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貨市場白銀含量
① 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怎麼樣 怎麼看紐約期貨成交量
紐約黃金市場建立於1975年,以黃金期貨交易為主。這一巨大的國際黃金市場的形成是由於1975年美國宣布允許其居民持有、買賣黃金,由於紐約是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另外美國財政部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牙買加會議後大量在紐約拍賣黃金,目時美國國內的黃金需求量又不斷擴大、由此,紐約黃金期貨市場建立不久,就成為世界黃金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每宗為100盎司,交易標的為99.5%的成色金。迷你黃金期貨,每宗成交量為50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25美元/盎司。
紐約黃金交易往往可以主導世界金價的走向,實際黃金實物的交收占很少的比例。
參與紐約黃金買賣以大型的對沖基金及機構投資者為主,他們的買賣對金市產生極大的交易動力;龐大的成交量吸引了眾多投機者加入,整個黃金期貨交易市場有很高的市場流動性。
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差距大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黃金消費國,而隨著上海自貿區黃金國際板的推出,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差距大市場對中國在國際黃金市場中的地位有了更高的期待。
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差距大全球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所是紐約商品交易所的Comex期貨,在1963年它開始進行白銀期貨交易,在1974年開始了黃金期貨交易。Comex一直主導著全球期貨交易,並且對貴金屬的定價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中國貴金屬市場直到2000年才開始,而2002年中國才開始黃金期貨交易。
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差距大在中國開始黃金期貨交易的初期,上海黃金交易所(SGE)的成交量相較Comex幾乎不值一提,在SGE交易的第一周,僅有398公斤的現貨黃金合約被交易,而同期Comex的成交量為476噸。但此後中國的黃金交易開始增長。
SGE的最初兩年中,其成交量僅有小幅增長,直到其在現貨產品中加入了衍生的Au(t+d)黃金之後,成交量才開始大幅增加。
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差距大當然,SGE的黃金和白銀成交量和Comex比仍有不少差距。2013年Comex黃金期貨每周的平均成交量是2822噸黃金和43097噸白銀。
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在2008年和2012年開始了黃金和白銀期貨交易。
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差距大不過即使SGE和SHFE的黃金成交量加起來,和Comex仍有很大差距。不過中國的白銀成交量已經超過了Comex的成交量。
紐約黃金期貨成交量差距大上海自貿區黃金國際板即將開啟,這被認為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步,盡管其黃金成交量可能也同樣難以對Comex帶去威脅,但這一趨勢卻是值得關注的。
② 中國白銀期貨成交量比美國多嗎
你好。我是金夏點金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希望你每天幸福、快樂、笑口常開。
具體你看成交量沒有多大意義,還不如看白銀機構持倉量和美國美元經濟情況。
③ 美國黃金期貨白銀期貨做一手多少錢
不同的期貨商,標准也不一樣,一般有300美金,600,800,1200和2400美金等
④ 黃金白銀比率有歷史延續性嗎
~以下內容轉自360doc~
