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價對國內期貨影響
Ⅰ 美國次貨對中國房地產的影響
第一、
對於正發生在美國的次債危機,目前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它對美國的經濟構不成多大的威脅,有點類似於2001年IT泡沫破滅時所造成的影響;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它是自1929年以來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危機。大多數人認同後一種觀點,這是一次非常嚴重的衰退,它是由於長期累積而造成的病,它的不斷發展將會導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
第二、
危機將依次分為四個階段,即次債危機、債務危機、美元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在目前階段,美國的次級房地產抵押貸款市場危機爆發,房地產業嚴重衰退。債務危機到來時間會在今年夏天,到那時美國資本市場的核心部分將出現連環危機。它包括商業票據市場、杠桿貸款市場、無擔保貸款市場、垃圾債券市場。大量的信用違約將觸發規模高達516萬億美元(截至2007年12月)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危機,大批金融機構將出現倒閉潮。之後,金融市場將出現流動性枯竭,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將大打折扣,從而引起全球性的美元危機。這無疑會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只是後兩個階段的到來可能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第三、
次債危機發生的原因遠不是美聯儲發放貸款的態度不謹慎、內部管理不嚴。從本質上看,美國資產增值拉動型經濟模式是:國內金融創新——國外資金迴流——國內資產換現——國內消費(其中有3/4是依靠房地產業。)——拉動國內GDP的增長,同時增加國內的就業率。
第四、
2000到2007年間,共有5萬億外國儲備流入美國。這就使得貸款顯得很容易,抬高了美國的資產價值,尤其是房地產行業這個美國經濟的提款機。但這種經濟的增長是不能持久的,美國當前已經嚴重透支資產的增值部分,用增值部分來貸款,這是非常危險的。只要資產停止增值,美國的經濟就將處於停滯狀態。其次,這勢必做空美國國內的金融市場,尤其是高杠桿貸款市場,動搖人們對整個金融市場的信心,從而引發金融危機。美國的財政儲蓄率自1980年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到2004年,美國儲蓄率為零,2005年和2007年更為負的儲蓄率,這大大降低了其抵抗危機的能力。
第五、
美國的次債危機影響到中國的金融市場是毫無疑問的事。目前大約有1萬億美元的熱錢湧入中國的金融市場,它們大都是用來進行高杠桿貸款的,一旦美國的金融市場出現動盪,必然會導致資產抵押品的價格縮水,從而使得資產難以兌現,這時支付性的危機就會轉變為流動性的危機。這次中國的金融業,房地產業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非上市的和中小型的房地產公司將遭受嚴峻的挑戰。他們的出路只有兩條,要麼是被大公司收購,要麼是賤價拋售樓盤,實現資金迴流。中小型公司的集體拋盤將會導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逆轉,房價將會出現拐點,這就非常類似美國的次債危機了。雖然在美國是家庭財政儲蓄出現資金斷裂,在中國是房地產行業出現資金斷裂。但二者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都會導致金融危機。
第六、
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10%的通貨膨脹率都還是比較保守的說法。商品供求決定價格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貨幣供應必須穩定。估計到08年底,人民幣將達到6%左右的升值率。中國作為一個不斷成長的製造業大國,必然會遭受嚴重的沖擊,廣東與東莞一帶欣欣向榮的廠房林立的壯觀景象將很難再見。大約有60—80萬家企業倒閉,上千萬人將失去工作,而目前糧價又在飛漲,這么龐大的無業人群湧入社會,勢必會引起難以預料的社會危機。處理不好,中國很可能是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再版。
第七、
次債危機將會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只是時間的問題,它是不可逆轉的。在這場危機中,誰是贏家?誰是輸家?這裡面肯定有不下2萬億美元的資金轉移。有人被剝削了,就肯定有人把財富裝入了自己的口袋!
Ⅱ 美國股票價格對國內期貨價格有什麼影響美股在宏觀經濟中代表了什麼
你做期貨看美股倒不如關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還有倫敦期貨交易所的合約變動,國內的期貨變化跟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有聯動的
另外值得關注的還有美元,加元,澳元,歐元等等的貨幣變動,尤其是美元
Ⅲ 美國新冠對中國國內期貨有什麼影響
美國新冠對中國國內期貨有很大影響
Ⅳ 美元的走勢對國內期貨的影響
美元漲,大宗商品跌
美元跌,大宗商品漲
Ⅳ 美元指數對國內期貨的影響
美元指數對國內外的期貨產品都起著關鍵的因素,因為大宗產品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比如美元大跌那商品期貨就會上漲,反之若大漲則會跌。若還有其他相關期貨的知識可以QQ聊
Ⅵ 美國房價對中國的影響
我相信中國的房價不會大跌,因為中國的政府不可能讓房價大跌.房地產關系國計民生/金融稅務,在當前中國經濟一片大好的時候,如果房產跌了,勢必帶動股市/銀行/建材/地產/服務等各行各業倒退,可能會讓中國的經濟倒退好幾年,政府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的.
