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期貨 » 期貨惡意套利美國判例

期貨惡意套利美國判例

發布時間: 2021-05-12 12:37:57

『壹』 1.某美國進口商在 3 個月後需支付 40 萬歐元貨款,為對沖外匯風險,考慮通過外匯期貨合約進行套

你看下期貨市場教程,裡面有詳細分析。
有一個公式,我這邊給你打不出來。

『貳』 商品期貨價差套利 給舉個例子解釋下 形象點的小弟才能理解

套利是指利用相關市場或相關合約之間的價差變化,在相關市場或相關合約上進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以期價發生有利變化而獲利的交易行為。

如果利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之間的價差進行套利行為,稱為期現套利(Arbitrage)。如果利用期貨市場上不同合約之間的價差進行的套利行為,稱為價差交易(Spread)。

(2)期貨惡意套利美國判例擴展閱讀

利用兩種不同的、但相關聯商品之間的價差進行交易。這兩種商品之間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約。跨商品套利的交易形式是同時買進和賣出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種類的商品期貨合約。例如金屬之間、農產品之間、金屬與能源之間等都可以進行套利交易。

交易者之所以進行套利交易,主要是因為套利的風險較低,套利交易可以為避免始料未及的或因價格劇烈波動而引起的損失提供某種保護,但套利的盈利能力也較直接交易小。

『叄』 尋找經典的美國聯邦法院判例

1946年,克里斯蒂。威特羅和里伯瑞。普格里茲合夥共同出資在紐約成立了一家小的建築公司。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聘用盧索當會計,還任命他為執行副總裁。幾年後,他們又雇了曾在畢觀威事務所工作過的兩個人擔任會計和財務主任。1955年威特羅和普格里茲將他們所有的生意合並,成立了巴克雷斯建築公司。4年後,公司以每股3美元的價格,公開上市發行了56萬股普通股,不久,巴克雷斯公司的股票就列入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名單之中。

巴克雷斯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承建保齡球道。自1952年美國有了自動裝瓶機後,保齡球作為一種娛樂性的體育活動受到極力推崇,保齡球道的需求旦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巴克雷斯公司在1960年時已是美國每三大保齡球道建造商。據報道,1956年巴克雷斯公司的總銷售額為80萬美元;4年後,公司總收超過900萬元,凈收益約75萬美元。在1961年初發行的《華爾街雜志》中,該公司財務主管預測當年的總銷售額將達到1500萬美元,實現利潤120萬美元。

巴克雷斯公司大多是為一些小的辛迪加投資者修建保齡球道。在簽約建築合同時,這些辛迪加投資者必須向巴克雷斯公司預付一小部分訂金和簽發一張分期付款的匯票,隨著保齡球道施工的進棄,在幾年內將余額會清。1960年巴克雷斯公司開始與某財務公司進行銷售回租交易。在交易中,巴克雷斯公司將修建的球道賣給該財務公司,該財務公司再將球道回租給巴克雷斯公司的子公司,由其子公司來經營球道。巴克雷斯公司對上述兩類交易沒有考慮任何理財技巧,在沒有收到任何一筆大額付款之前,就在建造費用上投入了大筆現金。結果,巴克雷斯公司不得不為建築項目不斷地尋找外部融資。1961年5月為了解決迫切急需的營運資金,公司向證券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證券會」)遞交了S—1有價證券申請上市登記表,要求發行總金額為174萬美元,期限為15年,利率為5.5%的長期債券。

