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期貨市場監管最高機構
1. 誰能告訴我去哪兒找英國期貨市場的概述啊
三、英國期貨市場發展初期概況
(一)英國期貨市場的起源
公元1215年,英國的大憲章正式規定允許外國商人到英國參加季節性的交易會,批准商人可以隨時把貨物運進或運出英國。從此,英國的貿易之門被打開了,英國的貿易行到了迅速發展。在貿易中,出現了有的商人提前出價購買尚未運到英國而在途中的貨物。方法是買賣雙方先買賣一種文件,列明貨物數量品種以及價格上交收一筆保證金,並不交收全部貨款,等貨物運到後才交收全部貨款懷貨物,這時交易才告完成。這種簡單的交易方式,後來得以繼續發展,買賣雙方為了轉嫁價格風險,牟取較好的收益,出現了在貨物尚未運到之前將文件轉賣的情況,這樣,買者將文件賣出,賣者又買了另外的文件,於是形成了復雜的交易。其後,來自荷蘭、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商人還組成了一個公會,對會員買賣的文件提供擔保,這一形式初具期貨交易所的雛形。1570年,世界第一個商品交易所——英國皇家交易所在倫敦正式成立。經紀商很快就開始在交易所里擔任中間人,志願吸收商人希望避免的價格風險,換取遠期交易帶來的獲利機會。雖然市場的基礎仍是現貨現金交易,但越來越多的交易商開始注意並利用遠期合約的優點。這時,分級制度和真正的期貨合約尚未發明,但已經開始萌芽。
真正意義上的期貨市場是從倫敦金屬交易所開始的,現今的倫敦金屬交易所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期貨交易場所之一,它的發展沿革顯示出期貨市場在英國的興衰。
在19世紀中期,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屬鋁和銅的生產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業需求不斷增長,英國逐漸迫切地需要從南美非洲和遠東地區新開發的礦山進口原料。在當時的條件下,穿越大洋運送銅和錫,無論如何,都是一種貨物和資金的冒險:一些貨物可能會務期到達,還有一些則可能根本不會到達。於是這種「未來到貨」的市場使得商人們著眼於預約價格,而預約價格的得出則來自商人們對可能的到貨期和屆時用戶需求的判斷與估計。為此,金屬商們開始在倫敦皇家交易所附近的一些高級咖啡館里聚會,耶路撒冷咖啡館上他們最經常去的地方。在那裡,金屬商們圍著用粉筆在地板上畫出圈進行交易,交易採取公開喊價和貨主間直接交易的方式進行。
1876年12月,倫敦金屬交易所有限公司作為最初的倫敦金屬交易所正式成立,並於1877年1月開始營業。當時地點在倫敦的倫巴德院的一家帽子商店的上面,並安裝了電信線路。1880年裝設並開始使用電話。公司以頗為豐厚的年薪委任了第一任秘書。從那時起,交易開始有了統一的組織。但當時還沒有正式的標准合約。盡管確定了以智利銅棒、馬來西亞 、新加坡的錫分別作為銅和錫的基準級別,並以3個月作為遠期合同的交貨期(從聖地亞哥和新加坡到英國的航行時間大約為3個月),但對於鉛、鋅和生鐵的具體規格要求仍由洽談來確定。
由於董事會和會員之間對於價格報告方法以及對於圍繞交易圈進行公開交易的做法意見不一致,在1881年會員們組織了一個委員會並建立了一個新的公司,即金屬市場與交易所有限公司,並接管了原公司的資產。1882 年交易所搬到惠延頓路,並在那裡工作了98年。直到1980年,交易所才遷至目前種植園大樓的現址。
1899年銅和錫的交易開始採用現在交易的方式,即分上下兩場,每場又分為兩輪交易。而當時生鐵、鉛和鋅的交易是圍繞在一個小的次圈進行的,設有固定的交易時間和標准合約,直到1920年鉛和鋅才進入主圈進行交易。與此同時,倫敦金屬交易所取消了生鐵場內交易。當時由於交易所禁止在正式交易時間結束後的場內交易,使得一些商人們到大樓外面的街上去繼續進行交易。而在街上交易的喧嚷聲又引起了警方的干預,於是交易所便允許在正式交易時間結束後,可以繼續在場內進行非正式的交易,而由此引出的「場外交易」這個名詞卻一直沿用至今。
