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期貨歷史背景
❶ 外匯期貨交易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❷ 外匯期權的發展歷史
期權(Option)又稱選擇權,它最早是從股票期權交易開始的,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有外匯期權產生,第一批外匯期權是英鎊期權和德國馬剋期權,由美國費城股票交易所(PhiladelphiaStockExchange)於1982年承辦,它是已建立的股票期權交易的變形。外匯期權的產生歸因於兩個重要因素:國際金融市場日益劇烈的匯率波動和國際貿易的發展。隨著20世紀70年代初期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危機的出現到最終崩潰,匯率波動越來越劇烈。例如,1959年—1971年當時聯邦德國馬克對美元的日均波動幅度1馬克為0.44美分,而1971—1980年增長了近13倍,1馬克達5.66美分。同時,國際間的商品與勞務貿易也迅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交易商面對匯率變動甚劇的市場,尋求避免外匯風險更為有效的途徑。
在遠期外匯和貨幣期貨這兩種保值交易的基礎上,期權的產生不僅具有能避免匯率風險、固定成本的同樣作用,而且克服了遠期與期貨交易的局限,因而頗得國際金融市場的青睞。對於那些應急交易(ContinentTransaction),諸如競標國外工程或海外公司分紅等不確定收入或投資保值來說,期權交易尤其具有優越性。
❸ 期貨合約的產生背景及其發展
1、商品期貨的產生
一般認為,期貨交易最早產生於美國,1848年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成立,標志著期貨交易的開始。期貨交易的產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現貨及遠期合約交易發展的基礎上,基於廣大商品生產者、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廣泛商業實踐而產生的。1833年,芝加哥已成為美國國內外貿易的一個中心,南北戰爭之後,芝加哥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而發展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到了19世紀中葉,芝加哥發展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人們沿襲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對面、討價還價進行交易。這樣,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在收獲季節農場主都運糧到芝加哥,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價格暴跌,使農場主常常連運費都收不回來,而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加工商和消費者難以買到穀物,價格飛漲。實踐提出: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市場機制以防止價格的暴漲暴跌,並需要建立更多的儲運設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穀物生產地的經銷商應運而生。當地經銷商設立了商行,修建起倉庫,收購農場主的穀物,等到穀物濕度達到規定標准後再出售運出。當地經銷商通過現貨及遠期合約交易的方式收購農場主的穀物,先儲存起來,然後分批上市。當地經銷商在貿易實踐中存在著兩個問題:第一,他們需要向銀行貸款以便從農場主手中購買穀物儲存,在儲存過程中要承擔著巨大的穀物過冬的價格風險;第二,價格波動有可能使當地經銷商無利可圖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未買先賣」,以遠期合約的方式與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聯系,以轉移價格風險和獲得貸款。這樣,遠期合約交易便成為一種普遍的交易方式。
然而,芝加哥的貿易商和加工商同樣也面臨著當地經銷商所面臨的問題,所以,他們只願意按比他們估計的交割時的遠期價格還要低的價格支付給當地經銷商,以避免交割期價格下跌的風險。由於芝加哥貿易商和加工商的買價太低,到芝加哥去商談遠期合約的當地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去尋找更廣泛的買家,為他們的穀物討個好價。另外,一些非穀物商認為其有利可圖,就先買進遠期合約,到交割期臨近再賣出,從中贏利。這樣,購買遠期合約的貿易商漸漸增加,改善了當地經銷商的收入,當地經銷商支付給農場主的收入也有所增加。
1848年3月13日,第一個近代期貨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成立之初,還不是一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所,不過是一個集中進行現貨交易和遠期合約轉讓的場所。