60年代初,人們對新型保齡球道發生了興趣,導致舊型球道市場一落千丈。這突如其來的市場變化和大量的外借資金,使巴克雷斯公司在1962年陷入了財務危機。許多簽約者開始拖欠到期的應付款項,巴克雷斯公司不得不自行承擔已建好的球道的運行費用,這就更加劇了巴克雷斯公司資金周轉的困難。1962年末,由於還不起外部債券的利息,巴克雷斯公司只好按照聯邦破產法的規定宣布破產。破產後,購買該公司1961年公開發行債券的人們集體上訴,巴克雷斯公司、證券經紀商、以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畢馬威事務所)均成為被告。這個案件之所以著名是因為以下原因:首先,該案件是自1933年證券法頒布以來第一個大案,它牽涉到在證券法首次對新證券發行作了法律規定以後,該如何處理與此有關的法律糾紛問題。其次,對審計職業界來說,這個案例也很重要,因為它是1933年證券法頒布以來,第一個強調審計人員法律責任范圍和性質的案件。尤為重要的是,該案例將成為聯邦法院依據1933年證券法履行了應盡的職責。

在巴無雷斯公司的上訴案中,主審法官集中討論了三個問題:

1、巴克雷斯公司在申請發行利率為5.5%,期限為15年的債券時,所遞交的S—1表中是否包含錯誤的披露。

2、如果表中有錯誤的披露,這些錯誤是否「重大」。

3、在核實表中的內容有無重大錯誤時,審計人員是否履行了應盡的謹慎責任。

聯邦法官司麥克林寫下了對巴克雷斯公司一案的意見,並從會計和審計的角度闡述了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為此,許多審計職業觀察者認為,只有通過對照證券法,對注冊會計師進行聽證,才能對巴克雷斯公司問題材作出公正的處理意見。

問題1:巴克雷斯公司S—1有價證券上市申請表中是否有錯誤的披露。

巴克雷斯公司1958到1960年的財務報表都是由畢觀威事務所審計的。為了發行債券,S—1表中包含了如下審計內容,即1961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和畢觀威事務所對該委度財務報表的復核。在評價畢馬威事務所在此案件中的表現時,麥克林法官將主要問題集中在事務所對巴克雷斯公司1960年的報表審計上。法官認為,很明顯,潛在的投資者在閱讀S—1表時,要注意1960年的財務報表,而不是未經審計的1961年每一季度報表,或是1958年和1959年的報表。

巴克雷斯公司案中的原告宣稱,公司用保齡球道完工程度來計算收益是不恰當的。這種計算方法只能用於建築項目的成本,而不能說明項目的收益。因為這些項目的最終收益是不確定的。對這一觀點,麥克林法官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裁定:在這種情況下用完工百分比方法,作為一種會計處理是適當的。但他也指出,1960年12月31日會計記錄所估計的在建工程中,兩項工程的完工程度過於樂觀了,因此,報表上會計年度期末收入也高估了。

下面表1中列示了麥克林法官裁定巴克雷斯公司1960年財務報表中主要錯誤事項。

所列收入的虛增部分是來自於銷售回租交易,即「天堂之道」的建築項目。當時,會計准則中允許將會計期間的銷售回租交易的總收益計入當期收入,但麥克林法官司卻裁定,這種會計處理方式即使符合公認會計准則,但在此也不允許。他指出:「天堂之道」的交易實質上只是巴克雷斯公司通過融資方式來完成項目的一種「技巧」手段,而不能成為企業的真正銷售。1960年利潤表中收入的高估,也導致了公司當前凈收益和每股收益的誇大。表1中這兩項的高估數額是麥克林法官根據1960年末財務報表中主要流動比率的錯誤所造成的影響,成為巴克雷斯公司破產前資金周圍困難的焦點。麥克林法官司尤為關注的是,1960年12月底,巴克雷斯公司從它的非合並子公司中轉入的14.5萬美元現金。公司對這次轉移現金交易作了規定,即1961年1月16日,巴克雷斯公司必須再將這筆現金還給這家子公司。很明顯,這筆交易是由盧索特意安排的。麥克林法官作了如下批註:無論如何,這樣處理如此多的現金(14.5萬美元),而且沒有任何暫時存款的特殊說明,屬於誤導信息。此事件的發現很重要,因為它揭露了巴克雷斯公司蓄意遮掩經營情況的事實,並說明了巴克雷斯公司高級官員的可信度及其它方面所作的供詞值得懷疑。