倫敦金屬交易所自創建以來,除了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暫時關閉以外,一直交易興隆。這些年來世界范圍工業的發展,新礦山的開發,各種壟斷市場的競爭,生產者的控制以及政治上的因素,給世界金屬貿易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倫敦金屬交易所不斷地適應著這些變化,在貿易額不斷增長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將更多的金屬納入了交易范圍。銀的交易曾在1897~1914年和1935~1939年期間開展過,1968年又得以恢復,直到1989年6月最後取消,因為沒有必要在倫敦同時設有兩個銀的交易市場(倫敦另有一個銀磚交易商市場)。1962年倫敦金屬交易所在荷蘭鹿特丹建立了第一個英國以外的交割地點,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從此以後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交割地點逐步遍布歐洲並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
(二)英國主要的期貨交易所及上市品種
1、倫敦金屬交易所,成立於1876年12月,於1877年月開始交易。發起會員有300名,設交易廳。創建初期,主要經營的期貨商品為銅,此後,交易的品種逐步擴大。目前主要經營品種有銅、錫、鉛、鋅、鋁、鎳、白銀等。
2、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設立於1982年9月30日,位於倫敦金融區皇家交易所建築內,與英格蘭銀行相臨。經營品種主要以本地金融期貨為主,如長期政府債券、英鎊利率期貨等。現在其交易的對象是3月期的英鎊定期存款、英鎊長期國庫券、3月期的歐洲美元存款的利率期貨,以及英鎊、瑞士法郎、德國馬克、日元的外匯期貨。
3、倫敦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7月1日,是由倫敦期貨和期權交易所改名設立的,該交易所的主要經營品種有7號可可、咖啡等品種。
4、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成立於1981年4月,是目前歐洲最大的能源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該交易所的主要經營品種為布倫特原油、汽油、無鉛汽油、食糖、巴羅的海貨運指數、小麥、馬鈴薯等品種。
(三)英國期貨市場的管理體系
雖然英國在初期期貨市場發展中起步最早,但其現代期貨市場的產生、發展遠遠落後於美國。美國是現代期貨市場的先行者,其成功的期貨市場管理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國,和美國一樣,英國現代期貨市場管理體系也是繼承了「三級管理」,即政府監管、行業自我監管、交易所自我監管的從上而下、分層次監督管理制度。但是,英國和美國有不同之處,那就是美國和英國盡管都是「三級管理」管理制度,但是,美國更加強調政府幹預期貨市場並且通過加強立法來管理,而英國卻以「自我監管」為主,政府對期貨市場的干預較少,除了某些必要的國家立法外,英國期貨市場的管理完全由期貨交易所及行業協會等組織機構及政府立法領導下制定一些交易法規、條例,來保證期貨市場交易的正常運行。英國政府不直接干預市場,只有當市場出現不正常現象時,政府才運用法律手段間接管理市場和調控市場,即靠法治。政府行使這種有限的權力也是必須以有關法律為准繩。英國的法律體系較為健全和穩定,這為實現期貨市場管理的有序性、權威性奠定了基礎。
以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例,看一下英國期貨市場的管理體系。
1、英國政府對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管理