在期貨交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堪稱革命的變革:一是合約的標准化;二是結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合約標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標准期貨合約。合約標准化包括合約中品質、數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以及付款條件等的標准化。標准化的期貨合約反映了最普遍的商業慣例,使得市場參與者能夠非常方便地轉讓期貨合約。同時,使生產經營者能夠通過對沖平倉來解除自己的履約責任,也使市場製造者能夠方便地參與交易,大大提高了期貨交易的市場流動性。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在合約標准化的同時,還規定了須按合約總價值的10%繳納交易保證金。
隨著期貨交易的發展,結算出現了較大的困難。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起初採用的結算方法是環形結演算法,但這種結算方法既繁瑣又困難。1891年,明尼亞波里穀物交易所第一個成立了結算所,隨後,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結算所。直到現代結算所的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期貨交易才算產生,期貨市場才算完整地建立起來。因此,現代期貨交易的產生和現代期貨幣場的誕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內在要求。
❹ 外匯期貨的發展歷程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了七種外匯期貨合約,從而揭開了期權市場創新發展的序幕。從1976年以來,外匯期貨市場迅速發展,交易量激增了數十倍。1978年紐約商品交易所也增加了外匯期貨業務,1979年,紐約證券交易所亦宣布,設立一個新的交易所來專門從事外幣和金融期貨。1981年2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首次開設了歐洲美元期貨交易。隨後,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也開設了外匯期貨交易市場,從此,外匯期貨市場便蓬勃發展起來。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紐西蘭元等。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元、英鎊、加拿大元、歐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歐元、英鎊、加拿大元、澳元、日元、瑞士法郎等。
此外,外匯期貨的主要交易所還有: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新加坡國際貨幣交易所(SIMEX)、東京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TIFFE)、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MATIF)等,每個交易所基本都有本國貨幣與其他主要貨幣交易的期貨合約。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
❺ 外匯期貨的介紹
外匯期貨簡稱為FxFut,又稱為貨幣期貨,FxFut是「Forex Futures」的縮寫,是一種在最終交易日按照當時的匯率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外一種貨幣的期貨合約。一般來說,兩種貨幣中的一種貨幣為美元,這種情況下,期貨價格將以「x美元每另一貨幣」的形式表現。一些貨幣的期貨價格的表示形式可能與對應的外匯現貨匯率的表示形式不同。
❻ 資本運作在美國歷史背景
它是在1859年由美國哈佛大學的兩位猶太族學生在畢業論文中發明的,並由美國政府投放於西部地區,以縮短東西部地區的發展差距。
100 年前,美國和我們今天的中國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東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於是也進行 了西部大開發。當時美國通過《宅地法》,鼓勵東部地區的人們到西部耕種和發展,這就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西進運動」。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效果並不十分明顯,所以美國政府就應用了哈佛大學那兩位學生的發明, 將這一模式投放於西部地區, 於是吸引了大量的人 們前往西部,並迅速帶動了當地房地產、交通運輸、旅遊等各行各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快速提升。
拓展資料
資本運作又稱資本經營、消費投資、連鎖銷售、亮點經濟、離岸經濟等,是中國大陸企業界創造的概念。
它指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簡言之就是利用資本市場,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通過買賣企業和資產而賺錢的經營活動。
❼ 外匯期貨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外匯期貨的波動給人們的經濟生活帶來的影響
外匯期貨的產生主要是為了避險,給個人居民帶來的影響不大,如果您抄匯影響就大了,影響到您的錢帶子了.