Ⅶ 國際原油大跌,美國經濟過λ低谷,對國內房價產生影響嗎
國內的房價也有下跌的可能。
Ⅷ 美國這次金融危機 會影響中國的房價嗎
會有影響
現在的市場信心很脆弱,股民的信心很難恢復,不是一個簡單的利好就可以企穩的,信心需要時間恢復,建議起穩再買入為好,個人認為市場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時間解決。
9.16號再度低開破位大跌,的確,市場比我們想像中還差,作為從業多年的筆者,經歷過中國股市幾乎所有的動盪,見過熊的、卻真的沒見過這么熊的。上期報告我們預期在宏觀數據相對理想、在面臨2100點、2000點兩大整數關口的支撐,至少會短線橫一下,給市場投資者一個喘息思考的時間,很可惜,我們又錯了,我們不禁要問:中國股市到底怎麼了?在跌幅超過66%、現在面臨兩大整數關口支撐的情況下,連橫都橫不住!這樣的市場顯然已經失去了理性分析的意義。
面對上述市況,我們無言以對!要知道這是已經打了股價兩三折以後的再度暴跌,中石油從48元到現在的10元,中國平安從149元到現在的39元,我們還能講什麼價值!我們只能說在中國股市,博弈才是最本質的東西,藍籌指標股已經僅僅具有交易價值了,可能已經淪為砸盤的工具,這對市場的長遠傷害是極其巨大的。我們曾經說過由於股改徹底失敗,政策面又不肯糾錯,這使得市場出現嚴重倒退,這樣的判斷正在逐步實現,盡管筆者並不想看到這一幕。
很多藍籌指標股都在今天破位了,照這種跌法,2000點根本沒任何招架之力,1800點能否守住還是個未知數?究竟是誰利用指標股來砸盤的呢?有人判斷是境外力量,有人說是大小非,有人說是基金保險等國內機構,我們認為探討這些都沒有用,關鍵是找導致這種局面的成因,根本就在於政策面的軟弱!連救市都不敢提、明知股改政策需要調整卻不作為,這讓國內投資者怎會有信心?怎能不讓砸盤者膽大妄為!
現在中國股市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股災,市場本身的規律和功能已經遭到嚴重破壞,想扭轉這個局面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必須所有市場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行,政策面應及時糾正股改政策,啟動緊急救市方案,才有可能化險為夷,否則,只有看著市場自由落體吧,等著大小非都不想拋了才能找到真正的大底,這個底是殘酷的!因為它意味著中國股市再度推到重來。
今年以來市場呈崩盤式下跌走勢大大出乎市場的意料,進入八月份市場跌跌不休,股指越走越弱,盤中始終難有像樣的反彈出現,應了那句老話,弱勢不言底,本輪跌勢非常恐怖,目前股指累計跌幅已66%,股指已快接近10年均線區域,已達到投資者10年的投資成本線,有部分個股已屢創歷史新低,大多數股票被打了三折,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廣大散戶都傷痕累累,市場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如此巨大的跌幅這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是很罕見,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大小非成為市場下跌的罪魁禍首,而以銀行股為首的權重股則充當了市場的領跌品種,投資者信心嚴重缺失,市場在投資人氣無氣大傷後,要想恢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希望能引起管理層的密切關注,目前市場處於最難熬的時候。
反彈時只能輕倉參與,歷史上每一個重要的整數關口,都有較強的支撐。而2000點是一個重要的支撐關口,可以預見,在向下跌破2000點的過程中,必然有一些護盤資金會死守該點位,特別是跌破2000點之後,大盤有可能出現一波反彈。
不過,較高的估值,決定了2000點將無法阻擋大盤下跌的趨勢。目前,市場對於上市公司業績見頂的預期已經是空前的一致,雖然靜態的市盈率已經在16倍左右,但是動態市盈率反而會在20倍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平均市凈率水平仍超過2倍,而大盤位於998點時,這一數據僅僅在1.5倍左右。
當前市場我們認為,在市場真正找到大底之前,市場可能會出現一波反彈,但是力度不會太大,極限將可能在2245點附近,甚至還難以達到2200點之上。因此,投資者可參與的空間並不大。如果要參與,倉位一定不能重,而且一定要設好止損點,一旦市場重新走弱,就應盡快出局。
技術上分析,2100點經過短暫的震盪爭奪後,周三盤中很快被輕松擊穿,股指回歸2000時代,目前10年均線在2040點區域,後市仍有繼續調整壓力。現在來預測底部在何處已無任何意義,盡管股指已嚴重超跌,但因為左右市場運行格局的系統風險仍在不斷釋放當中,而管理層也遲遲難有實質性的重磅利好組合拳來救股指於危難之中,新低之後還有新低,導致市場人氣異常低迷,市場最終能否走強還要看管理層的決策。
