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暴漲超過20
⑴ 國際原油的持續上漲是什麼原因呢
今年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強勁復甦,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期,恐怖襲擊、罷工、產油國政局動盪等不確定因素頻頻發生,加上投機商乘機炒作,8月20日國際油價攀升至20多年來的最高位49.40美元,引發各界嚴重關注。我國經濟增長提速導致對原油需求不斷增加,對石油進口依賴越來越大,國內石油供求矛盾異常突出,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必將對我國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那麼,這種影響究竟有多大?是否在我們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高油價還將持續多久?我們又應該採取哪些對策?本文將對此作出分析。6GF/5s
推動國際油價上升的主要因素x
一般而言,決定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世界經濟對原油的依賴性(不可或缺和難以替代)與原油儲量和產量的限制,使原油價格對影響供求兩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動性較大。第二,原油供求結構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關系趨於緊張,從儲量、生產、運輸、煉油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到原油價格的波動。第三,盡管原油供求大致相當,但供給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個變數或影響到供給和需求方面的相關變數,往往在一定時間內決定著價格的走勢。如戰爭、恐怖襲擊、石油工人罷工以及其他突發事件等不確定性因素嚴重影響甚至左右油價走勢。第四,通常情況下,經濟衰退時期原油庫存的下降對油價支撐作用不大,原油庫存的增加對油價則有較大的破壞作用;而在經濟復甦和繁榮階段,原油庫存的增加對油價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庫存下降則會極大地支撐油價上漲。第五,在經濟衰退,原油需求減少,價格下跌時,產油國減產措施往往難以起到抑制油價下跌的作用,增產將加速油價下跌;而在經濟復甦,原油需求增加,油價上升時,增產對平抑油價上漲作用有限,減產則會明顯加劇價格上漲。第六,原油市場的投機與市場預期往往加大了原油價格的波動,國際原油市場中投機因素對原油價格有著10%-20%的影響力。(A-Xa
從近期國際油價大幅攀升的情況分析,主要是以下六個因素作用的結果:h}@>
1、全球經濟復甦不斷拉動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誘因。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對原油的需求超出國際權威機構事先的預計,尤其是世界前兩大原油消費國美國、中國經濟增勢強勁,第三大原油消費國日本的經濟形勢也明顯好轉。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預計,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為每日260萬桶,增長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達3.9%;全年全球市場每日需求總量為8220萬桶(見圖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僅為0.78%,2003年則上漲至2.2%。因此,近兩年全球經濟持續轉好,導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給能力,使供需處於一種脆弱的平衡關系,是引發此波油價持續走高的基本因素。!~r
2、歐佩克產能所剩無幾是輔因。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的預計,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給量為8270萬桶,增長4.2%。其中,歐佩克原油供給量為每日2880萬桶,同比增長6.3%。因此,從供求關系來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給略大於需求,但是,主要發達國家商業庫存處於歷史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給比較緊張,特別是目前歐佩克國家剩餘產能十分有限,僅存約每天100-150萬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員國早已滿負荷產油。雖然未出現全球性的供應緊張,但歐佩克產量逼近現有能力極限是確定無疑的,這使得人們對世界原油的供應前景產生擔憂。0qp
3、年初歐佩克減產決定火上澆油。今年初,由於歐佩克擔心油價會下跌,採取限產保價政策,歐佩克對形勢的錯誤判斷使得油市火上澆油。歐佩克於2月10日在部長級會議決定,從4月1日起削減原油日產限額100萬桶,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應聲上揚。雖然歐佩克油價已連續80多個交易日超過28美元的價格控制上限,然而歐佩克非但不啟動增產機制,反而每日減產100萬桶來保持油價的高位。此外,由於世界經濟復甦勢頭強勁,因而歐佩克也就少了油價高企沖擊世界經濟進而造成兩敗俱傷的擔憂,想方設法將油價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歐佩克的理想選擇。0Tx6
4、美元匯價下跌。從2002年4月份以來,美元持續貶值,雖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於長期以來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計價,因此導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縮水。一些歐佩克國家認為,美元貶值已經導致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實際價格下降,已經低於他們堅持的價格底線(25美元)2-3美元。因此,歐佩克國家事實上已經放棄了早前承諾的「油價連續20日高於28美元時啟動自動增產機制」,轉而傾向於將油價控制在價格帶的上限。QQ93
5、恐怖襲擊等不確定因素是短期波動主因。首先,美國對伊戰爭主要戰事結束後,針對石油設施的恐怖襲擊事件接連不斷,致使伊拉克局勢一直動盪不定,石油出口遲遲難以恢復到戰前水平,這給世界石油市場增添了新的陰影。其次,歐佩克第三大產油國委內瑞拉國內政局不穩,嚴重影響到原油的生產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羅斯政府對尤科斯公司發出追繳巨額欠稅最後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銀行賬戶已被凍結,尤科斯公司面臨破產威脅,直接影響到石油生產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產量為170萬桶,佔全球總產量的2%。!
