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期貨幣政策及走勢
『壹』 美國現行貨幣政策的內容
美國的貨幣制度
(一)美國的中央銀行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成立於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職責是保障美國貨幣和金融體系的安全、靈活和穩定。
《美國聯邦儲備法》規定,成員銀行需向聯邦儲備銀行繳納相當於其資本和盈餘總和的6%數量的資本。聯邦儲備銀行則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員銀行支付其繳入資本的6%的紅利,通常每年分兩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聯邦儲備銀行的注冊資本為135.36億美元,占其總資本的51.2%。
根據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規定,美國在12個主要城市設立儲備銀行,成為聯儲體系的組成部分。這12家地區儲備銀行的職責包括為其成員銀行進行支票交換、回收損毀貨幣並發放新幣、對合並申請進行評估、向該區的成員銀行投放貼現貸款、審查屬於聯邦儲備成員的州立銀行、就地方銀行和經濟狀況提出分析和報告,以及進行一般的銀行與經濟研究並出版部分刊物。 聯邦儲備理事會是聯邦儲備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事會由七位理事組成。他們均由美國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確認,任期14年。聯邦儲備理事會辦公地點設在華盛頓,通常每周會晤若干次商討與貨幣政策和銀行監管有關的問題。
(二)美元
美元硬幣由美國財政部發行,幣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種;美元紙幣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發行,面額為1美元、2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種。
二、美國的貨幣政策
(一)貨幣政策目標
根據《美國聯邦儲備法》,美國的貨幣政策目標是控制通貨膨脹,促進充分就業。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操作目標是聯邦基金利率。
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國同業拆借市場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這種利率的變動能夠敏感地反映銀行之間資金的餘缺,美聯儲瞄準並調節同業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並且將同業拆借市場的資金餘缺傳遞給工商企業,進而影響消費、投資和國民經濟。
(二)美國貨幣政策的決定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是美聯儲系統中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制定部門。其由7位聯邦儲備理事會成員以及5位地區儲備銀行行長組成,其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為固定成員。一般來說,聯邦儲備理事會主席任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主席,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任副主席。委員會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華盛頓會晤一次,對具體貨幣政策操作進行投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政策指令及會議概要於會後六周對外公開。
(三)美國貨幣政策的實施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執行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率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公開市場業務
聯邦儲備系統的公開市場業務包括買入和賣出證券(通常為政府債券(TB)、資產支持證券(ABS)和按揭抵押證券(MBS))。這些業務工具是聯邦儲備系統所使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政策工具,用以改變經濟中貨幣與信貸的成本和可得性。聯邦儲備系統通過購買證券增加銀行系統的准備金,使銀行能夠擴大其貸款與投資;通過賣出證券從銀行系統抽出准備金,從而削減銀行進行貸款和投資的能力。
貼現貸款
貼現貸款是美聯儲向商業銀行、存款類機構的貸款。商業銀行和存款類機構向聯儲借款時,聯儲所收取的利息率稱為貼現率。聯儲通過調整貼現率,可以影響銀行體系准備金的水平,繼而影響聯邦基金利率的水平。
