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采購美國大豆對期貨的影響
⑴ 美國新冠對中國國內期貨有什麼影響
美國新冠對中國國內期貨有很大影響
⑵ 如果中國不進口美國大豆對中國的農業和生產又怎樣的影響
中國目前的大豆進口達到80%以上。這是多種因素造成的。
而且我國目前大豆的種植和產量暫時不能夠滿足國內需要量。
大豆的用途主要就是榨油,榨油之後的豆粕主要用作動物飼料。
因此一旦突然停止進口大豆,而國內的大豆生產能力跟不上,首先就是對畜禽飼料和畜禽養殖業產生重大打擊。飼料成本升高,養殖成本升高,豬肉價格緊跟著就是上漲。另外還需要迅速尋找替代性的蛋白質來源飼料,可能會新興一些產業。
⑶ 誰能詳細解釋一下人民幣升值對美國大豆與中國大豆期貨的關系
人民幣的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不過我覺得人民幣的升值好像和中國的大豆美國的大豆沒有什麼關系吧?
不過我知道你說的意思,你說的是期貨市場和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的比率一直在下降,商品期貨市場上,美國的大豆和中國的大豆的期貨價格的起伏不定是否存在著有一定的聯系?
我來告訴你吧~~~~~
有 供求關系,人為操縱,市場調整,政府政策,宏觀調控,自然災害,甚至恐怖襲擊和流言飛語都能造成一些股市,匯市,期市的波動。
⑷ 國內期貨豆粕受美國大豆、豆粕期貨的近月影響大還是遠月影響大
看活躍月,理論上中國的大豆期貨是遠低近高,一般來說買遠期多都不會虧,除非 出現大的調整
⑸ 為什們2008年我國大豆期貨價格暴跌受供求影響還是被CBOT影響存在美國商品基金故意打壓的可能嗎急
美國商品基金故意打壓的可能?哈哈,美國人能在中國做期貨了?學生們,真是悲哀!
⑹ 美國經濟衰退對投資國內期貨有何影響
(1)美元是全世界不能承受之重。如果美元真的崩潰了;那麼對於世界經濟來說同樣是末日。所以討論美元崩潰之後;農產品期貨是沒有意義的。
(2)美元在美國政府現行的貶值策略下;影響最大的是黃金和原油。金價破千;在很大程度來源於美元貶值帶來的保值需求。
(3)我國以大豆為核心的農產品價格一路暴漲;基本上源於供求失衡。以及收國際投資基金的影響。
⑺ 美國豆類期貨和國內的豆類期貨關聯度有多大國內橡膠受外盤的影響大不
國內大豆期貨和美國CBOT大豆期貨的相關性達到了94%,除此之外還有滬銅和倫銅的相關性也非常大,這是國內期貨與外盤相關性最大的兩個品種。
天膠和日膠相互影響,有時是天膠跟隨日膠,有時是日膠跟隨天膠,不好下定論誰的影響力更大。至於其他很多商品,外盤走勢的影響只是體現在國內期貨的開盤價上,盤中走勢基本不受影響,比如棉花、白砂糖等。還有,如螺紋鋼等因為沒有對應的外盤商品,所以有自己獨立的走勢。但盤中很多情況下,小商品走勢都受到銅、膠這種大商品的影響。
⑻ 雙節後,美國大豆主產區受到嚴重乾旱的影響,然而大豆1305的期貨行情卻未漲反跌,是什麼原因
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 全球農產品市場雖然因為美元貶值 造成了一定的價格上揚 但是大豆不屬於這類
第二 巴西大豆最近幾年產量急劇增多 對全球供應量大增 佔有全球大豆供給市場一定的份額
第三 美國大豆最近幾年在全球大豆產量的比重在下降 而且面臨著新興農業國的競爭
⑼ 大豆期貨的政策影響
國家糧食局近日公布國家繼續在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自治區)實行玉米和大豆臨時收儲政策。國家臨時存儲大豆掛牌收購價格為2.30元/斤。臨時大豆收購期限截至2013年4月30日。從收儲價格看,大豆2.3元/斤,折4600元/噸,較上年收儲價提高了約15%。此次敞開收購,保護農民利益和種植積極性。收儲對大商所豆一品種價格起到支持作用。
⑽ 停止對美國農產品采購會出現什麼後果呢
美國需要中國的市場,貿易戰打成什麼樣,這個事實都藏不住。市場龐大是中國力量的重要來源。運用好市場這個杠桿,則是中國智慧的體現。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中國進口商已經啟動對美國農產品新的購買事宜,相關進口企業正在對美國的大豆等農產品詢價。這是中美近來為落實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重啟經貿磋商而互釋善意的一部分。
大阪峰會後,美方對110項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加征關稅,並且推動向華為等中國企業繼續供貨,這些被認為是美方緩和兩國緊綳經貿形勢的一個姿態。18日,劉鶴應約與萊特希澤、姆努欽通電話,就落實兩國元首大阪會晤共識及下一步磋商交換了意見。
貿易戰給中美經濟都造成了損失,使兩國購買對方商品的正常貿易行為陷入混亂,這次中國進口企業詢價的美國大豆、棉花、豬肉、高粱等都是中國需要的產品,它們原本都應處在中國對美采購單上。前段時間中國為了反制美方的不公平做法而停止采購這些美國農產品,轉向從其他國家采購。中方在什麼時間、多大規模上恢復采購,要由兩國經貿形勢的變化來決定。
自去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採取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穩健策略,堅決反制了美方的加稅行動,建立起我們堅決維護國家利益、決不做無原則妥協的可信形象,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欽佩。同時中方始終把磋商的大門打開,保持著對局勢發展的影響和塑造能力。
美國需要中國的市場,貿易戰打成什麼樣,這個事實都藏不住。市場龐大是中國力量的重要來源。運用好市場這個杠桿,則是中國智慧的體現。
客觀而言,美國是貿易戰的主動發起方,它的手段和工具更多,優勢更明顯。但是這一年多時間里,中國的應對有聲有色,顯示了我方撐得住、耗得起、進退有據的實力基礎和策略水平。另外中國社會總的來說表現出高度團結,這增加了我方態度的威懾力。
貿易戰之初,一些人懷疑中方無法將對美國農產品的購買工具化,認為中國市場已經形成對美國高質量農產品的依賴。然而事實證明,中方對美國農產品的采購變成了高度靈活的過程,這個過程對美方產生的實際影響要遠大於對中國市場的副作用。美方經濟和政治上都形成了對農產品問題的聚焦。
這次對美國農產品采購的放鬆同時起到推動中美經貿談判、更好滿足中國市場的兩個效果。這是中國長期有條不紊、協調規劃各項措施的結果。中美經貿博弈看來還會延續相當一段時間,我們需要把手中的各項工具朝著作用最大化的方向運用,使它們有效服務於中國的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