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期貨價格
⑴ 鐵礦石普氏指數在什麼地方可以查詢到
鐵礦石普氏指數在財經類新聞和行業官方統計網站中可以看到相關數據。普氏價格指數由普氏能源資訊制定。普氏能源資訊與信用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同屬於美國麥格希集團公司。
根據媒體報道的材料,普氏能源資訊是全球領先的能源、石化和鋼鐵信息提供商,是評定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基準價格的重要機構。普氏價格指數於2008年6月推出,盡管時間不長,但在三大鐵礦石指數中仍然是歷史最長的,因此更多地被各買賣雙方接受。
(1)普氏期貨價格擴展閱讀:
鐵礦石普氏指數的影響力:
國際上有三個比較通用的鐵礦石定價指數分別是普氏能源資訊的普氏價格指數、世界金屬導報(MetalBulletin)的MBIO指數和環球鋼訊(SBB)的TSI指數。普氏價格指數定位於貿易結算工具,TSI指數則專注於鐵礦石金融衍生品市場,為後期鐵礦石進一步金融化做好准備。
包括力拓在內的國際鐵礦石供應商短期定價的主要參照標準是普氏資源價格指數,因此,普氏價格指數被認為是決定鐵礦石價格的官方指數。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自身的鐵礦石儲量雖然不算少,但品位不幸比較低,從工業經濟的角度來講,倒不如從盛產富鐵礦的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可以直接投入煉鋼爐煉鋼的鐵礦石舊稱「平爐富礦」,可以直接用於煉鐵的鐵礦石舊稱「高爐富礦」,都帶個「富」字。這些富礦最好是磁鐵礦和赤鐵礦,它們的含鐵量都在70%以上。
貧礦,或者是有害雜質較多的鐵礦,則需要先經過選礦,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鐵礦石的分類十分復雜,可以按主要成分、有害雜質、結構形態、脈石種類等許多角度來分,
每種角度都能分出許多種,工業上選用哪一種,對應於什麼樣的工藝流程,有非常多的講究,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安徽工業大學都致力於鋼鐵領域的研究。
⑵ 鐵礦石期貨有什麼最新消息
我平時會瀏覽一些期貨公司網站的品種報告來了解行業情況,像最近很火的鐵礦石期貨,銀河期貨官網的「銀河投研」板塊就有專門的欄目做分析介紹。據銀河期貨研究人員分析,巴西礦難發生後,雖然內外盤礦價連續創近兩年新高,但當下巴西鐵礦發運量暫未出現明顯下滑,淡水河谷減量仍在停產預期的發酵當中,事件實際影響仍有待現實驗證。另一方面,成材需求端如果出現崩塌風險,成材利潤的快速下滑會觸發鋼廠減產預期,短期內鐵礦的需求會對礦價形成向下拖累,成材利潤的預期會是盤面礦價築頂的信號。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可以上銀河期貨官網查看相關板塊。
⑶ platts price什麼意思啊
platts好像是由一個美國出版社McGraw-Hill(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控股的公司吧
那platts price是不是這個公司的股價啊
⑷ 國際原油價格為什麼持續上漲
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6%,原因是巴林、葉門和利比亞的抗議者與警方發生沖突,且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該國正在向蘇伊士運河派出兩艘戰艦。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此前觸及的兩年高點下滑,原因是交易商將更多資金轉而買入紐約原油期貨。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3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37美元,報收於每桶86.36美元,漲幅為1.6%,這一漲幅創下自1月3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過去一年時間里,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了12%。ICE歐洲期貨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01美元,報收於每桶102.77美元,跌幅為1%;昨天報收於每桶103.78美元,創下自2008年9月25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格。基於今天的收盤價計算,4月份布倫特原油期貨與紐約輕質原油期貨之間的差價為每桶13.93美元,低於昨天的每桶15.94美元。由於俄克拉荷馬州庫辛(Cushing)原油庫存充足的緣故,這一差價此前一直都在擴大。紐約商業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美元,報收於每桶88.84美元,漲幅為1.1%;3月份合約定於2月22日到期。