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指期貨風險
❶ 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的股指期貨是不是全線暴跌有沒有跌停大家都做空,那誰來做多接手呢
首先,結算機構是交易對手,不存在交易對手風險;
其次,無論在什麼市場環境下,都總會有看多看空的分歧存在,沒有分歧就沒有成交。你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你覺得明顯就該看空,不理解別人為什麼看多。其實看多的人也覺得應該看多,不理解你為啥看空呢
❷ 美國期指融斷的條件
美國期指總斷的條件,這個具體的你可以看一下他們那邊的相關資料。
❸ 美國股指期貨與中國股指期貨
如果說成交量的話當然是期貨第一,現貨黃金一天的成交量就幾萬億美金,這個股票是沒法比的,但是股票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至於資金還是看個人的投資喜好吧,對於美國民眾來說還是股票多,期貨畢竟有杠桿的。股票和期貨的本質不同,股票是對一個公司的投資,而期貨是為了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
❹ 美國股票期貨大跌,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特朗普夫婦確證新冠後,道指、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指數期貨下跌超過2%。通過這些可以看出,期貨漲跌幾乎都是被利好利空影響。
最後,這次美國股市和期貨大跌主要原因是特朗普確診了新冠,這增加了市場的風險,不過後來又漲了回去,因為特朗普病情好轉,同時宣布了一些刺激政策,這些對股市和期貨來說是重大利好。
❺ 美國什麼時候推出的股指期貨
期貨市場的發展歷史可向前推到十六世紀的日本,不過直到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正式成立後,期貨交易才算邁入有組織的時代.事實上,當初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並非是一個市場,只是一家為促進芝加哥工.商業發展而自然形成的商會組織.直到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才引進遠期合同.在期貨市場150餘年的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里程碑即是1972年5月16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推出外匯期貨合約,標志著金融期貨這一新的期貨類別的誕生,從而掀起一個期貨市場發展的黃金時代.
1975年10月,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張利率期貨合約,棗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的抵押憑證期貨交易
1982年2月,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交易.短短十年間,外匯期貨和利率期貨及股票指數期貨相繼問世,標志著金融期貨三大類別的結構已經形成.期貨市場也由於金融期貨的加盟而出現結構性
至1993年,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期貨交易所的成交量已超過美國,成長速度極為驚人.
股指期貨的功能
(1)規避系統風險
(2)活躍股票市場
(3)分散投資風險
(4)可進行套期保值
❻ 美國股指期貨看哪個指數
股指期貨為交易者提供交易股票指數期貨的可能,股票指數同時包含很多種股票產品,而不是一種或者少數產品。從而無需直接從事股票交易。同時,長線的股票交易者也可以同時作股指期貨,這樣可以對其持有的股票進行套保,例如,股指期貨的頭寸/部位和他們股票部位相反,無論市場向哪個方向變化,投資者都有利可圖。股指期貨的特點是允許投資者用較少的投入交易股票指數產品,而單獨投資股票需要高出很多的資本。
股指期貨是為了規避股票市場風險應運而生的,開放自由的市場條件下不應該出現單邊走勢
❼ 什麼是股指期貨的風險敞口
敞口
的英文翻譯是Pant
一般這多用於美國外盤的評論,他們對大風險的行情都用pant來概括,比如說這次的豆粕行情。
股指的風險敞口
就是股指的價格偏離滬深300指數的價格。
❽ 美股股指期貨是什麼
美股期指就是美股期貨指數,並不是單獨的指道瓊斯還是納斯達克,就好像中國的股指期貨一樣道理,是以滬深300為標的的,美股期指也是期貨,不是單純的指數。
(1)股票和期貨市場是區別在於保證金的不同,交割時間的不同,波動幅度的差異等,是不同的兩個市場,交易規則也不相同.所以交易方式談不上類似.雖然看上去也是開盤收盤,也是K線,也有相同的指標,但兩個市場的區別很大.股票是用100%的錢去買現貨.期貨是用一定的比例的保證金購買未來的商品.