眾所周知,自貨幣出現一直到20世紀初,在大約5000年的時間里,黃金和白銀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共同充當貨幣,來衡量人類商品的價值,要計算黃金價值,你應該用白銀來估量,如果要是考慮白銀的價格,你應該用黃金來估量。
然而,黃金和白銀的價值比究竟應該是多少,誰也說不清楚。
毫無疑問的是,地殼中白銀的含量要比黃金多得多(根據現代測定,大約17倍左右),但是,相比較黃金而言,白銀的化學性質要活潑得多,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天然的黃金有很多(如砂金、岩金、狗頭金等等),但天然的白銀卻極少,銀的開采,還是需要點技術的。
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有「一份黃金和二份白銀相等」的記載,也就是說黃金白銀的價值比率是2,因為那時的古埃及盛產黃金,而白銀卻必須從希臘進口。後來隨著進口的白銀越來越多,古埃及人將黃金與白銀的價值比率規定為10。
公元前6世紀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將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設定為10,波斯帝國則將黃金白銀的價值比率設定為12。
就1500年之前西方社會黃金白銀總產量來看,其比率大概在1:10左右,而最早鑄造金屬貨幣的呂底亞人也隸屬於古希臘文明的亞歷山大帝國,其黃金白銀的兌換比率也是10。
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再到歐洲中世紀期間,隨著白銀產量的增加,金銀的比率從10提高到了12~15左右。
對於黃金和白銀價值比率變化,古人們也一直迷惑不解,對於他們來說,這似乎是神靈在冥冥之中的安排,他們根據自己的知識,結合黃金代表太陽、月亮代表月亮的神話傳說,給出了一個相當「科學」說法——「因為月亮繞過黃道帶比太陽快13.3倍,所以黃金的價值應該是白銀的13.3倍!」
不過,咱們中國人好像從來不會考慮這么「科學」的解釋,歷史以來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中原地區銀礦稀少,所以古代中國有自己的特色,其金銀比率一直維持在4~7這樣的一個低位,從早期的5左右,到明朝中期變為7左右。
地理大發現時代以後,隨著拉丁美洲多個大型銀礦的發現、白銀開采技術的進步、白銀產量相比黃金得到更快的提升,國際上金銀比率進一步升高到了15左右。
然後,金銀比的國際大套利就開始了。
因為中國的金銀比較低,由此造成中國白銀遠比歐洲貴,而黃金又比歐洲便宜,歐洲人就帶著他們從美洲開采出來的白銀,大老遠的跑到中國來,除了買中國的絲綢、瓷器之類的貨物之外,就是購買中國的黃金,由此緩慢抬高了中國的黃金價格。
由此造成的另外一個後果就是,中國的白銀越來越多,而黃金越來越少,到明朝後期,中國國內的黃金白銀價值比率也達到了10左右。.
工業革命之後,當白銀、黃金的開采技術同步進展的時候,金銀比率變動就沒有那麼明顯了,從17世紀一直到19世紀,黃金白銀的比率基本維持在15~16之間。
因為白銀都被送到東方,導致西方國家黃金較多而白銀很少,從英國開始,西方國家開始逐漸廢除金銀復本位(黃金白銀都是貨幣),到了19世紀後半期,隨著主要的幾個工業國家繼英國之後相繼採用金本位(德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由此對白銀的價格形成巨大壓力——因為大家都把黃金當做最主要的國家儲備,而把白銀看作普通商品,各國政府不再把儲備白銀作為主要目標,反而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傾銷白銀,這導致白銀價值相對於黃金開始急劇下滑,金銀價值比也從15暴漲到30-40。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金銀價值比開始下滑,從1911年的40左右再次一路下滑到1920年的16左右,隨後再度緩慢回升1929年的40左右。
1929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爆發,各國政府都將黃金儲備看作救命的稻草,隨著各國政府相繼出售自身原有的白銀儲備來挽救經濟,銀價狂瀉而下。1929年,白銀的全年平均價格還是0.5美元/盎司左右,到了1932年,在中國放棄白銀作為儲備貨幣的前夕,白銀的年平均價格居然跌到0.25美元/盎司的歷史最低,金銀比也自然從1929年的38.7一路暴漲至1932年的80左右。
