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期貨 » 國際期貨大會2019

國際期貨大會2019

發布時間: 2021-05-19 21:04:53

① 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嗎

科學家利用魚能抗寒的特點,將魚的基因注入到西紅柿、草莓的基因中,用魚的基因幫助普通植物來抵禦寒冷;科學家也可以將生長在沙漠少雨地帶的動植物的基因轉移到某些不耐乾旱的農作物中,使其在遭受旱災的情況下仍能夠正常地收獲;科學家還可以通過基因轉移創造出抗病蟲害的農作物,而無須使用傳統的化學殺蟲劑,使作物的種植更經濟,更容易或者使轉基因食品比傳統的食物含有更高的營養成分。最近,科學家還通過生物基因技術,抗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魚類已經問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轉基因農業生物科技的形象生動的例子。

所謂轉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世界上第一種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種含有抗生素葯類抗體的煙草。它在1983年培植出來,直到10年以後,第一種市場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國出現,那是一種可以延遲成熟的西紅柿。1996年,由這種西紅柿食品製造的西紅柿餅才得以允許在超市出售。

迄今為止,轉基因牛羊、轉基因魚蝦、轉基因糧食、轉基因蔬菜和轉基因水果在國內外均已培育成功並已投入食品市場。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彭於發研究員介紹,全球的轉基因作物在問世後的7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轉基因生物以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從1983年研究成功後,轉基因作物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直接增長至2003年的6770萬公頃,有5大洲18個國家的700萬戶農戶種植,其中轉基因大豆已佔全部大豆種植的55%,玉米佔11%,棉花佔21%,油菜佔16%,這些作物的國際貿易出口額也在增加。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採用最多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將基因改制技術實際投入農業生產領域以來,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准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基因工程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50億美元。有專家預計:21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還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轉基因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的國家。

我國已經開展了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轉基因研究,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轉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績突出。然而,真正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的品種卻並不很多。真正規模種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遲成熟西紅柿、抗病毒煙草、抗蟲棉等6個品種。有專家認為,我國同樣也存在著大量的轉基因食品,市場調查顯示,在我國市場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轉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醬油、膨化食品等等,所以很多公眾其實是在不知不覺中和轉基因食品有了聯系。另外我國一些進口食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在我國流行的快餐食品店麥當勞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轉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是近20年的事,由於其孕育著巨大的希望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有人曾形象地將生物技術喻為新世紀里美國的第二個矽谷。除了治病救命的各種新葯特葯外,利用遺傳工程生產的形形色色的轉基因作物和食品就是這個矽谷的主要產品了。如果從1996年轉基因西紅柿食品製造的西紅柿餅才得以允許在美國超市出售開始算起,轉基因食品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還僅僅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新生事物的誕生,往往要經歷一段曲折的過程。

世界發展態度不一

1.「馬鈴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轉基因產品最明顯的優點就是可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降低成本,並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正當科學家們在試驗田裡忙著擴大轉基因作物的成果時,一些轉基因的反對派們卻不時地找出轉基因的種種弊端,這就是「馬鈴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英國的一位研究人員公布他在實驗室的研究結果說:用含有轉基因的馬鈴薯飼養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長異常、體重減輕、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實驗結果立即引起轟動。

1999年5月英國的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引起世人的震驚。論文說,研究人員把抗蟲害轉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葉上,然後讓蝴蝶幼蟲啃食這些菜葉。4天之後,有44%的幼蟲死亡,活著的幼蟲身體較小,而且無精打采。而另一組幼蟲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葉,則未有出現死亡率高或發育不良的現象。論文據此推斷,BT轉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BT轉基因玉米是為玉米抗病蟲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種子中植入一種可以有效殺傷危害玉米害蟲的基因。一些科學家認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夠產生殺傷害蟲的物質,從而具有抗蟲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這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馬鈴薯事件」爆發後不久,英國皇家學會在專門對此組織的評審中,卻對這項實驗指出6條缺陷:不能確定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馬鈴薯的化學成份有差異;對食用轉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補充蛋白質以防止飢餓;供試動物數量少,飼喂幾種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標准食物,缺乏統計學意義;試驗設計差,未作雙盲測定;統計方法不當;試驗結果無一致性等。但是,英國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紛紛表示懷疑,歐洲有關政府的態度也抱著審慎的態度,要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進行驗證。