麥克林法官除了裁定巴克雷斯公司1960年12月31日報表上現金余額的誇大外,還得出其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也誇大了的結論。法官認為,1960年末,公司應對明顯收不回來的應收賬款計提5萬美元的壞賬准備,並且有一筆應收賬款屬於其子公司,不應列在資產負債表上,因為這屬於關聯企業行為。對於應收票據公司經常用客戶所簽匯票向財務公司貼現,財務公司留下一定比例的金額作為抵押,以防部分匯票不能按時兌現。只有當一張匯票全額兌現後,抵押部分才匯給巴克雷斯公司。巴克雷斯公司為了使公布的財務報表顯示良好的資金周轉情況,將財務公司留作抵押的金額也列入流動資產項目中是誤導行為。其理由是:1)由於一些客戶經常拖欠票據的支付,有一定比例的抵押永遠不會匯回巴克雷斯公司。2)匯款往往是發生在匯票貼現幾年之後。麥克林法官指出:最後一個實質性的錯誤是關於年巴克雷斯公司財務報表上的或有負債項目低估問題。公司大量的或有負債是向財務公司貼現應收票據所引起的。法官裁定巴克雷斯公司估計或有負債數額不當,造成如表1所列示低估問題。在1960年財務報表中,此項低估金額約為37.5萬美元。

問題2:巴克雷斯公司S—1有價證券上市申請表中的錯誤披露是否屬於「重大」?

麥克林法官審核S—1表時提出的第二個主要問題是:財務報表的錯誤披露是否重大。根據1933年證券法規定,被千被判是否負民事責任的最先決條件就是看其是否存在重大的錯誤披露。證券會對重大性的定義如下:當「重大性」用於任何信息披露要求時其限定范圍是,披露的內容使一秀謹慎的投資者在購習上市登記證券時,能得到合理的信息,否則就屬「重大」。對報表中高估的銷售額、營業凈收入、每股收益等指標「是否會阻止一般謹慎投資者購買」公司1961年發售的債券時,法官裁定:每項錯誤的嚴懲性均不足以打消一個謹慎投資者購買債券的念頭。因為,債券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投機」證券,所以,未來投資者不會因為1960年財務報表上的銷售和收益數據上「相當小的錯誤」而撤回投資。

法官裁定,報表上的或有負債低估37.5萬美元也不屬於重大數額。他指出,巴克雷斯公司當時的總資產為6101085美元,與總資產相比,無論是報表附註上已披露的,還是實際確實存在的或有負債,對未來投資者來說,總資產額可能都是「一個很大的數額。」據他分析:「如果投資者看到巴克雷斯公司報表附註中的說明,也許很樂意買其債券,如果再告訴他們或有負債實際比報表附註中高出37.5萬美元,我懷疑他們中否會立即因此而不買債券。」因此,他認為,這一錯誤表述不具有重大性。然而,麥克林法官裁定報表中流動資產和由此計算出的流動比率的主估屬於重大性錯誤。從表1中所列示百分比來看,被裁定為重大錯誤的「流動比率」與裁定為非重大錯誤的「第股收益」的高估相差甚小。然而,法官的理由是:與公司股東相比,債券持有人或未來投資者對公司資金流動狀況高估的關心更甚於對公司收益的高估,尤其對曾發生過資金流動困難和將面臨嚴懲營運資金短缺的公司更是如此。

