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外匯指標ii價量指標公式
1. 一萬元人民幣收購個期貨指標公式
呵呵 哥們 值錢的你那錢不夠 錯誤率高的 又何必去花錢買呢 還是自己多琢磨琢磨吧 我認識個人 就看指標 沒有交易模型 盈利相當出色
2. 國外高手常用的期貨指標是什麼指標
國外稱為:隨機指標,國內叫KD,也就是比KDJ少個J線。
一般來說技術指標分為:
趨勢指標、趨勢強度指標、擺動指標、震動指標、通道、價格量指標。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習慣不同,對趨勢的理解不同,使用的指標也不同。
有些人喜歡短線、有人喜歡波段、更有高手一手能拿1年的,呵呵。
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指標。
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3. 期貨中的計算公式
昨結:指昨天的結算價。(不同於昨天的收盤價)結算價是指某一期貨合約最後一小時成交價格按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如果該合約為新上市合約,則當日結算價計算公式為:合約結算價=該合約掛盤基準價+基準合約當日結算價-基準合約前一交易日結算價.
量比:是指當天成交總手數與近期成交手數平均的比值,具體公式為:現在總手/((5日平均總手/240)*開盤多少分鍾)。量比數值的大小表示近期此時成交量的增減,大於1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已經放大,小於1表示表示此時刻成交總手數萎縮
總手:指截止到現在的時間,此合約總共成交的手數。國內是以雙方各成交1手計算為2手成交,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尾數都是雙數位
委比:是指用以衡量一段時間內買賣盤相對強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當委比數值為正值大的時候,表示買方力量較強期價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數值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較強期價下跌的機率大。
現手:就是剛剛自動成交的合約數目 買量就是買方成交的合約數目,賣量就是空方成交的合約數目
持倉量:是指買賣雙方開立的還未實行反向平倉操作的合約數量總和。持倉量的大小反映了市場交易規模的大小,也反映了多空雙方對當前價位的分歧大小。例如:假設以兩個人作為交易對手的時候,一人開倉買入1手合約,另一人開倉賣出1手合約,則持倉量顯示為2手。
倉差:是持倉差的簡稱,指目前持倉量與昨日收盤價對應的持倉量的差。為正則是今天的持倉量增加,為負則是持倉量減少。 持倉差就是持倉的增減變化情況。 例如今天11月股指期貨合約的持倉為6萬手,而昨天的時候是5萬手,那今天的持倉差就是1萬手了。另:在成交欄里也有倉差變化,在這里是指現在這一筆成交單引發的持倉量變化與上一筆的即時持倉量的對比,是增倉還是減倉
4. 期貨指標公式
VARA VARB VARC 這三個是用來賦值的變數,
LLV(X,N)是求N周期內X最低值,在這里就是求40天內的最低價的最低的那個值.
HHV(X,N)是求N周期內X最高值,在這里就是求35天內的最高價的最高的那個值
EMA(X,N)是求N周期內X的異同平均值,在這里就是求,四天內的異同平均值,
(CLOSE-VARA)求的是當期收盤價減去VARA VARA是四十天內的最低價,
(VARB-VARA)求的是35天內的最高價減去40天內的最低價,
應該能看明白了吧.
5. 期貨股票指標公式中的ABS,LLV,HHV,ISLASTBAR,VALUEWHEN,PUBU,SAR都什麼意思
在網上搜一下就可以了
ABS:求絕對值
LLV:求最低值
HHV:求最高值
ISLASTBAR:判斷是否最後周期
VALUEWHEN(COND,X):當COND條件成立時,取X的當前值,否則取VALUEWHEN的上一個值
PUBU:應該指瀑布線指標吧;
SAR:返回拋物轉向指標
6. 期貨多空分類持倉量指標公式。
飛狐:OPENINT/2
澎博:AMOUNT/2
文華:OPI/2
適用於各周期
7. 這個指標是一個做多的期貨指標,哪位老師幫忙到過來,編輯成做空的指標公式。謝謝!!!!
{期貨做空}
LC:=REF(CLOSE,1);
TRT:=MAX((HIGH - LOW),MAX((HIGH - LC),(LC - LOW)));
ATR:=SMA(TRT,20,1);AA:=(HHV(HIGH,55) - (2 * ATR));
BB:=CROSS(CLOSE,REF(HHV(HIGH,55),1));
SSS:=CROSS(MIN(MA(CLOSE,13),AA),CLOSE);
BBB:=BARSLAST(BB);
SSSB:=BARSLAST(SSS);
B1:=((BBB = 0) AND (REF(SSSB,1) < REF(BBB,1)));
B1B:=BARSLAST(B1);
B2:=((((BB = 1) AND (B1B < SSSB)) AND (B1B > 0)) AND (COUNT(BB,SSSB) < 3));
B2B:=BARSLAST(B2);B3:=((((BB = 1) AND (B2B < B1B)) AND (COUNT(BB,SSSB) < 4)) AND (COUNT(BB,SSSB) > 2));
B3B:=BARSLAST(B3);SS:=CROSS(MAX(AA,MA(CLOSE,13)),CLOSE);
SS1:=(((SS AND ((B3B < B2B) OR (B2B < B1B))) AND (SSSB > B1B)) AND (COUNT(SS,B2B) < 2));
SS1B:=BARSLAST(SS1);SS2:=((((SS AND (SS1B < SSSB)) AND (B3B < B2B)) AND (SS1B > 0)) AND (COUNT(SS,B2B) < 3));
SSSS:=(SSS AND (REF(SSSB,1) > REF(B1B,1)));
DRAWICON((B1 = 1),(LOW*0.999),1);
DRAWTEXT((B1 = 1),(LOW*0.998),'平倉1'),COLOR0000FF;
DRAWICON((B2 = 1),(LOW*0.999),1);
DRAWTEXT((B2 = 1),(LOW*0.998),'平倉2'),COLOR0000FF;
DRAWICON((B3 = 1),(LOW*0.999),1);
DRAWTEXT((B3 = 1),(LOW*0.998),'平倉3'),COLOR0000FF;
DRAWICON((SS1 = 1),(HIGH*1.001),2);
DRAWTEXT((SS1 = 1),(HIGH*1.002),'多轉空1'),COLOR00FF00;
DRAWICON((SS2 = 1),(HIGH*1.001),2);
DRAWTEXT((SS2 = 1),(HIGH*1.002),'多轉空2'),COLOR00FF00;
DRAWICON((SSSS = 1),(HIGH*1.001),2);
DRAWTEXT((SSSS = 1),(HIGH*1.002),'開空'),COLOR00FF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