法定存款准備金
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是一個非常直接有力的貨幣政策工具。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聯儲向銀行系統注入或抽取流動性,直接影響貨幣總量。
『貳』 90年代以來美國貨幣政策內容及特點
90年代美國財政貨幣政策研究及其借鑒意義 關閉窗口
搞要:盡管全球經濟疲軟,美國還是在1990一1991年的經濟衰退後連續第9個年頭保持經 濟增長,並且強勁的經濟增長是與低通貨膨脹、低失業率、低財政赤字並存的.美國經濟之所 以能長時間擴展,除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外,最主要的原因是90年代以來美國實行了適宜的財政 貨幣政策。分析美國90年代財政貨幣政策的內容及特點,對於完善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具有重 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美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美國經濟自1991年3月走出衰退期以來,一直保持乎穩持續的發展,至今已持續增長了1 00多個月。進入90年代,美國經濟以乎均每年3%的速度穩步增長,而且經濟發展速度沒有減 緩下來的跡象。在這次經濟擴張中,美國經濟呈現了近幾十年少有的「一高三低」的良好運行 態勢,主要標志是;
(1)經濟持續增長。1992—1998年間,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依次為 2.6%、2.7%、3.5%、2.0%、2.8%、3.7%和3.9%,在連續7年的期間里,經濟增 長幅度始終在2.5%一4.o%之間。
(2)失業率大幅度下降。自1992年以來,美國失業率一直 遞減,1992—1996年的失業率分別為7.4%、6l 9%、6.0%、5.4%,1997年降至4.8%, 目前僅為4.3%,是30年來的最低水平。
(3)通貨膨脹持續走低。1991年3月至l 995年,以消 費物價增長幅度表示的通貨膨脹率為11.9%,年平均為2.98%,1996年為2.6%,1997年降 至1.7%,l998年又降至1.456,為33年來的最低水平。
(4)財政赤字逐年減少。1992年美國 財政赤字為29N億美元,此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削減。1993—1997年聯邦赤字分別為2547億美元 、2031億美元、1639億美元、1073億美元、220億美元,1998年美國聯邦預算在數十年後首次 出現了盈餘。 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功的業績,除有利的國際環境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克林 頓政府推行了較為合理的財政政策和正確的貨幣政策。
一,90年代美國財政貨幣政策的內容與特點
(一)財政政策
80年代裡根執政以後,制定了以供給學派理論為依據的財政政策,大幅度隨稅並簡化稅 收制度。里根的減稅政策使美國的財政赤字翻了幾番,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個「惡性腫瘤」『因 此,1993年柯林頓上台後,針對里根政府輕財政政策、重貨幣政策留下的後遺症,提出了以削 減財政赤字為中心內容的「振興美國經濟計劃」,並施行了以增加經濟增長潛力與削弱非生產 性支出同時並舉為特徵的結構性財政政策。具體內容包括:
1.減少非生產性支出和削減國防經費,以緊縮開支。1992年財政年度,美國聯邦政府 的財政赤字高達2904億美元。為了解決赤字問題,柯林頓政府實行了減少財政開支以降低赤字 的財政政策。為緊縮開支,美國減少了30萬聯邦工作人員,並削減國防經費。有關統計資料顯 示,1991年以前美國聯邦政府的國防開支都占該年度財政預算的25%以上,而在1999年度財政 預算中,國防開支僅佔14.6%。
2。增加基礎設施、教育和技術投資,推動經濟轉型。在減少財政開支的同時,政府增加了 對交通、通訊為主的基礎設施的投資,為私人資本投資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政府還加大了對 教育和技術的投入。近年來,美國政府通過一系列途徑,如為教育評估體系的改革提供種子基 金、督促各州政府對教育增加投入、為學生貸款提供擔保、加強人才培訓和職工培訓等.增大 了對教育的投資;同時,政府把提高美國的技術競爭力放到政府的議事日程上,並且出合了一 系列措施.如增加科技研究和開發經費,以加強對技術的投資力度。
3.實施稅制改革和放寬限制,以增加財政收人和促進高技術的發展。具體措施有:政府 設立了專項投資稅收信貸基金,從財政上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鼓勵企業投資建設能參與國 際競爭的新工廠及購置高效率的機器設備、鼓勵企業投資於創新性技術的公司;政府不斷延長 「科研抵稅法」的實施期限,以支持信息、通訊、電子行業的企業進行長期研究的計劃。同時 ,政府還實施了增稅政策,以增加財政收入。增稅的項目包括:將年收入18萬美元以上者的個 人所得稅串從30%提高到36%;對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富人再另征10%的附加稅,把公司最 高稅率從34%提高到36%;全面提高能源稅;增加富裕老年人的社會保險福利稅。