問題3:畢馬威事務所在復核S—1表時,是否盡到應有的謹慎責任。在巴克雷斯公司案中,畢馬威事務所的主要辯詞是:他們已盡到應有的謹慎責任。

在1933年證券法中,對謹慎責任作了如下定義:在合理的調查分析之後,有適當的理由想念並真實地確認當時報表所陳述的內容均已屬實,沒有遺漏任何重大事實,不對報表使用者造成誤導,並對此進行所有的必要說明。根據此定義,比馬威事務所如要對此進行辯護,就必須提供證據說明其審計人員對S—1表進行了「合理地調查」,並由此得出就重大性原則來說表中所陳述的內容是正確的。麥克林法官審核了畢馬威事務所的工作底稿,這些底稿記錄了該事務所為了復核S—1表,對巴克雷斯公司1960年度的財務報表審計程序和1961年每一季度財務報表的復核程序。這項審計和復核工作主要是由年輕的高級審計員貝拉第進行的。麥克林法官認為:選貝拉第作為巴克雷斯公司的高級審計員,從事相當復雜的審計業務的決策值得商榷。因為當時他還不是注冊會計師,南昌且他以前對保齡球行業沒有任何經驗,只不過最近剛提為高級審計員而已。尤為關注的是「天堂之道」建造項目的銷售回租交易審計程序。在仔細審查畢馬威事務所的工作底稿後,法官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貝拉第從來就沒有將這筆交易當作一項重要的關聯公司交易進行審計。令人注意的是,承擔巴克雷斯公司審計的經理在審計之前很明顯的已經發現這一事實,他在貝拉第的工作底稿中作了如下批註:「在與泰德。克切爾(巴爾雷斯公司的財務主任)60分鍾的面談這後,他透露出巴克雷斯公司正將一球道租給其子公司,這一業務的收入來自關聯企業,應從巴克雷斯公司的收益中扣除。」對上述批註,貝拉第在工作底稿上加上如下注釋:「關聯企業將所胡權轉給了別人。」法官發現,這一注釋有些模糊,但可以說明貝拉第相信這部分資產已賣給了外部第三者。如果是這樣的活,法官認為貝拉第應完成一定程序來證實這一銷售是否屬實,但很顯然他卻沒有這樣做。

麥克林法官裁定,對貝拉第沒有發現巴克雷斯公司從其非合並公司轉入,並在年初再轉出的約14.5萬美元不負有責任。法官指出,盧索沒有通知貝拉第或畢馬威事務所的其他審計人員這一情況,「要求貝拉第查出巴克雷斯公司在滑有任何異常現象的條件下所進行的舞弊行為,是不合理的」。關於對屬於財務公司的抵押部分,且被列入巴克雷斯公司財務報表的流動資產的處理,法官認為:貝拉每應該可以確定大部分抵押在一年內是收不回來的,不能將它列入流動資產。法官對作為高級審計員貝拉第最為嚴厲的指責是他在1961年春所做的S—1表的復核。就巴克雷斯公司案中對S—1表的復核。就巴克雷斯公司案中對S—1表的復核有如下法律定義:

對公司報表的期後事項復核的目的(指S—1表的復核作為上市登記聲明的參考)是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是否有重大變更,是否有重大事項需要披露的,以防資產負債表上的數字對公眾進行誤導。

畢馬威事務所要求審計人員應遵循的部分審計程序。法官指出:貝拉第所用的程序民公認審計准則一致,但他沒有完滿地完成這些審計程序。他只用了二天多的時間來復核S—1表,總共20.5個小時。對於1961年發生的事項他沒有發現任何錯誤和遺漏,而我前面所述的那些錯誤事項都是重大的,他所得到的答案都是來自於公司管理層,而沒有親自去證實這些答案是否屬實。所以,他的S—1表復核沒有任何價值。

在麥克林法官通篇研究巴克雷斯公司的審計工作底稿後,他裁定畢觀威事務所不能證明其已盡了應有的謹慎責任。他對案件中的其他主要被衙也提出了相同結論。與皮同時,法案還指出,注冊會計師在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中,使用了「財務報表真實地反映其財務狀況」一詞,因此,當財務報表沒有過達到這一要求時,注冊會計師應對其承諾負責。在法庭要求提交對被千的審判結果前,一個和解方案使巴克雷斯公司案的各有關方達成共識。然而,各方在和解交易中應該付出的或應該得到些什麼,那是永遠不會公開的。

