是社會對礦產品的需要是大量的,這就導致光開采經濟價值大的礦產資源還不能滿足需求,於是形成了優劣資源一起開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各個獨立的礦業權其經濟價值都不可能一樣,從而每一個礦業權的價格也就不一樣的現象。比如,澳大利亞的鐵礦含鐵60%以上,每噸高達1300元(人民幣);而國內大宗的鐵礦,含鐵僅為30%左右,每噸僅為400元(人民幣)。又如,同樣是國內的鐵礦,同樣的品位,新疆的鐵礦和河北、遼寧的鐵礦,在價格上就相差20%。在同一個礦區,可供露天開採的鐵礦與可供井採的鐵礦的礦業權價格也有很大的差別。在本溪橋頭礦區,兩者相差近1倍。由此可見,礦產資源的自然豐度和地理位置對每一個單獨存在的礦業權價格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5.礦產資源所有權權益的到位程度
由於礦產資源大多數具有隱蔽性,它的天然價值(也就是它的產權價值)需要藉助礦業權才能顯現和實現,而礦業權在顯現和實現礦產資源價值過程中也創造了新價值,於是這個自然形成的價值和礦業權投資創造的價值就共同組成了礦產資源資產價值。當礦業權價格由市場形成的時候,礦業權受讓者拿到的是整體的礦產資源資產,所以,它在出價時必然考慮從整體礦產資源資產價值中減去多少礦產資源所有權產權權益(即現行的資源補償費)。這時,這個礦產資源所有權權益實際收取的水平就直接影響礦業權的價格。例如,某礦產資源資產全部價值為8000萬元,按評估儲量其天然價值為2000萬元,而按現行的資源補償費標准,則只需要繳納1000萬元。於是節省的1000萬元天然價值就自動進入了礦業權價格之中。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礦業權出讓者拿到的不是6000萬元(8000萬元減去2000萬元),而是7000萬元(8000萬元減去1000萬元)。這種形成過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
6.礦業權的供求關系
礦業權供求關系對礦業權價格的影響,可以體現在各種影響礦業權價格的諸多因素之中,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之中。例如,雙方協議定價或政府定價時,自然也都不能不考慮礦業權的供給狀況和需求狀況,但是,一旦把礦業權投入市場,其價格就不僅僅要考慮供求關系,而是完全由供求關系決定。以現在實行的礦業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為例。在通常情況下,都是出價最高者拿到。這充分說明供求關系不僅僅影響價格,而是直接決定價格。有人說,單純用出價來決定礦業權的歸屬,不一定有利於礦產資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但這可能是加入另外的條件了。從正常的情況看,出價最高者,往往是技術裝備比較先進、經濟實力比較強的企業。把礦產資源配置到這樣的企業,實際上也是一種優化配置。所以,通過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既體現了市場在礦產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也體現了礦產資源的優化配置,更體現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原則。
7.政府的政策
首先,政府的稅收可以直接影響礦業權的成本,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為了支持商業性礦產勘查,往往在礦業的所得稅上實行「稅前扣除」和「虧損後移」的政策。所謂「稅前扣除」,就是一個企業在礦產勘查期間的投入,包括沒找到礦的,都可以在後續找到的礦的開發中從所得中稅前扣除。即使主體發生變動,政府也承認。所謂「虧損後移」,就是如果礦產勘查投入得比較多,開礦初期稅前扣除之後出現虧損,其虧損部分可以往後轉移,直至扣完為止。其次,政府的環保要求也直接影響礦業權價格。西方有些發達國家,由於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要求嚴格,促使礦業權價格太高而無法賣出,只好把找礦地點轉移到環保要求不高的發展中國家。再次,政府的支持和補貼能降低礦業權取得成本,從而影響礦業權價格。例如:提高公益性地質調查程度,可以減輕商業性礦產勘查的風險;政府對礦產勘查實行財政補貼,可以直接分擔一部分找礦風險損失,從而減少礦業權成本。最後,政府對礦業權的掌控,可以直接影響礦業權的價格。當政府對礦業權處於壟斷地位時,礦業權的供給者只有一家,而礦業權的需求者是千家萬戶。這時的市場競爭就只有需求者之間的競爭,政府就可能操縱礦業權價格。
8.國際市場價格