為了緩和國際銀價波動,1933年7月22日,由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墨西哥、秘魯、西班牙八國參加的《國際白銀協定》在倫敦貨幣經濟會議上正式簽訂。協議的有效期為4年,其目的就是為了緩和國際銀價的波動,規定各締約國政府出售白銀的限度。
當時的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秘魯等5個產銀國家同意協定期間不再售銀,並每年從市面收回3500萬盎司白銀,而當時最大的貨幣用銀國中國,則保證在協議期間不將熔毀貨幣所得的生銀售出。
隨著1934年美國羅斯福政府對美元的一次性貶值,白銀價格也開始觸底回升,到了1935年,平均價格達到了0.58美元/盎司——但是,這只是紙幣貶值而已,金銀比率沒怎麼縮小。
隨著經濟大蕭條持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陰影的籠罩,各國政府開始搶購黃金,同時禁止黃金出口,相比之下白銀就成了賤貨,到了1939年和1940年,白銀價格居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低於0.35美元/盎司,金銀比率一下子沖到了100以上這樣罕見的高度。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全世界確立了穩定的貨幣體系,再加上西方美國政府不允許私人擁有黃金,人們在貴金屬方面只能購買白銀,這促使了銀價的逐漸回升,白銀的價格由原來的0.35美元左右緩慢上升,到了1940年代後期,白銀價格已經回升到0.7美元/盎司,到了1950年代後期,則又一路上升至0.9美元/盎司左右;再到1960年代早期,終於回升到1792年美國建國之時確定的1.29美元/盎司的價格。
相比之下,黃金價格一直被美國政府確定為35美元/盎司,所以金銀比率也由1940年代的100一路降低到了27左右,到了布雷頓森林系垮台前夕,白銀的價格已經上漲到1.65美元/盎司左右,與官方規定的35美元/盎司的黃金價格相比,比率大概是1:21。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和固定匯率制度的崩潰,讓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看清楚了美元濫發的嘴臉,所以白銀價格飛速上漲,短短幾年之內,就從1971年的1.29美元上漲到1973年的2.9美元,價格漲幅超過100%。
這時候,有一個大投機家進入美國白銀市場,他聯絡了諸如沙特王室之類的幾個有錢的合夥人,開始大量買入白銀,這種買入足以撬動白銀價格的急劇上揚,白銀價格上升到了4.3美元/盎司——隨後他們又不斷的買入、買入、再買入……
終於,白銀的價格在1979年開始了瘋漲,很快從6美元上升到11美元,隨著場外投機者的不斷湧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後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突破了40美元!
這時,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12倍左右,創下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的歷史新低。
1980年1月,白銀價格達到了當時不可思議的高度——50美元/盎司。
這下子,連印刷美元的美聯儲以及美國政府都不能忍受這樣的上漲了,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終於開始「調查」和「調控」白銀期貨市場,這立即導致了白銀價格的崩潰……
2個月之內,白銀價格從50美元/盎司的高點,一直下跌到10美元/盎司!
此後,白銀陷入了20年的漫漫熊市,價格一路狂瀉,1981年到1983年,白銀價格還勉強維持在10美元/盎司左右;從1984年到1992年,銀價則是一路下跌,一直跌倒1992年最低的3.6美元/盎司左右,此後長期維持在5美元上下波動。
與此同時,金銀價值比也從最高點的12左右再度一路暴漲到1990年90以上的高位。
隨後的整個90年代,黃金白銀價格均陷入了漫漫熊途,直到創出2001-2002年的金銀價格低點——但此時的金銀比最高也只達到80這樣的高度。
2002年開始,金銀再度走上牛市,一直上漲到2008年超過1000美元/盎司,金銀比再度下降到50-60之間。
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黃金白銀在大漲之後大跌,一度使得2009年黃金白銀比再度升高到超過80。2010年到2011年,隨著白銀價格的漲幅遠遠超過黃金,金銀比一路下降,到2011年4月份跌到了40左右的水平。
