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貨教父
Ⅰ 期貨界有什麼傳奇人物
期貨市場有漲有跌,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格波動推動市場前行。在價格波動過程中肯定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些日間「雜波」影響了我們的交易心態和趨勢性判斷,以致最終導致交易失敗。其實期貨的漲跌就可以看作是人生的起伏,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充滿了矛盾,人們就是在解決矛盾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正因如此,能在期貨行業里叱吒風雲,嶄露頭角的人總是讓人們連聲叫好。
如果說中國股市存在大鱷的話,那麼當年萬國證券的總經理管金生無疑要算現在這些大鱷的鼻祖。管金生生在紅旗下,喝過洋墨水,擁有比利時的兩個碩士學位,當年在上海灘叱吒風雲,被譽為「證券教父」。1995年2月2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生了震驚中外的「327」國債事件,當事人之一的管金生由此身陷牢獄。
陳久霖闖盪海外市場7年整,冰火兩重天。一個因成功進行海外收購曾被神話般稱為「買來個石油帝國」的石油大亨,卻因從事投機行為造成5億多美元巨額虧損而轟然倒塌;一個引領亞洲經濟潮流、年薪490萬新元的「打工皇帝」,因在期貨市場的違規操作,行將站到新加坡的法庭上接受審判,譜寫了人生的悲歌。
蔣仕波,浙江諸暨人,曾任大地期貨副總經理。1962年出生,股市牛人。喜好做ST摘帽股,主做年底到第一季度的摘帽行情,做過蘇寧環球,萬向德農,煙台冰輪,無一失手。2004-2005年因違規交易被市場禁入,此後該人從浙江大地離職。蔣熱衷於期貨橡膠投資,在國內期貨市場名氣非常大。
葛衛東,江湖尊號「葛老大」,2000年開始做期貨,兩次爆倉,2004年迅速崛起,成為期湖中一代梟雄。血風腥雨十幾載,自稱「沒有對手」,渴望挑戰葉大戶。六年來年均收益率120%,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不講規則,被罰1000萬。目前資產已達120億。
葉慶均,現任浙江敦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鞍山鋼鐵學院。03年以10萬起家,08年身價已過50億,創造了幾萬倍的投資收益,在期貨市場樹立起第一大佬的江湖地位,已創造順其者未必能贏、逆其者必虧的神話。目前身價百億,是中國的索羅斯,國內期貨界已無能超越他之人。
林廣袤,江湖稱號「濃湯野人」,專職做棉花,被稱為棉花奇人。2010年做多棉花,11年反空棉花,從600萬做到20億;2012年做多棉花,遭受重大虧損,在上海青澤投資公司成立之際,承認虧約7億。此後,野人暫退出期貨,在華山修行。近期總結失敗原因:大賺之後信心過度膨脹,自以為已無所不不能,想承擔國家才能承擔的重任。
黃偉,資本大鱷,尊號「黃大哥」。91年拿2萬從股市中賺了第一桶金,後轉戰期貨,「3.27」國債期貨事件中賺了2億,令當時常務副總理朱鎔基大為震驚。後在商品期貨中又賺了10億。94年開始投入房地產行業,目前控股3家上市公司,身價達220億。為人低調,目前仍玩期貨,2012年從螺紋、銅上賺了5億左右。
92年開始投資銀行債券,初涉金融市場。93年4月,應聘到大連首家國際期貨公司,成為大連期貨業首批經紀人之一。後擔任過多家公司的業務經理、投資顧問、操盤手。96年開始個人期貨投資,10萬元,到收益超過千萬元,僅用了短短的5年時間(1997-2001)。從1999年開始,其個人賬戶成交量連年位居大商所第一(2001年達300多萬手),受到大商所的嘉獎。
徐王冠,被稱作為「東方猶太人」的浙商,20年前放棄教師行業下海經商,憑借期貨起家,20年後的今天,已經擁有了9家控股子公司,涉及房地產、能源、實業投資等多個領域。7年前,他的團隊正式進駐蘇州房地產市場,以國香園項目正式亮相,取得首戰「大捷」。
傅海棠,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開始做期貨,前兩年從5萬起步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不看任何技術圖表、不做任何技術分析,用「天道」思想理解分析市場、指導操作方向和節奏,擁有最純粹最樸素的投資思想,有「農民哲學家」的稱謂。
期貨生涯始於1993年,20年只專注做銅一個品種,內盤外盤均有涉足。以精準的隔夜單和極高的日內交易功底操作銅,雖有能力操控龐大資金,但一直注重資金規模的管理,不追求短期暴利,用「積小勝為大勝」的理念參與市場。在2012年《期貨日報》第六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中,以1003.42%的收益率獲得重量組冠軍。
孫道臣,期貨公司普通業務員,工薪階層。2012年正式加入杭州期貨交易私募圈。兩年多的時間從20000塊賺到2000萬,很快身價上億,還是一個十足的85後新生代私募頂級操盤手, 此人涉獵廣泛:股市、期市、匯市、現貨以及東西方多個二級市場均有涉足 此人為技術派交易員,通過總結自己的交易心得,創立了「期貨太極區間交易」圈子裡都稱其「道哥」,後以老師自居,後背喜歡尊稱其「孫老師」。
