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上主要承擔價格風險的是
『壹』 為什麼套期保值者本身不是期貨市場上套期保值風險的承擔者
關鍵問題就是你的所謂風險,是否是指期貨交易中開倉後形成的虧損。風險其實是你做套期保值交易的目標是否完成,如果一旦完成了,還算是有風險嗎?
簡單的來說,不是任何時期任何品種都值得套期保值。你在期貨書中也說了,從1-12月都是主要合約的期貨品種並不是代表了所有期貨品種。這足以說明不是在任何時間都有套期保值的必要。
換而言之,對於某些品種來說,你要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必須有一定的根據,當你接到一筆遠期訂單,其訂單合同規定了交易金額,而合同中的商品是遠期的,其中涉及到一種大宗商品,例如白糖。你擔心遠期的白糖上漲導致你經營合同的利潤縮水或者擔心導致由於大宗商品的上漲導致你合同的虧損。這時你就會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做多白糖。而同時期會不會有人做空白糖,比如白糖的中間商或者生廠商,這點是不一定的,會根據當時的基本面得出相應的判斷。因為同樣的基本面只會得出趨同的方向。因此如果市場中不存在足夠多的投機和套利者,就沒辦法達到套期保值交易的順利實施。
結論就是,無論其在期貨市場的操作是否賺到錢,都不妨礙他套期保值的目的是否達成了,如果達成了就沒有風險,因為他本身做套期保值也是為了鎖定現貨利潤。
『貳』 期貨結算中有哪些風險
金融期貨中關於結算會員與交易會員的制度分設,為我國期貨市場的結算走向獨立化和專業化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還在於它為市場引入了一種新型的風險管理模式,若推行得當,可成為我國期貨市場發展中的一塊里程碑。下面學習小編來告訴大家金融期貨結算會員的風險有哪些。
結算會員的作用,表面上直接體現在為交易會員提供資金結算和清算服務,但實際遠不止於此。為交易會員和交易所進行風險監控,才是貫穿整個交易過程、結算會員真正發揮作用的本質。故結算會員認真分析所面臨的風險,才能更好地承擔應有的作用。從大的方面來說,結算會員面臨以下幾種風險。
第一點、來自交易會員的風險
如果自營類交易會員未能管理好自有資金投資導致其自營賬戶保證金不足並不能及時追加交易保證金,或者經紀類交易會員未能管理好投資者的持倉部位導致保證金不足並不能及時追加交易保證金,或者即使採取強行平倉也無法補足保證金時,交易會員所出現的結算風險必須由結算會員代為向交易所承擔。此類風險是結算會員最常面臨的風險。
第二點、來自其他結算會員的風險
股指期貨實行結算擔保金制度,即所有結算會員必須向交易所繳存用於應對所有結算會員違約的擔保金,這實際上是要求結算會員建立共同聯保制度,彼此形成互保。該制度下,當個別結算會員出現違約、不能在規定時間內以自有資金補足保證金時,交易所會啟動程序、要求其他非違約結算會員以自有資金為違約會員填補保證金缺口。該制度是為了維護整個期貨市場的安全運行,不應質疑其公平合理性。但對結算會員的篩選標准和風控能力應進一步嚴格要求,以提高結算會員整體抗風險能力,因為畢竟不會有哪家結算會員還希望承擔其他結算同行的風險。
第三點、法律風險
法律風險有可能是股指期貨推出後令市場參與者包括結算會員在內最頭痛的問題。法律風險隱伏於諸多環節。比如遇股指期貨日內波幅大時,如果交易會員出現盤中資金不足、結算會員需要盤中追金甚至進行強行平倉,若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和事先詳盡的合同約定,雙方在有關結算會員行使權力、送達通知、規定追金時限和強行平倉標准等問題上,就可能發生爭執和糾紛。
第四點、市場系統性風險
市場對系統性風險的普遍反應是頗為擔心卻又力不從心,因為它猶如潛伏的火山,定有一日會爆發,惟不知在何時。極端情況下,系統性風險出現時,期貨價格連續漲跌停板,會員或投資者深套其中無法平倉出局,最終出現交易會員大面積爆倉甚至破產,結算會員需要動用其自有資金為會員出現的巨額損失承擔風險。系統性風險出現後,當務之急是維護市場持續運行的能力,故從大局出發,市場參與者應服從監管部門和交易所的統一安排。但「買單」後,如何追償和挽回損失將是各經營主體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參考雲掌財經!)