在一年以前,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比紐約原油期貨輕質原油期貨低1.06美元,去年這兩種原油期貨之間的平均差價為每桶76美分。據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今天早些時候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月11日當周美國天然氣庫存減少2230億立方英尺(約合63億立方米),降幅低於分析師預期。普氏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該周天然氣庫存減少2350億立方英尺(約合67億立方米)到2390億立方英尺(約合68億立方米).在紐約商業交易所的其他交易中,3月份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5美分,報收於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3.87美元,跌幅為1.4%;3月份交割的汽油期貨價格下跌2美分,報收於每加侖2.53美元(約合每升0.668美元),跌幅為0.7%。
⑸ 普氏指數怎麼換算成大連期貨盤面價格
【普氏*匯率*(1-水)*1.17+35】/(1-水)
⑹ 關於國內鐵礦石期貨的價格,跟普氏62指數價格是什麼關系
普氏價格指數數據是普氏能源資訊(Platts)制定的、通過電話問詢等方式,向礦商、鋼廠及鋼鐵交易商採集數據,其中會選擇30家至40家「最為活躍的企業」進行詢價,其估價的主要依據是當天最高的買方詢價和最低的賣方報價,而不管實際交易是否發生。2010年,普氏價格指數被世界三大礦山選為鐵礦石定價依據。
⑺ 鋼企購買進口鐵礦石,通過普氏指數期貨定價和直接買現貨各有什麼優缺點
1,點價交易,你不用付全款,基本是10%的保證金。
2,在交割日前,如果有盈利,你可以隨時拋售自己的期貨訂單,獲得利潤。
3,在交割日時,一直沒盈利,或者盈利不理想,你可以掏錢買現貨。
4,你今天想買現貨,要電話聯系,要辦手續,基本上當天完不成交易,期貨點價,立即可以成交。
⑻ 全球原油定價體系由哪三個核心環節構成
第二階段:「七姐妹」時期。
第二階段是1928年到1973年,這一階段由國際性的卡特爾「七姐妹」控制著石油市場的價格。開始的標志是1928年埃克森、英國石油公司和殼牌公司在蘇格蘭簽訂的《阿奇納卡里協定》,後來美孚等另外四家石油公司也加入了這個協定。協定為了防止寡頭之間的惡性價格競爭,劃分了各協議簽訂方的市場份額,並規定了石油的定價方式。即,無論原油的原產地,其價格均為墨西哥灣的離岸價格加上從墨西哥灣到目的地的運費。後來由於中東地區原油產量的增加,以及歐洲市場對原油定價標準的不滿,增加了波斯灣離岸價與目的地運費之和的標准。
「七姐妹」通過該協定將油價長期壓制在一個極低的標准,極大地侵害了石油資源國的利益。石油資源國的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對石油卡特爾組織進行了公開譴責,並開展了廣泛了石油國有化運動。在雙方力量的抗爭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應運而生。1960年,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等五個國家表決成立了OPEC,並於1973年單方面宣布收回對石油的定價權。
第三階段:歐佩克時期。
第三階段是1973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的原油價格由歐佩克控制。歐佩克的根本目標是通過控制油價,消除不必要的價格波動,保障產油國獲得穩定的石油收入,維護產油國的利益。在1973年之後的10年中,歐佩克成員國逐步實現了對石油公司的國有化,並採用了直接固定石油價格的策略。歐佩克以沙烏地阿拉伯34°輕質油油價作為基準油價,不同的石油之間有一定的差價,而歐佩克所有成員國需要放棄石油產量的自主決定權來維持這種價差體系的穩定。在此階段,石油價格從最初的每桶3美元逐漸提升至30美元以上。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將石油利益從西方發達國家轉移至石油資源國。這一時期,歐佩克的成員國也由最初的5個擴展至13個,與今日的規模已無太大差別。
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持續的高油價導致了石油需求量的降低和相對過剩的生產能力,加之歐佩克之外的產油國石油產量的提升,歐佩克為了保持自己在國際原油市場的份額,採取了降低價格、保護份額的策略。這一時期,歐佩克首先通過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的「價格戰」維護了自身的市場份額,並迫使非歐佩克成員國妥協同意削減石油產量,歐佩克成員國內部也重新確立了配額制度。然而原油的減產導致油價再度上升,這引起了消費者的恐慌,石油貿易大量從長期合約轉向現貨市場。而現貨市場的不斷壯大,漸漸削弱了歐佩克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力。