在1986年以前,英國的期貨業一直由英格蘭銀行及貿易部門管理,近年來,由於信息業的快速發展和多數國家採取了對外匯的管理,使金融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也使英國政府在制定投資規定的總體結構上避免了過多的擔憂,對投資規定也做了許多變革。
1986年英國國會通過的金融服務法案和1987年成立的英國證券和投資委員會,對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管理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政府全面總結和回顧了過去40年對投資的有關規定。新的管理方式目的是建立一個靈活的控制機制,增強交易者的信心,提高效率,加強競爭。
政府對倫敦金屬交易所的管理除了許多明確的規定外,還對代表客戶資格的機構和各種商品市場的管理也有規定。為了確保交易所的交易,股票交易所的存在是必要的,而且強制要求記錄和發布價格。目的是達到」有秩序地進行貿易,向投資者提供適當的保護」,另外還規定交易所要負責自向成員的管理,來發生不希望出現的情況。交易所有義務與投資業規定負責的其他機構交換信息。
2、行業自律管理
自我管理的組織核心是由英國期貨市場委員會和期貨交易協會等代表了廣大確乎交易參加者利益的非政府機構組成。期貨市場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制定、處理有關期貨交易的各種規章、條例;負責處理期貨交易者根據規章、條例所進行的投訴;期貨交易所協會管理著英國5大期貨市場的具體業務,實際上控制了英國的期貨交易運作。
由於1986年金融服務法的設立,使英國傳統管理期貨貿易的方式改變了。1986年英國成立的證券與投資委員會有權管理期貨貿易和證券等金融交易,也就是相當美國金融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綜合體,並制定了有關管理期貨交易的細則。
倫敦金屬交易所及活動現在歸於證券與投資委員會的管理,遵守政府關於金融服務法規管理。證券與投資委員會是法律職能部門,在金融市場和服務中起著管理和制定規則的作用,該機構自負盈虧,屬於私營性質。金融服務法包括的范圍很廣泛,它涉及至市場、參與者和產品,原則一致。對投資業務的意義是從事投資業務者必須經過批准,其身份應符合民法和刑法的有關規定,投資業者獲批准由證券和投資委員會負責,也可以負責從全部投資業務的自我調節組織獲得。
自我調節組織是期貨經紀商協會,它對與倫敦金屬交易有產業務進行授權和嚴格的管理。由於規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投資者加以保護,所以那些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專為自己進行交易者不受該組織的管轄。
期貨經紀人和經紀人協會是自籌資金的組織,以開業律師為主,並得到股票交易所、金融界中間人、期貨和期公市場以及主管它們的理事會的支持,該組織與證券和投資委員會的作用相同,但他們受證券和投資委員會的管理和監督。
3、交易所的自我管理
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集中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有色金屬大宗交易,交易所中的期貨價格是世界有色金屬期貨交易中的權威參考價格。其「自我管理」依賴交易所組織機構的確定,對經紀人活動的嚴格控制,交易方式的規定與交易方式來實現。具體由以下幾個方面:
倫敦金屬交易所本身是一個服務性機構,負責場所的管理並監督經紀人和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交易所由成員單位、專家和總裁組成15人的管理委員會進行管理,這個機構是交易所自我管理系統的核心,它向上受英國金屬行業協會的監督,同時它也是倫敦金屬交易所中的一切交易規則、條例的制定者,其管理措施具體有:
第一,倫敦金屬交易所目前有正式會員19家(英國有2家),其中18家是經紀人公司,另一家兼做一些其他生意。交易所管理委員會負責入會會員的申請批准、資格、資信審查等事務,並向會員收取每年2萬英鎊作為維持正常開支的費用。
第二,交易所管理委員會嚴格經紀人制度,使之保持中立性,經紀人不能直接參與市場交易,只能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從中收取傭金。
第三,交易所為了保持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國際性,由管理委員會特別強調了交易商品的等級,目前,交易品種有銅、鉛、鋅、鎳、錫等6種有色金屬,但是,僅就銅來講,就有國際上負有聲望的生產廠家二三十個牌子的產品。並且交易所特別保證了交易商品質量等級的檢驗制度,上市交易商品須經交易所檢驗合格注冊,這就解決了交易者由於質量方面的原因而產生糾紛的根源。
第四,交易所管理部門為了使倫敦金屬交易所在國際金屬期貨交易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嚴格規定了期貨交易的期限。以前一般規定為3個月,有些期貨允許做到15個月,現在可以延長到27~39個月。延長交易時間增加了期貨交易所的管理負擔,管理委員會針對這種情況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如制定了規章制度來加強對交易所的管理。
第五,針對倫敦金屬交易所是國際性期貨交易所這個特點,再加上日益增加的交易量,交易所先後在鹿特丹,新加坡,英國和歐洲其他地方設立了18個倉庫,在日本還有專門存鋁都個倉庫。交貨倉庫是由倫敦金屬交易所從世界各地的儲運企業中優選出來,儲運公司發貨安全可靠,及時迅速,本身又不參加買賣活動,對交易雙方嚴守中立,廣泛受到客戶信賴。同時,倫敦金屬交易所管理委員會又派專人定期去檢查監督外地倉庫的運行情況,杜絕違反交易所法規的行為出現,把交易所的管理觸伸到世界各地。
第六,交易所管理委員會為了能充分發揮出交易所的商品保值、提供交易場所等作用,以及使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產生的交易價值具有權威性,以及能指導國際市場價格,特別重視採取一些維護交易所價格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權威性的措施,如設置專門的價格檢查督促小組,頒布規則防止人為操縱市場價格的行為出現等等。
第七,對出現的糾紛進行仲裁。倫敦金屬交易所除了以上幾方面的管理措施外,交易所的資金結算由國際商品結算所有限公司(ICCH)來操作並由只進行管理。這個公司由英國巴克萊銀行,米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勞合銀行國民西敏寺銀行,渣打銀行等6家大銀行組成,並且在香港、巴黎、悉尼、墨爾本、奧克蘭、紐約、里約熱內盧等地設有分支機構,為交易所和市場組織提供國際性服務,另一方面,嚴格對加入本公司清算系統的交易所成員之間的結算進行控制和監督,並且開發了能包括大廳交易及圈外交易結算的獨特配套系統。這個配套系統保證交易所對市場來說經常保持「清滄、平倉」狀態。國際商品結算所實行了保證金政府,所有交易的期貨合約均需要有初始保證金,如果每天價格波動對他們造成不利的損失超過初始保證金時,結算所會對這些有效的頭寸要求補繳保證金,同時,結算所要求保證金有銀行擔保證明書。
2. 有沒有比較靠譜的國際期貨平台
國際期貨是指交易所建立在中國大陸以外的期貨交易。以美國、歐洲、倫敦等交易所內的產品為常見交易期貨合約。
國際期貨簡介
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有些美國期貨合約品種如大豆、銅對國內期貨價格變動會有影響,國內投資者可以參考外盤行情。大型生產商與貿易商也可根據外盤行情做好套期保值,對沖現貨交易損失
國際期貨平台哪些比較靠譜的?