6、投機活動為油價飆升推波助瀾。石油供求關系趨於緊張以及各種地緣政治沖突頻頻發生這兩種因素為投機活動創造了條件,國際投機商的大肆炒作,增強了人們對國際市場原油供給緊張的心理預期,人為抬高了國際油價。據估計,目前國際石油期貨交易中,約有70%的交易屬於投機行為。根據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調查顯示,分析家們預計投機因素使美國市場的原油價格每桶上漲了8美元左右。a)pB
未來數月國際油價走勢的基本判斷jHaoW?
對於下一階段國際油價走向的判斷,眾說紛紜,但不外乎以下三種看法:一是繼續攀升;二是高位運行;三是高位回落。ZpZ3G+
企業界、交易商以及投資分析師等認為,推高油價的一些關鍵因素短期內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國際油價短期內仍將居高不下。如果發生嚴重的沖擊原油供應的事件,很有可能引發油價在現有價位上再次上漲,並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關」。一旦市場上缺少伊拉克和委內瑞拉的石油,油價將爆漲到每桶70美元的高位。Y pO
石油公司、產油國等認為,國際油價將高位運行,回落空間有限。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幅放緩並不會導致油價大幅下跌,因為即使需求放緩供需缺口仍舊很大,油價下跌的空間有限。由於目前OPEC等石油產出地區的產能利用已經基本上飽和,因此油價走低的壓力將非常緩和。唯一會推動油價跌勢加劇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出現硬著陸,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和石油進口大國。|U~kT
部分國際機構認為,國際油價將從目前的高位回落。油價創下近50美元的高峰紀錄之後,將在幾個月內恢復到每桶30美元左右的穩定水平。一旦目前的動盪情況消失,市場力量最終將使油價穩定下來,並在幾個月內恢復到平衡價格。因為實際上世界石油供應增長潛力大於需求,產油國仍有一定增產能力,加之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擁有幾十億桶戰略石油儲備,許多國家也正在建立戰略儲備,因此國際石油市場仍有安全空間。i
我們認為,綜合分析各方信息,國際油價(WTI)維持在每桶40美元以上的高位運行時間不會太長,年底前有望穩步回落至每桶35美元左右的價位,全年平均約每桶38美元。這個判斷基於以下幾個原因:H`C9
首先,全球經濟增長有放緩的跡象。今年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向下修訂至2.8%,明顯低於經濟學家3.6%的預期,增幅比一季度減少1.7個百分點;日本經濟增長步伐也出現了放緩,二季度GDP僅增長1.7%,比一季度減少了3.9個百分點。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中國經濟增速也會適度放緩,對石油的需求將會有所減少。因此,在高油價和全球性升息的雙重打擊下,世界經濟增速有可能受到抑制,隨之將會減少對原油的需求。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的預計,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為2.6%,比上半年減少0.6個百分點。vG0Oy=
其次,經過一段時期的補充,原油庫存有所增加。截至7月底,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達到2.986億桶,比上年同期提高1840萬桶;而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創歷史最高水平,達到6.645億桶。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最新報告,全球石油庫存今年前兩個季度分別以每天30萬桶和150萬桶的速度上升。B~=a
第三,目前影響國際油市的幾大不確定性因素有望緩解。一是隨著伊拉克恢復主權,有助於國內重建進程和國內局勢的緩和,穩定的國內環境是伊拉克向國際市場供給原油的前提條件。二是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在全民公決中獲勝,將繼續執政至2007年1月任期結束,這將有助於緩和委內瑞拉國內動盪局面,保證原油正常生產及出口。三是不管是被國有石油公司收購、外資參股,或是破產,歷經近一年的俄羅斯尤科斯事件在近期將會有個了結。"H
第四,前期介入油價炒作的國際投機機構的高位獲利了結,也將促使油價振盪走低。'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_m;S
目前,我國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製造業快速發展使得對石油等能源消費急劇增加,而且進口逐年攀升,對外依存度不斷加大。由於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實質性轉變,高耗能產業比重過高,單位能耗的GDP產值過低;同時,我國尚未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石油市場體系,貿易方式單一,定價機制僵硬,市場反應緩慢。毫無疑問,國際油價不斷飆升對我國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高油價不僅增加外匯支出、加大企業成本、增加居民消費支出,而且將會加劇通脹壓力。但是,目前高油價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趨勢。n
國際油價攀升對我國經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qR+
1、增加外匯開支,加大外匯平衡壓力。初步預計,今年平均每桶原油價格估計為每桶38美元左右,與去年28美元的均價相比,每桶上漲達10美元。預計我國全年將進口原油達到1.2億噸,摺合約8.8億桶。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每桶上漲達10美元將直接導致中國全年購買石油多支出外匯88億美元。而且,今年我國僅原油這一種產品的進口就將造成超過3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給我國貿易平衡帶來較大壓力。"G