此後直至2004年,歐佩克雖然在名義上仍然採取直接設定目標油價的策略,期間也對目標油價兩次進行向上調整,但除去通貨膨脹,目標油價並沒有顯著上漲。由此可見歐佩克對油價影響力的降低。
21世紀初,由於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歐佩克實際油價已遠高於目標油價,其定價策略不再適應市場需求。2005年1月,歐佩克正式放棄了對石油價格的直接干預,並在其後逐漸放鬆了成員國之間的配額制度。這一階段,歐佩克主動採取維持石油供給市場適度緊張的戰略,加之中東地區政治局勢的不穩定,國際石油市場的供給一直偏緊。
雖然歐佩克提出,他們僅在確定石油價格上漲是出於供需不均衡而非投機因素時,才通過增產抑制油價上漲,但其產出的增加並不足以應對不斷上升的需求,其實質已失去抑制油價上升的能力。由於歐佩克成員國的經濟狀況仍嚴重依賴於石油出口收入,在油價下跌時,成員國並不會通過減產維持油價,而是採取增產這種競爭性的策略。20世紀80年代後,歐佩克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力不斷下滑,至今已無直接的控制能力。
第四階段:「交易所」時期。
第四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這一時期現貨市場的交易為國際原油的主要交易形式。現貨市場形成之初只作為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調劑餘缺和交換油品的場所,故也稱為剩餘市場。但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石油交易量從長期合約市場大量轉移到現貨市場,現貨市場的價格開始反映石油生產的成本及邊際利潤,具有了價格發現功能。目前,國際上有美國紐約、英國倫敦、荷蘭鹿特丹和新加坡四大現貨交易市場。
在現貨和期貨市場主導的定價體系之下,國際原油市場採用的是公式定價法,即以基準的期貨價格為定價中心,不同地區、不同品級的原油價格為基準價格加上一定的升貼水。
公式表達為:P=A+D,其中,P為原油交易現貨市場的結算價格,A為基準價格,D為升貼水。目前有兩大國際基準原油,即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價格(WTI)和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Brent)。公式定價法是將基準價格和具體交割的原油價格連接起來的機制,其中的升貼水是在合約簽訂時就訂立的並且通常由出口國或資訊公司設定。需要注意的是,公式定價法可以用於任意合約,無論是現貨、遠期,還是長期合約。
歷史上,WTI原油在國際原油市場上一直占據著更加核心的地位。這是由於WTI主要反映美國市場的原油供銷以及庫存狀況。二戰之後,美國在世界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話語權,並且北美地區一直是最大的原油消費區,也是重要的原油生產區,加之WTI原油的質量好於布倫特,更適於石油生產,因此WTI價格的變化能對世界經濟產生更大的影響,WTI也更適合作基準原油。
不過,近年來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歐亞和中東地區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基於布倫特的定價體系日趨完善,其影響力不斷上升,目前已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基準原油。國際上近70%的原油交易均以布倫特為基準原油。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發布的2013年度能源展望中也首次用布倫特代替WTI作為基準原油。
雖然在2013年5月,基於布倫特的普氏定價體系受到了來自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因為其類似於Libor的報價系統使普氏價格有被操縱的可能,即普氏價格不能公允地反映國際原油供需的基本面,市場也有猜測WTI可能藉此重新樹立自己的風向標地位。但考慮到普氏定價體系有現貨市場龐大的交易量作為支撐,我們仍需要深入了解普氏價格體系。
普氏價格體系簡介
普氏價格體系是以布倫特為基準原油的價格體系,其提供的價格包括即期布倫特(Dated Brent)、遠期布倫特、布倫特差價(CFD),以及其他重要的場外交易市場的報價參考。其報價體系類似於Libor,依據主要石油公司當日提供的收市價並進行綜合評估得到。
下面介紹與原油現貨定價緊密相關的幾種價格。
1.北海原油。
普氏價格體系所使用的布倫特原油指的是北海地區出產的原油,是布倫特、福地斯、奧斯博格、埃科菲斯克(取四種原油首字母為BFOE)的一籃子原油。在普世定價體系形成之初,布倫特原油被認為是北海原油的代表,只將其價格作為基準油價。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布倫特原油產量急劇下降,到了21世紀初,布倫特油田產量已經衰減到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在2002年,普氏價格體系採用了布倫特、福地斯、奧斯博格(簡稱BFO)的一籃子油價;在2007年,又加入了埃科菲斯克,形成了BFOE。但出於習慣,我們今天仍用布倫特原油指代BFOE。
