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期貨行情沒有成交量嗎
A. 商品期貨的成交量
繼2009年和2010年中國商品期貨成交量奪得全球首位後,2011年期貨市場成交總量同比下降逾三成,未能連續三連冠。不過,截至11月份,國內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高達12.08億手(不含股指期貨成交量),與2009年(10.785億手)、2010年(15.66億手)和2011年(10.54億手)相比較,已取得不錯成績。
業內人士表示,2011年7、8月份豆粕期貨的巨量成交為其增添不少籌碼,而上市的兩個新品種也表現相當,尤其是玻璃期貨的上市,更是躋身於商品期貨成交的前三名,預期國內商品期貨總成交占據全球首位。
中期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1-11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1,299,038,119手,累計成交額為1,519,770.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53%和19.69%。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25,626,877手,同比增長15.49%,佔全國市場的25.07%,鄭州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304,286,692手,同比下降21.46%,佔全國市場的23.42%,大連商品交易所累計成交量為578,915,674手,同比增長117.03%,佔全國市場的44.56%。
2011年7月16日當周,豆粕期貨一周成交2333萬手,持倉量198萬手,創造期貨市場新的歷史紀錄,但隨著基本面趨於穩定,豆粕期貨又漸歸常態、仍然保持穩健運行狀態。在1207合約至1301合約共五個合約中,1208合約在期貨價格由漲轉跌中成交量放大到1186.8萬手,創單個合約成交紀錄,當日減倉15.45萬手至188.26萬手,隨後行情有所降溫。
此外,玻璃期貨上市兩日總成交量創出138.7萬余手的天量,成為僅次於豆粕期貨的195.8萬余手、螺紋鋼期貨的158.9萬余手,上市第二日即成為國內期市第3大交易品種,這在新品種上市後較為罕見。業內人士表示,總成交量(138.7萬余手)與總持倉量(17.2萬余手)之比達到8.06倍,說明市場資金流動性較強,玻璃期貨未來有望成為國內期市中成交量較大的主力品種之一。
數據顯示,中國期貨市場2009年共成交21.6億手(按雙邊計算),成交金額約130.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2%和81.5%。該年商品期貨成交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一,佔全球的43%。傳統商品期貨品種白糖、螺紋鋼、天然橡膠 、鋅、豆粕在所有期貨品種中居前五位,分別占市場份額的19%、14%、11%、9%和8%,這五個品種成交量占整個市場的61%。
其實早在2008年,中國農產品期貨已躍居全球農產品期貨成交量第一大國,但由於原油期貨、鋼材期貨的缺失,仍只能在商品期貨成交總量排名上屈居美國。且由於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成交量所佔比重近九成,中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的全球排名長期居落後地位,但隨著股指期貨春節後上市國內的指日可待,該年期貨成交量排名有所提升。
2010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增長逾45%,達到15.21億手,佔全球商品期貨與期權成交總量的50.95%,連續兩年躍居全球第一。
不過,2011年中國期貨市場成交量卻同比下降逾三成。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10.54億手,累計成交額為1375134.2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2.72%和11.03%。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全球經濟形勢較為動盪,而國內經濟結構面臨轉型且增速放緩,期貨市場量價齊跌,進入調整期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2010年四季度,國內三大商品交易所採取的取消手續費優惠制度、限制開倉手數制度、提高保證金比例等措施抑制過度投機,對成交規模也有所抑制。
此外,2010年全球寬松的貨幣環境和部分商品供需缺口的炒作等因素提振期市量價齊升,造成基數較高,2011年的同比下跌也是合理的事情。
B. 為什麼外匯交易行情中是沒有成交量記錄
與我們一般的證券交易不同,外匯的現貨交易並不是集中在某一個交易所或者某一個固定的場地里進行的,它是全球4000多家銀行間的外匯的交易,並且24小時不間斷,因此,要有一權威機構進行成交量的完全統計,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況且各銀行的外匯交易量也是保密的)。所以外匯交易行情中是沒有成交量記錄的。
也許有許多人認為,沒有了成交量的分析,對做行情會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做慣了證券市場交易和行情分析的投資者,對此更是耿耿於懷,但是,因為這個市場幾乎有無限大的容量(針對一般投資者而言的確是如此),成交價格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交易的自由選擇,就算是一個國家的干預,也未必可以對市場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比如日元在2003年9月15日漲破115的頸線位,就是日本政府幹預市場失敗的最好案例。
義大利前任總理、貨幣發行銀行前任總裁蘭貝托·迪尼也咬牙切齒地說:「不應允許(外匯)市場暗中破壞整個國家的經濟政策。」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更是認為整個金融行業都是卑鄙的,他把過度投機的外匯交易員稱為 「世界經濟的愛滋病毒」。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則宣稱索羅斯為不受歡迎的人。這些都說明了習慣操縱一切、呼風喚雨的政客們對外匯市場的無可奈何、氣急敗壞與惱羞成怒,呵呵!