(2)任何時間轉作中國期貨都很容易,但需要了解期貨市場的規則和風險.
(3)理論上計算的話,股票的漲跌停板幅度小於期貨市場的幅度.所以從理論上講期貨市場的風險更大些,但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風險大,收益的速度也快.但你收益高,說明有人賠得多.你賠得多,說明對方賺得多.
❾ 股指期貨真的「風險大不可控」嗎
彈指間,中國股指期貨上市即將周年,初顯國外市場歷時多年方能達到的成熟水平。然而社會上對其風險認知並不客觀,常有捕風捉影三人成虎。甚至一些市場分析人士也杯弓蛇影「談期色變」。股指期貨真的「風險大不可控」嗎?
監控「五位一體」,風險兩級分擔
在充分吸取歐美及亞洲各國分業型與統一型監管、專職型與非專職型監管、機構型與功能型監管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上,中國證監會、證監會派出機構、交易所、保證金監控中心和期貨業協會「五位一體」,構建起包括信息交換、風險預警、共同風控和聯合調查等在內的統一協作監管體系和跨市場聯合監管機制,科學整合監管資源,全面提高監管效率,嚴防監管套利行為。
市場一旦走勢凶險反常,期貨公司老總們就心驚肉跳守在風控中心寸步不離,證券公司老總們則大可不必如此緊張。這是因為投資者虧損不傷證券公司一根毫毛,而期貨公司則可能面臨滅頂之災。保證金監控中心嚴格監控每筆交易,證監會和交易所對結算保證金不足的期貨公司有權強制平倉,而客戶穿倉則由期貨公司買單。這就迫使期貨公司對客戶交易嚴加監控,把風險壓到最低程度,以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如股指期貨推出3月後成交量猛增8.2倍。成交/持倉比平均高達14.4倍,其中主力合約曾一度最高達30餘倍,顯示盤中日內交易過度頻繁,投機氛圍較重。****理財網所立即採取限制開倉一名,提請證監會立案調查一起的措施。同時未雨綢繆防微杜漸,9次電話提醒,約請4家老總面談。期貨公司也主動自律,勸導客戶從大局出發自覺降低日內頻率。此後****理財網所更創造性實施了「監管前移」方針,指導單個客戶每日盤中開倉不超過500手,使成交/持倉比穩定下降。至9月末維持在6倍以下。以上制度措施使交易風險「長痛變短痛、劇痛變陣痛」,以個別交易者「闖紅燈罰款扣分」,換來整個市場的平安穩定,使交易風險不過夜,更不會傳遞到其他市場。上市以來在現貨市場震盪加大的行情中,期指主力合約與滬深300指數間相關系數一直高於99%,基差率維持在-1%與+1%之間。當月合約的成交量佔比總成交量超過80%,持倉量佔比總持倉量達60%,分級結算制度穩定運行。去年10月開始大宗商品一輪大漲接一輪大跌,但股指期貨從未發生會員結算風險和客戶穿倉爆倉,極少出現追加保證金,更未出現「到期日效應」、炒作遠期合約及其他重大風險事件,順利實現10次現金交割。
「合格投資者」,套保盤將很穩定
股指期貨首創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為投資者提高識別和防控風險能力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因而也逐漸為其他市場、其他品種所借鑒。
美國1982年首次推出股指期貨時,投資者根本不知其所為何物。美林、高盛、所羅門兄弟等投行花費2到5年時間,「先交易後學習」,才逐漸懂行知規。而「會交易知風險」卻是入門滬深300股指期貨的先決條件。沒有商品期貨交易經驗者必須通過地毯式「期貨掃盲」、模擬交易和開戶前的嚴格測試,先成為「適當性投資者」,才有資格獲准入市。