但對中產階 級和低收入者減少稅收,對小企業的長期投資減少資本收益稅50%。 有增有減的財政政策,使美國的財政赤字從1992年的2904億美元減少到1996年的l o 37 億美元,直至1997年的220億美元,1998年美國聯邦預算扭虧為盈。財政赤字的減少,增加了 市場的資本供應量,促進了長期利率的下降並保持較低水平.從而刺激了企業投資和生產的擴 大。同時政府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 動作用,促進了美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帶動了美國經濟持續增長,並使美 國經濟在發達國家中保持領先地位。
(二)貨幣政策
90年代以來:美聯儲一直以充分就業、價格穩定和適度的長期利率作為其貨幣政策的最 終目標,實行。中性」的穩定一貫的貨幣金融政策,並及時進行微調,使美國經濟在1994年成 功地實現了軟著陸。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內容及特點主要有兩方面:
1.堅決制止通貨膨脹的低利率政策。
進入90年代,美聯儲堅持對通貨膨脹採取預防為主 的方針,寧可放慢經濟增長速度,也要預防通貨失控。為此,美聯儲積極而適當地運用貨幣杠 桿,隨時根據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率升降變化來調整利率,並使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每當經 濟過熱跡象出現.美聯儲就毫不猶豫地採取堅決措施,緊縮銀根。1994年,在美國經濟強勁復 蘇的形勢下,美聯儲未雨綢繆.自1994年2月以後的一年內,連續7次提商利率,使美國聯邦基 金利率和貼現率分別達到6%和5.25%。1995年經濟增長速度略低時,美聯儲則下調貼現「串 ,控制貨幣供應量的減少。1999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出現過熱端倪,為使經濟增長率回落, 以減少通貨膨脹加劇的危險,美聯儲連續兩次提高利串.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為5.25%, 貼現率為4.75%。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雖然不時調整,但其調整幅度不大,一直在0.25%-0. 5%之間.就其整體而言水平不高,一直維持在5.5%的水平。美聯儲根據經濟情況適時對利 率進 行微調.並使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這對抑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惡化產生了根本性作用。
2.利用公開市場業務調整利率。
長期以來,美國貨幣當局一直把調節利率作為貨幣政策 的主要目標,以適應其經濟擴張的需要。80年代以後.情況有了明顯變化,以供給學派理論為 依據的里根政府,不僅高度重視貨幣政策的作用,使貨幣政策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且貨幣政策 的方向有了重大改變,即由以調節利率為主轉向以調節貨幣供給量為主。進入90年代以後,由 於貨幣流通速度的大幅度變化,貨幣總雖難以起到引導物價穩定的作用,有鑒於此,美國貨幣 當局對其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和實施工具進行了調整,從以控制貨幣總量為主轉變為主要對利 率的調控。
相應地,美聯儲實現其貨幣政策目標的工具也發生了變化,由直接調控貨幣供給量 轉移到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影響聯邦基金利率,並以此來影響整個資金市場利率,從而為經濟 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較為穩定的金融環境。 實行穩定、連續、中性的貨幣政策,並及時進行微調,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成功的關鍵。 適時對利率進行微調,並使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上,不僅避免了利率大幅度波動對經濟的過大 沖擊,而且有利於擴大私人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同時,經濟政策的乎穩使企業對宏觀經濟環 境具有信心,短期投資行為減少,更多地著眼於制定和實施長遠發展戰略,從而促進了美國經 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二、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美國政府及貨幣當局在財政貨幣政策方面所採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對於完善我國宏觀調 控政策及手段、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是具有借鑒意義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化政府對發現經濟的調控功能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仍應加強對經濟的調控功能,但政府宏觀干預政策必須具有科 學性。