二、該案例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啟示與教訓

在證券市場上,當證券持有者受到信息誤導而受到經濟損失時,其首先想到的就是起訴注冊會計師並要求其賠償損失。因為,他們認為,注冊會計師既然審核了財務報表,就應保證財務報表萬無一失,而不應該存在任何誤導的會計信息,這就是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的期望。但在現實中,由於成本——效益原則的限制,以及審計手段的限制,注冊會計師無法保證經過審核的財務報表中不出現任何差錯,這就是社會期望與注冊會計師能力的差距。從目前來看,這一差距是無法消除的。因此,為了保護注冊會計師不去承受超過去時其能力的責任,往往通過一定的程序來凌晨斷注冊會計師是否要對誤導的信息負責。而這一程序,就是該案例中麥克林法官提出的三個問題。這對我們今後如何界定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另外,該案例子中的其他問題也對我們進一步認識注冊會計師的作用提供了參考。我們可從上述雜例中汲取以下幾個經驗教訓:

1、注冊會計師在審核財務報表前,應該充分考慮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范圍。在上述案例中,經事務所審核過的巴克雷斯公司財務報表與S—1復核表雖然是提交給證券會的,但實質上是針對購買上市債券的投資者的。因此,注冊會計師應將審計重點放在債券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各種流動比率上,而不是一般常規審計程序上。因為,在該項審計中,債券購買者是預計的報表使用者,也就是通常所稱的預計第三者。根據美國的法律,審計人員如果在審計中無意地兒了普通過失,要對預計的第三者負法律責任。同樣,我國現在也已開始了注冊會計師對預計第三者負責的法律問題的關注。在我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中,已明確了注冊會計師要對委託人與利害關系人負法律責任,而這里所謂的利害關系人,就是預計第三者。因此,在審計過程中,關注預計第三者的利益,應該成為我們注冊會計師在今後審計中特別予以重視的問題。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已於1996年12月6日頒布了《獨立審計具體准則第10號——審計重要性》的公告,並要求在1997年12月1日起執行。但許多注冊會計師認為,該項准則過於理論化,在實踐事比較難以貫徹。但在上述案例中我們看到,這一準則是具有相當現實意義。注冊會計師所執行的只能是抽樣審計,其結論只能是在一定把握的基礎上。如何確認注冊會計師是否盡到了責任?就只能以重大性作為標准。在上述案例子中,法官判定馬克思雷斯公司財務報表中是否存在重大錯誤信息,是比較客觀的,他既沒有將巴克雷斯公司在現金問題材上的舞弊責任(通過關聯公司借用現金14.5萬元,以掩蓋其現金短缺現象)歸咎於注冊會計師,也滲將或有負債及完工計算程度所出現的偏差問題,要注冊會計師承擔責任,而是將資產流動比率來作為重大問題予以考慮,這就完全站在報表使用者的角度,來考慮什麼是重大性問題。這對我們今後如何理解重大性標准,是大有裨益的。

3、對於審計報告,過支注冊會計師行業比較多地是站在專業的角度來理解的。所以在審計報告中的措詞方面,就往往不太考慮法律上的嚴謹性,採用一些易於被人鑽法律空子的詞彙,如「真實」、「客觀」、「准確」等這些過於自信的詞彙。因此,一量發生法律糾紛,這些詞彙就成為注冊會計師抗辯中的絆腳石。在上述案件發生後,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立即了召開會議,榫了審計報告中的不足,修改了標准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格式,刪除了一些可能引起人們誤解的詞彙,如「真實」、「准確」等,改用一些比較中性、有一定幅度的詞彙,如「公允」、「重大」等詞彙,這樣,一旦發生法律糾紛,注冊會計師就有較大的周旋餘地。事實證明,在今後的實踐中,這一個修改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但反觀我國一些專業審計或業務報告,仍然在使用一些令人誤解的詞彙,如在驗資報告中還在使用「真實」、「合法」等這些比較肯定的詞彙,這就給今後的法律糾紛埋下了隱患。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用一些比較中性的詞彙來代替這些可能會引起誤解的詞。這樣,既不會防礙報告的使用,又不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何樂而不為呢?難道一定要到我們與上述案例一樣受到損失後,再來重新榫我們的專業報告嗎?這是我們從該案例中應該汲取的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訓。

