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國際期貨市場分析
❶ 國際期貨與國內期貨的區別
主要有以下幾種區別
1,品種的區別:國外期貨品種比國內要多,當然國內也有我們自己獨有的品種,比如,塑料,PVC,蘋果
2,交易時間:國外期貨的交易時間一般可以達到18個小時,有的甚至是全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交易,國內期貨交易雖然也有夜盤,但交易時間還是沒有國外時間長。
3,交易制度:國外的期貨市場,特別是歐美的期貨交易市場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而我國才經歷二三十年,所以制度健全和監管方面沒有國外做的完善
❷ 蘋果市場需方達到飽和了嗎(吃的蘋果)從整個國際市場分析
想辦法吸引眼球啊。
❸ 國際期貨市場的近期發展趨勢有哪些
國際期貨市場的近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1.品種不斷更新
2.期貨交易的全球化越來越明顯
3.科學技術在期貨交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4.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成為期貨市場的共識
❹ 蘋果公司的發展現狀,最好說出中國和美國各自市場現狀分析,急!!!
餓... 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❺ 為啥蘋果期貨一直漲,好多人都認為是中美貿 來自
產地減產嚴重 社會庫存不多 交割標准提高
❻ 蘋果期貨為什麼這么猛
眾所周知,蘋果期貨已經在鄭商所上市交易,但是最近的蘋果期價漲跌幅度有點大,讓很多人都感覺很奇怪。這篇文章就為大家分析一下揭秘蘋果期貨價格漲跌幅度大的原因,看看到底是什麼在影響蘋果期貨的價格走勢。
蘋果價格變化規律:
1、蘋果價格存在有規律的季節性波動。一般在8-9月蘋果價格會出現低點,之後在春節前後出現小幅度的回升,次年的3月有小幅度震盪,4月份後價格逐漸提升,6-7月達到最高點。
2、蘋果價格波動呈現周期性特徵。蘋果價格波動的幅度和周期波動的長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3、鮮食消費量和蘋果價格正相關,替代品水果價格和蘋果價格呈負相關。
蘋果期貨價格漲跌幅度大的原因有四個:供求變化、生產成本、天氣狀況和國家政策。
原因1、供求變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供給與需求是影響市場價格變化的終極原理。蘋果期貨的供給與需求分析如下:
供給:供給端由當年鮮果產量和冷庫存量組成。一般來說,供給量和價格呈負相關關系。
需求:需求端受人均收入、消費者數量和消費偏好構成。
首先,人口數量增加帶來潛在消費者數量提升,蘋果消費需求增加。隨人均收入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提升,蘋果及其深加工產品的消費需求提高,促使價格提升;但當人均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蘋果在消費偏好構成中的地位發生了轉變,變成了普通必須品,之後蘋果消費需求基本保持穩定或小幅增長。
此外,由於蘋果生產周期長,加上庫存量,總供給不太可能在1-2年內急劇增加或減少,也就是說,需求量變動後供給端存在滯後性。供給彈性較小,在價格變化上體現出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幅變動,但一定時間段內有慣性波動。蘋果期貨價格漲跌幅度大的原因
原因2、生產成本
蘋果的主要成本來源包括種植成本和冷藏存儲費用。其中種植成本又包括人工成本、化肥農葯、果袋和機械折舊等,而且這些成本近年來呈直線上升趨勢。成本上升,售價反而一直下跌,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豐產卻不豐收」的狀況。極大打擊蘋果生產積極性,促使未來供給逐漸下滑,直至價格再次上漲。
原因3、天氣狀況
商品期貨市場有句話叫做「工業品看需求,農產品看供給」,而天氣作為影響供應的主要因素,歷來是預測農產品價格走勢的一大參照指標。蘋果的生產主要受溫度和光照兩個主要因素影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不可控的天氣因素對蘋果的產量影響很大。
蘋果的生產主要受溫度和光照兩個主要因素影響。若當年溫度適宜,光照充足,產量增加的同時,蘋果品質也能得到提升。若天氣條件惡劣,遇上自然災害如霜凍、乾旱等情況,蘋果產量直線下降,雖因供給不足市價提升,但往往提升的價格無法彌補減產為果農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會打擊果農來年的種植生產積極性。
原因4、國家政策
國家政策對蘋果價格的影響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經濟整體狀況下的國家政策,當經濟發展形勢較好情況下,宏觀政策較寬松,蘋果市場的生產積極性相對較高,蘋果價格隨通脹有一定增長;若經濟低迷,採取緊縮宏觀政策,蘋果價格也相應下降。
另一方面則是農業政策變化,如針對果農的補貼和減免等政策,一般有利的農業政策出台會刺激果農生產蘋果積極性,加大投產力度,從而提升供給量,雖價格會下跌,但因為存在補貼和減免,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果農利益。除此之外,蘋果及深加工產品的進出口量變動、提升生產效率/品質的新技術的出現、以線上速遞為代表的供給模式的轉變等也是影響蘋果價格變動的因素。
蘋果價格不僅波動頻繁,波幅也很大。2010年猛漲28%,漲至2014年價格封頂,2015年又慘跌近16%。蘋果期貨的出現為果農及交易商提供避險功能,通過套期保值實現風險的轉移,保障其利益不會進一步受損,以此提升蘋果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實現產業平穩發展。另一方面,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蘋果未來現貨價格起引導作用。