針對「BT基因玉米事件」,轉基因食品的支持派則指出,農業生產本身是一種有損環境的活動,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損害不會比傳統農業更大。植物自身具備了抗蟲能力,農民可以減少噴灑殺蟲劑,對環境和生物保護是有利的。

2.美、加和歐盟對於轉基因食品的不同態度

美國和加拿大的公眾對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市場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軟飲料、啤酒和早餐麥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並沒有遇到多少質疑。美國的轉基因開發商堅稱轉基因食品是科技的創新,轉基因的本質是運用生物科技來加速的自然選擇過程,因此轉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美國最大的轉基因產品開發和銷售商——孟山都的首席生物技術專家在位於英國的實驗基地遭到襲擊後說,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絲毫不了解這種技術的能力,生物技術是一種新的高效益的生產方式。

歐洲一些國家,如瑞士、奧地利的消費團體反對進口銷售轉基因食品,他們認為轉基因食品影響人體健康。歐洲有關政府的態度是,轉基因食品不安全,需要讓科學證明其安全性。有的社會團體和組織呼籲在科學家確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之前暫停種植轉基因作物。由於歐洲公眾對轉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和環境的擔憂不斷增長,歐盟從1998年4月起暫停批准在15個成員國經營新的轉基因農產品。但是,2004年4月18日歐盟開始允許在市場上出售轉基因食品,只是轉基因成分超過一定比例的產品必須貼上標簽,這被認為是歐盟在解除對轉基因產品的禁令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3.目前尚無關於轉基因食品的定論

無論是「馬鈴薯事件」、「BT基因玉米事件」,還是歐美對轉基因食品的莫衷一是,人們最關注的問題,自然還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科學界尚未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定論。「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造福於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災難」。一般而言,對某種物質安全性檢測的指標主要包括急、慢性毒性,遺傳毒性,致癌,致畸,致突變性等。從目前國際上(特別是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實際情況來看,尚未發現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後有什麼不良反應。盡管如此,在科學上,對一種沒有表現短期毒性和安全問題的食品,如果懷疑其可能存在隱患,則必須觀察其遠期毒性和安全問題是否存在,讓時間來檢驗,這種遠期跟蹤監測通常需要一二十年。因此,在沒有拿到足夠確鑿的證據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這樣的爭論還會一直存在。

中國將何去何從

1.發展基因技術是大勢所趨

盡管各國對於轉基食品保持著相當的謹慎,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規,但即使像歐盟這樣對於轉基因食品要求苛刻的組織,仍然一面阻止美國、加拿大等國轉基因食品的輸入,一面也在積極地對轉基因技術進行研究開發,畢竟轉基因技術是一項能帶來巨額收益的技術。誰掌握了新技術,誰就率先佔領了新世紀世界農業。

從長遠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這首先是由於全球人口的壓力不斷增大。專家們估計,今後40年內,全球人口將比目前增加50%。為此,糧食產量必須增加75%才能解決世界人口吃飯問題。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縮,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基因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可以使開發農作物的時間大為縮短。因此,有專家認為,不出多少年,轉基因技術將改變世界農業版圖。