採用一籃子原油作為基準原油有利於擴大基準價格的市場基礎,但由於這些原油的質量不一,其中福地斯、奧斯博格的密度較小,含硫量較低,質量高,埃科菲斯克質量較低,而這些原油都可以用於遠期和期貨交割,這就導致BFOE的賣方更傾向於交割低品質原油,如埃科菲斯克,而非高品質原油。
為了激勵賣方更多地交割高品質原油,普氏價格體系分別於2007年和2013年引入了品質折扣系數(de-escalator)和品質溢價因子(quality premiums)。品質折扣系數是指,當賣方交割的原油含硫量超過0.6%時,每超0.1%的硫分,賣方需要向買方支付60美分/桶。
與品質折價相反,品質溢價是指,在接收到較交易時所保證的品質更高的原油時,原油買方須向賣方支付作為回報的費用。對於奧斯博格、埃科菲斯克兩種高品質原油,品質溢價因子是估價公布日前兩個整月內,該兩種等級原油與BFOE中最具競爭力的一種原油之間的凈差價的50%。
2.即期布倫特。
即期布倫特是一個滾動估價,它反映估價當日起10—25天的BFOE現貨價格(周一至周四的估價是估價發布當日起10—25天裝運的即期布倫特現貨,周五的估價是估價發布當日起10—27天裝運的即期布倫特現貨),此處的10—25天被稱作估價窗口。由於原油的運輸和儲存的特性,原油的立即交割並不經常發生,這就使得原油現貨市場具有一定的遠期性質,估價窗口期由此產生。25天的慣例源於在實際操作中,賣方須在交割前提前25天通知買方船貨的裝運期。所以,雖然即期布倫特通常被認為是現貨市場的價格,但它實際反映10—25天的遠期價格。
最初,普氏採用的估價窗口是7—15日,與布倫特原油的估價窗口一致,但其他的北海原油品種的估價窗口均長於布倫特原油。隨著布倫特原油產量的下降,為了使普氏價格更貼近北海市場的慣例,普氏將估價窗口增加至10—21天。隨著布倫特產量的進一步下降,於2012年6月,普氏價格體系將窗口期進一步擴展至10—25天。
另外,即期布倫特反映的是BFOE的一籃子油價,這並不是四種原油價格的代數平均數,而是通過對最具競爭力的品種賦予最大的權重而更好地反映最具競爭力品種的價格,以確保估價反映供需基本面。
3.遠期布倫特。
遠期布倫特是最早出現的布倫特金融工具。布倫特遠期是一種遠期合約,在這個合約中會確定未來具體的交割月份,但不會確定具體的交割日期。布倫特遠期的報價一般是未來1—3個月,如5月會有6—8月的布倫特遠期的報價,這些報價是合約確定的、針對具體交割油種的報價。
4.布倫特價差合約。
布倫特價差合約(Contract for Differential,簡稱CFD)是一種相對短期的互換,其價格代表了在互換期間內,即期布倫特估價與遠期布倫特價格之間的市價差。普氏能源資訊提供未來8周的CFD估值,並在每周定期評估。市場上也有公開交易的一月期和兩月期的CFD。
CFD通過將互換期間內即期布倫特與遠期布倫特之間隨機的市價差轉換為固定的價差,可以為BFOE現貨頭寸的持有者對沖即期布倫特市場的風險,也可以用於投機。
以布倫特為基準價格的原油現貨定價
依據公式定價法,原油現貨的價格為基準價格加上一定的差價。在普氏價格體系中,基準原油為布倫特,基準價格為即期布倫特,現貨價格在基準價格的基礎上,除了要加一個合約規定的差價外,還要加上現貨升水或減去期貨升水。其中,期貨升水或現貨升水的數據由CFD市場提供。
例如,一宗交易確定的升水為1.00美元/桶,交易確定在一個月之後完成,則在今天這個時點,這宗交易的現貨價格(在今天這個時點,該價格為遠期價格)為當前的即期布倫特價格加上對應期限的CFD差價,再加上1美元升水。
實際上,現貨布倫特的遠期價格,即遠期布倫特,就是由即期布倫特加上對應期限的CFD差價得到的。因此,上述定價方法也可以理解成現貨布倫特的遠期價格加上不同品種的差價。利用即期布倫特和CFD的報價信息,就可以得到現貨布倫特的遠期價格曲線。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種的原油有不同的估價窗口和平均計價期(習慣上,原油現貨在裝船後的一定期限內定價,這段期限的平均值稱為平均計價期),故普氏價格體系針對不同的原油品種,提供了相應期限的即期布倫特價格。不同品種的對應期限如表1所示。以地中海品種為例,普氏價格體系會為每筆交易提供即期布倫特13—28日的價格,加上這筆交易對應的CFD價格,再加上一定的差價,就得到了這筆交易的現貨價格。
另外,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的布倫特期貨合約交易量大,也常被用作基準價格。布倫特期貨合約到期交割時,是根據布倫特指數進行現金交割的,而布倫特指數是根據遠期價格得到的指數。也就是說,布倫特期貨的價格會收斂於布倫特遠期的價格,而非布倫特現貨的價格。
雖然布倫特期貨合約並不進行實物交割,但持倉者可以通過期貨轉現貨(EFP)將該頭寸轉化為現貨頭寸,即遠期頭寸或25日現貨頭寸。EFP的價格是由互換雙方決定的。EFP將布倫特的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聯系了起來。