首先,政府的財政貨幣政策不能僅將重點放在總量的簡單平衡上,而應在考慮總量平衡 的同時,更應注意結構的調整,保持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
其次,政府制定和施行的經濟政 策和措施,不應是針對某個企業、單個具體的經營行動,而是對整個行業而言的。
最後,政府 的調控不應干預市場,而是創造市場,鼓勵企業競爭。科學的政策措施,可以使得一個企業的 經濟活動,符合社會發展方向,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美國經濟之所以9年來持續增 長,是與美國政府適時、適度的財政貨幣政策有著直接關系的。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正在由非 市場型向市場型轉變,確立運用市場機制配置社會資源.但不能因此放棄或削弱政府對宏觀經 濟的科學性調控。我們必須深化財政、金融、計劃體制的改革,完善宏觀調控手段和協調機制 ,加強政府對宏觀經濟的正確調控,以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與健康運行。
(二)擴大間接金融調控手段的運用 我國宏觀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這相應要求建立 和完善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體系。然而當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仍以直接手段為主,缺少 間接調控手段。我國目前實施的貨幣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存款准備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 務等傳統手段和貸款限額,其中,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李和公開市場業務為間接調控手段,貸 款限額屬直接調控手段。存款准備率和再貼現率分別於1984年和1986年在我國運用,公開市場 業務於1996年正式啟動,但與美國等市場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公開市場業務的基礎仍很薄 弱,公開市場業務的有效性發揮受到了制約。貸款限額是我國長期使用的政策手段,由於我國 金融市場發育程度差,傳導機制很不完善,目前我國金融調控的基本手段仍以貸款限額為主。 但在信用關系日益深化.融資形式已經多樣化的情況下,以直接控制為特徵的金融調控方式已 無法 保證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
因此,應借鑒美國貨幣政策手段,擴大公開市場業務,這對我 國的金 融調控從以直接控制為主轉向以間接控制為主具有重要意義。
(三)加強稅收政策在宏觀調徑中的作用 稅收政策是與國家同時產生的最古老的經濟政策。作為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 政 策不僅在稅收總額上關繫到總量調控,而且在稅種、稅目和稅率的組成上對結構也起到調 控作 用。美國的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稅收政策的運用,每年的聯邦財政預算案都企圖通過增稅 或減 稅來影響經濟。但我國似乎較少使用稅收政策來調控經濟,我國的財政政策向來只側重於 財政 收支政策的調控。當然,我國在某些領域也使用特殊的稅收政策,如對外商投資企業、老 少邊窮 地區的企業等實行減免稅政策,對煙酒等少數商品加征消費稅,對出口商品實行退稅等, 但全 部都是針對微觀經濟而言,對宏觀環境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我國較少使用稅收政策,原因 在於 當前我國的稅制結構與美國不同。我國目前實行以流轉稅和所得稅為雙主體的稅制結構, 在我 國整個稅收收人中,流轉稅佔50%以上,所得稅佔30%;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則實行以所得 稅為 主體的稅制結構,這些國家的所得稅收人,一般占其稅收總收入的50%左右。由於流轉稅 和所 得稅自身的特點.它們對經濟的調控能力是不同的。流轉稅的調整。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 對經 濟只發生間接作用,且見效慢,而所得稅的變化對納稅人的收入,從而對消費、投資和儲 蓄等有 直接的、迅速的影響,直接調控宏觀經濟。由於流轉稅調控經濟的能力遠不如所得稅,所 以我國 難以俊美國那樣運用稅收政策來調控經濟。但是,稅收政策畢竟對經濟產生很大作用,諸 如調 節收入分配、穩定經濟和優化資源配置。