2、加大企業成本,壓縮利潤空間。隨著石油價格上漲,必然引起與石油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造成我國企業成本提高,直接給交通運輸、冶金、漁業、輕工、石化、農業等相關產業帶來程度不同的影響。在當前供過於求的國際國內市場上,這些產業因油價上升抬高的生產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業或最終消費者轉嫁出去,各行各業的盈利水平就會因此下降甚至導致嚴重虧損,企業可能收縮生產規模,全社會的經濟活力會因此下降。-s2 f:
3、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個人消費者將直接成為高油價的承受者,今年以來,由於國際油價不斷上漲,我國三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明顯增加了部分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支出,並導致部分消費緊縮或消費轉移行為的產生。油價上漲已經成為今年家用轎車銷售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h6
4、加劇潛在通貨膨脹壓力。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將抬升國內能源價格,並使以石油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關行業的價格上揚,形成新的漲價因素。我國始於去年底的新一輪物價上漲有兩個源頭,一個是糧食價格的上漲,另一個就是能源、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由於國際油價不斷大幅上升的壓力,我國已經三次上調成品油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潛在通貨膨脹壓力。根據2004年5月國際能源署、OECD經濟部和IMF經研究部合作研究的報告,如果油價每桶上升10美元並持續一年,中國的通貨膨脹率將上升0.8個百分點。aa
5、惡化我國外部經濟環境。今年以來的高油價,已經對美日歐等國的經濟增長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二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跡象。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我國外部需求,影響到我國外貿出口。n
但是,高油價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基本趨勢。首先,目前的石油價格上漲是各種偶然因素對接而成的結果,不具有長期性特徵,油價將回落到一個較適宜的價位。其次,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控措施有助緩解中國石油市場的緊缺現狀,緩解油價上漲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第三,目前我國企業的效益比較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化部分高油價帶來的成本壓力。今年前7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保持了39.7%的利潤增速。第四,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等所佔的比重約70%,石油約佔23%,不具主導力量。原油、天然氣的比重雖然在升高,對中國經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其影響尚在掌控之中。第五,原油實際交易均價比人們通常印象中的價位要低。一方面,由於部分石油進口合同事先確定了價格;另一方面,大家普遍關注的紐約西德克薩斯原油是油質較好的品種,通常該油價高於歐洲布倫特油價每桶2-3美元,高於歐佩克一攬子油價每桶5-6美元。根據海關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原油進口均價為每桶33.8美元,同比增長13%,成品油進口均價同比增長6.1%,遠低於同期紐約和歐洲市場21%的漲幅。u]@m1
近期應採取的應對措施4#0P5J
1、將節能提升到基本國策的高度。2003年,我國原油、原煤消耗量分別為世界的7.4%、31%,而創造的GDP僅相當世界的4%。我國的能耗非常大,能源利用率很低,節能的潛力巨大。面對不斷攀升的國際油價對我國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的沖擊,我們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全面開展節約能源活動,應將節約能源提升到基本國策的高度。~a=
2、加快國內油品定價市場化步伐。目前國內「中准價格」仍由國家制定,且晚於國際市場一個月,從價格機制上看,中國油市還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近日燃料油期貨交易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但是,燃料油占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的比重較小,燃料油期貨價格尚無法達到整個油品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作用。而其他油品目前市場化程度較低,無法進行期貨交易。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原油需求量不斷增加,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以中國在亞洲原油市場所佔的份額,推出自己的原油相關品種期貨,完全有可能形成標志性的地區市場價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因此,我國應加快國內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步伐,改變油價漲多降少的狀況,進一步規范價格形成機制,加快推出成熟品種的期貨交易。]
