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銀期貨的歷史最高點
『壹』 期貨白銀一天最高跌幾個點2020年
你可以在這個歷史成交記錄去查看就OK的啊
『貳』 黃金白銀比率有歷史延續性嗎
~以下內容轉自360doc~
眾所周知,自貨幣出現一直到20世紀初,在大約5000年的時間里,黃金和白銀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共同充當貨幣,來衡量人類商品的價值,要計算黃金價值,你應該用白銀來估量,如果要是考慮白銀的價格,你應該用黃金來估量。
然而,黃金和白銀的價值比究竟應該是多少,誰也說不清楚。
毫無疑問的是,地殼中白銀的含量要比黃金多得多(根據現代測定,大約17倍左右),但是,相比較黃金而言,白銀的化學性質要活潑得多,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天然的黃金有很多(如砂金、岩金、狗頭金等等),但天然的白銀卻極少,銀的開采,還是需要點技術的。
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有「一份黃金和二份白銀相等」的記載,也就是說黃金白銀的價值比率是2,因為那時的古埃及盛產黃金,而白銀卻必須從希臘進口。後來隨著進口的白銀越來越多,古埃及人將黃金與白銀的價值比率規定為10。
公元前6世紀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將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設定為10,波斯帝國則將黃金白銀的價值比率設定為12。
就1500年之前西方社會黃金白銀總產量來看,其比率大概在1:10左右,而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也隸屬於古希臘文明的亞歷山大帝國,其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也是10。
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再到歐洲中世紀期間,隨著白銀產量的增加,金銀的比率從10提高到了12~15左右。
對於黃金和白銀價值比率變化,古人們也一直迷惑不解,對於他們來說,這似乎是神靈在冥冥之中的安排,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結合黃金代表太陽、月亮代表月亮的神話傳說,給出了一個相當「科學」說法——「因為月亮繞過黃道帶比太陽快13.3倍,所以黃金的價值應該是白銀的13.3倍!」
不過,咱們中國人好像從來不會考慮這么「科學」的解釋,歷史以來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中原地區銀礦稀少,所以古代中國有自己的特色,其金銀比率一直維持在4~7這樣的一個低位,從早期的5左右,到明朝中期變為7左右。
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後,隨著拉丁美洲多個大型銀礦的發現、白銀開采技術的進步、白銀產量相比黃金得到更快的提升,國際上金銀比率進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
然後,金銀比的國際大套利就開始了。
因為中國的金銀比較低,由此造成中國白銀遠比歐洲貴,而黃金又比歐洲便宜,歐洲人就帶著他們從美洲開采出來的白銀,大老遠的跑到中國來,除了買中國的絲綢、瓷器之類的貨物之外,就是購買中國的黃金,由此緩慢抬高了中國的黃金價格。
由此造成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中國的白銀越來越多,而黃金越來越少,到明朝後期,中國國內的黃金白銀價值比率也達到了10左右。.
工業革命之後,當白銀、黃金的開采技術同步進展的時候,金銀比率變動就沒有那麼明顯了,從17世紀一直到19世紀,黃金白銀的比率基本維持在15~16之間。
因為白銀都被送到東方,導致西方國家黃金較多而白銀很少,從英國開始,西方國家開始逐漸廢除金銀復本位(黃金白銀都是貨幣),到了19世紀後半期,隨著主要的幾個工業國家繼英國之後相繼採用金本位(德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由此對白銀的價格形成巨大壓力——因為大家都把黃金當做最主要的國家儲備,而把白銀看作普通商品,各國政府不再把儲備白銀作為主要目標,反而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傾銷白銀,這導致白銀價值相對於黃金開始急劇下滑,金銀價值比也從15暴漲到30-40。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金銀價值比開始下滑,從1911年的40左右再次一路下滑到1920年的16左右,隨後再度緩慢回升1929年的40左右。
1929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爆發,各國政府都將黃金儲備看作救命的稻草,隨著各國政府相繼出售自身原有的白銀儲備來挽救經濟,銀價狂瀉而下。1929年,白銀的全年平均價格還是0.5美元/盎司左右,到了1932年,在中國放棄白銀作為儲備貨幣的前夕,白銀的年平均價格居然跌到0.25美元/盎司的歷史最低,金銀比也自然從1929年的38.7一路暴漲至1932年的80左右。
為了緩和國際銀價波動,1933年7月22日,由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墨西哥、秘魯、西班牙八國參加的《國際白銀協定》在倫敦貨幣經濟會議上正式簽訂。協議的有效期為4年,其目的就是為了緩和國際銀價的波動,規定各締約國政府出售白銀的限度。
當時的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秘魯等5個產銀國家同意協定期間不再售銀,並每年從市面收回3500萬盎司白銀,而當時最大的貨幣用銀國中國,則保證在協議期間不將熔毀貨幣所得的生銀售出。
隨著1934年美國羅斯福政府對美元的一次性貶值,白銀價格也開始觸底回升,到了1935年,平均價格達到了0.58美元/盎司——但是,這只是紙幣貶值而已,金銀比率沒怎麼縮小。