Ⅱ 基金經理人的美國十大
1、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股神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公認的「股神」,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1941年,11歲的巴菲特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拜師於著名投資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他的股票在30年間上漲了2000倍,而標准普爾500家指數內的股票平均才上漲了近50倍。多年來,在《福布斯》一年一度的全球富豪榜上,巴菲特一直穩居前三名。
2、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投資界的超級巨星
彼得·林奇(PeterLynch)美國人,生於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波士頓。
3、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 全球投資之父
約翰‧鄧普頓(John Templeton)全球投資之父 、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鄧普頓爵士是鄧普頓集團的創始人,一直被譽為全球最具智慧以及最受尊崇的投資者之一。福布斯資本家雜志稱他為全球投資之父及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2006年,他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20世紀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
4、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和 戴維·多德(David Dodd) —— 價值投資之父
股市向來被人視為精英聚集之地,華爾街則是衡量一個人智慧與膽識的決定性場所。本傑明·格雷厄姆作為一代宗師,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幾乎三代重要的投資者,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講述了他的人生事跡以及初入股市的辛酸過程。
5、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 金融天才
喬治·索羅斯: 1930年出生於匈牙利,猶太人,1968年創立「第一老鷹基金」,1993年登上華爾街百大富豪榜首,1992年狙擊英鎊勁賺20億美元,1997年狙擊泰銖,掀起亞洲金融風暴。 索羅斯是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民間投資管理處確認它作為量子基金集團的顧問。量子基金在量子集團內是最老和最大的基金,普遍認為在其28年歷史中在全世界的任何投資基金中具有最好的業績。
6、約翰‧內夫(John Neff)——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
約翰·內夫
約翰·內夫(JohnNeff)市盈率鼻祖、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本益型基金經理人。金融界專家會選哪一位資金管理人來管理他們的錢呢?一個很好的答案是:約翰‧內夫,這位在非金融界名不見經傳的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理財專家。他在投資界以外幾乎是默默無聞,因為他處世低調而且毫不引人注目。但他確實是美國最負盛名的金融界人物,實際上,幾個民意測驗表明,他是資金管理人管理他們自己的錢的首選經理人。
7、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指數基金教父
先鋒集團(VanguardGroup)的創始人、前首席執行官約翰·博格爾(JohnBogle)固執地認為,基金管理人辛苦找尋的股市「鑽石」,恰恰就是人所共知的市場指數。
8、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 Price) ——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
麥克爾‧普里斯(MichaelPrice)價值型基金傳奇人物。是美國價值型基金經理人中的傳奇人物,1975年加入海涅證券(HeineSecurities),跟著海涅(MaxHeine)學習基金經理實務,1976年開始成為共同股份基金(MutualSharesFund)的基金經理人
