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期貨模擬交易新合約
A. CME外匯期貨有哪些合約
外匯期貨合約是在商品交易所內,交易雙方通過公開叫價,買賣在未來某一日期。根據協議價格交割標准量外匯的合約。其首創者是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它成立於1972年5月16日,進行8種外匯期貨合約交易,即英鎊、加拿大元、荷蘭盾、德國馬克、日元、墨西哥比索、瑞士法郎、法國法郎。其操作過程與商品期貨交易一樣。
B. 外匯期貨交易的規則主要有
外匯是一個高風險與高回報並存的行業,目前很多的投資者都在參與炒外匯。面對高風險的市場,一定要遵守一定的守則,這樣可以幫助投資者控制風險,保持最大的利潤。今天小編就說說外匯交易應遵循哪些規則?
1、每次入市買賣,損失都不應該超過本金的十分之一( 可自行約定一個比例,切記不可過大)。
我們每次在進行外匯交易時,都應該嚴格控制自己的損失,而最大的虧損量不應該超過本金的十分之一。為了能夠很好的控制,我們在進行交易的時候,最好設下止損位,這樣就可以保證自己的虧損不至於擴大。
2、永遠設立止損位
設立止損位,能有效控制投資風險。能讓外匯投資者在出錯時,也能保持資本可以再次進行買賣操作。
3、不要頻繁做單
就是不要因為買賣而買賣,在相關專家研究觀察市場投資者心理後,發現有一個這樣的現象:很多人會因為想買賣外匯而去買賣外匯,而他們的第一思考卻不是「我為什麼要買賣外匯?」,「我是否在這次買賣中能否獲得利潤?」。
4、不讓持倉轉盈為虧。
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不易。面對誘人的利潤,很多人還想獲得更多,從來不知足,到最後市場見頂,價格一步一步下跌,還抱著「這只是調整」的心態,認為「市場還會創新高」。可惜事與人違,到最後,利潤沒有了,還造成虧損。(只要有盈利不論多少你就是贏家。)
5、不逆勢而為
不逆市而為,這個應該考慮到操作的周期,來加以應用。也就是分清市場的長,中,短周期的趨勢,結合自己本身操作的周期是長,中還是短。例如,如果市場在短期是下跌,而自己的操作周期也是短期行為,那麼,就不要長期持有。
6、不懂的行情,即平倉離場
如果對自己的操作和原有看法產生了懷疑,那麼這種心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操作決策,這樣下去,只能造成投資錯誤。
7、只在活躍的市場買賣
只有活躍的市場,才能有獲得豐厚利潤的機會,同時也能造成損失。
C. 外匯遠期合約與外匯期貨合約的異同點有哪些
1遠期外匯交易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刻(或時間)按現在確定的價格進行交易。2外匯期貨是在交易所進行的標准化遠期交易,即交易雙方在集中市場以公開競價方式進行的期貨合約交易3二者的異同點是:遠期為非標准化,場外進行;期貨交易為標准化在場內進行。期貨交易多數情況下不進行實物交收,而是在合約到期前進行反向交易或平倉了結。而遠期交易是通過交易獲取實物為目的。相同點是都是現在預定成交將來交割。
D. 外匯期貨合約的人民幣計價外匯期貨合約
CME集團昨日宣布推出全新的人民幣計價外匯期貨合約。CME表示,為了滿足全球客戶對於人民幣計價產品的越來越大的需求,這些創新性的期貨合約將按銀行間(歐洲)條款報價,體現1美元兌換人民幣的數量。這些期貨產品遵守場外市場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的規范,同時可降低交易所衍生品交易的對手風險。這些將在CME掛牌上市並受其規則與規章條例制約的新貨幣產品,將於2011年8月22日(星期一)在CME國際貨幣市場(IMM)開始掛牌交易,並於2011年9月交割。
CME集團外匯產品董事總經理羅傑·盧瑟福(RogerRutherford)指出:「鑒於人民幣朝著可自由兌換的方向發展,而且人民幣在香港的離岸交易量也越來越大,CME集團開發了這些創新化的新人民幣期貨合約。我們此次所推出的新人民幣合約產品與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均密切相關,彰顯CME集團對於全球客戶的一貫承諾。我們相信此次新合約產品將延續我們在其他新興市場相似產品的成功,例如我們的俄羅斯盧布和巴西雷亞爾相關產品今年迄今的增長率分別達到了350%和450%。交易量和未平倉合約的顯著增長反映了我們的客戶對於降低新興市場產品信用風險的日益增加的需求,我們認為這些新的人民幣期貨產品為希望控制人民幣貨幣風險的客戶提供了同樣的益處。」
為了服務機構和零售市場,CME集團將推出完整的美元/人民幣合約及一個E-micro(小型電子)版本。這些新合約將成為CME集團於2006年6月推出的現有人民幣/美元期貨合約的一部分,在CMEGlobex進行交易,也可通過CMEClearPort用於大宗交易和期貨轉現貨。
CME集團提供一系列全球性的創新化產品,包括54種期貨和31種期權合約。2010年,CME的外匯交易量為日均930,000份合約,比2009年上升了49%,相當於名義價值日均1,200億美元。E-micro日均外匯交易量在2011年第一季度為6,900份合約以上,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109%。
E. 外匯期貨合約的什麼是外匯期貨合約
外匯期貨合約(Foreign Futures Contracts)
外匯期貨合約是一種交易所制定的標准化的法律契約。該合約規定交易雙方各自支付一定的保證金和傭金,並按照交易幣種、數量、交割月份與地點等買賣一定數量的外匯。在實踐中,交易雙方很少進行實際貨幣的交割,而是在到期前作反向操作使原有合約對沖掉。
F. 外匯期貨合約的外匯期貨合約的主要特點
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提供的標准化的合約。期貨合約可借交收現貨或進行對沖交易來履行或解除合約義務。
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做期貨,外匯基本上都是現貨,也就是24小時隨時買賣的,幹嘛去做期貨,還有交割期。
外匯基礎知識不明白的可以看下模擬欄目和,外匯基礎知識欄目。不明白技術問題可以追問
G. 外匯期貨合約的內容有哪些
期貨合約是由交易所設計,經國家監管機構審批上市的標准化的合約。期貨合約可借交收現貨或進行對沖交易來履行或解除合約義務。合約組成要素:
A.交易品種
B.交易數量和單位
C.最小變動價位,報價須是最小變動價位的整倍數。
D.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即漲跌停板。當市場價格漲到最大漲幅時,我們稱"漲停板",反之,稱"跌停板"。
E.合約月份
F.交易時間
G.最後交易日
H.交割時間
I.交割標准和等級
J.交割地點
K.保證金
L.交易手續費
什麼是外匯風險?它有哪些類型?