❽ 外匯交易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FOREX(外匯交易)市場——銀行同業市場,建立於1971年,當時國際貿易從固定匯率轉向浮動匯率。從此,一種貨幣相對於另一種貨幣的匯率通常以顯式的方式來表示——雙方都同意的交換關系。
該市場的交易量超過了其它所有的。比如,每天全球有價證券市場的交易量大約為3000億美元,而每天外匯交易量為1-3萬億美元。 不過,Forex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市場」,它並沒有像股票和期貨那樣有具體的交易場地。外匯交易是通過電話和電腦終端,在全球幾百家銀行間同時進行。
❾ 外匯期貨的簡介
外匯期貨交易是指在約定的日期,按照已經確定的匯率,用美元買賣一定數量的另一種貨幣。外匯期貨買賣與合約現貨買賣有共同點亦有不同點。合約現貨外匯的買賣是通過銀行或外匯交易公司來進行的,外匯期貨的買賣是在專門的期貨市場進行的。全世界的期貨交易所主要有: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悉尼期貨交易所、新加坡期貨交易所、倫敦期貨交易所。期貨市場至少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交易市場,另一個是清算中心。期貨的買方或賣方在交易所成交後,清算中心就成為其交易對方,直至期貨合同實際交割為止。外匯期貨和合約外匯交易既有一定的聯系,在具體運作方式也有一定的區別。
❿ 外匯的發展歷史,你知道多少
古老的外匯交易
外匯最早的交易出現在古時候。《猶太教法典》時期,就已經出現「兌換商」,他們主要幫助別人兌換貨幣,然後收取傭金或者費用。這些人在城市佔據一個小角落,或者在外邦人常出入的寺廟外設攤。
在公元4世紀左右,拜占庭政府控制了一家壟斷外匯交易的公司。1472年,義大利創辦了一家當鋪,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形式上的「銀行」——邦卡蒙台達電子錫耶納牧山銀行(BMPS)——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銀行,直到現在仍在運營。在15世紀,為了滿足紡織商人的貨幣兌換需求,美第奇家族(Medici)在國外開設了銀行,並開始啟用「往來賬賬本」處理交易。這類賬本可以顯示外匯賬戶、以及與國外銀行有往來的本國貨幣賬戶。17世紀和18世紀,阿姆斯特丹的外匯市場保持活躍。英國和荷蘭的代理人和商人有著非常頻繁的外匯兌換往來。
現代外匯的起源
1850年代的美國,一家名為Alexander Brown & Sons的公司開始交易外匯,它被視為領先的市場參與者。美國歷史上的外匯交易先鋒,還包括1880年代獲得允許而進行外匯交易的J.M. Do Espirito Santo de Silva。1880年,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形成。也因此,我們很多人認為這一年是現代外匯的起始年。
從1899年至1913年,外匯儲備增長了10.8%,而黃金儲備只增長6.3%,這象徵著新興外匯市場逐漸受到重視。1902年,就在這一年,倫敦共出現了2家外匯經紀商。1913年,全球外匯交易幾乎一半都是以英鎊進行的。這對英國資本市場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英國的外匯銀行數量從1860年的3家上漲到1913年的71家。
盡管當時的英鎊幾乎統治了外匯交易,但是英國本身在20世紀初的幾年裡卻是缺席狀態。外匯交易最活躍的中心確是巴黎、紐約和柏林。倫敦及整個大英帝國在1914年前都相對沉默。直到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成立,美國銀行系統開始印刷自己的貨幣—美元。1920年代,一些家族開始成長為外匯行業的重要人物。1930年。在瑞士巴塞爾市成立了國際清算銀行。建立該銀行的目的在於為那些新獨立的國家和面臨收支暫時性逆差的國家提供財政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布雷頓森林協議簽署。根據協議,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波動1%以內。之後,尼克松總統廢除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固定兌換匯率失效。此後開始迎來浮動匯率系統。1972年至1973年3月,由於布雷頓森林協議以及歐洲聯合浮動協議影響,外匯市場關閉。1973年是現代外匯市場真正的歷史轉折點。這一年,國家之間的匯率約束、銀行交易及受限制的外匯交易時代結束,市場開始進入全面的浮動匯率時代。
現代外匯的發展狀況
在2000年代早期,零售外匯再次演變,交易者能夠在開放的平台上編程自己的專屬智能交易系統和信號。現在外匯市場已經發展成為24小時交易不停歇,每天交易額達到6萬億美元的金融市場,作為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市場,其規模遠超過全球股市、期貨等其它金融商品市場。作為最「干凈」最公正透明的投機市場,相信越來越來的投資者會參與其中。
你可以在外匯天眼中查看更多外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