『叄』 期貨市場的價格風險轉移是什麼意思
期貨市場可以對沖企業經營中的價格風險,意思是,企業在生產的同時,在期貨市場做反方向的套保單以賺取無風險價差利潤。一旦產品價格出現不利的波動,期貨上的反方向的單反而會賺錢,從而彌補了現貨上的虧損。而期貨上賺的這些錢,是賺的期貨投機戶的錢,通過這種方式就把價格風險從企業轉移給了市場的其它投資者。
『肆』 期貨交易為什麼能生產和經營者轉移價格風險
期貨交易的參與者分為兩種:一、套期保值者;二、投機者
投機者參與市場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價差來獲取盈利,所以他們甘願承擔一定的價格風險。就這樣風險被投機者所接受,風險也得到轉移。
而經營者能夠保值是因為期貨、現貨價格最終走有一致。即使期貨虧損,嚴格的保值也會從現貨市場獲得相應盈利,盈虧基本抵消,風險得到規避。
經過長期的驗證,現貨價格會跟隨著期貨價格,也就是說,當期貨跌的時候,現貨也跟著跌,漲得時候,也跟著漲。轉移風險就是,比如說現在有10噸棉花,要到6月份才可以賣出去,但是根據各方面消息和市場的情況,認為到6月的時候棉花價格會下跌,那就可以在期貨市場提前把10噸棉花賣出去,到了6月份,價格果然跌了,就在期貨市場買入10噸棉花來平倉,那你在期貨市場上賺到的錢就可以彌補現貨下跌造成的損失,這樣你不虧錢也不賺,正好平掉。這就是規避風險
『伍』 期貨投機者承擔了套期者保值的風險是什麼意思
如下解說:
投機者是期貨風險的承擔者,是套期保值者的交易對手。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交易能夠為生產經營者規避風險,但它只是轉移了風險,並不能把風險消滅。轉移出去的風險需要有相應的承擔者,期貨投機者在期貨市場上正起著承擔風險的作用。期貨交易運作的實踐證明,僅套期保值者之間交易很難達到轉移風險的目的。如果只有套朗保值者參與期貨交易,那麼,必須在買入套期保值者和賣出套期保值者交易數量完全相等時,交易才能成立。實際上,多頭保值有利空頭保值者的不平衡是經常的、圍此。僅有套期保值者的市場,套期保值是很難實現的。投機者的參加正好能彌補這種不平衡,促使期貨交易的實現,在利益動機的驅使下。投機者根據自己對價格的判斷,不斷在期貨市場上買賣期貨合約,以期在價格波動中獲利。在這一過程中、投機者必須承擔很大的風險,一旦市場價格與投機者預測的方向相反時,就會造成虧損,這種虧損正是套期保值者所力求迴避的那部分風險。如果期貨市場上沒有投機者或沒有足夠的投機者參與期貨幣場,套期保值者就沒有交易對手,風險也就無從轉嫁,期貨市場套期保值迴避風險的功能就難以發揮。
『陸』 期貨市場風險的構成
期貨市場風險主要包括:市場環境方面的風險、市場交易主體方面的風險、市場監管方面的風險。 股票指數期貨推出後將引起證券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而帶來各種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過度投機的風險。
股指期貨推出的初衷是適應風險管理的需要,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場的過度投機,但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交易者的投機心理和行為,指數期貨對交易者的吸引力主要來源於其損益的放大效應,一定程度上,指數期貨工具的引進有可能是相當於又引進了一種投機性更強的工具,因此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證券市場的投機氣氛。
(2)市場效率方面的風險。
市場效率理論認為:如果市場價格完全反應了所有當前可得的信息,那麼這個市場就是高效的強勢市場;如果少數人比廣大投資者擁有更多信息或更早得到信息並以此獲取暴利,那麼這個市場就是低效的弱勢市場。
(3)交易轉移的風險。
股指期貨因為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桿倍數高的特點,會吸引一部分純粹投機者或偏愛高風險的投資者由證券現貨市場轉向股指期貨市場,甚至產生交易轉移現象。市場的資金供應量是一定的,股指期貨推出的初期,對存量資金的分流可能沖擊股票現貨市場的交易。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日本在1998年推出股指期貨後,指數期貨市場的成交額遠遠超過現貨市場,最高時曾達到現貨市場的10倍,而現貨市場的交易則日益清淡。
(4)流動性風險。
如果由於期貨合約設計不當,致使交投不活,就會造成有行無市的窘境。撇開其他因素,合約價值的高低,是直接影響指數期貨市場流動性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合約價值越高,流動性就越差。若合約價值過高,超過了市場大部分參與者的投資能力,就會把眾多參與者排除在市場之外;若合約價值過低,又勢必加大保值成本,影響投資者利用股指期貨避險的積極性。因此,合約價值的高低將影響其流動性。 在實際操作中,股票指數期貨按交易性質分為三大類:
一是套期保值交易;
二是套利交易;
三是投機交易。
相應地,有三種交易主體:套期保值者〔Hedger〕、套利者〔Arbitrageur〕和投機者〔Speculator〕。而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包括證券發行商、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以及中小散戶投資者,投資者因參與不同性質的交易而不斷地進行角色轉換。雖然股票指數期貨最原始的推動力在於套期保值交易,但利用股票指數進行投機與套利交易是股票指數期貨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1)套期保值者面臨的風險。
參與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相當數量是希望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以規避風險的投資者。雖然開設股指期貨是為了向廣大投資者提供正常的風險規避渠道和靈活的操作工具,但套期保值交易成功是有前提條件的,即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現貨與股票指數的結構一致,或具有較強的相關關系。在實際操作中再高明的投資者也不可能完全做到這點,尤其是中小散戶投資者。如果投資者對期貨市場缺乏足夠的了解,套期保值就有可能失敗。
套期保值失敗主要源於錯誤的決策,其具體原因包括:
第一是套期保值者在現貨市場上需要保值的股票與期貨指數的成分結構不一致;
第二是對價格變動的趨勢預期錯誤,致使保值時機不恰當;
第三是資金管理不當,對期貨價格的大幅波動缺乏足夠的承受力,當期貨價格短期內朝不利方向變動時,投資者沒有足夠的保證金追加,被迫斬倉,致使保值計劃中途夭折。
(2)套利者面臨的風險。
套利是跨期現兩市的。根據股指期貨的定價原理,其價格是由無風險收益率和股票紅利決定的。從理論上講,如果套利者欲保值的股票結構與期貨指數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則套利幾乎是無風險的。但獲取這種無風險的收益是有前提的:即套利者對理論期貨價格的估計正確。如果估計錯誤,套利就有風險。由於我國利率沒有市場化,公司分紅派息率不確定,並且,股票價格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由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的,種種原因使得套利在技術上存在風險。
(3)投機者面臨的風險。
投機者面臨前面所講的三大風險:「杠桿作用」、「價格漲跌不具確定性」、「交易者自身因素」。簡單地說就是,投機者是處在一個不具確定性的市場中,任何風險在杠桿作用下都將放大了幾十倍,包括自身的一些因素。
投機交易在股指期貨交易成交量中往往占很大比重,香港期貨市場1999年市場調查表明:以投機盈利為主的交易佔了整個市場交易的74%〔避險佔17.5%,套利佔8.5%〕。期貨市場中,參與交易的資金流動快,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一般比別的市場更為劇烈。 對股指期貨的監管依據不足,帶來股指期貨的交易規則上變數較大,游戲規則的不確定性將蘊藏著巨大的風險。雖然這種風險不會時常出現,但在出現問題時,不可避免地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預市場。
證券、期貨市場是由上市公司、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及其它市場參與者組成,由證券、期貨交易所的有效組織而得以正常進行。在這一系列環節中,都應具有相應的法律規范。
『柒』 在期貨市場為什麼投機者承擔了套期保值者所希望轉嫁的價格風險
其實,把他們當作只投資一次,而且只能投資一次的投資者就行了。這樣他們的價格就肯定了,賠了也該變不了,風險是沒有了,贏利也和他們沒關系了。
『捌』 4.期貨市場的主要功能有( )。 A.迴避價格風險的功能 B.投機的功能 C.形成合理價格的功能 D.有利於市場
主要功能一般是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A是套保,C是價格發現,B投機應該不是主要功能,從功能上講投機者的參與是可以作為套期保值者對手方,有利於市場流動性的提升,但並不是建立期貨市場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