無論是國內期貨還是國際期貨,只要是正規的期貨公司,都可以在所能交易品種所屬當地的證監會查詢到其受監管的情況,只要在證監會官網上能查到其牌照,這平台就沒什麼問題,可以放心交易
(一)國際期貨監管機構
1、美國:政府的監管機構是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
2.英國:期貨市場監管最高機構為證券投資委員會(SIB)。
3.中國香港:香港證券及期貨市場的主要監管者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
——而想交易國際期貨,就要開通外盤期貨賬戶:
1、本人到香港期貨公司開通外盤期貨個人賬戶
2、找在香港有分公司的國內期貨公司開通外盤期貨個人賬戶
——目前國內這兩類的期貨公司開通的外盤期貨個人賬戶交易恆生指數期貨是最安全、最正規、最靠譜的,因為這兩類期貨公司直接能在香港交易所里查到其監管牌照,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一家期貨公司倒閉、跑路、或出不了金,建議投資者優先選擇
3. 請問外匯交易平台的監管機構是英國的好還是美國的好
兩個都可以的,英國的FCA(FSA已取消)、美國NFA和CFTC、澳大利亞ASIC,這三大機構是世界上監管力度最為嚴格。
FCA是英國金融市場統一的監管機構,直接向英國財政部負責,是對金融服務行業進行監管。
CFTC 是獨立的聯邦機構主要職能是監督期貨和期權市場的經營,保護客戶利益。 NFA 是期貨行業的自律機構,主要的經營資金來源於會員的會費。
ASIC負責保護投資者的措施主要有兩方面∶所有經營金融產品的機構首先需要申請執照 (AFS) ;2004年3月,ASIC還頒布了更為嚴格的標准,以保護個人投資者。
目前有的平台是受到其中兩項監管的話,說明這個平台很不錯,如AETOS(艾拓思)還有其他平台,最主要還是查詢運營監管記錄才是判斷平台好壞的最好方法。
4. 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的監管查詢
目前接受FSA監管的公司有幾百家,但是,有資質做外匯黃金投資的只有寥寥數家。
首先要知道如何查詢交易商的監管信息(注意:有很多冒牌交易商自稱有監管號碼,但是並不一定就表示其受監管,也許是掛羊頭賣狗肉。要看清楚交易商的監管信息中是否有外匯交易的資格,因為有些公司會以咨詢顧問或者一般貿易公司、保險公司的身份在監管機構注冊),目前外匯黃金投資市場監管最嚴格的就是英國FSA和美國NFA,其次澳大利亞ASIC,紐西蘭FMA等。 第一步:打開FSA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官網;
第二步:在首頁標題欄或者首頁右下角有一個版塊The FSA Register點擊進入,找到Go to the FSA Register(注意:由於我們和英國相差8小時時差,我們的上午是英國的午夜,所以有時我們在上午登陸查詢監管時,可能會顯示FSA Register site unavailable(FSA注冊查詢網頁不可用));
第三步:進入頁面後,選擇Financial Services Firm Search(金融服務公司查詢);
第四步:在該頁面輸入要查詢的Firm reference number(交易商監管號碼)或者Firm name(英文名稱);
第五步:例如:中國銀行的監管號碼是:467410,輸入後點擊Submit(提交),會出現監管號碼所指向的公司介紹頁面查尋公司注冊地址,經營范圍等內容。特別注意是否有持有客戶資金資質:
顯示Current Status:Authorised(目前狀況:授權),說明FSA已授權該公司,找到Notices
如果顯示Notices: Able to hold and control client money(允許持有和控制客戶資金),說明他們被允許持有和控制客戶資金,這樣的就是受監管有資質的公司。
如果顯示Notices: Unable to hold and control client money(不允許持有和控制客戶資金)或者沒有任何內容,說明他們不能被允許持有和控制客戶資金,這樣的就是不受監管違規操作的公司。
點擊Permission(許可權)
找到Activity Name:Dealing in investments as agent(經營范圍)
幾段英文擁有Rolling spot forex contract(即期外匯交易)即可
看該公司是否擁有證券與期貨牌照:
點擊Regulators(監管)
找到Regulator Name(監管局名稱)
顯示以下內容: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該內容為基本信息,所有公司都會出現)
Securities And Futures Authority(英國證券與期貨牌照)