由於匯率變動致使外匯交易的一方,以及外匯資產持有者或負有債務的政府,企業或個人,有遭受經濟損失或喪失預期利益的可能性。
(1)交易風險。交易風險是指在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國貨幣和本國貨幣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損失回盈利的可能性.
(2)轉換風險。轉換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進行會計處理中,功能貨幣即交易貨幣(一般是海外分公司所在國貨幣)轉換成計賬貨幣(一般是總公司所在國貨幣)的過程中,因匯率變動而呈現賬面損失的可能.。
(3)經濟風險。經濟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是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H. 遠期外匯期權、外匯期貨合同、外匯期權合約有什麼不同點
遠期外匯期權和期貨外匯期權的區別在於:前者是非標准化合約,不在交易所交易,無需繳納保證金;後者是交易所交易的標准化合約,需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
而外匯期權與前兩者的區別在於,外匯期權是賦予投資者在將來決定是否買入或賣出外匯的一種權利,在到期時如果執行期權有利於投資者那麼就執行,否則就不執行。而前兩者在到期時必須執行期貨/遠期合約,無論在到期時執行合約是否對投資者有利。
I. 我目前正在學習外匯方面的知識,今天在查資料的時候看到有個外匯期貨交易,我很少見到這個,所以我想問問
外匯期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成交後,按規定在合同約定的到期日內按約定的匯率進行交割的外匯交割方式,買賣雙方在期貨交易所以公開喊價方式成交後,承諾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以當前所約定的價格交付某種特定標准數量的外幣,即買賣雙方以約定的數量、價格和交割日簽訂的一種合約。
外匯期貨交易是在期貨交易所內,交易雙方通過公開競價達成在將來規定的日期、地點、價格,買進或賣出規定數量外匯的合約交易。
外匯市場的交易有即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權交易和外匯期貨交易。
即期外匯交易指買賣雙方在成交易後,在第二個工作日交割的交易。
遠期外匯交易又稱為期匯交易,它是通過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辦理的買賣雙方預約購買和出售外匯的業務。與即期外匯交易相比,遠期外匯交易兼有保值、避免匯率風險、資金計劃和周轉靈活等優點。
外匯期權交易也是一種遠期的外匯交易,其於一般的遠期外匯交易不同之處,主要是外匯交易中包括期權的買賣。
外匯期貨交易與遠期外匯交易都是載明在將來某一特定日期,以事先約定的價格付款和交割某種特定標准數量外幣的交易。但外匯期貨交易與遠期外匯交易不同。
J. 設計一份外匯期貨合約有什麼注意事項
所謂外匯期貨,是指以匯率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用來迴避匯率風險。它是金融期貨中最早出現的品種。自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國際貨幣市場分部推出第一張外匯期貨合約以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外匯期貨交易一直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它不僅為廣大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等經濟主體提供了有效的套期保值的工具,而且也為套利者和投機者提供了新的獲利手段。
目前,外匯期貨交易的主要品種有:美元、英鎊、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法國法郎、荷蘭盾等。
從世界范圍看,外匯期貨的主要市場在美國,其中又基本上集中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IMM)、中美洲商品交易所(MCE)和費城期貨交易所(PBOT)。
國際貨幣市場主要進行澳大利亞元、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合約交易;
中美洲商品交易所進行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日元和瑞士法郎的期貨交易;
費城期貨交易所主要交易法國法郎、英鎊、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日元、瑞士法郎、德國馬克和歐洲貨幣單位。
在外匯市場上,存在著一種傳統的遠期外匯交易方式,它與外匯期貨交易在許多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之處,常常被誤認為是期貨交易。在此,有必要對它們作出簡單的區分。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在成交時約定於未來某日期按成交時確定的匯率交收一定數量某種外匯的交易方式.遠期外匯交易一般由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達成,交易數量、期限、價格自由商定,比外匯期貨更加靈活。在套期保值時,遠期交易的針對性更強,往往可以使風險全部對沖。但是,遠期交易的價格不具備期貨價格那樣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遠期交易沒有交易所、清算所為中介,流動性遠低於期貨交易,而且面臨著對手的違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