兩大因素或削弱利好效應
對於這一組合性貨幣政策,業內人士認為有兩點需要引起關注。一是貨幣政策的改變是針對證券市場還是針對實體經濟領域的。在證券論壇中,不少網民們對這一組合性政策予以積極評價,認為這是極大的救市政策,似乎表明下調存款准備金率與下調貸款利率是直接針對證券市場的。殊不知,這一組合性政策是針對實體經濟,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間接的,是需要通過上市公司環節來發揮效用的。也就是說,這一組合性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首先得看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然後再看對上市公司的影響,之後才能談及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從而使得這一「利好」效應有了一定的折扣。
二是這一組合貨幣政策是否可以扭轉市場一度存在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放緩趨勢。就此點來說,似乎並不樂觀,一方面是因為此組合性貨幣政策本身存在著對沖的特徵,比如說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對中小市值商業銀行股或將帶來積極的影響,因為其意味著這些銀行股的貸款規模或將增加,從而帶來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趨勢。但也存在著利淡的信息,因為貸款利率的單方面下調,意味著銀行股的存貸差或將收斂,這明顯不利於銀行股在2009年的業績增長預期。值得指出的是,不少研究機構本來就對銀行股在2009年的業績增長持不樂觀的預期,所以,此次貸款單方面下移將更強化這一不樂觀預期。所以,銀行股在今日的走勢將難有積極的預期,尤其是存款准備金率並不下調的交通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股更是如此。如此就可能削弱這一組合性貨幣政策對股市盤面的正面引導作用。
謹慎看待中期拐點論
當然,由於這一組合性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部分樂觀者仍將帶來積極樂觀的預期。一是因為這一政策的出台就意味著從緊貨幣政策有所松動。而眾所周知的是,在去年10月份,A股市場見頂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持續出台的從緊貨幣政策措施,所以,時隔一年之後,從緊貨幣政策的積極松動信號或將帶來A股市場的中期拐點。二是因為這一組合性貨幣政策或將改變A股市場的資金面以及改善市場參與者對A股市場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放緩的預期,這也有利於凝聚市場人氣,從而產生一輪行情的拐點。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市場中期拐點論仍需要兩個因素的配合:一是成交量是否迅速放大,因為成交量一旦持續放大,則意味著市場參與者對組合性貨幣政策的詮釋結論是相對積極的,更多的資金將湧入市場,從而推動著A股市場的逞強;二是組合性貨幣政策能否改善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預期,比如說房地產價格能否企穩彈升、汽車銷售量能否回升,再比如說出口形勢能否企穩彈升等等,這些信號的出現方才能夠確立中期拐點論。
所以筆者認為,如果這些信息未出現的話,建議投資者謹慎看待中期拐點論,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時,市場由寒冬轉為春天,也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聚集春的能量。更何況,當前A股市場所存在的大小非減持、新老劃斷後的限售股在解禁後的減持等信息也將弱化這一組合性貨幣政策的做多效應。也就是說,後續走勢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預期。
市場短線有望企穩
當然,就短線走勢來說,仍存在著企穩的預期。一是組合性貨幣政策的出台的確意味著從緊貨幣政策出現拐點的趨勢,這對證券市場的利好效應是長久的,從而將極大地改善基金等機構資金對未來貨幣政策的擔憂。二是組合性貨幣政策對地產股等周期性股票也有積極的刺激作用,從而推動著A股市場的短線走勢相對活躍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