目前股指期貨開戶6萬余戶,其中散戶佔95%,機構約1000家。在日均2000億左右的成交額中,散戶佔比約60%—70%。機構投資者包括基金、特殊法人(券商自營)和即將開閘的QFII等,其數量少卻交易規模較大,往往與散戶形成對手盤。但制度規定特殊法人僅能進行套保操作,且基本為賣出套保。公募基金和QFII也只能從事套期保值。據證監會網站和國家外匯局信息披露,截至去年12月底,共有106家外資機構獲得QFII資格,其中94家QFII累計獲批投資額度189.7億美元。約相當於人民幣1250億元。按規定QFII在交易日日內的成交金額及日終持倉雙向合約價值不得超過外匯局批準的投資額度。且多、空頭合約不進行軋差。一家規模超10億美元的QFII衍生品交易總監表示:作為全球性對沖基金,QFII優勢在於全球視野和長期趨勢研判,故進入中國期指市場後套保盤將十分穩定,不會頻繁交易對期指市場造成沖擊。
「零和」並非蒸發,「強平」止損杠桿
期貨市場與股票市場不同,股市總市值隨漲跌起伏而「熱脹冷縮」,期市總市值則限定在多空盤對等之中。股市上漲時買者贏利但賣者未必虧損;反之下跌時買者虧損但賣者未必贏利。期市卻是名副其實的「零和」。當市場傳言有投資者做股指期貨虧損累累的「杯具」時,背後一定有其他期民同等數額贏利的「洗具」。上證指數從6124點跌至1664點,市值蒸發近24萬億。但如果期民虧損24萬億,那肯定一點也沒蒸發,而是轉移成為其他投資者的贏利了。
股指期貨與股票的另一區別為雙向交易。世間沒有隻漲不跌的單向市場,交易難免總要朝雙向演進。中國股市的融券交易其實領先股指期貨開通了做空機制,只不過融券標的僅限於90多隻藍籌股且無杠桿機制,不同於滬深300對應300隻標的股票。
認為期市風險大於股市主要理由就在於杠桿的放大效應。股指期貨只需投入合約價值18%的保證金就可以全額交易。其實股市也存在杠桿效應。中國股市相當數量的非流通股未入市前,不少股票僅交易少量流通股就可能把整個股價拔高,未流通的「大小非」坐享其成。下跌時則相反。所以杠桿的放大效應其實普遍存在。當然,股民買入股票才承擔風險;而期民只要開倉,無論買入還是賣出都要承擔風險。杠桿效應雖然放大了交易風險,但防範機制早已健全——股民滿倉操作較為普遍,證券公司無權強減強平;而期民滿倉操作則期貨公司有權按浮虧追保甚至強減強平以堅決止損。正是期市這種特有的「懸崖勒馬」機制,一次次防止了風險意識薄弱的投資者「傾家盪產」,同時也避免了期貨公司「殃及池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期貨的主要功能就是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上證指數曾於8個月內從3000點上漲1倍至6124點,又於1年內大跌70%至1664點,波幅遠高於同期的期貨價格指數(CRB)。繼1987年股災之後,本次金融危機再次成為股指期貨的「極端壓力測試」。危機中全球股指期貨市場運行穩定,交易量和持倉量逐年顯著增長。截至今年1月底,滬深300股指期貨累計成交約5021萬手,累計成交額4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成交額基本與股市持平,低於2009年美國和日本的1.2倍、印度3.07倍、韓國29.7倍。目前市場保證金總額170億元,持倉保證金100億元,資金使用效率達60%。上述穩定健康、持續增長的數據指標,也為股指期貨是否真的「風險大不可控」提交了一份無聲的注釋。
❿ 股指期貨投資者可能遇到的風險有哪些
你好,所謂爆倉,是指投資者保證金賬戶中的客戶權益為負值。在市場行情發生較大變化時,如果投資者保證金賬戶中資金的絕大部分都被交易保證金所佔用,而且交易方向又與市場走勢相反時,由於保證金交易的杠桿效應,就很容易出現爆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