隨著經濟大蕭條持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陰影的籠罩,各國政府開始搶購黃金,同時禁止黃金出口,相比之下白銀就成了賤貨,到了1939年和1940年,白銀價格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低於0.35美元/盎司,金銀比率一下子沖到了100以上這樣罕見的高度。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全世界確立了穩定的貨幣體系,再加上西方美國政府不允許私人擁有黃金,人們在貴金屬方面只能購買白銀,這促使了銀價的逐漸回升,白銀的價格由原來的0.35美元左右緩慢上升,到了1940年代後期,白銀價格已經回升到0.7美元/盎司,到了1950年代後期,則又一路上升至0.9美元/盎司左右;再到1960年代早期,終於回升到1792年美國建國之時確定的1.29美元/盎司的價格。
相比之下,黃金價格一直被美國政府確定為35美元/盎司,所以金銀比率也由1940年代的100一路降低到了27左右,到了布雷頓森林系垮台前夕,白銀的價格已經上漲到1.65美元/盎司左右,與官方規定的35美元/盎司的黃金價格相比,比率大概是1:21。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和固定匯率制度的崩潰,讓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看清楚了美元濫發的嘴臉,所以白銀價格飛速上漲,短短幾年之內,就從1971年的1.29美元上漲到1973年的2.9美元,價格漲幅超過100%。
這時候,有一個大投機家進入美國白銀市場,他聯絡了諸如沙特王室之類的幾個有錢的合夥人,開始大量買入白銀,這種買入足以撬動白銀價格的急劇上揚,白銀價格上升到了4.3美元/盎司——隨後他們又不斷的買入、買入、再買入……
終於,白銀的價格在1979年開始了瘋漲,很快從6美元上升到11美元,隨著場外投機者的不斷湧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後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突破了40美元!
這時,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12倍左右,創下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的歷史新低。
1980年1月,白銀價格達到了當時不可思議的高度——50美元/盎司。
這下子,連印刷美元的美聯儲以及美國政府都不能忍受這樣的上漲了,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終於開始「調查」和「調控」白銀期貨市場,這立即導致了白銀價格的崩潰……
2個月之內,白銀價格從50美元/盎司的高點,一直下跌到10美元/盎司!
此後,白銀陷入了20年的漫漫熊市,價格一路狂瀉,1981年到1983年,白銀價格還勉強維持在10美元/盎司左右;從1984年到1992年,銀價則是一路下跌,一直跌倒1992年最低的3.6美元/盎司左右,此後長期維持在5美元上下波動。
與此同時,金銀價值比也從最高點的12左右再度一路暴漲到1990年90以上的高位。
隨後的整個90年代,黃金白銀價格均陷入了漫漫熊途,直到創出2001-2002年的金銀價格低點——但此時的金銀比最高也只達到80這樣的高度。
2002年開始,金銀再度走上牛市,一直上漲到2008年超過1000美元/盎司,金銀比再度下降到50-60之間。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黃金白銀在大漲之後大跌,一度使得2009年黃金白銀比再度升高到超過80。2010年到2011年,隨著白銀價格的漲幅遠遠超過黃金,金銀比一路下降,到2011年4月份跌到了40左右的水平。
2011年迄今,隨著黃金白銀價格的再次下跌,金銀價值比再次逐漸抬升。
原文傳送門
『叄』 白銀從歷史最低點到最高點是16倍,黃金是50倍,還是黃金波動大
黃金作為和美元掛鉤的主要貴金屬。有波動一點都不奇怪。
整個黃金市場的具體操作還要看美國人的臉色。
『肆』 白銀現在多少一克,歷史以來最高和最低價各是多少
白銀價格每天都在波動,每天都可以在網上網路一下。歷史最高是2011年4月漲到過近50美元一盎司,換成人民幣靠近10塊錢1克的樣子。歷史最低是1993年初掉到3.5多點一盎司,按現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算是7毛錢多點1克。
白銀的價格按重量計算。這個價格為每盎司白銀的美元價格。
在貴金屬和寶石市場中有幾種稱重的方法。國際上最常用的就是金衡制(TROY),一個金衡制(TROY)盎司約等於31.10克;而一個常衡盎司約等於28.35克。
國內市場的白銀以克/人民幣計價。
(4)美國白銀期貨的歷史最高點擴展閱讀:
影響現貨白銀價格的重要經濟指標。
非農業就業人數。非農數值減小,表示經濟步入蕭條。企業減少生產。利空美元,利好現貨白銀;反之則利空白銀。
美國貿易經常帳 (Current Account)。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貨幣貶值。利空美元。利好現貨白銀;反之亦然。
美國貿易赤字。若貿易赤字擴大,進口大於出口,利空美元,利好現貨白銀;反之則利空現貨白銀。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但經濟增長緩慢,當通脹上升,市場保值需求增強的情況下,現貨白銀因為抗通脹,增值保值而大幅上漲。
失業率。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利好美元,利空現貨白銀;反之利多白銀。
新屋銷售。銷售數量增加若低於預期,利好美元,利空現貨白銀;反之亦然。
耐用品訂單。若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現貨白銀;反之亦然。
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消費者信心上升,預計消費增長,聯儲將提高利率,利好美元,利空現貨白銀;反之則利好白銀。
國內生產總值GDP 。通常GDP越高,意昧著經濟發展越好,利率趨升,匯率趨強,白銀價格趨弱。