『肆』 商品期貨套利案例有哪些,求助各位

套利( spreads): 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合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合約,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系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
套利一般可分為三類: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種,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又可分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兩種形式。例如在進行金屬牛市套利時,交易所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希望近期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合約價格的上帳幅度;而熊市套利則相反,即賣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約,買入遠期交割月份合約,並期望遠期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
跨市套利是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套利交易行為。當同一期貨商品合約在兩個或更多的交易所進行交易時,由於區域間的地理差別,各商品合約間存在一定的價差關系。例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與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都進行陰極銅的期貨交易,每年兩個市場間會出現幾次價差超出正常范圍的情況,這為交易者的跨市套利提供了機會。例如當LME銅價低於SHFE時,交易者可以在買入LME銅合約的同時,賣出SHFE的銅合約,待兩個市場價格關系恢復正常時再將買賣合約對沖平倉並從中獲利,反之亦然。在做跨市套利時應注意影響各市場價格差的幾個因素,如運費、關稅、匯率等。

『伍』 期貨套利舉例

比如 玉米1109合約和1201合約

今天收盤 1109的價格減去1201的價格 是 -9
我判斷過一段時間這個差會從-9變為正數比如+5

那麼我就買玉米1109 同時賣空玉米1201
差價從負數變正數就是對我有理的變化

如果達到預期正5 那麼賺了 5+9=14個點的利潤 扣除手續費 大概賺10個點
同時平倉 利潤就到手了

『陸』 外匯期貨投機者和套利者成功和失敗真實例子 不要太長 還要外貨期貨交易的事例

設E0為當前兩種貨幣的匯率,即買入一英鎊需要E0美元;F0為遠期價格,即今天達成協議於將來某一時間t購買一英鎊所需美元數目。設美英國無風險利率為rUs和rUk,根據利率平價理論,當E0(1+rUs)=F0(1+rUk)時,套利將無利可圖,而前者大於後者的部分就是無風險的套利所得。如果這個值大於零,則在英國借款,在美國貸出,然後建立英鎊期貨的多頭頭寸;如果這個值小於零,則在美國借款,在英國貸出,建立英鎊期貨的空頭頭寸。

『柒』 期貨套利 「空頭的移倉使隔月的差價變大,多頭的移倉會讓隔月差價變小」,為什麼會這樣,求高手解答。。

可以這樣理解:
空頭向下月移倉,為了能夠有做空的空間,一般都希望更多的高於現貨價格。
而多頭移倉,同樣也希望有做多的空間,因此,希望更接近或低於現貨價格。
基於此,就會出現你說的情況出現。