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國際市場上的商品價格可以直接影響國內市場價格。對這種影響,在貨幣兌換沒有放開的情況下,政府可以通過價格管制加以干預。這里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能夠大量出口的商品,政府無需管制,因為國內商品貨源充實,完全可以按照國內商品量的保障程度決定國內市場價格。另一種是國內生產的商品不能滿足內需的要求,需要大量進口,就需要政府的干預。例如,現在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價格,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就是兩種價格。對國內不能滿足要求而需要大量進口的商品,如果政府不幹預,其價格就要直接與國際市場接軌。當前大多數礦產品就屬於這種情況。以鐵礦石為例,國際市場上每噸從40美元漲到150美元,國內的鐵精礦就從每噸260元漲到100元。這種漲價完全是國際市場價格拉動的。對我國大多數金屬礦和非金屬礦來說,這種國際市場拉動價格上漲,可能是主要的。當然,它的直接誘因仍然是供求關系及其供給的壟斷因素。
㈥ 鐵礦石暴漲是何原因
對於此輪的鐵礦石瘋漲行情,業內議論紛紛。據證券時報報道,這一波鐵礦石上漲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庫存下降,鋼廠搶貨。消息稱,「下游需求旺盛,吃掉了鋼廠庫存,鋼廠有補庫存需求,需要到市場上搶鐵礦石,而鐵礦石運往中國的數量又沒有增加,導致供需失衡。」
與此同時,國內鋼廠步入了一個小景氣周期,一直在生產的情況下,由於下游需求強勁,鋼材庫存一直不高,很容易出現供需失衡。
相關數據顯示,房地產投資需求的旺盛使得鋼材利潤保持在較高水平,目前國內板材企業的利潤達到了450元/噸左右。高利潤的刺激之下,1—10月全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為74169.9萬噸、87393.3萬噸和108328.1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3%、5.5%和6.5%。
另據海關總署在近期發布報告顯示,年初開始到11月中國進口的鐵礦石突破10億噸,同比增幅10.9%,單單是11月份中國鐵礦石的進口就高達9815萬噸,同比也增長8.3%。
從上游供給情況來看,鐵礦石產能始終沒有出現擴產計劃,尤其是外圍市場的變化,強化了市場對鐵礦石供應緊張的預期。
(6)影響鐵礦石期貨價格的主要因素擴展閱讀
鐵礦石行情瘋狂:
12月11日早盤,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再度延續上一日強勢行情,價格暴力拉升,快速突破1000元大關。開盤不到一個小時,鐵礦石主力合約2105猛飆,漲幅逼近10%。隨後,博弈資金開始套現、空單數增加,鐵礦石漲幅回落。
與此同時,包括滬鎳、動力煤、焦炭、甲醇、不銹鋼等在內的多個「黑色系」品種集體上漲,其中,滬鎳、動力煤主力合約一度出現漲停態勢,大宗商品市場呈現集體飄紅態勢。
㈦ 鐵礦石價格受什麼因素影響
第一,通脹因素,第二,房地產和基建投資規模,第三,鐵礦石進口量。最重要的還是全球第一或第二經濟體的房價。
一招教你看懂影響鐵礦石價格影響因素這里有一些參考資料供您參考
㈧ 影響鐵礦石期貨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鐵礦石跟其他商品一樣,其價格最直接的影響是供給和需求,但國際鐵礦石市場具有明顯的寡頭
壟斷市場的特徵。從供給端看,全球鐵礦石市場中四大礦山產量佔世界進口量的60%以上,寡頭壟斷的市場特徵使得他們很容易通過控制產量來達到影響價格的目
的;從需求端看,鐵礦石需求比較大的國家主要有中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家,其中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最大,中國的需求通常對國際鐵礦石價格具有重要的影
響。由於內容較多,發網址不好,可以網路私信。
㈨ 鐵礦石期貨價格為什麼大跌
鐵礦石並沒有大跌
最近鐵礦石在逐步回升
漲的雖然不太明顯,但大體還是向上的
鐵礦石交易活躍,做一手鐵礦石手續費只要3.5元
做期貨可以比較下
㈩ 影響期貨價格的因素有哪些請詳細些,謝謝
首先是災害,比如水災旱災之類的,會使糧油期貨價格上升,前一段智利地震,全球銅價也是應聲而起,因為智利是重要產銅國。
其次是國家政策,這個主要的是看政策的具體落實情況。比如說2000年左右,國家決定在東北收儲玉米,價格公布之後,市場毫無反應,國家於是收了300萬噸,市場仍然反響不大,國家又收了300萬,市場還是沒有大的動靜,國家然後一次收了600萬,期貨價格應聲而起……
然後是戰爭,這個主要看美國動手沒有,還有美國的態度如何,比如說上世紀蘇聯對阿富汗動武,美國大發其怒,宣布取消當年對蘇聯的援助性糧食出口,此言一出,全球玉米期貨價格應聲大跌。而美國幾次海外重大軍事行動,也都使得原油期貨價格出現上漲。
然後是上下游產品,比如說鐵礦石價格上升了,那麼鋼材期貨一定會漲的嘛
還有相關產業,比如汽車行業的銷售數據不理想,那橡膠期貨和鋼材期貨的價格一定看跌
還有全球的產能變化情況,包括相關產品。有一個例子就是自從山東泰鋼宣布大幅削減不銹鋼產量之後,鎳礦價格長期不振。當然鎳礦期貨目前國內期貨市場還沒有交易。
臨時性的天氣變化有時也會造成重大影響,前些天巴西和阿根廷出現的炎熱少雨天氣,因為利於作物收割而使得全球糧油期貨價格出現下跌。
基本上就是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