因此,必須進一步優化我國的稅制結構,加強稅 收政策 對經濟的調控力度。
(四)重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控社會供需總量和結構不可或缺的 工具。雖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對供求總量和結構具有調節作用,但兩者在總量和結構調節 中各具優勢和不足,財政政策的優勢在於調控經濟結構,而對供求總量的調節具有局限性;貨 幣政策的優勢在於調控經濟總量,而對經濟結構的調節具有局限性。
因此,要求財政政策和貨 幣政策必須協調配合,取長補短,共同作用於宏觀經濟,否則就不能達到頂期目標。在這方面 美國做得相對較好。為保證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美國將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同時並舉。從財政 政策調節看,美國政府運用必要的稅收政策、財政投資政策支持產業結構的調整,支持高新技 術產業的發展。從貨幣政策調節看,美聯儲通過調節聯邦基金利率和再貼現率,以及公開市場 業務等手段來控制貨幣供給量,從而有效地控制社會總渴求,達到穩定幣值和物價的目的。反 觀我國,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方面重視不夠。如1996年以來,為擴大內需以拉動經 濟,中央銀行實行了擴張性貨幣政策,但從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看,收效不大。
其中原因,很 重要的一點就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未能協調配合。我國的需求不足,實質上是一個結構性問 題,而貨幣政策雖然能夠調節社會總需求,但對於社會總需求內部的結構調整就顯得無能為力 。相反.財政政策在結構調整方面則有優勢。政府既可以通過對不同部門、不同產業的硬收待 遇,直接影響各產業部門稅後利潤進而影響產業發展;也可以通過財政投資改變初次分配關系 中形成的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及其內部結構。由於單一使用貨幣政策,缺乏相應的財政政策與 之配合.從而未能實現預期目標。
因此,在今後的宏觀調控中,應注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 協調配合,相互揚長避短.在實現社會供需總量平衡的前提下,加快社會供需結構的調節和合 理化,全力促進社會經濟整體協調穩定發展。 保證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因此,應借鑒美國貨幣政策手段,擴大公開市場業務,這對我 國的金 融調控從以直接控制為主轉向以間接控制為主具有重要意義。
(三)加強稅收政策在宏觀調徑中的作用 稅收政策是與國家同時產生的最古老的經濟政策。作為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 政 策不僅在稅收總額上關繫到總量調控,而且在稅種、稅目和稅率的組成上對結構也起到調 控作 用。美國的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稅收政策的運用,每年的聯邦財政預算案都企圖通過增稅 或減 稅來影響經濟。但我國似乎較少使用稅收政策來調控經濟,我國的財政政策向來只側重於 財政 收支政策的調控。
當然,我國在某些領域也使用特殊的稅收政策,如對外商投資企業、老 少邊窮 地區的企業等實行減免稅政策,對煙酒等少數商品加征消費稅,對出口商品實行退稅等, 但全 部都是針對微觀經濟而言,對宏觀環境沒有實質性的影響。我國較少使用稅收政策,原因 在於 當前我國的稅制結構與美國不同。我國目前實行以流轉稅和所得稅為雙主體的稅制結構, 在我 國整個稅收收人中,流轉稅佔50%以上,所得稅佔30%;而美國等發達國家則實行以所得 稅為 主體的稅制結構,這些國家的所得稅收人,一般占其稅收總收入的50%左右。由於流轉稅 和所 得稅自身的特點.它們對經濟的調控能力是不同的。
流轉稅的調整。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 對經 濟只發生間接作用,且見效慢,而所得稅的變化對納稅人的收入,從而對消費、投資和儲 蓄等有 直接的、迅速的影響,直接調控宏觀經濟。由於流轉稅調控經濟的能力遠不如所得稅,所 以我國 難以俊美國那樣運用稅收政策來調控經濟。但是,稅收政策畢竟對經濟產生很大作用,諸 如調 節收入分配、穩定經濟和優化資源配置。因此,必須進一步優化我國的稅制結構,加強稅 收政策 對經濟的調控力度。
(四)重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控社會供需總量和結構不可或缺的 工具。雖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對供求總量和結構具有調節作用,但兩者在總量和結構調節 中各具優勢和不足,財政政策的優勢在於調控經濟結構,而對供求總量的調節具有局限性;貨 幣政策的優勢在於調控經濟總量,而對經濟結構的調節具有局限性。