公眾號,將我置身於荒蕪,感謝你來關注
❼ 我在做蘋果期貨高手進來交流下操作思路、別說什麼要總結自己的思路我只是想收集一下操作方法。。
蘋果期貨?貌似國內交易所沒有上市這個品種。
你做的只能叫做現貨電子盤,根本不是期貨。
建議你到真正的期貨市場發展,那裡才是你的舞台。
對於方法,我想你現在每天做的都是日內短線吧。你可以看看索羅斯,巴菲特,羅傑斯等偉大的金融家們是不是也是在鑽研短線,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他們不屑短線,他們都是做趨勢。
想在金融市場發展,是個非常好的選擇,但是你要選好你的舞台,還要注意你的方法和大師們地有什麼不同。
❽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國際期貨市場的近期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一)品種不斷更新。期貨市場發展的前一個世紀基本上都是圍繞商品期貨交易進行的,主要有農產品、金屬、能源等大宗商品。本世紀70年代後,隨著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數、外匯等金融產品期貨期權交易的推出,全球期貨市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目前,新的金融衍生產品仍不斷出現。
(二)期貨交易所合並。各國期貨交易所進行競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過合並的方式擴大市場規模,提高競爭能力。如日本的商品期貨交易所最多時曾達27家,到1990年,通過合並減少到16家,1997年11月減至7家,形成以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東京穀物商品交易所為中心的商品期貨市場。在歐洲,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於1992年兼並了倫敦期權市場,1996年又收購了倫敦商品交易所,其1996年的交易量首次超過歷史悠久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成為僅次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期貨交易所。在美國,1994年,紐約商業交易所與紐約商品交易所實現合並,成為以金屬和燃料油為主的期貨交易所,1996年起,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也開始醞釀合並事宜。
(三)期貨交易的全球化越來越明顯。進入80年代以來,各期貨交易所為了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相互間聯網交易對方的上市品種已成為新潮。聯網交易就是期貨交易所之間通過電腦撮合主機的聯網方式,使交易所會員可以在本交易所直接交易對方交易所上市合約的一種交易形式。聯網後,各交易所仍保持獨立法人的地位。先後聯網的交易所有: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分別與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國際石油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和德國期貨交易所聯網,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分別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東京期貨與期權交易所聯網,香港期貨交易所分別與紐約商業交易所和費城股票交易所聯網,紐約商業交易所與悉尼期貨交易所聯網等。
(四)科學技術在期貨交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交易所間的聯網和異地遠程交易,首先需要解決的是技術問題。在90年代初,為了滿足歐洲及遠東地區投資者在本地時間進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上市合約交易的需要,這兩家交易所與路透社合作,推出了全球期貨電子交易系統(GLOBEX)。此後,其他交易所紛紛效仿,並開發出各自的電子交易系統,如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的APT系統、法國國際期貨交易所的NSC系統等。這些系統不僅具有技術先進、高效快捷、操作方便等特點,而且使全球24小時不間斷進行期貨交易成為現實。
(五)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成為期貨市場的共識。作為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各國政府監管部門對期貨市場無一例外地進行嚴格監管。特別是1995年具有百年歷史的英國巴林銀行,因其交易員在新加坡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從事日經225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時,違規操作,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最終導致該銀行倒閉的嚴重事件發生後,從監管部門到交易所以及投資者都對期貨市場的風險更加重視,對期貨交易中的合約設計、交易、結算、交割等環節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檢討,以求控制風險,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的功能。