9、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
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 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縱橫全球金融市場的老虎管理基金以選股精準著稱。1980年,羅伯遜以800萬美元創立老虎基金,1998年前的平均每年回報為32%,因而被視為避險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老虎基金是最著名的宏觀對沖基金之一,與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可謂並駕齊驅。
10、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 —— 新興市場投資教父
馬克·默比烏斯(Mark Mobius,又譯墨比爾斯),現任鄧普頓資產管理公司主席,他管理了約20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股票資產。默比烏斯於1987年加入鄧普頓,當時的職位是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總裁。
Ⅲ 義大利的教父和美國的教父有什麼不一樣究竟什麼才是教父
督教術語。一般有二意:①古代基督教權威神學家之總稱。英文為church fathers。後人從神學家所處的時期,或所使用的語言,或按其神學觀點和著作內容來分類,如使徒後期教父、尼西亞教父;希臘教父,拉丁教父;護教教父,哲學教父等。②與教母一起,為基督教禮儀中受洗兒童的作保人。英文為God father。教父(或教母)可替受洗者申明信仰,可替代無能力的父母教育兒童。教父教母制起源於受洗成年人受洗應有主教所認識的一名教徒陪同並為之作保的習俗。各教會對教父、教母要求不一,有的只要求有教父或教母一人,有的要求有教父教母各一人。 電影《教父》是根據美國作家馬里奧·普佐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好萊塢青年導演科波拉執導的一部經典黑幫片。影片描述了黑手黨的產生、發展的全過程:外來移民為生活所逼,鋌而走險,靠走私、賭博、販毒、謀殺而在美國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他們依賴非法營生而逐步發展壯大,其勢力也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政府樞紐部門也有了他們的代理人。當他們羽翼豐滿時,便不滿足於現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會,毫無恐懼地享受他們的財富。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由非法社會向合法社會的過渡卻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為得以完成的。影片的深層意義在於它為美國電影史上一個十分悠久的經典類型——犯罪片開拓了寬廣的前景,它不僅拓展了犯罪片的表現領域,其思想意義和內涵也遠遠超越了暴力的范疇,並將主題升華為人類社會中最常見的權力交替中的深層意義——權力與罪惡的關系。影片在70年代初曾轟動一時,取得了商業和評論上的雙重成功,片中「教父」的扮演者馬龍·白蘭度帶動的「馬龍·白蘭度熱」像旋風一樣幾乎波及整個世界,而導演科波拉也從此奠定了他在好萊塢中的「教父」地位。 正常來說,國外的孩子到一定年齡就要受到洗禮,負責給這個孩子洗禮的神父就被稱為這個孩子的教父。還有在義大利黑手黨的傳統中,黑手黨老大也被稱為教父,是整個黑幫的所有人的教父
Ⅳ 美國的《教父系列》是否是有真實原型
用作者的話說,美國成長於街頭,沒有原型,但是美國有這樣一個個義大利黑手黨頭子。現在的很多成功家族,當年就是靠黑道起家然後洗白的,這就是血腥的原始積累。
Ⅳ 美國的家族教父是干什麼的
如果美國家庭信基督教,要讓小孩從小受洗禮,就得挑個家族以外,德高望重的人當孩子的「教父」。
之後的生活中,就跟中國人認乾爹差不多。
Ⅵ 誰能夠給我介紹期貨教父張文中的事跡
由於曾在物資部任要職,且一直為中期集團董事長,田源的這個雙重且特殊的身份讓他和張文中的關聯增加了更多的可能。 90年代初,田源當時所供職的物資部與誠通集團亦頗有聯系。資料顯示,中國誠通集團是1992年由原物資部直屬物資流通企業合並組建的。在計劃經濟時期,這些企業擔負著國家重要生產資料指令性計劃的收購、調撥、倉儲、配送任務。 另據知情人士回憶,物美商場這塊資產原屬中國誠通集團,但客觀說,這塊資產當時運作並不好。由於常年虧損,誠通集團決定對其進行資產處置,張文中利用此機會獲得了該資產。 2003年11月21日,張文中成功將物美商業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彼時正值商業流通企業的好年景,張因此收益頗豐。 物美商業在2003年上市招股書里並未對物美的最初組成情況、資金來源及股東背景進行詳細披露。