FSA監管機構是全球比較嚴格的監管機構,直屬英國財經大臣(英國是內閣制,沒有部長一職),是非營利監管機構。但是不管怎麼看,外匯服務商只是中介機構,不存在比如保險公司那種無力賠償客戶保單風險,因此只需要正規接受英國FSA監管即可,由於FSA每個月都會核查外匯服務商的資產情況,加上客戶資金為獨立託管,因此都是安全的,特別是擁有英國金融服務補償計劃(FSCS)。若經紀商受到FSA最高程度的授權,公司因任何原因倒閉或可能倒閉時,FSA都會給與其客戶最高上限為85,000英鎊(約合14萬美元)的賠償金。 金融服務補償計劃
FSCS最近會見了在對等貸款市場的主力投資者,FSCS不包括對等的貸款。但是,如果對等的持有投資者的資金在客戶開立的賬戶與金融服務管理局授權的銀行或建房協會FSCS將覆蓋投資者85000英鎊如果銀行或建房互助協會倒閉。FSCS將需要證明投資者的權利和目的七天內支付的存款。
要求的通行的三權分離的體系對客戶的資金進行保護。客戶賬戶的資金按法律規范分為所有權,使用權和保管權。法律所有權無法變更,屬於且只屬於賬戶持有人;使用權可由客戶自行處置,可以自己決策,也可以委託其他法律主體代為行使。公司對客戶的賬戶資金的保管權益負責,與客戶形成資金安全協議後,一方面由向相關監管機構繳納的保證金作為擔保,另一方面,由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的金融保障險進行保障,公司內部監管要求兩方面的總金額保持在客戶權益資本金的1.5倍以上。
5. 英國期貨市場的優點
一、監管層次分明,分工明確
FSA,英國金融監管局,類似於我國的證監會、銀監會以及保監會的復合體,承擔著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的監管功能。(獨家證券參考,全新角度看股市……)
FSA監管的原則就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特別是散戶的利益,維護市場信心,FSA和公司保持穩定的聯系,確保了解期貨市場的最新動態以及公司動態。例如,FSA公布有熱線電話,供一般的公司與之接洽,並且FSA還有工作人員專門負責一些大型公司,比如我們後來訪問的Calyon(凱雷)就有FSA的人專門負責監管。
FSA的人員會定期和期貨公司的高管溝通,也就是下基層,聽取公司的工作匯報以及未來的工作安排。在年報中,期貨公司還需要向FSA報送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安排。當然,FSA也可以根據需要,要求經紀公司更為頻繁的報送監管報表,從每月一次改為每天,而且即使問題解決後,也需要繼續每日報送,直到FSA認為不需要這么做為止。
FSA的工作人員來自五湖四海,國際化特徵明顯,例如負責接待我們的兩位FSA官員均為來自德國的女士。FSA工作人員的敬業和專業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中央清算機構主要控制資金風險
從控制風險的角度看,LCH也就是倫敦清算行,成為風險控制的核心環節。我們在6月24日上午來到清算行,LCH總裁介紹了LCH-clearnet的歷史。目前國內的交易所還承擔著清算所的功能,但是從歐美國家期貨市場的狀況看,獨立的清算行更能夠起到控制市場風險的作用。首先,LCH是一個確保獨立的結構,成為所有賣家的買家,所有買家的賣家。當然,LCH的清算會員需要具備一定的資金資格。作為非營利性組織,LCH致力於提高服務,同時降低手續費,收入主要用來提高技術水平,盈餘將會返還給清算行的會員。
LCH實行的具體風險控制機制包括,在交易行情波動劇烈,市場風險巨大的時候,就會提高保證金,甚至當日追加保證金,會員如果不能及時追加保證金,清算行有權直接從銀行劃撥資金,如果賬上沒有錢,LCH可以平掉多出的合約。LCH沒有持倉限制,但是會根據持倉的規模,要求會員增加保證金額度。
LCH還有一套類似於span的系統,以此來計算出潛在的風險,主要是通過輸入某個合約的歷史最大波動范圍,以及輸入理論的波動值,計算出在極端的情況下需要的最佳保證金水平。
三、交易所控制交易風險
在倫敦期間,我們還走訪了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Euronext-LIFFE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等三家期貨交易所,最為直觀的感覺就是,這三家交易所的外觀都非常不起眼。LIFFE位於Cannon街旁邊的一座三層建築物裡面,外觀和一家普通的商店沒有區別,但是進去之後卻發現別有洞天。LIFFE是一家純粹的電子化交易所,沒有另外兩家交易所的交易池(tradingfloor),而是在全世界26個國家有2萬多台終端,但是LIFFE非常注重技術,技術人員就有三千人。進入LIFFE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個特別龐大的大廳,工作人員和不停閃爍的電腦屏幕很有特點,這就是市場監控部,負責動態監管LIFFE交易的所有品種。LIFFE的工作人員給我們介紹了如何動態的調整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保證市場的流動性,同時又能控制交易者的資金風險。