普氏價格體系提供了EFP的遠期價格估值,反映了對應交割月份期貨和遠期之間的差價,聯系了期貨和遠期市場。因此,以布倫特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格的現貨價格等於期貨價格加上EFP差價,加上對應期限的CFD差價,最後再加上合約規定的差價。
⑼ 螺紋鋼期貨的期貨價格
2013年螺紋鋼期貨價格
2013年房地產企業購地將繼續增加,銀行對房地產開發貸款支持力度不減,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望繼續企穩回暖,保障房建設為螺紋鋼提供剛需支撐,但鐵礦石均衡價格存在一定下行空間。預計2013年螺紋鋼期貨價格謹慎樂觀,全年將在3400—4000元/噸區間運行。
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望繼續企穩回暖
2012下半年,樓市成交回暖,房地產企業購地逐漸增加。從流動性來看,2013年人民幣新增貸款中,中長期貸款比重顯著下降,同時規模收縮。前10個月,人民幣中長期貸款新增26398億元,同比減少17.9%,但是銀行對房地產開發的貸款支持有增無減,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來自國內銀行貸款的資金並沒有預期中緊張。
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穩增長」以及房地產景氣回暖的背景下,2013年銀行對房地產開發投資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會收緊,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望繼續企穩回升。不過,當前樓市庫存量依然較高,10月份商品住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長42.3%,房地產開發商短期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壓力。從房屋銷售面積的回暖程度判斷,新開工面積有望在四五月份恢復正增長,屆時螺紋鋼消費將獲得提振。
保障房建設為螺紋鋼提供剛需支撐
國家制定了「十二五」期間建設3600萬套城鎮保障房的目標,2011年已開工1000萬套,2012年前10個月開工了722萬套。住建部表示2013年的開工數量將不會低於500萬套,有可能在600萬套左右。
盡管保障房建設規模呈下降趨勢,但對螺紋鋼而言卻是重要的剛性需求之一。按照2012年的開工速度,600萬套有可能在13年8月份實現全部開工。因此,至少在13年前3個季度的時間里,保障房建設對螺紋鋼等建材的剛性需求可以得到保證,而之後又將迎來傳統建築旺季「金九銀十」,商品房的新增開工需求有望接力。
鐵礦石均衡價格存在一定下行空間
13年4—8月,國際普氏鐵礦石指數從150美元/噸上方跳水重挫,9月初觸及88.5美元/噸後反彈回升,累計跌幅超過40%。10月下旬普氏鐵礦石指數重回120美元/噸上方,展開窄幅振盪。在下跌過程中,國產鐵礦石跌幅顯著小於進口鐵礦石,累計跌幅13%。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國內40%的鐵礦石礦山已經停產,供應減少令國產鐵礦石表現出抗跌性。
價格回升以來,進口鐵礦石摺合人民幣價格始終低於國產鐵礦石價格。進口鐵礦石成為鋼廠補庫的首選,這是9月以來進口鐵礦石港口庫存加速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據了解,在經歷了2012年的市場大跌之後,鐵礦石進口商變得謹慎,進口囤貨積極性不高。
2013年進口鐵礦石大量壓港的局面難現,120美元/噸可能是鐵礦石中長期的均衡價格,即進口鐵礦石價格與國產鐵礦石成本趨同的價格水平。但是,我們需要關注國內礦山的成本變化,如果2013年國內礦山成本下降的話,鐵礦石的均衡價格將低於120美元/噸。
綜上所述,房地產開發投資有望繼續企穩回暖,拉動螺紋鋼消費。保障房為螺紋鋼提供剛需支撐,但鐵礦石均衡價格存在下行空間,成本重心或有所下移。
⑽ 普氏價格指數的評定機構
普氏價格指數由普氏能源資訊(Platts)制定。普氏能源資訊與信用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同屬於美國麥格希集團公司。根據媒體報道的材料,普氏能源資訊是全球領先的能源、石化和鋼鐵信息提供商,是評定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基準價格的重要機構。這些信息包括:碳排放、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鋼鐵、核能、石化和海運市場,影響了世界上150多個國家的能源企業。普氏能源資訊對鐵礦石的估價成為全球鐵礦石定價的基礎;它對原油的估價被國際原油市場採用,成為交易和定價基礎;它還在擴充它在焦煤、氧化鋁、海運市場等方面的影響力。
普氏價格指數於2008年6月推出,盡管時間不長,但在三大鐵礦石指數中仍然是歷史最長的,因此更多地被各買賣雙方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