C. 請問期貨成交量怎麼算啊,如果我做了一手空單,然後又平單了,那麼對成交量有沒有影響啊 請各位大師解答謝謝
如果你做了一手空單,然後又平單了,
在上海、鄭州、大連交易所交易的品種為雙邊計算:成交量增加2手,持倉量無變化
但是中金所是單邊計算,如果你做的股指期貨:那麼成交量增加一手,持倉量無變化
國際通用慣例都是單邊計算,只計算賣方或者買方數量。
D. 為什麼外匯分析中基本不考慮成交量的影響像股票、期貨什麼的不都要分析嗎
因為外匯是全世界的人都在交易,交易量很大所以沒有人能控制左右的了走勢,所以成交量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股票期貨市場市值雖然也比較大,但是如果具體到某一個股票的話資金量就很小,所以需要考慮成交量的影響。
E. 期貨,為什麼沒有成交量
形式不好。
F. 期貨膠板1512每天都沒有成交量嗎
1非主力合約 可有可無 .加上膠板合約本身就不是活躍的合約所以1512沒有成交量也非常正常
2要是你要做期貨,交易你做活躍的期貨品種,比如豆粕,PTA 等。
G. 期貨交易為什麼成交量不重要
中國股市發展很快,期貨市場發展卻極慢,理論更慢。中國只有股民沒有期民。所以把股市思維帶入期市的人不在少數。你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有獨立思維能力。
中國股市沒有作空機制,要想賺錢只有買進,莊家也如此。散戶想要賺錢只能跟庄,摸清莊家意圖和行蹤是散戶成功的關鍵。分析成交量就是分析莊家行蹤的一重要方法。成交放大說明有人買進,誰在買進?當然是莊家。散戶有幾個錢?焉能將成交放大。莊家買來幹甚麼?屯積,拉高,出貨,達到賺錢的目的。成交量實際就是莊家持倉量的間接反應。莊家持倉增加,必然拉高。否則如何出貨?這就是股市中成交量重要的原因。不過,現在已不那麼重要了,莊家已懂得做假成交量了。
期市則不同,它有作空機制,又是t+o,成交量中成分很復雜,有多頭,有空頭,有開倉,有平倉。無法分析出莊家的持倉狀況,分析意義降低,為了幫助你,專家設計了「持倉量」指標,給你直接數據,方便多了。所以持倉量指標的意義在期貨市場大於成交量。
H. 為什麼外匯市場沒有成交量
因為外匯市場不同於股市和期貨市場。第一,外匯市場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外匯市場是一個開放的無形的市場,全球的外匯市場連成一體,所以無法精確統計每次的成交數量和成交方向。第二,外匯市場是24小時不間斷的,要時刻進行成交量的精確統計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外匯交易行情中是沒有成交量記錄的。2、沒有成交量數據如何進行技術分析?對於習慣了股市的外匯交易者來說,沒有成交量這一項數據指標做參考,可能在使用技術分析時顯得無從下手。這里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外匯交易中交易者如果使用涉及到和成交量有關的分析方法,那麼可以採用交易次數來替代成交量。不過這是一種理想化的參數設定方法,事實情況並不完全一致,因此僅供參考。
I. 外匯交易為什麼不看成交量
由於外匯交易與我們一般的證券交易不同,外匯的現貨交易並不是集中在某一個交易所或者某一個固定的場地里進行的,它是全球4000多家銀行間的外匯的交易,並且24小時不間斷,因此,要有一權威機構進行成交量的完全統計,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外匯交易行情中是沒有成交量記錄的。
或許有很多人認為,沒有了成交量的分析,對做行情會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做慣了證券市場交易和行情分析的投資者。因為外匯市場有無限大的容量(針對一般投資者而言的確是如此),成交價格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交易的自由選擇,就算是一個國家的干預,也未必可以對市場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可能大家都知道,景良東指出,我們在證券或者期貨交易中,可以通過成交量觀察市場主力的進出的蛛絲馬跡,從而對市場的走向進行預測和掌握,但是,在外匯市場這樣一個幾乎「無限大」的市場中,象日本這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都落花流水,就算你富可敵國,也不過是滄海一粟,企圖操縱市場簡直就是螳臂當車。
外匯市場與證券或者期貨市場完全不同的是,由某些人操縱市場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而某種人為臆想的陰謀活動也是不存在的。國際金融市場上所出現的行情走勢,遵循的完全是一種在很大程度上為人們所認可的規則和邏輯,是各工業大國的政府咎由自取,是浮動匯率制度運行的必然結果。
綜上所訴,外匯交易成交量的分析就沒有必要性了。
J. 期貨行情軟體中的成交量怎麼看
市場上最大的參與者是可能擁有來自眾多個人的資本的機構。隨著經濟衰退的繼續,人們可能會將資金從市場中拉出來滿足基本需求,特別是如果他們失業的話。上書宋徽宗為自己辯解。宋徽宗還算通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