因此,要求財政政策和貨 幣政策必須協調配合,取長補短,共同作用於宏觀經濟,否則就不能達到頂期目標。在達方面 美國做得相對較好。為保證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美國將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同時並舉。從財政 政策調節看,美國政府運用必要的稅收政策、財政投資政策支持產業結構的調整,支持高新技 術產業的發展。從貨幣政策調節看,美聯儲通過調節聯邦基金利率和再貼現率,以及公開市場 業務等手段來控制貨幣供給量,從而有效地控制社會總渴求,達到穩定幣值和物價的目的。
反 觀我國,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方面重視不夠。如1996年以來,為擴大內需以拉動經 濟,中央銀行實行了擴張性貨幣政策,但從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看,收效不大。個中原因,很 重要的一點就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未能協調配合。我國的需求不足,實質上是一個結構性問 題,而貨幣政策雖然能夠調節社會總需求,但對於社會總需求內部的結構調整就顯得無能為力 。
相反.財政政策在結構調整方面則有優勢。政府既可以通過對不同部門、不同產業的硬收待 遇,直接影響各產業部門稅後利潤進而影響產業發展;也可以通過財政投資改變初次分配關系 中形成的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及其內部結構。由於單一使用貨幣政策,缺乏相應的財政政策與 之配合.從而未能實現預期目標。
因此,在今後的宏觀調控中,應注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 協調配合,相互揚長避短.在實現社會供需總量平衡的前提下,加快社會供需結構的調節和合 理化,全力促進社會經濟整體協調穩定發展。
『叄』 美國貨幣政策的美國貨幣政策大事記
1942年 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FED應財政部的要求正式承擔保持國債低利率的義務。財政部需要低成本的資金來為戰爭籌款。FED因此不得不放棄貨幣存量的目標,專注於控制利率。 1950年 朝鮮戰爭爆發。財政部希望FED繼續承擔保持低利率的責任,而FED更希望控制戰爭帶來的通貨膨脹壓力,雙方發生矛盾。 1951年3月4日 FED和財政部簽署《財政部和聯邦儲備系統協議》(the Treasury-Federal Reserve Accord),該協議終結了FED支持美國國債價格的義務,確保了聯儲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在該協議之前,美國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只是財政政策的附庸。 1958年11月 .W.Phillips發表《The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 Rates in the United Kingdoms,1861-1957》(Economica, November 1958, pp. 283-299)。它的直接含義就是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存在替代關系,這篇文章的發表標志著Phillips Curve曲線的發現。 1975年 美國開始試驗貨幣增長量目標制(Money-Growth Targeting)。FED宣布對三個主要的貨幣總量:M1、M2、M3的目標增長范圍。由於實際上FED在存款方面能夠控制的,只是基礎貨幣,所以要想同時達到這三個不同的貨幣總量目標,實際上是不現實的。事實上,FED經常達不到它事先宣布的目標,經常有很大的誤差。貨幣主義者聲稱,FED同時宣布三個不同的貨幣總量目標,表明它對於實行固定的貨幣增長規則並非十分嚴肅。 1979年8月 保羅·沃爾克就任FED主席。兩個月後,他說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同僚們贊同削減通貨膨脹,使他們相信聯儲的運作程序需要根本性的變化。1978年的通貨膨脹率為9%,1979年為12%。通貨膨脹率的激增,使得FED下定決心對付通貨膨脹問題。 1979年10月 FED宣布,它致力於貨幣供應的緩慢增長,將樂於默認更大更頻繁的短期利率變動。這標志著FED操作程序的重大改變,FED將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集中到M2上,而放棄了短期利率。在這之後,利率迅速上升,而經濟低迷。卡特政府對這一做法並沒有表示反對。 1980年3月 短期利率超過15%,聯儲失去了卡特政府的支持。因為距離總統大選不到9個月了,卡特總統授權聯儲對信貸實行強行管制,並連續利用電視媒體有力地勸誡消費者抑制信貸的使用。