3、利用部分國債資金開發利用新能源。開發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潮流,也是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當務之急。我國在太陽能熱水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地熱採暖和地熱發電、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等方面已經具備與常規能源競爭的能力,只要適當給予政策支持,有望成為替代能源。增加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盡量減輕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是我國今後能源建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可以考慮由政府利用部分國債資金,支持新能源的開發工作。y .UL
4、加大中國沿海石油勘探開發力度。目前南海、東海地區的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加大這些地方的勘探力度,可以增加中國石油的自產能力,可以減少對國外石油的依賴。我國在「擱置爭議」的同時,應當積極開發這些資源;同時,必須保持和周邊國家的良好關系,避免惡性石油資源的爭奪以及保證海路石油運輸的安全。[V
5、在國際油價高漲時盡可能調回海外份額油。近年來,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中石油在蘇丹、委內瑞拉、秘魯和哈薩克等國都有份額油,已經累計在海外生產原油6000萬噸。另外中石化、中海油等中國石油企業也將觸角伸向了海外。在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國內進口成本急劇上升之時,應當盡可能地將我國石油企業生產的份額油調回國內,減少從國際市場上直接進口原油的價格風險
參考資料:http://zqb.cyol.com/gb/zqb/2005-10/21/content_79811.htm
⑵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一路走高的原因
美元作為國際原油期貨的標價貨幣,當美聯儲實行貨幣寬松政策,美元大量進入金融市場,也就是美元疲軟時,期貨價格自然就會上漲。當然,OPEC的原油行業生產政策也會影響到原油的市場供給,限量生產會導致供給不足,預期原油價格上漲,現貨和期貨的價格聯動機制,也會導致原油期貨價格走高。
⑶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下調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國際原油價格下降,黃金期貨下跌,由於美圓與黃金原油的負相關關系,會是美圓有所上漲,美圓的匯率波動會給全球的經濟都帶來很大的影響,中國與美國經濟的關聯很大,也會帶來很大餓影響.在短時間內國家應該會堅持緊縮銀根的政策,要是把政策放寬,會增加很大的資金進入社會會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
⑷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還會繼續上漲嗎
據善林金融觀察,颶風導致汽油、取暖油和其他餾分油等成品油價格大幅上漲。原油方面,颶風影響最嚴重期間,NYMEX原油價格曾跌至每桶46美元以下,但之後反彈至約每桶50美元。汽油方面,隨著美國勞動節假期結束,汽油價格回落。取暖油和其他餾分油則仍然維持較大漲幅。在原油市場上,科學和市場結構的力量將會結合起來,形成反向延續,可能使原油價格超過目前的最佳點,並在2017年達到新的高位。
⑸ 為何國際原油高價不減
原因一:石油枯竭論 從2002年起,油價開始有往上走的趨勢。「物以稀為貴」,這似乎被普遍認為是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石油到底什麼時候枯竭呢?這個問題的議論歷來就有。首先,石油的埋藏量和可開采年數因研究數據來源而異。2007年11月末,石油礦業聯盟發布了預告「世界上能夠生產的石油將在68年後枯竭」;而日本社團法人石油學會的有賀正夫則認為,「在來型(傳統燃料)原油還有60年可開采,而算上非在來型(新型燃料)的oil sand(含原油的砂岩)和oil shell(含原油的堆積岩)等,還能用上200多年。」其次,石油埋藏量在歷經年月後也會有增加的情況。有數據表明,2007年全世界已經探明的石油量大概為1.15億桶,這比前兩年的估計數字增長了10%。 不管石油枯竭的一天離現實還有多遠,今年國際油價在短期內飆至每桶133美元,這引發了新一輪能源恐慌,不少國家紛紛囤油,從根本上進一步推高了油價。 原因二:供需失衡論 據美國《地理》雜志2007年報道,全世界每天消耗石油8000萬桶(每7桶合一噸)。其中,美國是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在它之後,依次為日本、中國、俄國、德國與韓國。目前一半左右的世界石油供應依賴於110多座大油田,而這些大油田均經歷了五六十年開采過程,基本走過了其「生命周期」的「壯年」階段,步入了穩產和衰減階段。在國際油氣投資顧問徐小傑眼中,石油的供需關系是基本面的問題,他認為這也是「基本的、長遠的和根本的決定因素」。 據徐小傑認分析,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很多,長期以來,世界石油產量增長十分緩慢,石油供應設施又十分脆弱,且鮮有特大型新油田發現。此外,在油氣上游領域投資不足、產能遞減或增長滯後、供應源衰減等,也是造成供需失衡的原因。 原因三:美元貶值論 除了資源缺稀外,人為炒作也致使油價在近期飆漲。其中,美元貶值論是最熱門的一個因素。 美國跟歐佩克有協議,用美元作為石油的結算貨幣。為保證產油國的利益不受到損害,在美元大幅度貶值的今天,只有不斷地推高油價,這樣做是符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和利益的。 在國際油價沖破110美元時,花旗集團能源分析師蒂姆·埃文斯就說,油價飆升與供需結構無關,而是由於美元貶值及通脹壓力增大。國際市場原油期貨交易以美元計算,持有其他強勢貨幣的投資者買入原油期貨造成油價上漲。 