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因為中國石油期貨對中國制裁
⑴ 中國石油期貨上市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中國石油期貨上市對美國有多重重大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如下幾點:一是國際政治影響力的挑戰;二是期貨結算、雁過拔毛的經濟收益萎縮;三是對國際經濟活動美元貨幣結算的沖擊;四是拉開了世界霸權、老大地位逐步衰落的序幕;五是骨牌效應、連鎖反應。。。。
⑵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對美國有何影響
一、金融絕對霸權沒有了。
美國擁有全球金融霸權,是因為有石油美元立國,而人民幣美元將對石油美元構成壓力。這個道理很簡單,美元是准世界貨幣,全世界都認的貨幣,在世界上買啥都能買到,而這一切除了戰後建立的經濟秩序之功外,1970年代美國將蘇聯擠出中東並掌控中東局勢後,將美元貨幣錨由黃金轉移到石油身上功不可沒。
石油是經濟的血液,全球石油都用美元結算會導致全球貿易更多國際貿易使用美元結算,美國就能從全球經濟增長中獲利。
二、石油獨家定價權沒有了。
過去,產油國在美國控制的市場以外是基本沒辦法交易的,因為根本沒有美國體系外的市場存在。但是,有了上交所的原油期貨,國際原油就有了美國體系之外的另一個可以交易的原油期貨市場選擇。
如此一來,美元控制國際油價的壟斷權被打破,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對國際原油的獨家定價權沒有了。
三、對全球商品流動的控制力大幅下降。
自二戰以來,美國都擁有非常強的全球商品控制能力,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之後,這種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蘇聯解體後的一二十年,美國這種能力達到的頂峰。正是這種能力,美國在中國入世後充分利用了中國的人口紅利,獲得了巨大利益。
但是,隨著美國實力的下降,美國對商品流向的控制能力在減弱。譬如,就石油、工業品的流向而言,中國一樣有一定的發言權。特別是在上海原油期貨合約開始交易後,美國這種能力會進一步下降。當然,這種變化背後,也是中國海軍力量不斷增強的原因。
四、地緣影響力因此被削弱。
過去,美國在全球地緣的影響力靠的是政治、經濟和軍事三把刀。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美國在亞洲的貿易經濟影響力與中國已經差很多,美國在該地區維系經濟影響力主要靠投資和結算。但是,隨著中國資本輸出的能力不斷增強和人民幣結算規模的增加,中國經濟影響力在地區會越來越大。
伴隨著經濟影響力的提升,中國的軍事能力在大幅提升,中國的政治影響力也在大幅提升,這一切都意味著美國在地區的地緣影響力在被削弱。這一次,當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開始發力,中國的地緣影響力會進一步提升。
⑶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對中美貿易戰多大影響
3月26日9點,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並以人民幣計價。
中國版原油期貨的推出,雖然醞釀多時,但此次真的橫空出世還是引發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甚至有人把此事和瀕於貿易戰的中美關系聯系在一起,認為這是中美貿易爭端的原因或是結果。但實事求是地說,他們想多了。石油期貨的推出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影響中美貿易,也不會對美國造成什麼損失,而且美國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也無法阻止中國石油期貨的推出。對於中國而言,石油期貨的推出順應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國在世界石油貿易地位的自然反映。
在全球石油運輸的版圖中,從海灣和非洲東部經過印度洋到達中國沿海是全球石油運輸量示意中最粗的那條線。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進口量排世界第一,對外依存度超過65%。雖然在市場中如此舉足輕重,但目前全球范圍內卻沒有能夠反映這種需求的原油期貨合約,沒有形成能夠反映亞太地區原油實際供需狀況的定價基準。上海原油期貨的推出,有助於形成反映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市場供需關系的原油定價基準,進一步完善國際原油定價體系,增強中國對於原油價格的話語權。
上海原油期貨真正引發人們浮想聯翩的地方是以人民幣計價。迄今為止全球的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用美元來定價。從原油市場角度來看,中國原油期貨正式掛牌交易後,「美元石油」和「石油美元」幾乎長期作為左右國際大宗貨物和貨幣市場的唯一要素的時代從理論上宣告結束,「人民幣石油」和「石油人民幣」的應運而生,將是新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⑷ 為什麼早段時間美國原油期貨跌到負值,中國原油期貨沒有跌到負值,兩者的關聯大不
受產量增加、需求下降、美元升值以及地緣政治紛爭等因素影響,自今年6月
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尤其是11月27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決定
不減產後,國際油價更是出現了10%以上的暴跌。截止12月16日,紐約原
油、布倫特原油價格分別為55.97美元/桶、60.46美元/桶,比今年最高點分別
下跌47.8%和47.7%,創下近5年多來的最低點。
一、國際油價下跌的原因分析
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可以歸納為兩種:一是基本因素,主要指
市場供求;二是非基本因素,包括美元匯率、資本投機以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
因素。
(一)基本因素分析
2014年國際石油市場供應與需求明顯不平衡,供大於求的特徵十分突出。
1.「頁岩氣革命」導致全球石油供應大大增加。今年全球主要產油國家或地
區的石油產量都保持穩定並有一定的增長。在北美地區,受益於「頁岩氣革