事實上,物美上市後,大股東物美投資本身仍在經營大賣場等零售業務,並未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1994年,物美商業的大股東物美投資的前身,即物美商城成立,注冊資本7500萬元人民幣。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亦為其中一名股東。且物美商業上市至今,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一直派代表出任物美商業的獨立監事。 此前在招股說明書中,上市的物美商業長期負債和短期負債都是零,亦引起了許多觀察人士的好奇。 張文中曾表示:「物美與國有企業合作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接管原有資產,實際上是以支付租賃費的方式;第二種是規范改制,對原有資產進行全面的評估,在凈資產基礎上,由物美注入現金。所以,就不存在把國有企業的負債帶到上市公司的情況。」 顯然,比起2003年以來張文中在商業企業中的收購,物美成立時第一桶金的獲得過程要復雜得多。 而張文中在談到當初學成歸國、下海經商的原因,除了自己美國斯坦福的導師的支持外,也包括田源的鼓勵。 調查 本報了解到,隨著對張文中和田源夫婦調查的深入,牽涉到當初購買物美資產時,張文中的收購資金來源問題。據可靠消息稱,很可能是涉及到從銀行貸款進行擔保方面的事宜。
Ⅶ 美國人為什麼給兒子找教父
教父原意是指為嬰兒或幼兒洗禮並保證接受宗教教育的人,或是在制訂或闡述教義方面有權威的神學家。
我是看了電影教父(godfather)之後,,才知道這個詞的,,這個與宗教有關~~~~
Ⅷ 美國教父是什麼
《美國教父》是2014年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特雷·特里巴。
知識點延伸:
《美國教父》主要內容:
外來移民為生活所逼,鋌而走險,靠走私、賭博、販毒、謀殺而在美國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他們依賴非法營生而逐步發展壯大,其勢力也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政府樞紐部門也有了他們的代理人。當他們羽翼豐滿時,便不滿足於現有的非法地位,力求融入合法社會,毫無恐懼地享受他們的財富。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由非法社會向合法社會的過渡卻偏偏是依靠非法的暴力行為得以完成的。
Ⅸ 《教父》在美國20世紀40年代有原型,五大家族是
1、柯里昂家族更像是甘比諾家族,勢力最龐大,遍布全國。
2、巴西尼家族像是傑諾維斯家族 僅次於甘比諾家族,甚至一定時期勢力比甘比諾家族還龐大。
3、塔塔基利亞家族更像是博南諾家族,老闆古板 並且他的兒子插手家族生意,很像現實中的喬伊.博南諾和比爾.博納諾父子,主要活動在曼哈頓和布朗克斯。
4、斯特拉奇家族,可以對應上盧切斯家族,主要的地盤在新澤西,在紐約僅僅活動布魯克林和布朗克斯。
5、庫尼奧家族可以對應上普羅法斯——科隆博家族,小說里交代過庫尼奧家族在五大家族裡規模最小,僅僅活動在布朗克斯,現實中科隆博家族亦是如此。
原型人物都是做毒品和賭博生意的。
(9)美國期貨教父擴展閱讀:
雖然五大家族已經今非昔比,但仍然不能放鬆警惕。911事件後,冷戰時期的一幕再次上演,FBI將主要力量都投入反恐,調查有組織犯罪的探員僅剩20到30人。似乎已經絕跡的黑手黨獲得了死灰復燃的機會。2016年夏天,美國警方逮捕了46名五大家族成員,其中包括約翰戈蒂的孫子。目前美國紐約黑手黨五大家族教父全部都在監獄中服刑。
Ⅹ 美國《教父》演的內容是什麼年代的事情
1972年好萊塢經典電影《教父》作為一部偉大的黑幫史詩,早已成為當代影視作品中的一座豐碑。無論馬里奧.普佐一章章小說本身所描述那波瀾壯闊的黑幫斗爭故事,還是科波拉鏡頭下所折射出後現代北美洲、西西里半島的人文經濟、社會風貌,無一不使《教父》成為一部極具參考價值的作品。
也正因如此,《教父》作為一部現象級影片影響至今,像北野武的《大佬》、劉偉強的《無間道》系列,以及黃政民、李政宰主演的《新世界》,甚至美劇《毒梟》等影視作品皆有「柯里昂家族」的影子(也有版本譯作「科利奧尼家族」)。總的來說,黑幫電影有其固定的規律,「權力爭斗」是永恆的話題。
具體而言,柯里昂家族與紐約五大家族所有的斗爭皆圍繞著「權力」展開。盡管《教父》最終勝利者仍是柯里昂家族,但與第一代教父維托.柯里昂及第三代教父文森.柯里昂相比,整部《教父》命運起伏最大、斗爭最為慘烈的當屬第二代教父——麥克.柯里昂。
眾所周知,青年時期的麥克可謂家族中年紀最小,最沒有話語權的一位。甚至有些膽怯的性格,還時常遭到幫派大佬們的譏諷。可為何最終他卻成為了家族的接班人?
一是與家族背景格格不入
在世界第二次大戰中,軍中的麥克有意隱去姓氏柯里昂。當退伍後人們故意尊稱他為柯里昂時,他卻冷漠地介紹自己名叫麥克而非姓氏柯里昂,足見當年的第二代教父並不想沾黑幫家族什麼光,甚至還非常厭惡自己父兄的所作所為。為什麼這么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