石油輸出國組織輪值主席沙基卜·哈利勒也表示贊同。他同樣認為國際油價飛漲與石油供求無關,是美元貶值和市場投機炒作造成的。美元持續貶值為國際投機熱錢紛紛進入原油和黃金期貨市場進行炒作提供了機會,從而導致油價和黃金價格不斷攀高。 原因四:投機炒作論 華爾街策略公司高級分析師康尼·特納指出,市場投機炒作才是推動油價飆升的根本原因,而各種短期消息只不過是炒作油價的一個由頭而已。由於資金的介入,市場會把任何可能導致油價上漲的消息放大,例如今天油價上漲的原因有可能是美國原油商業庫存意外下降,明天則有可能是地緣政治問題。他的這一說法不無道理。據報道,自今年年初以來,紐約市場基準原油期貨價格大幅上漲了近40%,僅5月份紐約市場油價漲幅就達到17%。5月16日紐約油價127美元,雖為當日價格,交易的卻是7月石油期貨。這與1月2日油價「破百」的是2月的石油一樣,「期貨」這樣的投資形式顯然已對油價造成巨大影響。 日前,美國一民主黨參議員稱,投機力量行為在期貨市場上極其放縱,期貨市場日成交量已超過實際需求的20多倍。這也是投機者翻炒期貨的有力證據之一。 原因五:季節規律論 有環境學家認為,夏季是用油高峰期,北半球逐步進入夏季,生產、生活用油都將進入增長時期。每年的5月到11月為美國的颶風多發季節,一旦有颶風到來的消息都將影響油價上漲,這已成為一個定勢。專家認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近期油價的飆漲有所影響。 原因六:地緣政治論 科威特前副石油大臣奧恩日前發表言論表示,世界主要產油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是推動近來國際市場油價大幅飆升的主要原因。奧恩在接受科威特通訊社采訪時說,伊拉克、伊朗和奈及利亞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這種局面刺激了油價上漲。 石油資源儲量分布極為不平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等中東地區國家石油儲量佔到全球總儲量的60%以上,而亞太地區石油儲量則不足2%。從歷史上三次石油危機的情況來看,高油價將進一步加重地區的地緣政治風險,如1978年的兩伊戰爭和1990的海灣戰爭,其根本目標依然是對石油資源的爭奪。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地緣政治不穩定,越是迫使各方哄抬油價。 原因七:長短陰謀論 此外,西方學界出現了一種陰謀論,也成為了對油價高漲的一種解釋。據分析,陰謀論有兩種,一個是長期陰謀論,一個是短期陰謀論。長期陰謀論是指美國石油巨頭實際上已經有很成熟的能源替代技術,量產後該技術也十分廉價。事實上,當油價在50美元一桶的時候,該技術就可以完成產業化了,但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美國石油巨頭並不著急推出新技術。 短期陰謀論就是指美國總統布希本人就是美國石油集團推出來的寵兒,布希為了「報恩」,因此美國政府有意推動油價上漲。該論點分析師認為,到目前為止,石油並沒有出現絕對的短缺,但油價卻成倍上漲,這與近年來很奇怪的「美國現象」有關:在石油價格高漲的時候,美國政府一定擴大石油儲備,石油價格低的時候卻出售儲備。而且,在石油價格高漲之時,美國石油公司封存了一些油井,這些逆向操作都指向了布希政府。 影響:廣州難尋93號油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隨著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國內成品油雖有國家補貼沒有大幅上漲,但90號油已經基本毫無蹤跡,少數油站有93號油也只供應給持加油卡或油票的客戶,而不對外開放。柴油供應情況仍然十分短缺。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油站老闆告訴記者,現在油站的利潤非常少,很多同行都被迫轉行。記者拿到一份2006年公布的廣州市近百個加油站電話表,在各個區隨即選擇了20個打過去,有近1/4的都是空號或已轉為民宅電話。在記者打通的這些電話里,沒有一家有90號油,93號油也只有天河兩家油站表示可以加到油,白雲一家油站僅提供給持卡客戶,其餘都表示93號油已售完,有一家甚至告訴記者「不做93號很久了」。記者追問其原因,該工作人員無奈地說:「97號的油都沒得賺,更別提93號的了!賣93號的油只能是虧本。」 一位在美孚工作的業內人士透露,「若是按照市場規律來運作的話,97號的油要賣到7.2元,油站才不虧本。」他說。目前,廣州地區93號油價為每升5.36元,97號油為每升5.81元。 措施:發改委或推醇醚類汽車 據悉,目前M85高比例(摻入85%甲醇的甲醇汽油)和M15(摻入15%甲醇的甲醇汽油)低比例兩個車用甲醇汽油國家標准已經制定完成,只等待國家標准委的最終頒布。 「發改委頒布的《我國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潔汽車發展專題報告(徵求意見稿)》目前仍然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全國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潔汽車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榮惠康說,「今年肯定要頒布車用甲醇汽油的國家標准,在標准頒布之後將會有鼓勵的政策出台。」 甲醇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醇醚類汽車的代表,甲醇燃料與二甲醚已經被確定為今後20~30年過渡性車用替代燃料。甲醇汽油國家標准一旦頒布,或將快速推動醇醚類汽車的發展。 此外,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也指出,在高油價時代,我國應盡快建立節約、高效的能源利用系統。有必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使之對國際油價變化作出合理反應,將價格信號盡快傳遞給市場。「適時出台燃油稅,以稅代費,有利於合理引導石油消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郁松認為。 他山之石:美國混合動力車份額擴大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道,隨著消費者試圖擺脫每加侖4美元的高油價,美國汽車銷售商庫存的混合動力汽車正供不應求。 好萊塢的豐田汽車銷售總經理肯尼·伯恩斯對《洛杉磯時報》記者表示,他店裡混合動力版豐田凱美瑞只剩一輛,買豐田普瑞斯要等30天,車一到貨就立刻銷售一空。 據去年統計的數據顯示,混合動力車只佔美國汽車銷量的3%,但所佔份額正迅速擴大。數據表明,與去年同期相比,混合動力車今年頭4個月在美國的銷量增長了25%,其中4月份的增長幅度最大,達到58%。