2011年迄今,隨著黃金白銀價格的再次下跌,金銀價值比再次逐漸抬升。
原文傳送門
⑤ CFTC對白銀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
CFTC對白銀期貨市場的影響:CFTC確保期貨市場的經濟有效性,它所採取的手段包括鼓勵市場競爭,保護市場參與者免受欺詐、市場操縱和濫用交易行為的侵害,保證清算過程的中的財務真實性。
通過有效的監管,CFTC能夠使得期貨市場發揮價格發現和風險轉移的功能。
CFTC通常每周五15:30發布一份持倉報告,這份報告分為期貨、期貨與期權兩種,通常所說的持倉報告是指期貨,揭示了基金等投資者在美國白銀期貨市場上持倉數量及方向的變化,反映了不同市場主體對市場行情的看法。
CFTC對白銀期貨市場的影響主要有三方面:
1、CFTC白銀多空凈持倉數量,是CFTC白銀期貨市場活躍程度和流動性的標志。
2、CFTC白銀持倉量報告,為白銀期貨市場提供價格發現手段和抵消價格風險的重要指導作用。
3、CFTC白銀具有「時間之窗」的指引作用。CFTC白銀期貨主力合約分為3、5、7、9和12月,交割期限是在交割月的15號之後的五個工作日,遇假期順延,合約的最後交易期限為交割月前的三個交易日。
⑥ 美國白銀期貨1手多少克
COMX美白銀期貨合約有兩種,區別僅在於一手合約的白銀量分別是1000盎司、5000盎司,
⑦ 期貨美白銀計算方式
美白銀交易單位5000盎司每手,報價單位是0.5美分/盎司。手續費率不清楚,到底是按每手多少錢還是合約價值的比例這個確實不清楚。
折算成人民幣主要是看外匯匯率,轉化為人民幣報價就行。
另1盎司=0.028349523125千克
⑧ 國外有沒有白銀期貨
您好,國外最有影響力的白銀期貨如下,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
目前COMEX白銀合約成交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由於金融危機後白銀價格波動劇烈,白銀期貨交易量大幅增長,2010年COMEX白銀合約成交1283萬手,合199.5萬噸,同比增長60.52%。2011年共成交1961萬手,合304.9萬噸,較2010年同比增長52.87%。
印度MCX交易所
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於2003年11月在孟買成立。印度MCX交易所推出三種白銀期貨合約,分別是1千克的微型(Micro)白銀期貨合約、5千克的迷你(Mini)白銀期貨合約和30千克的白銀期貨合約。2011年,印度MCX的1千克白銀期貨合約成交4686.54萬手,合4.69萬噸,按交易量(手)排名全球白銀期貨第一。
倫敦金銀協會(LBMA)
倫敦金銀協會(LBMA: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市、負責黃金白銀現貨交易的全球金銀行業同業公會。LBMA同時為該協會會員和參與倫敦金銀交易市場參與者提供服務的貿易行業中介機構。英國倫敦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金銀場外交易市場,LBMA的核心客戶及其會員包括世界各國央行、黃金白銀生產商、精煉商、金銀加工企業和貿易企業等等。
希望能幫到您。
⑨ 期貨中的白銀是以什麼單位進行交易的
1、國內黃金期貨價格是「xxx元/克」
2、國際黃金期貨價格是「xxx美元/盎司」,比如「900美元/盎司」
3、倫敦(LME)銅的期貨價格是「xxxx美元/噸」
4、美國COMEX交易所的精銅期貨價格是「xxx美分/磅」,比如「150美分/磅」
5、國際白銀期貨價格為「xxx美元/盎司」,但「1230美元/盎司」不會是白銀,應該是「白金」,現在白銀的價格大約是「12-15美元/盎司」
⑩ 為什麼美國不宣傳巴菲特投資白銀的事。有何不可說的利益因素在裡面。
巴菲特在白銀上的投資,是他的另一個嘗試,但這個嘗試代價太大了,一度侵蝕掉他的公司。最終完勝,不過是運氣好,下一次不見得有這么好運氣。
尼克里森的巴林銀行事件,還有亨特兄弟的白銀事件。他們都輝煌過,呼風喚雨過,但都過分地相信了個人的能力。每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個體,都難以摒棄人性的弱點,你也許曾經成功過1000次、10000次,但最後一次的失敗足以抹殺你所有的成功。
由於這個原因,媒體不願過多渲染巴菲特白銀投資,否則自己搬石頭砸自己腳。
另一方面,巴菲特的公司並購式投資理念,比較符合股市初衷,即相信某家公司發展前景較好時,才會入股,而且巴菲特確實取得了較好成績,因此是媒體渲染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