近年來,中國工程院、農業部等部門就轉基因植物問題組織專家進行了多次討論。專家們認為,由於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瞻遠矚,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不失時機啟動的「863」計劃和近期批準的轉基因專項計劃,使我國在植物基因組和轉基因研究的許多領域都取得了相對優勢。如果說人們將雜交農作物的誕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進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作為第一次農業革命的標志。那麼現在,基因工程應用於農業領域,將使第二次革命近在咫尺。我國現已培育出了一批轉基因農作物材料,有些已經過了多年的田間試驗,產業化的條件已完全成熟,應該進一步不失時機地推進產業化。如果限制這些轉基因作物的產業化,勢必不僅會喪失我們已經取得的一些相對優勢,失去在國際競爭中的先機,而且還會影響到農業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研究的發展,並使科研隊伍失去凝聚力,導致人才重新流失。

2.在規范中求得發展

由於目前科學界對基因技術尚未完全定論,但是,中國的農業發展如果等到定論以後再發展,顯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轉基因食品作為高科技食品,進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轉的趨向,為了保障老百姓的安全,規范化的管理是轉基因食品在我國發展的關鍵。1993年原國家科委發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1996年農業部又發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農業部每年受理兩批基因工程體的安全評價,目前已受理了193項,批准進入商業化生產的僅有6項。在這種管理體系下,經過安全評價和檢測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2001年5月23日,國務院頒布《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條例》,首次提到了轉基因標識問題。2002年1月7日,農業部頒布條例的三個細則,其中一個細則就是:《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對農業轉基因食品加強了管理。2002年4月8日衛生部發布了一個專門針對「轉基因加工食品」的標識辦法,即《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這個《辦法》規定:從2002年7月1日後,對「以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進行標識。在這部包括6個章節26條的法規中,清楚地寫道:食品產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飾有機體或/和表達產物的,要標注「轉基因XX食品」或「以轉基因XX食品為原料」。轉基因食品來自潛在致敏食物的,還要標注「本品轉XX食物基因,對XX食物過敏者注意」。這是針對百姓有「知情權」的一項重大措施。

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的發展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是把選擇權交給公眾自己,讓消費者通過產品上明確的標示區分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憑他們自己的選擇購買商品,而監管部門則應加強執法力度,充分保障轉基因食品市場的公正、公開、公平。

② 白糖期權是啥,哪位解釋下。我只知道期貨。

期權(Option),是一種選擇權,指是一種能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它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金融工具,給予買方(或持有者)購買或出售標的資產(underlying
asset)的權利。期權的持有者可以在該項期權規定的時間內選擇買或不買、賣或不賣的權利,他可以實施該權利,也可以放棄該權利,而期權的出賣者則只負有期權合約規定的義務

期權買賣的特定商品就是期貨合約,期權實質上就是權利的買賣,所以期權的雙方權利義務是不對等的,期權的買方要付權利金,這樣就可以享受將來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期貨合約的權利,期權的賣方,要向交易所交保證金,只有執行期權的義務而沒有權利。

③ 中大期貨公司的軟體怎麼樣

期貨公司的軟體好不好主要是看投入怎麼樣,意思伺服器的數量,二是軟體本身的設計,三是期貨公司席位與交易所的關系。
在伺服器上,老牌的中國國際期貨在上海和北京都有伺服器託管,並且最早使用了災備系統,7乘24小時的服務。
軟體升級上海通期貨公司實行的比較找,09年初就開始全面推行「快期軟體」,原來的文華和彭博行情刷新是0.5秒每次,現在快期的行情已經提速到了原來的10倍。2010年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不僅全面更新升級了快期系統,而且開發出了適合蘋果手機,平板電腦和ITOUCH等看行情下單的功能;
國際期貨與期貨交易所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系,無論是持倉還是交割上,在棉花,菜籽油,金屬上一直有著不錯的表現,而且多年協助期貨交易所等舉辦「國際期貨大會」,在交割以及許多方面也得到了交易所的認可和支持。
當然,中大期貨公司的軟體也很不錯,目前整個期貨行業的規范和升級上,幾乎所有的期貨公司軟體都沒有太大優勢,希望您多了解了解,多問問已經在操作期貨的老期貨人和朋友,然後再做決定。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