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經濟明顯地衰退了。FED將短期利率幾乎削減了一半,以應對貨幣存量的下降。這個措施更像是為了在大選年扭轉衰退的嘗試,而不是聯儲瞄準貨幣總量的新政策的利率後果。利率降低以後,經濟有所復甦。非常短期的緊縮貨幣政策和微弱的經濟復甦,不足以降低通貨膨脹率。 80年代初期 在實踐貨幣增長目標制的期間,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的通貨膨脹率確實都顯著下降,但是它們的產出和失業率也變得很不穩定,失業率都顯著上升。 1982年 由於無法接受失業率上升,FED宣布不再特別強調實行貨幣增長目標制(Money-growth targeting),轉而更重視利率目標制(Interest Rate Targeting)。 1993年 FED宣布徹底廢止使用貨幣增長目標制。在此之前的80年代,其他實行貨幣增長目標制的國家也已經紛紛不再實行(德國和瑞士除外,不過德國也在 1987年宣布將貨幣增長的目標從中央銀行貨幣轉為M3)。FED解釋的原因是70年代和80年代,貨幣需求頻繁變動,十分不穩定。這時,如果依然保持貨幣供給不變,就會造成利率的劇烈變動,這對經濟是很不利的。
『肆』 2020年3月15美國大幅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什麼會失效
傻子才信美狗國、
『伍』 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
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美國繼續實行美元泛濫的舉措,為的就是稀釋各國對美債權。也可以這么理解,在未來的一段時期里,美元貶值預期將繼續持續或者加速。從這點看,那麼就是針對中國、印度等國近期加息的舉措而做出的反應,目的很明顯:「人民幣被低估,其升值的幅度還很大」。說到底,實際上就是要加速稀釋中國等國所持有的龐大美元債權,以便在匯率反差上吃掉中國等國擁有的美國債。
那麼,回頭看下,A股自國慶後至此的這波行情,根源上可以理解為受貨幣政策上的預期變動而推動。其表現是熱錢大量涌進A股,促使煤炭、有色等具保值性投資的資源類股票大幅暴漲,當然這也是因為全球通脹預期及國際商品價格大幅上揚所造成的。資源股的暴漲帶動了金融、地產等藍籌股上漲,指數也快速反彈到接近今年4月份頂部的高度。但其他大部分中小盤股等卻表現為回調走勢,市場表現為個股兩端分歧走。而至近期大盤指數盤整時,個股才開始實現整體相對協調的走勢。
11月4日,在獲悉美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後,各國股市表現整體上漲。5日,A股跳空高開小幅低走,量能也有所放出,而前期4月19日的缺口已然毫無懸念的被突破。
對於這一美政策,從短期看,我的覺得只能算是帶給A股一個小小的震盪,而A股目前的指數也需要一個平台去消化早前的套牢盤。但是從中長期看,我們應該看到該政策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推動作用,而只要人民幣升值且是大幅升值的預期還在,那麼國際上的熱錢,主要是歐美的熱錢就會繼續涌進中國資本市場,而股市作為一種虛擬的投資市場,其套利與投機是必然存在的,那麼從這點看,A股的中長期上揚空間依然還在。
另,鄙人認為,如果中長期行情是真,那麼在指數有陡然向上走跡象的時候,煤炭、有色等資源股及藍籌股還是可以積極參與,而在指數盤整與穩態的時候,消費與新興產業依然還是主流,這是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所使然的。
『陸』 美國貨幣政策的美國的貨幣政策與經濟發展
從美聯儲提供的1971呈2001年美國GDP增長、生產力水平和物價走勢圖可以看出:90年代中後期是美國經濟最活躍的時期,在此期間,美國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通貨膨脹率也控制在較低幅度,生產力水平的增長超過了30年的平均水平。在美國過去十年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一個很顯著的特徵是各類投資基金發展迅速。風險投資基金的發展,有力支持了新興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不斷成長壯大;並購基金的發展,加快了企業的兼並重組,使一大批企業加快轉型步伐,更多的由傳統行業轉向半導體、電信、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居民及企業投資意願旺盛。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1998年以來,美國經濟也不同程度上出現投資過度、投機增加等泡沫經濟現象,一些新興企業股價被嚴重高估,如從事信息網路業務的亞馬遜公司的股票市值在一段時間竟與通用公司的市值幾乎相當,嚴重背離了實際情況。為了防止經濟進一步過熱,美聯儲在兩年曾連續7次提高貸款利息,促使市場修正過熱的經濟預期,導致美國股市回落,企業投資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投資明顯下降,經濟增長逐步趨緩。