工業生產指數。若指數上揚,代表經濟好轉,利率可能會調高,對美元應是偏向利多,對現貨白銀利空;反之為利多。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PMI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於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利多美元,利空現貨白銀;低於50%則利多現貨白銀。
耐用品訂單。若該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現貨白銀;反之則為利多白銀。
就業報告。失業率降低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表示景氣轉好,利率可能調升,對美元有利,利空現貨白銀;反之則利多現貨白銀。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PPI上揚對美元來說大多偏向利多美元,利空現貨白銀;反之亦然。
零售銷售指數。若指數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如果預期利率升高,對美元有利,利空現貨白銀;反之利多現貨白銀。
能源庫存與利用率。若能源庫存減少則將使價格上漲,利多現貨白銀;若美國的能源利用率良好,利多美元,利空現貨白銀。
參考資料:
白銀價格-網路
『伍』 歷史上操縱黃金價格的案例,美國的,好象有兩兄弟把價格炒得很高後,後來失控而暴跌
是亨特兄弟吧,操縱的是白銀!
1979年美國亨特兄弟操縱白銀期貨事件。
上世紀70年代初期,白銀價格在2美元/盎司附近徘徊。由於白銀是電子工業和光學工業
的重要原料,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倆圖謀從操縱白銀的 期貨價格中獲利。
白銀價格從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開始啟動和攀升。此時,亨特兄弟已經持有
3500萬盎司的白銀合約。不到兩個月,價格漲到6.70美元 。但當時墨西哥政府囤積了5000
萬盎司的白銀,購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墨政府決定立即以每盎司6.70美元的價格獲
利。墨西哥人沖垮了市場,銀價跌回4美 元左右。
此後的四年間,亨特兄弟積極地買入白銀,到1979年,亨特兄弟通過不同公司,夥同沙
特阿拉伯皇室以及 大陸、陽光等大的白銀經紀商,擁有和控制著數億盎司的白銀。當他們
開始行動時,白銀價格正停留 在6美元/盎司附近。之後,他們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以每盎司6——7美元 的價格大量收購白銀。年底,他們已控
制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的存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69%的存銀,擁有 1.2億盎司的現貨和
0.5億盎司的期貨。在他們的控制下,白銀價格不斷上升,到1980年1月17日,銀 價已漲至
每盎司48.7美元。1月21日,銀價已漲至有史以來的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比一年前上
漲了8倍多。這種瘋狂的投機活動,造成白銀的市場供求狀況與生產和消費實際脫節,市場
價格嚴重地偏離其價值 。
就在亨特兄弟瘋狂采購白銀的過程中,每張合約保證金只需要1000美元。一張合約代表
著5000盎司白 銀。在2美元/盎司時,1000美元合10%;而價格漲到49美元/盎司時就顯出少
得可憐了。所以,交易所決定提高交易保證金。交易所理事會鑒於形勢嚴峻,開始緩慢推行
交易規 則的改變,但最終把保證金提高到6000美元。後來,索性出台了「只許平倉」的規
則。新合約不能成交,交易 池中的交易只能是平去已持有的舊頭寸。
最後,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在CFTC的督促下,對1979——1980年的白銀期貨市場採取措
施,這些 措施包括提高保證金、實施持倉限制和只許平倉交易等。其結果是降低空盤量和
強迫逼倉者不是退出市場就是持倉 進入現貨市場,當然,由於佔用了大量保證金,持倉成
本會很高。當白銀市場的高潮在1980年1月17日來臨 之時,意圖操縱期貨價格的亨特兄弟無
法追加保證金,在1980年3月27日接盤失敗。
價格下跌時,索還貸款的要求降臨在亨特兄弟面前。他們借貸來買進白銀,再用白銀抵
押來貸更多款項。現在 他們的抵押品的價值日益縮水,銀行要求更多的抵押品。3月25日,
紐約投資商Bache向亨特兄弟追索1. 35億美元,但是他們無力償還。於是Bache公司指示賣
出亨特兄弟抵押的白銀以滿足自己的要求。白銀傾瀉 到市場上,價格崩潰了。
亨特兄弟持有數千張合約的多頭頭寸。單單為了清償債務,他們就要拋出850萬盎司白
銀,外加原油、汽油 等財產,總價值接近4億美元。亨特兄弟去華盛頓求晤政府官員,試圖
爭取財政部貸款給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此時,亨特兄弟手裡還有6300萬盎司白銀,
如果一下子拋出,市場就會徹底崩潰。另外,美國的一些主要銀 行,如果得不到財政部的
幫助來償還貸款,也要面臨破產的危險。在權衡利弊之後,聯邦政府最終破天荒地撥出1 0
億美元的長期貸款來拯救亨特家族及整個市場。
從亨特兄弟操縱白銀市場的事件中可以看出,當期貨交易所一旦發現有操縱市場行為的
企圖,就一定要及時采 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制止操縱危機的大面積爆發。同時,作為市場
規則的制定者和監督者,監管機構在解決由操縱 引發的風險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監管
者在面對由於操縱風險而造成市場機制失靈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力拿出 最終解決危機的
方案,以維護整個金融市場的安全與穩定。
『陸』 美白銀期貨的歷史主力合約是哪個因為我沒有歷史數據,我要通過主力合約下載歷史數據!