老牌的倫敦金屬交易所和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所則保留了傳統的場內喊價交易。LME的監管部官員是一位來自中國香港的同胞,已經在英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她非常熱情地介紹了LME先進的監管系統,從中可以動態計算會員持倉以及交易數據,以及會員持有的倉單數量和總倉單量的比率。LME沒有持倉限制,而是通過大戶持倉報告制度了解持倉的具體內容,當某個會員的客戶持倉過於集中時,交易所就會要求會員對此作出相應的合理解釋。當集中度超出一定標准,例如90%的時候,交易所將會要求會員將持倉減下來。
四、期貨公司如何適應監管要求
在倫敦期間,我們還訪問了英國的凱雷期貨公司以及AMT期貨公司。這兩家公司規模不同,而且客戶構成也有很大不同。凱雷期貨公司前身為著名的Carr期貨公司,客戶主要為機構投資者。該公司內設龐大的監管合規部,負責和監管部門打交道。凱雷期貨合規部的負責人為我們詳細介紹了如何按照FSA要求來規范業務運作流程,包括協調各種報表的報送,針對監管部門的要求來作出相應的答復。
AMT公司的負責人也詳盡介紹了期貨公司在日常風險管理中的運作流程,包括如何對客戶風險進行評估。他著重強調,並非所有的客戶都適合做期貨,而且期貨公司也需要對客戶的資金能力不斷進行評估,在必要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實地調查,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以避免出現客戶保證金追加不到位的情況發生。這一點充分體現了英國期貨公司審慎的經營理念,他們總是力圖將風險控制在事前。
為期十天的考察活動,使我們對英國的期貨市場監管有了更深的了解。近年來,歐洲期貨市場異軍突起,在成交量頻創紀錄的背後,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期貨市場卻很少出現重大風險事故,這其中的奧妙就在於歐洲期貨市場務實嚴謹的風險監管體制,這方面對於我國的期貨市場風險監控體制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6. 世界上有哪些金融監管機構是有權威性的
美國 :商品與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英國 :金融行為管理局(FCA,原金融服務管理局)
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證券交易委員會(簡稱CySEC)
馬爾他 :馬爾他金融服務局(MFSA)
日本 :日本金融期貨協會(FFAJ) 、日本金融廳(FSA)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
瑞士:瑞士金融市場管理局(FINMA)
德國: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
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監管局(MAS)
香港: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
7. 我想知道,現在關於外匯監管,國際上有哪幾個主要的監管機構
主要外匯監管機構有以下幾個:
一、FSA: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 ,簡稱FSA)
1、概況 金融服務監管局於1997年10月由證券投資委員會(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Board,SIB,該組織1985年成立)改制而成,為獨立的非政府組織,擬成為英國金融市場統一的監管機構,行使法定職責,直接向財政部負責。
●1998年6月完成第一階段改革,銀行監管職能由英格蘭銀行轉向FSA。
●2000年6月,皇室批准《2000年金融服務和市場法》,擬於2001年執行,屆時證券和期貨局(Securities and Futures Authority)、投資管理監管組織(Investment Management Regulatory Organisation)、個人投資局(Personal Investment Authority)以及Building Societies Commission、Friendly Societies Commission、Register of Friendly Societies等機構職責,將並入FSA。
2、宗旨 對金融服務行業進行監管。保持高效、有序、廉潔的金融市場。幫助中小消費者取得公平交易機會。
3、目標 依據《2000年金融和市場服務法》,有四方面:
(一)維護英國金融市場及業界信心。
(二)促進公眾對金融制度的理解,了解不同類型投資和金融交易的利益和風險。
(三)確保業者有適當經營能力及財務結構健全,以保護投資者。同時,教育投資者正確認識投資風險。
(四)監督、防範和打擊金融犯罪。
●實現目標的基本原則
(一)重視成本與效益的經營觀念。
(二)加速金融服務業的改革。