命」,美國本土石油生產能力大幅提高。當前美國石油日產量約1150萬桶,
接近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的產量,達到近30年來的產量巔峰,這種狀況
使得昔日的石油消費大國目前可以解禁石油出口,進而導致全球能源市場格局
發生劇變。在西亞北非地區,利比亞石油產量比外界之前的預期上升得快;伊
拉克石油產量雖沒有出現大幅上升,但過去幾個月石油出口規模有所增長。俄
羅斯產油量也在增加,9月俄羅斯石油產量1061萬桶/日,逼近1987年1148
⑸ 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對美國有哪些影響
社論稱,在此之前,原油基準一直由美國洲際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和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所主導。通過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合約,這將有助於促進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使用,並確立一個替代性的基準,以反映出主要用於地區煉油廠且不同於西方合約的原油等級。
社論稱,從去年開始,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為建立中國的原油期貨市場提供了動力。早在1993年,中國就已經推出過國內原油期貨,但由於波動性太大而在一年後中止。上海上一次推出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是在2015年,當時上市的是鎳期貨。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交易量就超過了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鎳基準期貨。沒有理由不認為它的原油期貨也遲早會成為一個主要市場。然而,國內投資者往往會在這樣一個市場中扮演重要得多的角色。關鍵的考驗是吸引外國交易者。已在上海市場進行交易的19家海外期貨經紀公司包括全球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公司和荷蘭托克有限公司。
社論稱,不過,外國參與者和中國政府之間肯定將有個適應期,因為後者喜歡不時地出手干預。拿鎳期貨來說,價格的急劇上漲曾導致當局實行更加嚴格的交易規則、提高手續費和縮短交易時間等。資本管制可能也是個問題,盡管此類措施很可能會減少。
社論稱,與此同時,正如危言聳聽者曾就中國對美國的軍事挑戰發出警告一樣,他們在經濟領域的同行也對新期貨市場旨在取代美元在原油定價中的主導地位提出了擔憂。
社論稱,上面這兩種情況都不會很快出現。它們甚至不是北京的近期目標。眼下,有一個滿足該地區——尤其是那些正在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的需求和要求的市場已經足夠了。由於新「絲綢之路」將延伸至中東地區,如果長期處於石油-美元定價體系中的沙特被說服接受一個以人民幣計價的二級市場,那麼這將確實是一場劇變。這全都是中國和平崛起的組成部分;世界應該對此表示歡迎。
⑹ 美國威脅12國不減少對伊朗進口原油,將會進行金融制裁,如果對中國進行金融制裁,請問美國會採取什麼手段
以日本為主的西方多國大幅減少了對伊朗原油的進口,而以日本為最,也就20%多而已!
在美國公布的不進行金融制裁的名單中沒有中國與印度!雖然中國是伊朗的最大買家,但今年二月也大幅減少了對伊的石油進口,而從沙特補充了這部份!
而這個問題的出現並不是中國趨附於美國佬的表現!那僅僅是中石油多次打壓伊朗石油公司的商業行為的一部分 !
再者,就算中國被列入了金融制裁的黑名單,從全局考量奧巴馬也會否決此類決議通過的,便別提行動了,這也是政治!
⑺ 美國石油期貨是怎樣玩死中國的
主要是中國這邊自己的問題,就一句話,壓單太多,沒人接盤
就是中方這邊有太多的原油單子,20日左右想賣出去,結果沒人買,所以就砸手裡。至於負價,是空頭看見中方手中單子太多,且一直不賣,就一直做空,直至負價
⑻ 美國當年為什麼對日本的石油鋼鐵禁運反而援助中國搞得日本偷襲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的起點實際上源自1897年美國吞並夏威夷王國,日美兩個新興大國之間已經沒有地緣上的緩沖,一旦經濟上的矛盾無可避免則必然爆發戰爭。中國地區的利益矛盾就是沖突的爆發點。
九一八之後,中國正式與日本成為對手,日本越擔心中國的反日傾向,事實上越造成中國對日感情的惡化。這就是全面抗戰的直接起因。
全面抗戰對日本來說是一個將其他勢力趕出中國的機會,尤其在南京戰役後,日本已經開始了事實上的排外,那麼美日沖突就是必然的了,因為經濟上的緩沖也不再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美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在美國沒有完成擴軍前,中斷對日貿易是美國政府,注意我著重點明是美國政府,唯一可用的能強烈代表美國態度的措施,因此制裁步驟是逐漸升級的,這也是為什麼到了最後才禁運鋼鐵和石油的原因。因為美國政府在權力范圍內也沒有更好的表達態度的方式了。
所以,石油禁運是對日和平表達態度的最終手段,它對美國自身沒有好處,甚至引來了石油公司的非議,就連國際觀察家也認為此舉會將日本逼上來開戰的選擇,但卻是美國政府在當時政治氣候下唯一可用的最後舉措了。
⑼ 因為美國要對中國進行糧食制裁,所以中國未來將以土豆為主食了嗎
東南亞的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都是大米出口國啊。只不過為什麼要舍近求遠買美國的糧食,就算便宜扣除遙遠的海運又能便宜多少
⑽ 對中國有什麼影響,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真實訴求是什麼
依據美國「301調查」,美方因中國侵犯美知識產權,對未來中國出口美國的部分行業進行制裁,具體分為十個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這十大領域與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所列的十大領域完全吻合。對此,《紐約時報》文章中表示,美國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國製造業升級,拖慢中國實業興邦的中國製造2025這一強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