⑹ 現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能否繼續上漲
你好,
根據我的觀察結論如下:
1、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進入長期上漲通道;
2、但由於原油上漲會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負面影響,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
3、現階段進入季節性上漲階段,全球進入冬季採暖期,會對原油價格購成支撐。
4、長線資金可以建立部分多頭倉位;短線可根據事件性影響建立空頭倉位,快進快出。
⑺ 國際原油價格為什麼持續上漲
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6%,原因是巴林、葉門和利比亞的抗議者與警方發生沖突,且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該國正在向蘇伊士運河派出兩艘戰艦。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此前觸及的兩年高點下滑,原因是交易商將更多資金轉而買入紐約原油期貨。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3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37美元,報收於每桶86.36美元,漲幅為1.6%,這一漲幅創下自1月3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過去一年時間里,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了12%。ICE歐洲期貨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01美元,報收於每桶102.77美元,跌幅為1%;昨天報收於每桶103.78美元,創下自2008年9月25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格。基於今天的收盤價計算,4月份布倫特原油期貨與紐約輕質原油期貨之間的差價為每桶13.93美元,低於昨天的每桶15.94美元。由於俄克拉荷馬州庫辛(Cushing)原油庫存充足的緣故,這一差價此前一直都在擴大。紐約商業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美元,報收於每桶88.84美元,漲幅為1.1%;3月份合約定於2月22日到期。在一年以前,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比紐約原油期貨輕質原油期貨低1.06美元,去年這兩種原油期貨之間的平均差價為每桶76美分。據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今天早些時候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月11日當周美國天然氣庫存減少2230億立方英尺(約合63億立方米),降幅低於分析師預期。普氏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該周天然氣庫存減少2350億立方英尺(約合67億立方米)到2390億立方英尺(約合68億立方米).在紐約商業交易所的其他交易中,3月份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5美分,報收於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3.87美元,跌幅為1.4%;3月份交割的汽油期貨價格下跌2美分,報收於每加侖2.53美元(約合每升0.668美元),跌幅為0.7%。
⑻ 哪位朋友告訴我期貨國際原油為什麼瘋漲嗎
周三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上揚3.2%,結算價位於每桶102.59美元的五個半月高點水平,因此前有消息稱Seaway管線將改變輸油方向,預計長久以來抑制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 簡稱WTI)價值的庫存積壓局面將因此得到改善。
輸油管線運營商Enbridge和Enterprise Procts Partners表示,將改變Seaway管線的輸油方向,以便在2012年第二季度前使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儲油中心輸送至墨西哥灣沿岸煉油地區的原油達到每日150,000桶。預計到2013年初時,這條管線的日輸油量將達到400,000桶。
BNP Paribas Commodity Futures的負責人Tom Bentz稱,這個重大的消息便是Seaway管線將改變輸油方向。並表示此舉將提升該原油的價值。
交易員表示此舉將使得該品種原油的價值得到釋放。由於其交割點庫欣儲油中心的地域限制中西部煉油商一直難以使用到該品種原油。由於缺乏將WTI原油運出庫欣儲油中心的基礎設施,這已經使得WTI原油價格嚴重低於全球市場價格。
交易員也表示,上述消息導致投資者大規模拋售ICE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同時買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合約。今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遠遠高於WTI原油價格,10月中旬甚至溢價達到了每桶27.90美元的峰值。
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結算價較WTI原油的溢價為每桶9.29美元,為3月8日以來的最低水平。周二,倫敦洲際交易所(ICE)12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期滿,當時的價差為每桶13.02美元。