『捌』 股指期貨惡意做空案

應擴大證券外延,凡是具有投資回報期待的各類資本證券均應納入《證券法》調整范圍
「股市暴跌的發生和治理並不能逆轉改革趨勢,而是更加堅定了深化資本市場法治的信心,要把股市打造成國民財富中心,讓老百姓富起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在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法治論壇期間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日前,在諸多利好政策的帶動下,A股終於觸底反彈,並創下了連續兩日大漲的行情,市場信心出現了好轉的跡象。
劉俊海表示,資本市場既是融資市場,也是投資市場。資本市場既是資金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市場,也是法治市場和信心市場。沒有投資,就沒有融資。沒有法治,就沒有信心,更沒有資本市場的長期繁榮與穩定。我國6月底以來的暴跌以及近期推出的穩定市場舉措再次印證了法治的重要性。
劉俊海認為,倘若惡意的期指做空行為是6月份以來股價大跌的主要原因,而且構成了操縱市場的行為,必須綜合運用民事責任、行政處罰、刑事責任、信用制裁等手段制裁違法行為。對於操縱市場導致股價大跌所產生的嚴重損失,違法犯罪的主體要對此付出沉重的法律代價,包括民事賠償、罰款、資本市場禁入等多層面的處罰。
近日,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帶隊到證監會,會同證監會排查近期惡意賣空股票與股指的線索,顯示監管部門要出重拳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跨期現市場操縱則屬於惡意做空的一種形式。
「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之所以『熊長牛短』、大起大落,甚至出現了近期的估值斷崖式暴跌和流動性危機的暴跌事件,不能簡單歸咎於資金的匱乏,而是信心、誠信與法治的匱乏,而這些匱乏都可歸結為股權文化、法治精神的不彰。」劉俊海認為,要確保我國資本市場的長治久安,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風險抵禦能力,必須增強投資信心;而增強投資信心的關鍵是強化資本市場法治,這需要促進資本市場治理現代化,促進資本市場善治。
針對注冊制改革,劉俊海認為,為推動資本市場治理現代化,必須打造投資者友好型《證券法》。應擴大證券外延,凡是具有投資回報期待的各類資本證券均應納入《證券法》調整范圍。
此外,針對資本市場監管,劉俊海表示,目前探索混合監管的條件已經成熟,當前股市的緊急狀態或將催生中國版本的「多德弗蘭克法」,同時,信息披露作為推動資本市場誠信化的抓手,應加大懲罰性賠償,提升資本市場的透明度。

『玖』 期貨套利案例

套利( spreads): 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合約。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合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合約,從兩合約價格間的變動關系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系,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

套利一般可分為三類: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種,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又可分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兩種形式。例如在進行金屬牛市套利時,交易所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合約,希望近期合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合約價格的上帳幅度;而熊市套利則相反,即賣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約,買入遠期交割月份合約,並期望遠期合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合約的價格下跌幅度。

跨市套利是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套利交易行為。當同一期貨商品合約在兩個或更多的交易所進行交易時,由於區域間的地理差別,各商品合約間存在一定的價差關系。例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與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都進行陰極銅的期貨交易,每年兩個市場間會出現幾次價差超出正常范圍的情況,這為交易者的跨市套利提供了機會。例如當LME銅價低於SHFE時,交易者可以在買入LME銅合約的同時,賣出SHFE的銅合約,待兩個市場價格關系恢復正常時再將買賣合約對沖平倉並從中獲利,反之亦然。在做跨市套利時應注意影響各市場價格差的幾個因素,如運費、關稅、匯率等。

案例一:

某公司每年船運進口銅精礦含銅約2萬噸,分6-7批到貨,每批約3500噸銅量。方案為:若合同已定為CIF方式,價格以作價月LME平均價為准,則公司可以伺機在LME買入期銅合約,通過買入價和加工費等計算原料成本,同時在SHFE賣出期銅合約,鎖定加工費(其中有部分價差收益)。2000年2月初該公司一船進口合同敲定,作價月為2000年6月,加工費約350美元(TC/RC=72/7.2),銅量約3300噸(品位約38%)。隨即於2月8日在LME以1830美元買入6月合約,當時SCFc3-MCU3×10.032=691(因國內春節休市,按最後交易日收盤價計算),出現頂背離,於是2月14日在SHFE以19500賣出6月合約;到6月15日,在國內交割,交割結算價17760,此時SCFc3-MCU3×10.032=333。到7月1日,LME6月份的現貨平均價確定為1755美元(視為平倉價)。該過程歷時4個月,具體盈虧如下:

利息費用(約4個月):5.7%×4/12×(1830-350)×8.28=233

開證費:(1830-350)×1.5‰×8.28=18

交易成本:1830×1/16%×8.28+19500×6/10000=9+12=21

增值稅:17760/1.17×17%=2581

商檢費:(1830-350)×1.5‰×8.28=18

關稅:(1830-350)×2%×8.28=245

運保費:550

交割及相關費用:20

費用合計:233+18+21+2581+18+245+550+20=3686

每噸電銅盈虧:19500+(1755-1830)×8.28-1830×8.28-3686=41

總盈虧:41×3300=13.53(萬元)