可以去期貨公司網站下載博弈大師,裡面有美白銀期貨,或者下載文華財經,找白銀指數,那個圖形更連續。
『柒』 億操盤:美國白銀期貨是怎樣的
白銀黃金這些都是和美元呈負相關的,美國也是一樣的啊
『捌』 白銀歷史最高價是多少元每克
歷史最高是2011年4月漲到過近50美元一盎司,換成人民幣靠近10塊錢1克。
最高是2011年4月漲到過近50美元一盎司,換成人民幣靠近10塊錢1克的樣子。歷史最低是1993年初掉到3.5多點一盎司,按現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算是7毛錢多點1克。
美元與白銀的關系是可以判斷白銀的短期走勢。當美元短期表現比較堅挺,則白銀通常情況下會下跌,而相反,當美元表現疲軟,白銀價格則會上漲。
因此,在基本面等方面沒有發生重要改變,可以通過美元的價格來判斷白銀的走勢。
關注國際原油價格同樣可以判斷白銀的走勢。通常情況下,原油價格上漲會帶來銀價的短期上浮。
供求決定了銀價,所以研究季節與供求之間的關系,同樣可以判斷銀價的漲跌。一般情況下,每年上半年白銀消費較少,下半年則消費旺盛,春節的時候,白銀需求達到最大量,白銀價格就會走高。
(8)美國白銀期貨的歷史最高點擴展閱讀:
白銀是有色金屬的一種,當有色板塊需求量明顯增長,會使得國際金價、銀價走強。國際經濟的發展,使得有色金屬等國際商品需求增加,因此會帶動銀價的上漲。
現貨白銀儲備一向被央行用作防範國內通脹、調節市場的重要手段。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現貨白銀主要是在通貨膨脹情況下,達到保值的目的。
在經濟不景氣的態勢下,由於現貨白銀相對於貨幣資產保險,導致對現貨白銀的需求上升,金價上漲。
『玖』 白銀歷史最高價格是多少
歷史最高是2011年4月漲到過近50美元一盎司,換成人民幣靠近10塊錢1克。
1、最高是2011年4月漲到過近50美元一盎司,換成人民幣靠近10塊錢1克的樣子。歷史最低是1993年初掉到3.5多點一盎司,按現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算是7毛錢多點1克。
2、美元與白銀的關系是可以判斷白銀的短期走勢。當美元短期表現比較堅挺,則白銀通常情況下會下跌,而相反,當美元表現疲軟,白銀價格則會上漲。
3、白銀的價格按重量計算。這個價格為每盎司白銀的美元價格。
在貴金屬和寶石市場中有幾種稱重的方法。國際上最常用的就是金衡制(TROY),一個金衡制(TROY)盎司約等於31.10克;而一個常衡盎司約等於28.35克。
『拾』 關於白銀期貨的問題!謝謝!
白銀在08年3月份,確實到過5000點,但最高是5050,沒有到5500,現在你可以嘗試一下白銀延期,個人感覺比白銀期貨要好做。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品種,現在國內的興業,民生等銀行也可以做白銀延期,期貨比較容易漲跌停,風險太大,不如做白銀延期,可以去銀行問問,或是在網上搜搜,現在很多做的。
品種不一樣,期貨的波動性大,容易漲跌停,風險不易控制,而且一般不能取實物。
延期的波動性小一些,而且可以取實物,尤其是黃金取實物可以套期保值,實現保值增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