紐約商交所十二月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合約結算價漲3.22美元,至每桶102.59美元,為5月31日來的最高水平。ICE一月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結算價跌30美分,至每桶111.88美元,盤中觸及每桶110.14美元的低點。
能源管理協會的分析師Dominick Chirichella在談到紐約商交所原油價格時表示壓力解除,原油價格肯定會上漲。自從10月4日油價跌破每桶75美元以來已經攀升了38%。
盡管經濟前景依然脆弱,但是Chirichella預計紐約商交所原油期貨價格區間在每桶95-105美元之間。他表示,經濟復甦的跡象或者伊朗沖突的升級可能推動短期區間最高點達到每桶110美元。
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師將2011年第四季度美國基準原油期貨價格的預期上調8美元,至每桶98美元,並將同期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預期下調3美元,至每桶112美元。
美國每周石油庫存數據與預期大體一致,其影響被上述消息所抵消。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105.6萬桶,煉油廠開工率上升2.2個百分點。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分析師預期原油庫存下降80萬桶,煉油廠開工率回升0.2%。餾分油庫存減少213.6萬桶,預期下降300萬桶。汽油庫存增加992,000桶,預期下降110萬桶。
十二月RBOB汽油期貨合約結算價漲4.16美分,至每加侖2.6273美元,漲幅1.6%。十二月取暖油期貨合約結算價跌3.67美分,至每加侖3.1346美元,跌幅1.2%。
⑼ 國際油價現值和原油期貨價值是一回事兒么
讓我們先了解原油市場
布倫特原油與WTI之間的定價差異
馬克·里奇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和爭議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他曾將石油稱為流經世界血管的血液。原油是世界經濟的基本能源。原油價格除了是交易最活躍的商品之一外,對地緣政治和天氣事件也極為敏感。
事實上,世界原油市場都是投資者對供求的預期,油價波動很大,受消費者和投資者情緒的影響很大。因此,像新型冠狀病毒日益嚴重的威脅這樣的全球性事件可能會在整個市場上引發沖擊波。
國際能源署(iea)在2020年4月的報告中預測,全球石油需求將下降到1995年的水平,這都是由於COVID-19的大流行。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稱,已有100多個國家報告了經實驗室確診的COVID-19病例,病毒傳播程度的不確定性震撼了金融市場,並在整個經濟中造成連鎖反應。
最受歡迎的兩種原油
在物理石油方面,有不同的等級。最受歡迎的交易等級是布倫特北海原油(俗稱布倫特原油)和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俗稱WTI)。布倫特是指在北海布倫特油田和其他地點生產的石油。
布倫特原油價格是非洲、歐洲和中東原油的基準。布倫特原油的定價機制決定了全球約三分之二的原油產量。
石油含有硫,原油中硫的百分比決定了將石油提煉成能源產品所需的加工量。」「甜原油」是指含硫量小於1%的原油
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的硫含量都遠低於1%,因此它們都是「甜味」原油。它們的密度也比其他地方開採的許多原油低(「輕」)。這兩個特點使它們更容易提煉,對石油產品生產商更有吸引力。
基準和交易市場
WTI是北美的基準原油。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分部列出了WTI原油的期貨合約。WTI原油期貨交割發生在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市
布倫特原油期貨在洲際交易所(ICE)交易。由於布倫特原油是國際貿易,交貨地點將因國家而異。
由於這兩種石油都被用作基準,不同的國家將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們。亞洲國家傾向於使用布倫特原油和世界原油指數的混合基準價格來評估其原油的價值。
影響基準定價的因素
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具有不同的性質,這導致了一種稱為質量價差的價格差異。它們也分布在世界各地(歐洲的布倫特和北美的WTI)。這被稱為位置分布。
原油的名義價格只是了解原油市場的一個因素。
根據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 commodities market)的CME Group,WTI/布倫特價差受四個關鍵因素的影響:
美國原油產量水平
美國原油供需平衡。
北海原油作業
國際原油市場的地緣政治問題
世界事件如何影響原油價格
政治轉變、天氣事件和全球健康危機一直是石油市場的一些最大沖擊因素。
由於冠狀病毒爆發,國際能源機構(IEA)下調了對2020年3月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預計2009年以來需求將出現首次同比下降。6 IEA在其2020年4月的報告中稱,到2020年12月,需求可能仍將下降。7
要了解世界事件如何導致布倫特原油和西德州原油之間的價差長期劇烈波動,請回顧幾年。2011年初,布倫特-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差接近持平
每桶原油價格:1987-2020年
2011年期間,價差擴大,布倫特原油價格高於WTI。2011年2月,阿拉伯之春(阿拉伯地區大部分地區的一場起義)在埃及爆發,這一時期,阿拉伯之春的蔓延擴大了。
由於對蘇伊士運河關閉和供應不足的擔憂,布倫特原油價格變得比WTI更貴。由於運河運行的緊張局勢有所緩和,擴散減少了。
然後,在2011年末,伊朗政府威脅要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世界上大約20%的石油每天都通過霍爾木茲海峽流動。隨著布倫特原油價格飆升至每桶25美元,高於WTI.9,價差再次擴大
