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時期美國期貨
1. 美國大蕭條時期是怎麼樣的
大蕭條是一場持續了10年的全球經濟蕭條。它始於1929年10月24日的「 黑色星期四 」。在接下來的四天里,股票價格在1929年的 股市崩盤中下跌了23%。在 大蕭條影響了 社會的各個方面。到1933年, 失業率 從全國勞動力的3%上升到25%。那些仍然有工作的人的工資下降了。由於通貨緊縮,美國 國內生產總值減少了一半,從1030億美元減少到550億美元。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之間下降了27%。
但是在這個時期的美國人的生活質量極低,大蕭條導致許多農民失去農場。與此同時,多年的過度耕種和乾旱造成了中西部的「 沙塵暴 」,摧毀了以前肥沃地區的農業生產。成千上萬的這些農民和其他失業工人移居加利福尼亞尋找工作。許多人最終生活成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其他人則搬到名為「 Hoovervilles 」的棚戶區,以當時的總統赫伯特·胡佛命名。美國城市裡到處都是食物,但許多人沒有錢購買,人們在街頭挨餓,美國政府試圖擺脫供應商無法出售的多餘食品。嚴格遵守市場規則:未售出的商品應始終歸類為多餘商品,不能將其分給窮人,因為它可能對企業造成損害。各種方法被用來摧毀多餘的食物。他們燒毀了農作物,將它們淹沒在海洋中,將牛奶倒入河中。
2. 1929——1933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股票市場中股價都高於生產利潤,這是什麼意思
股票市場中股價都高於生產利潤,說明泡沫現象出現,會導致股價回歸價值。
生產利潤和如今的凈資產:一個企業,只有利潤高才有發展前途,假設一個企業各方面都比較好,就是不賺錢,那還說什麼呢?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有了資金企業才有發展的動力,生產利潤越高,那麼一定時期內凈資產增加就越多。
股價高於商品的本身價值就出現所謂的泡沫么? 並不是股價高於商品本身,價值就出現泡沫,比如:獐子島,目前28元一股,一斤水產品才多少錢(海參鮑魚魚翅除外,這里講的是普通水產品)?難道因為一斤蝦5、6元該股就泡沫嚴重么?你可能想問的是股價高於股票本身的價值。關於這個問題,在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是大盤平均市盈率,在大盤平均市盈率在20的時候就認為股市是值得投資的,一旦市盈率太高,比如達到50、60倍,那麼泡沫就出現了(高於了股市自身的價值),所以股市的大盤就會自身調整一下,因為太高了,心理上講就是:很多投資者也暫時離場了,規避風險,免得泡沫破裂。股市資金少了,市場也就跌了。所以股價不能過高,當然也不能過低。
3. 大蕭條時期美國貨幣政策是什麼
大蕭條時期美國貨幣政策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時期未能解決社會貧富差距問題。1920-1929年期間美國連續出台有利於富人的減稅政策,使得美國國內財富集中度驟升。邊際消費傾向高的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不足,而富裕階層的財富很大部分不會用於消費。因此,所謂的「柯立芝繁榮」,歸根到底更多地是少部分美國富人的繁榮,普通民眾並未享受到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客觀上這也導致了富人的財富大量流入證券市場,催生資本泡沫。而1929年股災發生之後,胡佛政府仍未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1930年卻採取大范圍加稅的政策,使得貧富懸殊進一步擴大。由於當時的美國類似今天的中國,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救濟制度,普通民眾的消費更加受到抑制。
(二)過晚放棄金本位制度,錯失了恢復的最佳時機。美國對金本位的堅守,從兩個方面使得蕭條進一步加劇:首先,金本位制度的存在造成其無法像今天的一樣通過數量化手段進行貨幣擴張,國民實際收入出現下滑,需求隨之減弱,導致持續且較為嚴重的通貨緊縮,一旦人們對通貨緊縮的預期形成,又會進一步造成需求的萎縮,帶來惡性循環;其次是金本位下的政府,為保持其黃金儲備,防止黃金流出,又不得不提高利率。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提高利率,無疑是一種順周期政策,對經濟的惡化和通貨緊縮起到了加劇的作用。總的來看,這種貨幣與黃金掛鉤帶來的約束,只要金本位存在就不可能消失。從歷史上看,凡是放棄金本位較早的國家,經濟恢復得也較早。伯南克在《EssaysOnTheGreatDepression》中分析了數十個國家在放棄金本位之前和之後經濟的表現,可以明顯地看到一戰後便沒有回到金本位的西班牙在大蕭條中受到的沖擊較小,經濟恢復很快,而英國在1931年9月放棄金本位後也早於美國走出通脹泥潭。美國則直至1933年3月才放棄金本位,僅早於義大利。因此,金本位制度亦是當時美國經歷較長時間蕭條的重要原因。
(三)大蕭條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Smoot-Hawley關稅法案》人為延長了全球經濟復甦的時間。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這個法案把對進口貨物的關稅提高了60%,其他國家對此紛紛採取報復性措施,也提高了關稅。出台該項法規的用意是保護美國本國工業,以減少失業問題,但由於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受到嚴重打擊,加上報復性的針對美國的關稅政策,美國產品的海外需求也迅速減少,最終導致本國的失業問題更為嚴重。美國失業率最高曾經達到25%,而當時世界上其他主要國家的失業率也基本都在兩位數以上。嚴重的失業問題一方面影響美國的社會穩定,另一方面進一步減少勞動者實際收入,需求因此下滑,國內經濟恢復更為遲緩。
(四)未對銀行業實施有效地救助。胡佛政府奉行自由市場理論,在危機中不願對其本國的金融機構進行更多的政府幹預。在大蕭條時期,由於美國政府錯誤地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同時對經濟的悲觀預期使民眾信心喪失殆盡,有超過9000家的金融機構倒閉。而另一方面,銀行的大面積倒閉又使得企業難以獲得款,在此期間13萬家企業也發生倒閉,這無疑對實體經濟構成了巨大沖擊,美國工業產出下降近50%,回到危機前的水平已經是1935年的事了。實際上,如果政府當時對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有效的處理,或注資以提振信心,情況應有較大改觀。誠然,政府救市不能阻止經濟體步入下行周期,但可以緩解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傳導,使得衰退程度得以減輕。