2000年第四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增長出現停滯之勢。2000年以來,為了防止經濟衰退,提升企業和個人投資意願,促進經濟增長,尤其是振興 「9·1l」事件後遭受重大打擊的美國經濟,美聯儲又連續11次降息,美元一年期浮動利率從原來的6.5%下降到1.75%,以刺激居民消費和投資的增長。美聯儲有關官員認為:從近30年來美國生產力水平曲線圖可以看出,這次美國經濟衰退與歷史上其他時期的經濟衰退有所不同。由於美國生產力水平仍保持在基本高於平均增長值狀況,競爭力仍屬較高水平,因此美國經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復甦,並逐步進入新一輪增長。
『柒』 美國當前的貨幣政策是什麼
這個不好說,學術上通常認為貨幣傳導機制有很多種,主流的凱恩斯學派認為是由利率作為中間量,我個人也比較同意這種說法。至於其他的說法,還包括:貸款、托賓q理論、消費支出、個人資產流動性、國際貿易。建議你可以查看關於莫迪利亞尼的MPS結構模型,這個模型將上述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面進行綜合,進而分析影響國民收入的情況。
希望採納
『捌』 就目前形勢來看美國為什麼要收緊貨幣政策
由於美國經濟好於預期,因此,美國繼續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降低。
早報訊 日本瑞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近日在其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由於美國經濟好於預期,因此,美國繼續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可能降低。
2010年12月初,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接受電視訪問時表示,美國不排除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措施,增購國債。此消息一出便引發市場動盪,美元下跌,大宗商品表現強勢。
對此,沈建光稱:「我們認為,市場的擔憂可能有些過度。實際上,美國經濟好於預期,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推出的可能性並不大。」
該報告表示,現階段美國的製造業、零售以及就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回升和向好態勢,美國2010年四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接近4%。唯有房地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美國經濟沿著復甦道路前行的步伐有越來越堅實的跡象。
因此,沈建光認為,伴隨著美國經濟內生動力逐步加強,繼續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必要性降低。而且,由於量化寬松引發通脹壓力的增大與熱錢肆意流動,已經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這也將是美國是否會再次「一意孤行」的潛在壓力。
沈建光還指出,如果2011年美國經濟好於預期,貨幣政策最早可能在年底轉向,這將對中國有兩個方面影響。首先,有利於中國出口貿易的增加,促進出口繼續保持強勁走勢。其次,如果美國提前收緊貨幣,會導致部分資金撤離中國,對中國的資產價格造成短期沖擊。然而由於目前中國資產價格基本上仍處於合理水平,從長期來看影響並不大。
總體來看,沈建光表示,如果美國貨幣政策於年底提前收緊,對中國的影響偏正面。但是,如果美國經濟走上復甦之路,無疑會帶動商品購買增加,有可能推動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增加中國輸入性通脹的風險。
『玖』 美國近年來有什麼重大的貨幣政策
說實話不會有什麼影響.
第一,所謂美國瘋狂的印鈔票, 是不對的. 美國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 相比中國那物價,房價, 美國通貨膨脹基本可以忽略.
第二,美國的貨幣政策確實導致了大量的赤字, 但是美國的債務被外國購買了, 比如中國,日本. 所以暫時沒有嚴重的後果.
第三, 黃金價格現在是指紙黃金, 已經是炒作的價格了. 就和當年的石油一樣.
『拾』 美國最近的貨幣政策是什麼急用
說實話不會有什麼影響.
第一,所謂美國瘋狂的印鈔票, 是不對的. 美國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 相比中國那物價,房價, 美國通貨膨脹基本可以忽略.
第二,美國的貨幣政策確實導致了大量的赤字, 但是美國的債務被外國購買了, 比如中國,日本. 所以暫時沒有嚴重的後果.
第三, 黃金價格現在是指紙黃金, 已經是炒作的價格了. 就和當年的石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