2015年,布倫特原油的溢價下降有兩個原因。首先,與伊朗達成協議,允許伊朗出口更多石油,這本應增加伊朗原油每天流入市場的數量。由於布倫特是伊朗原油的定價基準,這壓低了布倫特當時的價格。
其次,美國鑽井平台數量幾乎同時下降。而且,隨著對向海外出口美國原油的支持不斷擴大,這意味著未來的鑽探活動將減少,美國的日產量也將減少。
因此,布倫特原油價格走低,原因是伊朗原油增加,而WTI則因美國產量減少和出口增加而走強。必須注意的是,對石油流入市場的預期足以引起價格波動。
天氣也會對價格產生劇烈影響。美國能源情報署將2005年的颶風歸因於油價的大幅上漲,原因是煉油廠和生產在天氣事件期間停產
余額不提供稅收、投資或金融服務和建議。所提供的信息沒有考慮任何特定投資者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或財務狀況,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的結果。投資涉及風險,包括本金的可能損失。
⑽ 原油價格上漲或下跌意味著什麼
原油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能源,原油的價格下降意味著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衰退.原油價格上漲則說明經濟發展良好.那麼下面具體給樓主詳細講解:
1、供求關系的影響
供求關系是影響任何一種商品市場定價的根本因素,燃料油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長,到2003年國內燃料油的產量僅能滿足國內需求的一半,而進口資源佔到供應總量的半壁江山,進口數量的增減極大地影響著國內燃料油的供應狀況,因此權威部門公布的燃料油進出口數據是判斷供求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新加坡普式現貨價格(MOPS)是新加坡燃料油的基準價格,也是我國進口燃料油的基準價格,所以MOPS及其貼水狀況反映了進口燃料油的成本,對我國的燃料油價格影響更為直接。
2、原油價格走勢的影響
燃料油是原油的下游產品,原油價格的走勢是影響燃料油供需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燃料油的價格走勢與原油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據對近幾年價格走勢的研究,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貨和新加坡燃料油現貨市場180CST高硫燃料油之間的相關度高達90%以上,WTI指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其期貨合約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上市。國際上主要的原油期貨品種還有IPE,IPE是指北海布倫特原油,在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上市。WTI和IPE的價格趨勢是判斷燃料油價格走勢的二個重要依據。
3、產油國特別是OPEC各成員國的生產政策的影響
自80年代以來,非OPEC國家石油產量約佔世界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二,最近幾年有所下降,但其石油剩餘可采儲量是有限的,並且各國的生產政策也不統一,因此其對原油價格的影響無法與OPEC組織相提並論。OPEC組織國家控制著世界上絕大部分石油資源,為了共同的利益,各成員國之間達到的關於產量和油價的協議,能夠得到多數國家的支持,所以該組織在國際石油市場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其生產政策對原油價格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4、國際與國內經濟的影響
燃料油是各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能源,特別是在電力行業、石化行業、交通運輸行業、建材和輕工行業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燃料油的需求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在分析宏觀經濟時,有兩個指標是很重要的,一是經濟增長率,或者說是GDP增長率,另一個是工業生產增長率。在經濟增長時,燃料油的需求也會增長,從而帶動燃料油價格的上升,在經濟滑坡時,燃料油需求的萎縮會促使價格的下跌。因此,要把握和預測好燃料油價格的未來走勢,把握宏觀經濟的演變是相當重要的。
5、地緣政治的影響
在影響油價的因素中,地緣政治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地緣政治中,世界主要產油國的國內發生革命或暴亂,中東地區爆發戰爭等,尤其是近期恐怖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擴散和加劇,都會對油價產生重要的影響。回顧近三十多年來的油價走勢不難發現,世界主要產油國或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發生的重大變化,都會反映在油價的走勢中。
6、投機因素
國際對沖基金以及其它投機資金是各石油市場最活躍的投機力量,由於基金對宏觀基本面的理解更為深刻並具有"先知先覺",所以基金的頭寸與油價的漲跌之間有著非常好的相關性,雖然在基金參與的影響下,價格的漲跌都可能出現過度,但了解基金的動向也是把握行情的關鍵。
7、相關市場的影響
匯率的影響。國際上燃料油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標價,而目前國際上幾種主要貨幣均實行浮動匯率制,以美元標價的國際燃料油價格勢必會受到匯率的影響。利率的影響。利率是政府調控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根據利率的變化,可了解政府的經濟政策,從而預測經濟發展情況的演變,以及其對原油和燃料油的需求影響。所以匯率市場和利率市場都對油價有相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