4. 美國股指期貨對香港恆指影響大嗎!或者是恆指是獨立的個體不受美股的影響和制約!謝謝。。。
多少有連帶影響,如果做空美國股指期貨,引起美國股市的震盪,恆指多半會震盪,1929年就因為美國股市崩盤,從而世界進入經濟大蕭條時期
5. 美國大蕭條時期是怎麼樣的
大蕭條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衰退都要來得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首先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一9二吧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的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一9二9年到來,加拿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大利亞,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一9二9年一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一9三一年法國銀行家 黑色星期四時人流攢動的華爾街(一9二9年) 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它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一三漆0萬,德國5陸0萬,英國二吧0萬(一9三二年的最大數據)。大蕭條對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 緊衣縮食唄。。反正比我國三年自然災害強多
6. 大蕭條時期的美國是什麼樣子
但是在這個時期的美國人的生活質量極低,大蕭條導致許多農民失去農場。與此同時,多年的過度耕種和乾旱造成了中西部的「 沙塵暴 」,摧毀了以前肥沃地區的農業生產。成千上萬的這些農民和其他失業工人移居加利福尼亞尋找工作。許多人最終生活成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其他人則搬到名為「 Hoovervilles 」的棚戶區,以當時的總統赫伯特·胡佛命名。美國城市裡到處都是食物,但許多人沒有錢購買,人們在街頭挨餓,美國政府試圖擺脫供應商無法出售的多餘食品。嚴格遵守市場規則:未售出的商品應始終歸類為多餘商品,不能將其分給窮人,因為它可能對企業造成損害。各種方法被用來摧毀多餘的食物。他們燒毀了農作物,將它們淹沒在海洋中,將牛奶倒入河中。
7. 為什麼1929~1933年大蕭條前的美國股票投機會那麼盛行
人性是根本原因 1929年之前美股瘋漲 只要是個人都會覺得"股市太好賺錢了" 所以就奮不顧身地蜂擁入市 當時還沒有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法律不健全 而且融資融券門檻極低 所以吸引了不少中下層人民入市炒股
世界人民都一樣 這次A股瘋牛又拉進來了不少業余選手 都一個心態
8.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過程和原因詳細一點,具體一點
大蕭條,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
1929年經濟大蕭條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衰退都要來得深遠。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的:首先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的木材競爭的緣故,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的,加拿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洲,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1931年法國銀行家收回了給奧地利銀行的貸款,但這並不足以償還債務。這場災難使中歐和東歐許多國家的制度破產了:它導致了德國銀行家為了自保,而延期償還外債,進而也危及到了在德國有很大投資的英國銀行家。資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業化國家中都帶來了出口和國內消費的銳減:沒有市場必然使工廠關閉,貨物越少,貨物運輸也就越少,這必然會危害船運業和造船業。在所有國家中,經濟衰退的後果是大規模失業:美國1370萬,德國560萬,英國280萬(1932年的最大數據)。大蕭條對拉丁美洲也有重大影響,使得在一個幾乎被歐美銀行家和商人企業家完全支配的地區失去了外資和商品出口。據估計,大蕭條時間,世界的錢財損失達2500億美元。
9.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誰能細說一下嗎
當需求不斷萎縮,

企業不斷破產時候,
第一,
資產泡沫領域沒有接盤俠了
(樓市和股市)
,
因為人們的收入萎縮,肚子都成為問題,
顧不上了。第二,資產價格領域的生產商怎麼辦?
地產商只能先扛著,
但可以扛幾天?資金鏈大規模斷裂,
只能是降價傾銷,
價格將像瀑布一
樣下跌,
一些房屋傾銷不出去的地產商只能跳樓;
第三,
地產商破產就會帶動上下游的六十
多各自行業破產,更大規模的破產潮出現了。
所以,
現在僅僅是第一步,
實業企業破產,後續事件還未發生,甚至地產商們還在製造
地王,
人們還在高呼資產荒。
而北京深圳在前幾個月的存款增長率已經下降到零
(估計北京
現在應該是負數),雖然有些人還在亢奮,但更可能是一步之遙。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前、
美國大蕭條之前,大家也都是買買買,沒什麼稀奇,因為智者是少數的,雖然我們夠不上智
者的級別,但明白這個道理。
這樣的後果就是銀行破產,最終,資產市場全面坍塌。當所有資產價格市場坍塌之後,
絕大多數中產被消滅了,
當大家都是一窮二白甚至負資產的時候,
這個社會的貧富差距又縮
小了。這個貧富差距縮小的過程有多長?美國在
1929
年開始縮小,一直持續到上世紀六十
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期,長達三十年(當然也有美國政府進行一系列政策調整的原因)。
為什麼美國現在有這么多的人關注金本位,
甚至提出回歸金本位?那是因為,
形成
1929
年大蕭條的根本原因是一戰時期的通脹惡化了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
戰後爆發了
1920-1921
年的經濟危機
(這是戰時經濟之後的必然反映,
軍工、
製造等產業大幅滑落加上貧富差距惡
化),美國為了刺激經濟放鬆了信貸閥門,最終釀成
1929
年大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