(三)重視金融管理及金融服務業國際化的本質,維護英國的競爭地位。
(四)在加之於公司的負擔和限制,以及對消費者和行業監管利益之間取得平衡;維持公司合理競爭的價值。
4、職責范圍 負責監管銀行、保險以及投資事業,包括證券和期貨。與英格蘭銀行(BOE)同隸屬財政部,FSA負責金融事業管理,而BOE主要任務維持金融穩定。
英國是目前世界上金融服務最完善、最健全的國家,並且通過金融服務監管局(FSA)對所有在其境內注冊的金融服務機構進行嚴格的監管。
二、CFTC: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簡稱CFTC)
1974年,美國國會組建了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作為一個獨立的機構,CFTC擁有監管美國商品期貨和期權的使命。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機構的使命被不斷的更新和擴大,最近一次對CFTC使命的擴大是在2000年「商品期貨現代法案」中體現的。
1974年期貨交易主要發生在農產品部門,CFTC的歷史說明了在其他部門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期貨產業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今天,期貨行業包括了大量的高度復雜的金融期貨合約;今天,CFTC確保期貨市場的經濟有效性,它所採取的手段包括鼓勵市場競爭,保護市場參與者免受欺詐、市場操縱和濫用交易行為的侵害,保證清算過程的中的財務真實性。通過有效的監管,CFTC能夠使得期貨市場發揮價格發現和風險轉移的功能。
CFTC的任務是保護市場使用者免受欺詐、操縱和與商品、金融期權期貨相關銷售相關的濫用交易行為的侵害;培育開放、競爭和財務健康的期貨和期權市場。
CFTC組織結構包括委員會委員、主席辦公室和機構的運作部門。
委員會有5位委員組成,這5位委員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相互交叉服務五年,總統任命其中一人擔任主席。來自同一政黨的委員不得超過三人。
三、NFA: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ATIONAL FUTURES ASSOCIATION,簡稱NFA)
美國全國期貨協會(NFA)是根據美國《商品交易法》第17節的規定,於1976年組建的期貨行業自律組織,屬非盈利性會員制組織。《商品交易法》第17節源自1974年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法》第三章,該部分規定了期貨協會的登記注冊和CFTC對期貨專業人員自律管理協會的監管。1981年9月22日,CFTC接受NFA正式成為「注冊期貨協會」,1982年10月1日,NFA正式開始運作。
NFA履行的幾項監管職責為:
●審核和監督會員必須符合NFA的財務要求;
●制訂並強制執行保護客戶利益的規則和標准;
●對與期貨相關的糾紛進行仲裁;
●審批NFA會員資格,期貨代理商(FCMs)、介紹經紀人(IBs)、商品交易顧問(CTAs)和商品合資基金經理(CPOs)都可以成為NFA的會員。
此外,按照第17節授權,NFA履行《商品交易法》中先前由CFTC履行的一些登記注冊職能。任何在CFTC登記注冊的機構或個人都可以成為NFA的會員,包括所有的期貨交易所和任何其他從事期貨業務的,只要申請人符合NFA的會員資格條件。此外,自1985年8月31日起,按照《商品交易法》,NFA會員的員工作為「相關聯的人」被要求注冊為NFA的「聯合會員」。CFTC還授權NFA處理場內經紀人和場內交易商的申請注冊。按照NFA的規則,所有的FCM、IB、CTA和CPO都必須取得NFA的會員資格。
四、ASIC: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ustralian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s Commission,簡稱:ASIC)
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於2001年根據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法》成立。該機構依法獨立對公司、投資行為、金融產品和服務行使監管職能。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是澳大利亞外匯零售行業的監管者。
以上為外匯交易商主要聚集地的金融監管機構,除此之外還有日本金融廳、香港證監會、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等,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歡迎咨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