此盈虧屬於套利價差收益,通過上述交易,加工費已得到保證。

案例二:

上海某一代理銅產品進出口的專業貿易公司通過跨市套利來獲取國內外市場價差收益.例如,2000年4月17日在LME以1650的價格買入1000噸6月合約,次日在SHFE以17500的價格賣出1000噸7月合約,此時SCFc3-MCU3×10.032=947;到5月11日在LME以1785的價格賣出平倉,5月12日在SHFE以18200的價格買入平倉,此時SCFc3-MCU3×10.032=293,該過程歷時1個月,盈虧如下:

保證金利息費用:5.7%×1/12×1650×5%×8.28+5%×1/12×17500×5%=3+4=7

交易手續費:(1650+1785)×1/16%×8.28+(17500+18200)×6/10000=18+21=39

費用合計:7+39=46

每噸電銅盈虧:(1785-1650)×8.28+(17500-18200)-46=401

總盈虧:401×1000=40.1(萬元)

鋁品種跨市套利

案例三:

在通常情況下,SHFE與LME之間的三月期鋁期貨價格的比價關系為10:1。(如當SHFE鋁價為15000元/噸時:LME鋁價為1500美元/噸)但由於國內氧化鋁供應緊張,導致國內鋁價出現較大的上揚至15600元/噸,致使兩市場之間的三月期鋁期貨價格的比價關系為10.4:1。

但是,某金屬進口貿易商判斷:隨著美國鋁業公司的氧化鋁生產能力的恢復,國內氧化鋁供應緊張的局勢將會得到緩解,這種比價關系也可能會恢復到正常值。

於是,該金屬進口貿易商決定在LME以1500美元/噸的價格買入3000噸三月期鋁期貨合約,並同時在SHFE以15600元/噸的價格賣出3000噸三月期鋁期貨合約。

一個月以後,兩市場的三月期鋁的價格關系果然出現了縮小的情況,比價僅為10.2:1(分別為15200元/噸,1490美元/噸)。

於是,該金屬進出口貿易商決定在LME以1490美元/噸的價格賣出平倉3000噸三月期鋁期貨合約,並同時在SHFE以15200元/噸的價格買入平倉3000噸三月期鋁期貨合約。

這樣該金屬進出口貿易商就完成了一個跨市套利的交易過程,這也是跨市套利交易的基本方法,通過這樣的交易過程,該金屬進出口貿易商共獲利95萬元。(不計手續費和財務費用)

((15600-15200)-(1500-1490)*8.3)*3000=95(萬元)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發現跨市套利的交易屬性是一種風險相對較小,利潤也相對較為有限的一種期貨投機行為。

跨商品套利指的是利用兩種不同的、但相關聯商品之間的價差進行交易。這兩種商品之間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約。跨商品套利的交易形式是同時買進和賣出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種類的商品期貨合約。例如金屬之間、農產品之間、金屬與能源之間等都可以進行套利交易。

交易者之所以進行套利交易,主要是因為套利的風險較低,套利交易可以為避免始料未及的或因價格劇烈波動而引起的損失提供某種保護,但套利的盈利能力也較直接交易小。套利的主要作用一是幫助扭曲的市場價格回復到正常水平,二是增強市場的流動性。

來源:上海商品交易所簡介

『拾』 俄國套現了美國的黃金,又賣國債,但是美國黃金白銀的期貨怎麼沒下跌難道這不是同行業金融不是掛鉤的

又不是只有俄國和美國之間有交易,很多個國家都和美國有交易啊。比如這一次中國拋了美國的國債,日本人就接盤了。有人拿走黃金,有人就把黃金換進去。所以平衡了。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